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补意义模型:弦论“无替代论证”哲学路线的合理选择
1
作者 沈健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1-8,共8页
基于弦论的哲学研究,戴威迪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推理模型——"无替代论证"。该模型沿袭了最佳说明推理的模式,坚持认识的结构实在论,其"无替代,即合理"的观点超越了黑格尔所谓的"存在即合理"。"无... 基于弦论的哲学研究,戴威迪等提出了一种新的科学推理模型——"无替代论证"。该模型沿袭了最佳说明推理的模式,坚持认识的结构实在论,其"无替代,即合理"的观点超越了黑格尔所谓的"存在即合理"。"无替代论证"的设计策略是利用贝叶斯概率论,形式化分析了"给定理论的替代者数量"的信念演化,并建构了"无替代论证"的概率模型。基于此,指出了"无替代论证"的重要性取决于科学家的主观判断,从而将心灵引入到知识与世界的关系讨论之中。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新的哲学策略为科学研究前沿中理论所呈现的新变化提供了某种合理的解释。然而,该模型仅是从认知的角度而不是从理论所描述的世界本身去评估科学理论,并且过于强调价值判断、审美判断、科学范式等非经验证据在理论证实中的作用。事实上,依靠贝叶斯概率论并不足以弥合价值判断与理论断言之间的鸿沟。为了消解"无替代论证"所面临的困境,唯有重新思考"经验/理论""价值判断/事实判断""规范性/描述性""实在论/反实在论""心灵/知识/世界"等问题,并建构一种能够巩固"无替代论证"哲学基础的新方案——互补的意义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弦论 戴威迪 无替代论证 互补意义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