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新型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的形成和机理探讨 被引量:4
1
作者 江瀚 王凯军 +1 位作者 石宪奎 陈淑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25-929,共5页
在人工配水以葡萄糖为主要基质长期运行的EGSB反应器中,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厌氧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形成较大直径、带有清晰微生物自溶痕迹、均匀分布的无机质核心,外层则为紧密的微生物所包... 在人工配水以葡萄糖为主要基质长期运行的EGSB反应器中,发现了一种具有特殊结构的新型厌氧颗粒污泥———无机核颗粒污泥。扫描电镜观察,其内部形成较大直径、带有清晰微生物自溶痕迹、均匀分布的无机质核心,外层则为紧密的微生物所包裹。通过能谱、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内核无机质为Ca5(PO4·CO3)3(OH)(碳磷灰石)。根据结构特征,提出了无机核颗粒污泥的生长过程模型。进一步分析认为EGSB反应器的宏观pH值环境和颗粒污泥微观pH值环境是形成颗粒污泥无机核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污泥 无机核 元素成分 Ca5(PO4·CO3)3(OH) 生物成因
下载PDF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周风山 王世虎 +1 位作者 李继勇 吴瑾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1-394,共4页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Si IPF)是近 10余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代表。对Si IPF的发展历程、国内研制的品种 (文献报道的有 2 4种 )、合成原料、制备工艺、化学结构特征、絮凝特性、商品化问题作了评述 ,其中分析了...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Si IPF)是近 10余年来发展迅速的高效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代表。对Si IPF的发展历程、国内研制的品种 (文献报道的有 2 4种 )、合成原料、制备工艺、化学结构特征、絮凝特性、商品化问题作了评述 ,其中分析了硅离子、金属离子相互作用对Si IPF分子结构和絮凝特性的影响 ,指出通过膏化技术、同质反应工艺或表面载体技术提高Si IPF存储稳定性的途径和工艺措施。表 1参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酸盐 絮凝剂 水处理剂 综述 含硅多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混凝机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方月梅 张杰 +1 位作者 罗承辉 肖文胜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8年第6期29-32,共4页
通过测定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水解沉淀物和废水中污染物的Zeta电位、絮体粒径及不同絮凝阶段的絮体显微照片,并结合絮凝剂的形貌结构和混凝性能探讨了其混凝机理。结果表明,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混凝作用是铁离子、铝离子、... 通过测定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水解沉淀物和废水中污染物的Zeta电位、絮体粒径及不同絮凝阶段的絮体显微照片,并结合絮凝剂的形貌结构和混凝性能探讨了其混凝机理。结果表明,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混凝作用是铁离子、铝离子、聚硅酸、铝铁离子的水解聚合物以及它们和硫酸根离子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废水中胶体悬浮物颗粒的电中和、吸附架桥及粘附卷扫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混凝机理实际上是表面络合及表面沉淀过程,即絮凝剂投入水体后,其最佳混凝形态及其聚集体在一定时间内具有稳定性而保持其原有形态,并很快吸附在颗粒物表面,吸附过程先于水解过程,因带电荷及分子量较高而同时发挥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金属与硅的摩尔比决定了以何种作用为主,当硅含量高时,吸附架桥作用占主导地位;当金属含量高时,以电中和作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硅多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混凝机理 ZETA电位 粒度分布
下载PDF
新型无机多核高分子混凝剂的应用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严忠 陈玉萍 +3 位作者 张茂盛 倪丰平 郭金善 赵晖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3-336,共4页
开发了一种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吸附核的无机多核高分子混凝剂HPMC。与常规无机混凝剂PAC相比,经HPMC处理的污水中油、悬浮物含量均显著下降。HPMC与现场在用药剂的协同性良好,净化后的污水中油、悬浮物含量分别由58.91、58.86 mg/L降... 开发了一种含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吸附核的无机多核高分子混凝剂HPMC。与常规无机混凝剂PAC相比,经HPMC处理的污水中油、悬浮物含量均显著下降。HPMC与现场在用药剂的协同性良好,净化后的污水中油、悬浮物含量分别由58.91、58.86 mg/L降至0.59、5.0 mg/L,硫酸盐还原菌(SRB)、腐生菌(TGB)和铁细菌(FB)菌数分别由2.5×103、7.0×104和1.1×104个/mL降为0个/mL,平均腐蚀速率由0.0902 mm/a降至0.0382 mm/a,达到回注标准。对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含油污水现场净水试验的结果表明:HPMC具有用量少、沉降性能好、絮凝速度快等特点,使净化罐出口水中的悬浮物含量为6~10 mg/L、含油量为0.5~4 mg/L、平均腐蚀速率为0.02~0.04 mm/a,达到该油田区块回注水标准。并且降低了装置的运行工况,改善了污泥性能,提高了注水水质的长期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稀油污水 污水处理 新疆油田
下载PDF
含硅多核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红外光谱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月梅 汪瀚 +1 位作者 钟松 刘红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07年第7期73-75,共3页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铁盐、硼砂制得含硼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红外图谱中有Si—O—B键、Al—O—B键、Fe—O—B键、Al—O—Si键、Fe—O—Si键生成,表明Si、B、Al3+、Fe3+及其水解产物...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铁盐、硼砂制得含硼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红外图谱中有Si—O—B键、Al—O—B键、Fe—O—B键、Al—O—Si键、Fe—O—Si键生成,表明Si、B、Al3+、Fe3+及其水解产物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作用的大小受Al/Si、Fe/Si摩尔比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多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无机多核过渡金属氰化物薄膜修饰电极的新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陈勇 王长发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4-168,共5页
本文对普鲁士兰类无机多核过渡金属氰化物薄膜化学修饰电极的近年发展及其在电催化、电色效应、离子选择性电极和生物活体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评述。引用文献 5
关键词 无机过渡金属 氰化物薄膜 化学修饰电极 普鲁士兰 电分析化学 电化学 制备 表征
下载PDF
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凯 范敬辉 +1 位作者 马艳 吴菊英 《绝缘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23-25,共3页
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作为一种新型复合材料,结合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化工、电子、军事等领域。文章对核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的表征方法及主要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壳式无机/有机复合粒子 表征 应用
下载PDF
硼加入对含硅多核无机絮凝剂结构形貌的影响
8
作者 方月梅 张晓玲 +2 位作者 罗承辉 赵旭德 刘红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4期435-438,共4页
向聚硅酸中加入铝盐、铁盐、硼砂制得含硼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硼加入对絮凝剂形貌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溶液的电学特征。结果表明:硼加入不会改变复合絮凝剂自身形貌,但能使... 向聚硅酸中加入铝盐、铁盐、硼砂制得含硼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硼加入对絮凝剂形貌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考察溶液的电学特征。结果表明:硼加入不会改变复合絮凝剂自身形貌,但能使聚集体长度加长、聚合度增大、结构更致密;适量硼的加入虽未改变硅酸的自聚和Al3+,Fe3+的水解聚合反应,但却以某种形式和聚硅酸及铝铁的多核羟基络合物发生反应,使得溶液的电学特征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多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结构形貌 红外光谱 电导率
下载PDF
无机包核改性C.I.颜料橙13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曹凌云 任帅斌 +2 位作者 孟凯 费学宁 胡健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9-45,共7页
以3种无机纳米材料(海泡石、钛白粉和硫酸钡)为无机核,采用无机包核法对C.I.颜料橙13进行了改性制备,对改性前后颜料结构、颜色性能和粒径大小与分布,以及在紫外灯加速老化条件下的耐光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颜料粒子通过沉积吸附... 以3种无机纳米材料(海泡石、钛白粉和硫酸钡)为无机核,采用无机包核法对C.I.颜料橙13进行了改性制备,对改性前后颜料结构、颜色性能和粒径大小与分布,以及在紫外灯加速老化条件下的耐光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机颜料粒子通过沉积吸附和表面包覆等形式,与3种无机核形成了复合结构。海泡石的添加对改性颜料粒径大小与分布起到较好的调控作用,5%海泡石改性颜料的多分散系数值PDI仅为0.193,且10%海泡石与5%钛白粉、硫酸钡的复合作用能明显增强对改性颜料粒子大小与分布的调控作用。此外,10%海泡石改性颜料具有较好的耐光性,经紫外光照射90 min后,改性颜料色差变化仅为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颜料橙13 无机改性 结构表征 颜色性能 粒径大小与分布 耐光性
下载PDF
MoO_2/PSt核壳式纳米复合微球的合成与表征
10
作者 杜金花 刘华蓉 《无机盐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1-33,共3页
结合了微乳液和γ-射线辐照法的优点,用微乳液控制产物的形貌,用γ-射线辐照法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预期的核壳式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球。以七钼酸铵为无机盐原料,以苯乙烯为有机单体,用OP-10和OP-4作乳化剂,与水、煤油组成反相微... 结合了微乳液和γ-射线辐照法的优点,用微乳液控制产物的形貌,用γ-射线辐照法实现了在常温常压下制备出预期的核壳式无机-有机纳米复合微球。以七钼酸铵为无机盐原料,以苯乙烯为有机单体,用OP-10和OP-4作乳化剂,与水、煤油组成反相微乳液。用γ-射线辐射反相微乳液制备了二氧化钼/聚苯乙烯(MoO2/PSt)核壳结构的纳米复合微球。通过改变七钼酸铵的浓度和苯乙烯用量,观察产物形貌的变化。在七钼酸铵浓度为0.05 mol/L,苯乙烯用量为2 mL时,微球核壳结构明显,粒径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 纳米复合微球 MoO2 PST
下载PDF
TiO_2-双亲共聚物复合纳米粒子的合成与紫外光敏特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孙镛 毕研迎 石凤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用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粒子TiO2,应用超声技术将TiO2纳米粒子分散在甲醇介质中,然后用苯乙烯(ST)原位聚合包封,再用丙烯酰胺或乙烯基吡咯烷酮(VP)共聚,两步原位分散聚合得到了有机聚合物为壳、TiO2为核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 用偶联剂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纳米粒子TiO2,应用超声技术将TiO2纳米粒子分散在甲醇介质中,然后用苯乙烯(ST)原位聚合包封,再用丙烯酰胺或乙烯基吡咯烷酮(VP)共聚,两步原位分散聚合得到了有机聚合物为壳、TiO2为核的有机/无机复合粒子.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由于双亲共聚物对TiO2纳米粒子的敏化作用,紫外-可见光谱图上两种纳米复合粒子的最大吸收峰均有明显红移,并且吸收光谱的范围扩大了,其中尤以TiO2/(PST-co-PVP)为甚.意味着光敏化活性的提高,特别是在可见光谱的范围内.这种情形对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如TiO2纳米粒子的光催化特性是有利的,表明这类材料的应用空间得到了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步原位分散聚合 无机核-聚合物壳 复合纳米粒子 TIO2纳米粒子 紫外光敏化
下载PDF
一种新型聚丙烯酰胺微球封堵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隋明炜 赖小娟 +1 位作者 沈一丁 王磊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99-103,共5页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与亚硫酸氢钠(SHS)为复合引发剂,白油为连续相,以Span80作为乳化剂,以气相二氧化硅作为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含有无... 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共聚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过硫酸铵(APS)与亚硫酸氢钠(SHS)为复合引发剂,白油为连续相,以Span80作为乳化剂,以气相二氧化硅作为核,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超低界面张力的含有无机核的聚合物微球封堵剂,并对其膨胀性、界面张力、耐盐性、稳定性等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封堵剂是一种以气相二氧化硅为核的新型聚合物微球,该微球可从初始粒径423.7nm膨胀到5μm,界面张力可达到10^(-3) mN/m,耐矿化度可达到60 000mg/L,聚合物微球稳定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堵剂 反相乳液聚合 界面张力 无机核
下载PDF
含铝锌镁复合絮凝剂的结构表征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学理 方为茂 +1 位作者 赵红卫 贾娜娜 《过滤与分离》 CAS 2010年第1期12-14,共3页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镁盐、锌盐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PAZMSc),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红外光谱证实了PAZMSc中部分铝离子、锌离子、镁离子及水解络合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反应生...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镁盐、锌盐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PAZMSc),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红外光谱证实了PAZMSc中部分铝离子、锌离子、镁离子及水解络合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反应生成铝锌镁硅聚合物,其絮凝性能高于聚硫酸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硅多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相互作用 红外光谱
下载PDF
粘土稳定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俊强 黎凡 《广东建材》 2016年第2期23-25,共3页
本文对主要的粘土稳定剂进行分类介绍,综述了各种粘土稳定剂的作用机理及优缺点,简要介绍它们的常规合成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对粘土稳定剂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粘土稳定剂 无机聚合物 有机阳离子聚合物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两性离子粘土稳定剂
下载PDF
窄分散无机/聚合物核壳纳米微球合成技术
15
《科技开发动态》 2004年第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窄分散 无机/聚合物壳纳米微球 合成技术 硅烷偶联剂 乳液稳定性
原文传递
A Three-dimensional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 Supported by Decavanadate Clusters and Na-O Chains: Synthesis and Crystal Structure of [Na_6(H_2O)_(16)(dod)_4V_(10)O_(28)]
16
作者 张献明 武海顺 陈小明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7-412,共6页
A new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 [Na6(H2O)16(dod)2V10O28] (dod = 1,4- diazoniabicyclo[2,2,2]octane-1,4-diacet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s it crystallizes in tri... A new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material [Na6(H2O)16(dod)2V10O28] (dod = 1,4- diazoniabicyclo[2,2,2]octane-1,4-diacetate) has been synthesized and X-ray single-crystal structural analysis reveals it crystallizes in triclinic, space group P with a = 11.533(7), b = 12.031(7), c = 12.187(4) ? a = 72.47(1), b = 73.16(1), g = 68.21(1)o, C20H64N4Na6O52V10, V = 1467(1) ?, Z = 1, Mr = 1840.1, Dc = 2.083 g/cm3, MoKa, l = 0.71073 ? m = 1.686, F(000) = 924, S = 1.027, the final R = 0.0538 and wR = 0.1272 for 4398 observed reflections. The compound has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 work constructed from decavanadate clusters, NaO chains and dod ligands. A variety of OH…O and CH…O hydrogen bon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DECAVANADATE Na-O chain hydrogen bond
下载PDF
浅谈核壳型纳米金属粉末的研究
17
作者 张星和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3年第4期32-32,共1页
本文按照核壳型纳米金属粉末的类型对其进行阐述,介绍了目前主要的几种核壳粉末,以及各自的应用领域。
关键词 壳纳米金属粉末无机 有机无机 无机
原文传递
UAV remote sensing atmospheric degradation image restoration based on multiple scattering APSF estimation
18
作者 仇翔 戴明 尹传历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7年第5期386-391,共6页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remote imaging is affected by the bad weather, and the obtained images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low contrast, complex texture and blurring.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lind deconvolutio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 remote imaging is affected by the bad weather, and the obtained images have the disadvantages of low contrast, complex texture and blurring.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blind deconvolution model based on multiple scattering atmosphere point spread function(APSF) estimation to recovery the remote sensing image. According to Narasimhan analytical theory, a new multiple scattering restor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improved dichromatic model. Then using the L0 norm sparse priors of gradient and dark channel to estimate APSF blur kernel,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 is used to recover the original clear image by Wiener filtering. By comparing with other state-of-the-art methods,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correctly estimate blur kernel, effectively remove the atmospheric degradation phenomena, preserve image detail information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VOLUTION Fast Fourier transforms Image reconstruction Multiple scattering Optical transfer function RESTORATION Signal receivers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UAV)
原文传递
Fabricating ultralow-power-excitable lanthanide-doped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with anomalous thermo-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 behavior
19
作者 Hao Chen Zhifen Wu +4 位作者 Jianxi Ke Guowei Li Feilong Jiang Yongsheng Liu Maochun Hong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2793-2801,共9页
Trivalent lanthanide(Ln^(3+))-doped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NPs)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as deep-tissue-penetration visual bioimaging agents owing to their exceptional upconversion and near-infrared(NIR)lu... Trivalent lanthanide(Ln^(3+))-doped luminescent nanoparticles(NPs)have been extensively investigated as deep-tissue-penetration visual bioimaging agents owing to their exceptional upconversion and near-infrared(NIR)luminescence upon irradiation of NIR light.However,in most cases,the power density of irradiation used for in vivo biological imaging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ported maximum permissible exposure(MPE)value of NIR light,which inevitably does great damage to the living organisms under study and thus impedes the plausible clinical applications.Herein,by using a facile syringe pump-aided shell epitaxial growth method,we construct for the first time a new class of Ln^(3+)-doped KMgF_(3):Yb/Er@KMgF_(3)core-shell NPs that can be activated by utilizing a 980-nm xenon lamp or diode laser with an ultralow excitation power density down to 0.08 mW cm^(−2),a value that is approximately 4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than the MPE value set by the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ANSI)for safe bioimaging in vivo.By combining the comparative spectroscopic investigations with atomic-resolved 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e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AC-TEM)characterization,we find that the reduced crystallographic defects are the primary cause underlying such an ultralow-power-excitable feature of the KMgF_(3):Yb/Er@KMgF_(3)core-shell NPs.And,by the same token,the resultant KMgF_(3):Yb/Er@KMgF_(3)core-shell NPs also exhibit an anomalous thermo-enhanced photoluminescence(PL)behavior coupled with an excellent photothermal stability that cannot occur in other Ln^(3+)-doped core-shell NPs.These findings described here unambiguously pave a new way to prepare high-quality Ln^(3+)-doped luminescent NPs with desirable ultralow-power-excitable capability and photothermal stability for future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MGF3 LANTHANIDE ultralow-power-excitable photothermal stability nanopartic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