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永富
唐文军
李琴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15-320,共6页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二者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77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p53...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二者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77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p53蛋白表达及术前1周内血浆FBG水平等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的血浆FBG水平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及p53蛋白的关系,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COX回归分析法分别进行无浸润疾病生存期(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及肿瘤组织p53阳性与血浆FBG>2.75 g/L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及0.00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OR 2.256,95%CI 1.192~4.271,P<0.001)及年龄>50岁(OR 3.712,95%CI 1.967~7.002,P<0.001)是血浆FBG>2.75 g/L的独立相关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T>2 cm、淋巴结转移、Ⅲ期、血浆FBG>2.75 g/L、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是IDF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BG>2.75 g/L(HR 6.226,95%CI 3.863~10.033,P<0.001)、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HR 1.864,95%CI 1.133~3.066,P=0.014)及Ⅲ期(HR 10.382,95%CI 5.942~18.141,P<0.001)是I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辅助内分泌治疗(HR 0.427,95%CI 0.275~0.663,P<0.001)是IDFS的良好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p53的表达与高血浆FBG水平显著相关,且p53表达与高血浆FBG水平均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在传统病理预后指标的基础上,检测血浆FBG及肿瘤组织p53蛋白可能有助于增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纤维蛋白原
P53蛋白
无浸润性疾病生存
期
原文传递
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模式和危险因素: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黎立喜
马飞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37-142,共6页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0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0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态、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式以及是否接受放射治疗者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为了校正混杂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寿命表法描绘复发、转移高峰曲线,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中位随访137个月,共有103例(33.5%,103/307)出现复发、转移,其中首诊复发、转移部位以区域淋巴结转移(37.9%,39/103)、肺转移(32.0%,33/103)、骨转移(31.1%,32/103)和局部复发(26.2%,27/103)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手术方式是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χ2=27.977、16.466、33.993、7.408、7.616,P均<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改良根治术是三阴性乳腺癌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1期比N0期:HR=1.679, 95.0%CI:1.049~2.687,P=0.031;N2期比N0期:HR=2.147, 95.0%CI:1.205~3.826,P=0.010;N3期比N0期:HR=5.071, 95.0%CI:2.988~8.604,P<0.001;保留乳房手术比改良根治术:HR=0.348, 95.0%CI:0.128~0.949,P=0.039)。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的高峰曲线呈现四峰型,分别于术后第1、3、7、11年出现复发、转移高峰。第4个复发、转移高峰在淋巴结转移N3分期中比较明显。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改良根治术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复发、转移模式,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曲线呈现四峰分布模式。淋巴结转移分期高的患者术后11年仍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无浸润性疾病生存
原文传递
题名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
5
1
作者
李永富
唐文军
李琴
机构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肿瘤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肿瘤中心
出处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15-320,共6页
基金
海南省卫生计生行业科研项目(1601320675A2001)。
文摘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及二者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177例,并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病理特征、p53蛋白表达及术前1周内血浆FBG水平等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的血浆FBG水平与一般临床病理特征及p53蛋白的关系,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及COX回归分析法分别进行无浸润疾病生存期(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IDFS)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及肿瘤组织p53阳性与血浆FBG>2.75 g/L呈显著正相关(P值分别为<0.001及0.006)。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OR 2.256,95%CI 1.192~4.271,P<0.001)及年龄>50岁(OR 3.712,95%CI 1.967~7.002,P<0.001)是血浆FBG>2.75 g/L的独立相关因素。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T>2 cm、淋巴结转移、Ⅲ期、血浆FBG>2.75 g/L、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是IDFS的不良预后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FBG>2.75 g/L(HR 6.226,95%CI 3.863~10.033,P<0.001)、肿瘤组织p53蛋白阳性(HR 1.864,95%CI 1.133~3.066,P=0.014)及Ⅲ期(HR 10.382,95%CI 5.942~18.141,P<0.001)是IDFS的不良预后因素,而辅助内分泌治疗(HR 0.427,95%CI 0.275~0.663,P<0.001)是IDFS的良好预后因素。结论乳腺癌p53的表达与高血浆FBG水平显著相关,且p53表达与高血浆FBG水平均与乳腺癌的不良预后相关。在传统病理预后指标的基础上,检测血浆FBG及肿瘤组织p53蛋白可能有助于增加乳腺癌患者的预后信息。
关键词
乳腺癌
纤维蛋白原
P53蛋白
无浸润性疾病生存
期
Keywords
Breast cancer
Fibrinogen
p53 protein
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分类号
R655.8 [医药卫生—外科学]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模式和危险因素: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
4
2
作者
黎立喜
马飞
机构
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
出处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81874122)。
文摘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及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307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年龄、月经状态、乳腺癌/卵巢癌家族史、病理类型、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TNM分期、脉管癌栓、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方式以及是否接受放射治疗者间复发、转移率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曲线,并用Log-rank法进行组间比较。为了校正混杂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用寿命表法描绘复发、转移高峰曲线,研究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时间分布规律。结果中位随访137个月,共有103例(33.5%,103/307)出现复发、转移,其中首诊复发、转移部位以区域淋巴结转移(37.9%,39/103)、肺转移(32.0%,33/103)、骨转移(31.1%,32/103)和局部复发(26.2%,27/103)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癌栓及手术方式是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χ2=27.977、16.466、33.993、7.408、7.616,P均<0.050)。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改良根治术是三阴性乳腺癌无浸润性疾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N1期比N0期:HR=1.679, 95.0%CI:1.049~2.687,P=0.031;N2期比N0期:HR=2.147, 95.0%CI:1.205~3.826,P=0.010;N3期比N0期:HR=5.071, 95.0%CI:2.988~8.604,P<0.001;保留乳房手术比改良根治术:HR=0.348, 95.0%CI:0.128~0.949,P=0.039)。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风险的高峰曲线呈现四峰型,分别于术后第1、3、7、11年出现复发、转移高峰。第4个复发、转移高峰在淋巴结转移N3分期中比较明显。结论淋巴结转移和改良根治术是影响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不同于其他分子分型的乳腺癌复发、转移模式,三阴性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曲线呈现四峰分布模式。淋巴结转移分期高的患者术后11年仍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复发
肿瘤转移
无浸润性疾病生存
Keywords
Breast neoplasms
Recurrence
Neoplasm metastasis
Invasive disease-free survival
分类号
R737.9 [医药卫生—肿瘤]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乳腺癌组织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李永富
唐文军
李琴
《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
CAS
2020
5
原文传递
2
三阴性乳腺癌复发、转移模式和危险因素:一项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黎立喜
马飞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1
4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