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24篇文章
< 1 2 1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4年我国无烟煤市场发展与展望
1
作者 冯雨 杨玲 杨小敏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35,共9页
通过对宏观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动态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对无烟煤下游行业的消费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介绍了我国无烟煤资源分布、生产和进口现状,对我国无烟煤生产和进口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供需、成本、政策等影响无烟煤价... 通过对宏观政策以及产业政策动态等多维度进行剖析,对无烟煤下游行业的消费现状和趋势进行详细分析和预测。介绍了我国无烟煤资源分布、生产和进口现状,对我国无烟煤生产和进口趋势进行了预测。综合分析供需、成本、政策等影响无烟煤价格的因素,特别是需求和供应关系,对2024年无烟煤价格走势进行了定性分析。整体认为,2024年,我国无烟煤将处于供需紧平衡状态,但较2023年略有宽松;价格中枢有望小幅下移,但仍将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市场 无烟煤消费 无烟煤供应 供需平衡 煤炭价格
下载PDF
无烟煤分子模型构建及优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温志辉 方智银 +2 位作者 赵延霞 王奇 毋新亮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4-100,共7页
为了认识煤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构建无烟煤大分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模型中芳香碳以C的2、3环结构为主,确定其模型分子式为C_(193)H_(138)N_(2)O_(7);结构和退火优化后... 为了认识煤的分子结构特征,采用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构建无烟煤大分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分子模型中芳香碳以C的2、3环结构为主,确定其模型分子式为C_(193)H_(138)N_(2)O_(7);结构和退火优化后,其分子模型越发紧凑,键角更加弯曲,添加周期边界条件后其体系能量迅速降低,这是由于价电子能中的键伸缩能和非成键能中的范德华能降低所导致的,通过密度模拟得到无烟煤大分子最优模型的密度为1.45 g/cm^(3)。研究结果可为构建煤大分子模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13)C-核磁共振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分子模型 模型优化
下载PDF
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同时测定无烟煤中氮和氢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琳 王楠 沈峰满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CAS 2024年第1期39-46,共8页
首次使用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实现无烟煤中氮、氢元素的同时、快速、准确测定.探究分析条件,发现当称样量为0.0300 g,分析功率为5500 W,氮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15 s,集成时间为55 s,氢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5 s,集成时间为85 s,且... 首次使用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实现无烟煤中氮、氢元素的同时、快速、准确测定.探究分析条件,发现当称样量为0.0300 g,分析功率为5500 W,氮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15 s,集成时间为55 s,氢元素的积分延迟时间为5 s,集成时间为85 s,且使用石墨套埚时,氮氢元素的释放最完全、合理.方法中氮、氢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9、0.9940,检出限分别为0.321%、0.189%,定量限分别为0.326%、0.194%,精密度分别为3.60%、0.63%,满足线性关系及方法要求.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重复性好、高效便捷、操作和维护简单,可用于无烟煤中氮、氢元素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惰气熔融 红外吸收/热导法 无烟煤
下载PDF
活性磁化水改善无烟煤煤尘润湿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庞杰文 谢建林 +3 位作者 赵振保 郝永江 韩巧云 梁磊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3-90,共8页
为了提高活性磁化水抑制无烟煤尘的性能,分别测定了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而选取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测定了不同磁化参数下的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以确定最优磁化参数.同时分别测定矿井静压水、最佳浓度表面... 为了提高活性磁化水抑制无烟煤尘的性能,分别测定了4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而选取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测定了不同磁化参数下的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的表面张力,以确定最优磁化参数.同时分别测定矿井静压水、最佳浓度表面活性剂溶液、最佳活性磁化水与无烟煤的接触角.结果表明,质量分数0.10%尘克C&C溶液可使矿井静压水的表面张力下降43.83%.质量分数0.10%尘克C&C溶液的优磁化强度为300 mT,磁化时间为50 s.相较于矿井静压水,质量分数0.10%尘克C&C活性磁化水接触角减小了79.11%,表面张力减小了47.04%,铺展功及浸湿功分别提升了97.35%、87.01%,极大提升了溶液的铺展能力和浸湿能力.现场应用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质量分数0.10%尘克C&C活性磁化水作为采煤工作面的喷雾降水,降尘效率提高了37.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尘 活性磁化水 无烟煤 湿润性 抑尘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孔隙结构演化时间效应规律
5
作者 葛兆龙 张翔宇 +3 位作者 刘浩 侯昱东 符文宇 贾云中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7-108,共12页
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实现减排和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但煤层孔隙结构在CO_(2)注入后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其演化规律将直接影响CO_(2)地质封存潜力。为了探索作用时间增加后煤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真实情况,提高CO_(2)地质封... CO_(2)地质封存技术是实现减排和废弃矿井资源再利用的有效技术之一,但煤层孔隙结构在CO_(2)注入后的变化具有时间效应,其演化规律将直接影响CO_(2)地质封存潜力。为了探索作用时间增加后煤层孔隙结构变化的真实情况,提高CO_(2)地质封存量计算精度,通过对重庆市南桐矿区无烟煤进行超临界CO_(2)吸附实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X射线衍射测试、核磁共振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等实验,研究了不同超临界CO_(2)作用时间对该区域内煤样孔隙结构的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超临界CO_(2)作用后煤样孔隙度的变化主要发生在7 d内,处理7 d后煤样孔隙度增加了3.20%,7~14 d内煤样孔隙度仅增加了0.05%;②随作用时间增加,煤样孔隙的比表面积增加但变化量逐渐减小,7 d内日均增长19.74%~24.50%,7~14 d内日均增长2.37%~4.60%,其变化规律近似呈对数函数关系;③超临界CO_(2)与煤产生的化学反应引起矿物质的溶解,增大了煤体的表面粗糙度,表征煤样粗糙度的分形维数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持续增大;④超临界CO_(2)作用后能有效改变煤样的孔隙度及表面形貌,为CO_(2)吸附提供了更多吸附点位,超临界CO_(2)对孔隙结构的改造效果在7 d内比较明显。结论认为,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孔隙结构的变化随作用时间增加最终会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无烟煤储层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价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超临界CO_(2) 孔隙结构 作用时间 CO_(2)地质封存 核磁共振 分形维数
下载PDF
矿物对无烟煤力学非均质性影响的分子动力学研究——以沁水盆地南部主要黏土矿物高岭石为例
6
作者 张彬 孙蓓蕾 +8 位作者 王德璋 康天合 马鑫 张晓雨 李立功 李昊洋 梁晓敏 朱文庆 张俊爽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896-3906,共11页
煤是由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组成的混合物,矿物的存在会导致煤的大分子结构存在差异,使得煤的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进而影响区块内整体的煤层气产量、压裂改造效果和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沁水盆地典型的无烟煤和高岭石矿物作... 煤是由有机显微组分和矿物组成的混合物,矿物的存在会导致煤的大分子结构存在差异,使得煤的力学性质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进而影响区块内整体的煤层气产量、压裂改造效果和成熟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沁水盆地典型的无烟煤和高岭石矿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动力学的方法定量研究高岭石及其含量对无烟煤力学性质的影响规律,分析不同矿物含量下无烟煤的分子结构和孔隙特征,从能量和有序化的角度揭示其微观机理。结果表明:①煤有机质与高岭石相互结合过程中同时存在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且氢键作用强度要高于范德华力,煤有机质周围出现高岭石分子的概率、相互作用强度和有序性均随着矿物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②无烟煤的孔隙率φ随高岭石质量分数a的增大呈线性规律(φ=−0.2293a+9.6295)降低,而无烟煤的体积模量、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均随高岭石质量分数的增大呈线性规律增强,泊松比随高岭石质量分数的增大呈二次多项式规律降低。③无烟煤的力学非均质程度整体上随着高岭石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大,其中不同高岭石质量分数下体积模量、弹性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变异性可分为很低、低、中等、高和很高5个部分,而泊松比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1,变异性很低。④随着高岭石质量分数的增加,煤有机质与高岭石的相互作用能呈线性规律(Einteraction=4.5585a+443.929)增大,与纯有机质相比,当高岭石质量分数达到20%时,无烟煤的键能和范德华能分别增加了63.86%和48.06%。⑤高岭石增强煤力学性质的内在原因是高岭石进入煤有机质后占据一定的孔隙空间,且与煤有机质的芳香碳骨架和不同官能团进行相互作用,高岭石质量分数越大充填煤大分子结构孔隙的程度越高,煤大分子结构的能量越大,导致煤大分子结构的孔隙率降低,有序性增大,使得力学强度和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高岭石 非均质性 分子动力学 沁水盆地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作用下无烟煤结构响应特征及高压吸附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建美 梁卫国 +3 位作者 牛栋 陈跃都 王聪伟 贺伟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5,共11页
中国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将CO_(2)注入深部煤层,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同时,还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CBM)。通常,深部煤层CO_(2)处于超临界态并显著影响煤体吸附能力,但对于超临界CO_(2)作用下煤体结构演化及吸附机理尚不清晰。为... 中国深部煤层气资源丰富,将CO_(2)注入深部煤层,在提高煤层气采收率同时,还可实现CO_(2)地质封存(CO_(2)-ECBM)。通常,深部煤层CO_(2)处于超临界态并显著影响煤体吸附能力,但对于超临界CO_(2)作用下煤体结构演化及吸附机理尚不清晰。为此,以山西晋城成庄矿二叠系山西组三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无烟煤对超临界CO_(2)的高压吸附实验,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及比表面积(BET)测试,分析了超临界CO_(2)高压吸附引起的无烟煤化学结构与孔隙结构响应特征,最后揭示了无烟煤对超临界CO_(2)的高压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①超临界CO_(2)高压吸附存在突变点,35℃时突变点位于临界压力(8 MPa)附近,在突变点处的吸附能力最小;②超临界CO_(2)可使芳香环枝接官能团、醚氧键、羟基氢键断裂,脂肪结构甲基脱落,可为CO_(2)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增强了无烟煤表面吸附能力;③超临界CO_(2)改变无烟煤介孔的孔隙结构特征和分形特征,吸附后平均孔径、孔体积、比表面积、分形维数呈增大趋势,孔隙粗糙度增大,对孔隙结构改造作用表现为“增孔、扩孔、粗糙化”,可提供更多吸附空间,增强了无烟煤吸附能力;④在深部煤层中注入CO_(2),应优先选择高孔隙度、高渗透性储层,注入煤层环境应尽可能远离CO_(2)临界点区域,储层对CO_(2)才有最大吸附能力。结论认为,成果认识为深部煤层CO_(2)可注性及封存潜力评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煤层气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ECBM 超临界CO_(2) 高压吸附特性 化学结构 孔隙结构 无烟煤 封存 可注性
下载PDF
超纯无烟煤导电性影响因素
8
作者 宋树磊 阎善文 +2 位作者 许轩 陈增强 刘红旗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为研究无烟煤自身的导电特性,提高其导电性能,使无烟煤成为填料和电极材料的一部分,采用酸溶法制备了灰分0.13%的超纯无烟煤,采用粉末电阻率仪探索了含水率、灰分、压强、粒度及矿物质成分对超纯无烟煤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烟... 为研究无烟煤自身的导电特性,提高其导电性能,使无烟煤成为填料和电极材料的一部分,采用酸溶法制备了灰分0.13%的超纯无烟煤,采用粉末电阻率仪探索了含水率、灰分、压强、粒度及矿物质成分对超纯无烟煤导电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无烟煤电导率随含水率和压强的升高呈上升趋势。随灰分降低电导率逐渐升高。灰分低于1.0%时,电导率随灰分降低而急剧升高。压强4.00 MPa、含水率6.21%、粒度0.2~0.1 mm,灰分降至0.13%时,无烟煤导电性最佳,其电导率为1.44×10^(-7)S/cm。研究范围内,粒度对无烟煤电导率影响较小。煤中常见矿物质的电导率顺序为:黄铁矿>高岭石>二氧化硅>碳酸钙>硫酸钙;黄铁矿电导率最高,达1.32×10^(-2)S/cm。无烟煤电导率随黄铁矿含量增加呈升高趋势,而随其他矿物质含量增加呈降低趋势。采用响应曲面模型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获得了无烟煤电导率与含水率、灰分及粒度之间的二次回归方程。含水率和灰分对无烟煤电导率测试结果的影响显著,其中灰分对电导率的影响程度最大,含水率次之,粒度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纯无烟煤 导电性 电阻率 电导率 影响因素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无烟煤断裂韧度与断裂过程区各向异性试验研究
9
作者 龚爽 赵毅鑫 +3 位作者 张寒松 周永恒 赵灿鑫 王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399-3424,共26页
为了测定原生层理构造引起各向异性对无烟煤断裂韧度和断裂过程区(FPZ)孕育特性的影响,在MTS液压伺服试验系统上对不同层理倾角直切槽半圆弯曲(NSCB)无烟煤试样进行了I型三点弯曲加载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和声发射(AE)定位技... 为了测定原生层理构造引起各向异性对无烟煤断裂韧度和断裂过程区(FPZ)孕育特性的影响,在MTS液压伺服试验系统上对不同层理倾角直切槽半圆弯曲(NSCB)无烟煤试样进行了I型三点弯曲加载试验。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DICM)和声发射(AE)定位技术研究了裂纹尖端FPZ孕育过程。同时,基于Irwin-Bazant模型、Strip-yield均匀牵引模型和Strip-yield线性牵引模型,对无烟煤样完全发育FPZ长度进行预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各向异性无烟煤FPZ几何形态以及不同层理角度无烟煤FPZ孕育过程中剪切和拉伸变形时序特征。结果表明:无烟煤的峰值载荷、峰值位移和断裂韧度均随层理倾角的增加而增大;与0°层理角度煤样相比,层理角度为22.5°、45.0°、67.5°和90.0°的煤样平均断裂韧度分别增大了6.76%、86.82%、85.47%和134.46%。Irwin-Bazant模型和Strip-yield均匀牵引模型预测的不同层理角度试样FPZ长度比试验值更短,而Strip-yield线性牵引模型预测值普遍高于试验值,Strip-yield均匀牵引模型对无烟煤FPZ长度预测与试验值最为接近。表明无烟煤试样裂纹尖端黏聚力分布形态更加趋于均匀。无烟煤试样FPZ长度(L)与断裂韧度(KIC)和抗拉强度(σt)比值的平方成正比:L∝(KIC/σt)2。裂纹尖端变形以拉伸为主,剪切为辅,拉伸变形起始时刻的范围分布于峰值载荷的27.71%~57.26%,剪切变形起始时刻的范围分布于峰值载荷的72.88%~92.40%,裂纹尖端的拉伸变形发生时刻优先于剪切变形。层理角度为0°和45°试样各环向测量线上的应变场分布呈类似洋葱切面纹理分布,而90°试样的最大主应变监测值在大部分测量角度呈波动无序分布。无烟煤试样FPZ尖端各方向发散测线上,应变增加梯度并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断裂韧度 断裂过程区 裂纹扩展 各向异性
下载PDF
水分对无烟煤破碎行为和研磨能耗的影响
10
作者 李召辉 谢卫宁 +6 位作者 林生茂 姜海迪 张峰彬 王帅 谭之海 何亚群 孙小路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61-269,共9页
煤中水分赋存形态和含量的变化会改变煤炭物理特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其破碎过程。为研究煤炭所含水分对其破碎行为的影响,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加装功率测量装置的哈氏可磨仪模拟中速磨煤机内的破碎环境,对不同含水量煤样开展多时... 煤中水分赋存形态和含量的变化会改变煤炭物理特性和孔隙结构,进而影响其破碎过程。为研究煤炭所含水分对其破碎行为的影响,以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利用加装功率测量装置的哈氏可磨仪模拟中速磨煤机内的破碎环境,对不同含水量煤样开展多时间批次的单独与混合破碎试验,并研究水分对煤炭破碎速率、煤粉细度及研磨能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煤样,均化浸泡煤样单独破碎时初始粒级物料破碎速率因含水量的增加明显减小,其可磨性指数随水分增加先减小后增大,煤粉细度t10与含水量呈正相关关系。干、湿煤样混合破碎时13.34%含水量样品破碎速率和细粒级物料生成速率远大于相同水分的均化浸泡煤样,且其可磨性指数大于原煤;其他含水量的混配煤样可磨性指数略小于均化浸泡煤样,此差异随含水量增加而变大,而破碎速率和细粒级物料产率与均化浸泡煤样差别较小。经典能量—粒度关系模型可用来表征不同水分梯度样品单独和混合破碎过程,内、外水分不同程度降低了无烟煤抵抗破碎的能力,单独破碎时含水量增加可显著提高能量效率;将含水量参数引入能耗模型,实现对多梯度水分煤样破碎过程的表征。通过探究煤中含水量对煤炭破碎能耗的影响机理,揭示煤炭破碎过程中能量损失方式并为优化煤炭破碎工艺、降低能耗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破碎速率 可磨性指数 煤粉细度 研磨能耗
下载PDF
高硫无烟煤制备柱状活性炭对Cu^(2+)的吸附规律及影响机制
11
作者 赵金柯 郭子一 +4 位作者 段晨龙 黄冬艳 董婷玉 王皓雪 周恩会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4-133,共10页
高硫无烟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破坏大气环境,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需寻求高硫无烟煤由传统燃料向高端材料发展的途径。由于活性炭制备与应用在特定领域尚无技术指标,造成制备目标模糊,活性炭定向制备问题亟需解决。采用晋城地... 高硫无烟煤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硫氧化物,破坏大气环境,随着环保要求日益严格,需寻求高硫无烟煤由传统燃料向高端材料发展的途径。由于活性炭制备与应用在特定领域尚无技术指标,造成制备目标模糊,活性炭定向制备问题亟需解决。采用晋城地区高硫无烟煤,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并采用磷酸浸渍处理,得到了比表面积1066.42 m^(2)/g(AC-1)和1568.79 m^(2)/g(AC-2)的2种活性炭。采用FTIR、XPS、SEM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C-1的最几可孔径为1.688 nm,AC-2的最几可孔径为0.718 nm,前者具有更发达的介孔结构。以Cu^(2+)为吸附质研究2种活性炭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AC-1的吸附性能显著优于AC-2,吸附行为由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含量2个因素共同决定。最佳吸附条件为pH=4,温度35℃,活性炭投加量0.30 g,吸附时间2 h。动力学研究表明2种活性炭对Cu^(2+)的吸附过程均由化学吸附而不是颗粒内扩散控制。吸附等温线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模型不适用于AC-2,这可能与其以物理吸附为主导有关。本研究讨论活性炭孔隙分布和表面官能团含量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为高硫无烟煤定向制备具有良好水相重金属离子去除能力的活性炭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硫无烟煤 煤基活性炭 孔隙分布 铜离子净化 吸附机理
下载PDF
沁水煤田承压破碎无烟煤气体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12
作者 田震 李振 +3 位作者 王登科 张宏图 余奕睿 方智龙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7-184,共8页
充分掌握采空区垮落带瓦斯运移规律,对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老空区抽采中后期破碎无烟煤的瓦斯渗透规律,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破碎煤岩体压实-渗透试验装置,对0.32~0.63 mm粒径破碎无烟煤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动... 充分掌握采空区垮落带瓦斯运移规律,对提高煤层气抽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老空区抽采中后期破碎无烟煤的瓦斯渗透规律,利用自主设计研发的破碎煤岩体压实-渗透试验装置,对0.32~0.63 mm粒径破碎无烟煤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动态渗透过程中气体压力及流量的变化趋势为依据,气体在破碎无烟煤中的渗透可划分为两种模式;老空区煤层气抽采中后期低雷诺数下破碎无烟煤中气体运移存在拟启动压力梯度,且空隙率越小所需要的拟启动压力梯度越大;破碎无烟煤渗透率与气体压力呈对数正相关,且随空隙率降低呈指数函数减小;随着轴向应力的增加,破碎无烟煤由弹性变形转化为非弹性变形,此时空隙率对轴向应力的敏感程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无烟煤 老空区 空隙率 渗透率 滑脱效应 轴向加载
下载PDF
无烟煤基活性炭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13
作者 颜智华 姜秉仁 +4 位作者 杨雪 苗书雷 朱超超 李晓 孟献梁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276-279,共4页
以贵州威宁石炭系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以活性炭对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及活化温度来探究其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BET)... 以贵州威宁石炭系无烟煤为原料,通过物理活化法制备煤基活性炭。以活性炭对碘吸附值和亚甲蓝吸附值为考察指标,通过改变活化时间、水蒸气流量及活化温度来探究其对煤基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氮气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FTIR)对所制备的活性炭进行孔隙结构及官能团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当活化时间为4 h,水蒸气流量为0.175 mL/(min·10 g),活化温度为950℃时,所制备的煤基活性炭比表面积可达686.68 m^(2)/g,碘吸附值可达857 mg/g,亚甲蓝吸附值可达81.8 mg/g,同时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及含氧官能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基活性炭 无烟煤 吸附性能
下载PDF
ScCO_(2)作用下晋城成庄无烟煤结构变化及机理研究
14
作者 董夔 贾秉义 +1 位作者 孔少奇 牛志宇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深部CO_(2)封存技术(CO_(2)-ECBM技术)具有提高煤层气产量和封存CO_(2)的双重作用,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与煤相互作用会导致煤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吸附能力,而Sc-CO_(2)作用后煤结构的变化及对储层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以山西... 深部CO_(2)封存技术(CO_(2)-ECBM技术)具有提高煤层气产量和封存CO_(2)的双重作用,但超临界二氧化碳(ScCO_(2))与煤相互作用会导致煤结构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其吸附能力,而Sc-CO_(2)作用后煤结构的变化及对储层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以山西晋城成庄煤矿二叠系山西组三号煤层为研究对象,在高压注入CO_(2)吸附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技术,分析ScCO_(2)对样品纳米孔隙结构、官能团与芳香结构的影响。使用Materials Studio 2019软件构建煤超分子结构模型,运用ReaxFF-MD模拟煤分子结构的反应途径、转化路径和动力学行为。将实验与分子模拟相结合,从纳米-分子尺度分析ScCO_(2)作用后煤中孔隙结构与化学结构的变化机理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ScCO_(2)作用后,孔隙排列无序性增加,微孔体积增加26.7%,比表面积增加2.81%,平均孔径由1.16 nm增加到1.31 nm;3D平均粗糙度Ra由1.43变为1.57,3D均方根粗糙度Rq由2.34变为2.65,峰度系数Rku由2.78变为2.56,表面偏斜度Rsk由-0.64变为-0.87。反应过程中样品化学结构变化经历四个阶段:结构增大、边缘支链断裂、芳香结构移位和芳香结构复位。脂肪结构含量增加,芳香结构含量减少,Cal-Cal数量由61增加到72又减少到63,Car-Car数量由176减少到154又增加到162,C-H数量由146减少到122,C-O数量由29减少到14。ScCO_(2)作用下煤孔隙结构随化学结构变化的关系为:低能键断裂形成新孔但数量有限,芳香结构膨胀导致孔径变小,长链结构占据原有孔隙空间,使分子间孔转化为分子内孔,芳香结构的开环和重组则显著增大孔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CO_(2) 无烟煤 孔隙结构 化学结构 反应机制
下载PDF
基于硫分和煤层厚度的山西无烟煤可采资源量估算
15
作者 赵剑 杜磊 刘汉斌 《矿产勘查》 2024年第3期455-461,共7页
煤炭开采受环境条件约束和开采技术限制。作为计算煤炭可采资源量的两大指标,硫分、煤层厚度一直是限制煤炭可采资源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煤层硫分和厚度两个约束条件,分析了山西不同硫分、不同厚度无烟煤的... 煤炭开采受环境条件约束和开采技术限制。作为计算煤炭可采资源量的两大指标,硫分、煤层厚度一直是限制煤炭可采资源量大小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煤层硫分和厚度两个约束条件,分析了山西不同硫分、不同厚度无烟煤的资源量。研究发现,山西中厚层低硫无烟煤仅占全省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37%,保有资源量相对不足,应节约开采与使用。适合高炉喷吹的特殊无烟煤资源量仅占全省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29%,约151亿t,应进行战略性保护;全省高硫无烟煤占全省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23%,其中晋城矿区高硫无烟煤占到矿区无烟煤保有资源总量的38%,实现煤中有机硫的高效脱除可以解放大量高硫无烟煤;山西拥有薄层中低硫无烟煤42亿t,开采具有重大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分 煤厚 山西 无烟煤 资源量
下载PDF
基于磨-浮联合技术的无烟煤深度脱灰工艺探讨
16
作者 侯迎港 邓小伟 +1 位作者 吕波 房朝军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6期269-273,共5页
以焦作某矿区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矿物颗粒与煤颗粒的附着状态,研究磨矿时间对煤样粒径组成和矿物解离的影响,进而对浮选药剂制度与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灰。实验结果表明当研磨时间为70 s时,所得煤样产品的D[4,3]和D[90... 以焦作某矿区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矿物颗粒与煤颗粒的附着状态,研究磨矿时间对煤样粒径组成和矿物解离的影响,进而对浮选药剂制度与工艺条件进行优化,最终实现深度脱灰。实验结果表明当研磨时间为70 s时,所得煤样产品的D[4,3]和D[90]达到最小值,分别为21.61、52.37μm,实现煤与矿物的充分单体解离。通过对浮选药剂和工艺制度的优化,确定最佳单因素条件为:捕收剂用量1 500 g/t,起泡剂用量为800 g/t,抑制剂六偏磷酸钠500 g/t。最终在闭路实验中采用最佳浮选工艺流程,1次粗选4次精选,将原煤灰分由10.84%降至1.89%,产率为18.5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深度脱灰 浮选 磨矿解离 碳达峰
下载PDF
无烟煤超临界甲烷吸附模型的适用性研究
17
作者 王观宏 冯睿智 茹忠亮 《中国煤炭地质》 2024年第7期8-17,共10页
以赵庄煤矿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在4个不同温度下开展甲烷等温吸附实验,采用Langmuir、DR、DA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以标准偏差s为依据分析各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对于Langmuir模型,直接拟合的效果优于间接拟合;对于DR、DA模型,... 以赵庄煤矿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在4个不同温度下开展甲烷等温吸附实验,采用Langmuir、DR、DA模型对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并以标准偏差s为依据分析各模型的拟合效果。结果表明:对于Langmuir模型,直接拟合的效果优于间接拟合;对于DR、DA模型,引入虚拟饱和蒸汽压的概念,并对比了5种虚拟饱和蒸汽压的计算方法,得出Amankwah法最为合适。从整体来看,基于微孔填充理论的DR、DA模型比基于单分子层吸附理论的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无烟煤中甲烷的吸附行为,其中DA-Amankwah法和DR-Amankwah法的拟合效果最好。Langmuir、DR和DA模型在各压力段的拟合程度表现出大致相同的规律:低压区拟合程度最高,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大致重合,中压区拟合吸附量小于实测吸附量;高压区拟合吸附量大于实测吸附量。虚拟饱和蒸汽压和温度是影响拟合饱和吸附量的重要因素,虚拟饱和蒸汽压值越高,拟合饱和吸附量越大,温度越高,拟合饱和吸附量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吸附模型 虚拟饱和蒸汽压 饱和吸附量 温度
下载PDF
新型浮选药剂对无烟煤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
18
作者 邬金亮 《化学工程师》 CAS 2024年第11期105-108,96,共5页
为提升无烟煤浮选效果,增强煤矿开采企业经济效益,本次提出新型浮选药剂对无烟煤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以太西无烟煤为实验煤样进行研究,采用煤油、柴油、杂醇以及仲辛醇等试剂制备不同的捕收剂、起泡剂及FX1、FX2和FX33种新型浮选药剂... 为提升无烟煤浮选效果,增强煤矿开采企业经济效益,本次提出新型浮选药剂对无烟煤浮选效果的影响研究。以太西无烟煤为实验煤样进行研究,采用煤油、柴油、杂醇以及仲辛醇等试剂制备不同的捕收剂、起泡剂及FX1、FX2和FX33种新型浮选药剂。在不同浮选药剂、不同配比条件下,测试其对实验煤样的浮选性能,通过计算精煤产率与灰分等确定浮选完善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药剂相比,FX1优势并不显著,FX2对起泡性能进行优化,令捕收剂与起泡剂的融合度显著提升,而FX3内引入煤制柴油与烃类酸等试剂,显著提升了实验煤样的浮选质量,其预期精煤产量为80.34%,尾矿灰分为62.52%,分别提升4.27%和6.70%;在捕收剂与起泡剂配比为1∶1.5的条件下,浮选药剂的浮选完善度指标最高,达到43.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药剂 无烟煤 浮选效果 捕收剂
下载PDF
基于常规-强化酸碱法的无烟煤制备超低灰煤试验研究
19
作者 程传龙 邓小伟 +1 位作者 房朝军 吕波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282-285,共4页
以河南赵固二矿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物理化学性质,发现常规酸碱法制备超纯煤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够彻底、脱灰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采用强化酸碱法进行分步深度脱灰处理,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酸碱溶液固比、时间、... 以河南赵固二矿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物理化学性质,发现常规酸碱法制备超纯煤过程中存在反应不够彻底、脱灰效率不高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工艺改进采用强化酸碱法进行分步深度脱灰处理,运用单一变量法研究了酸碱溶液固比、时间、温度对于脱灰效果的影响。经过分步脱灰实验研究,得到灰分含量0.33%的超低灰煤,该研究对于高效率生产超低灰煤,提高煤基碳材料的纯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对于煤炭企业推行绿色能源理念、洁净煤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灰煤 无烟煤 强化酸碱法 深度脱灰
下载PDF
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朱汝斌 曹强 《煤质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 我国炼焦煤资源供需矛盾突出,配入无烟煤炼焦是降低生产成本并扩大煤种资源利用的有效途径,无烟煤粒度对焦炭质量的影响研究可用于指导无烟煤在配煤炼焦中的技术应用。以典型1/3焦煤和不同粒度的无烟煤为研究对象,结合煤质特性分析并通过40 kg小焦炉开展炼焦实验。由研究发现,配入无烟煤可使焦炭的灰分降低、固定碳含量升高以及发热量提升。焦炭块度随无烟煤粒度减小而增大,表面平整且气孔均匀分布,当粒度大于3 mm时,焦炭易碎且无烟煤颗粒明显可见。焦炭强度随无烟煤粒度增加而降低,当无烟煤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CSR为70.1%,M40为88.4%。当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0.5 mm时,焦炭平均粒度为52.0 mm,其粒度分布集中于40~60 mm,该区段粒度占比为56.82%。无烟煤配入粒度小于3.0 mm时均可满足高炉运行要求。实验证明配入粒度小于0.5 mm的无烟煤时,焦炭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可扩大炼焦煤种资源并实现降本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烟煤 粒度 焦炭质量 炼焦煤 焦炭强度 焦炭块度 捣固炼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