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6篇文章
< 1 2 6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红花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沙一飞 臧姬 钱卓磊 《上海医药》 2024年第1期12-13,18,共3页
目的 :观察西红花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再联合西红花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凝血功能指标值、大脑中... 目的 :观察西红花治疗对脑梗死后遗症患者临床症状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脑梗死后遗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和再联合西红花治疗(观察组),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凝血功能指标值、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值和临床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值、凝血功能指标值、大脑中动脉血流指标值和临床症状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联合治疗可改善脑梗死后遗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红花 血流动力学 临床症状
下载PDF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无症状脑梗死患者NO、ET-1及hs-CRP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用诚 邹春燕 +2 位作者 陈丽明 苏泳鑫 尹莲花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24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诊断为无症状脑梗死的患者147例。... 目的观察太极拳运动对无症状脑梗死(SBI)患者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治未病)诊断为无症状脑梗死的患者147例。随机分为健康宣教组、太极拳组和快步走组三组,每组49例。健康宣教组给予无症状脑梗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太极拳组和快步走组在健康宣教组的基础上,分别进行24式简化太极拳训练和快步走训练,每周3次,每次60分钟,连续训练12周。12周后观察三组患者干预前后NO、ET-1、hs-CRP水平。结果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患者的NO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ET-1的时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hs-CRP的时间效应、组间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前后组内与干预前比较,太极拳组干预后NO水平上升,ET-1及hs-CRP水平下降;快步走组ET-1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干预后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太极拳组干预后的NO水平高于快步走组和健康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宣教组干预后的ET-1水平高于太极拳组和快步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太极拳组干预后的hs-CRP水平低于快步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太极拳运动可增加无症状脑梗死患者NO合成及降低ET-1、hs-CRP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太极拳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无症状脑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验证:一项多中心研究
3
作者 李秋伶 唐文武 +4 位作者 余艺雯 邓欢 杨小华 陈晓霞 季一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6期3232-3239,共8页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 背景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具有较高无症状脑梗死(SBI)发病率,且是症状性脑梗死和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前阶段。因此非常有必要探讨MHD患者SBI风险,以早期识别并减少不良预后。目的探讨MHD患者发生SBI的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纳入2017年1月—2022年10月4个中心(川北医学院附属南充市中心医院、广元市中心医院、遂宁市中心医院、蓬安县人民医院)的486例MHD患者。以MHD患者是否发生SBI为结局事件,分为SBI组(n=102)和非SBI组(n=384),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线特征。按照7∶3的比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建模集(n=340)和验证集(n=146)。通过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预测变量,构建MHD患者发生SBI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建模集70例(20.6%)MHD患者发生SBI,验证集32例(21.9%)患者发生SBI。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7,95%CI=1.005~1.050)、饮酒史(OR=4.487,95%CI=2.075~9.706)、BMI(OR=1.082,95%CI=1.011~1.156)、睡眠时间<5 h/d或>9 h/d(OR=6.286,95%CI=3.560~11.282)、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OR=1.873,95%CI=1.067~3.347)、血清乳酸水平(OR=1.452,95%CI=1.152~1.897)、尿素清除率(URR)(OR=0.922,95%CI=0.875~0.970)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OR=0.149,95%CI=0.030~0.490)是MHD患者发生SBI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构建包含上述8个影响因素的预测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该预测模型在建模集和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6(95%CI=0.759~0.873)和0.808(95%CI=0.723~0.893),校准曲线表现出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提示该模型可使患者获得最大临床收益。结论基于年龄、饮酒史、BMI、睡眠不足或睡眠过长、慢性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乙肝)、血清乳酸水平、URR和抗血小板药用药史建立的MHD患者发生SBI风险预测模型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性,有望对MHD患者发生SBI风险进行准确、个性化的评估并实施早期干预以降低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维持性血液透析 预测模型 多中心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颈动脉特征及相关性分析
4
作者 张微 罗庆玲 尹运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8期897-901,共5页
目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是一种易被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发病率高,误诊率较高。目前缺乏对中青年SBI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中青年SBI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及其与SB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无神经缺损... 目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是一种易被忽视的脑梗死类型,发病率高,误诊率较高。目前缺乏对中青年SBI患者与颈动脉硬化相关性研究。本研究分析中青年SBI患者颈动脉超声特征,并进一步探索及其与SBI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4例无神经缺损症状且完善头部磁共振检查的中青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是否存在脑梗死病灶分为SBI组及非SBI组。比较两组年龄、性别、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类型)、实验室指标(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等。以SBI发病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6例(50.5%)SBI患者存在颈动脉硬化,其中低回声斑块15例(32.6%),强回声斑块8例(17.4%),混合回声23例(50.0%)。中青年SBI组患者与非SBI组患者比较,年龄及颈动脉硬化比例高于非SBI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1.08,OR95%CI:0.078-0.0.634,P<0.05),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OR=2.275,OR95%CI:1.122-4.613,P<0.05)。结论年龄、本次研究发现颈动脉硬化对中青年SBI发生有促进作用,是中青年SBI发病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中青年 影响因素 颈动脉硬化
下载PDF
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张微 赵慧宇 马熙岳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025-1028,共4页
目的 卒中是我国第三位死亡原因,致残率高,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虽暂无明显神经缺损症状,但潜在危害高。目前对于中青年人群SBI的研究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1... 目的 卒中是我国第三位死亡原因,致残率高,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虽暂无明显神经缺损症状,但潜在危害高。目前对于中青年人群SBI的研究尚不完善,需进一步探索中青年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产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1例中青年SB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颈动脉超声是否存在颈动脉硬化分为颈动脉硬化组及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实验室指标(高密度脂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酸、空腹血糖)等。以颈动脉硬化为因变量,以上述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为自变量进行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颈动脉硬化组46例,对照组45例。颈动脉硬化组平均年龄54(50~58)岁,对照组平均年龄53(47.5~56.5)岁,两组年龄及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颈动脉硬化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对中青年SBI颈动脉硬化发生影响有统计学意义(OR=4.492,OR95%CI:0.078-0.0.634,P<0.05),总胆固醇为中青年SBI颈动脉硬化发生的促进因素。结论 总胆固醇为中青年SBI颈动脉硬化发生的促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中青年 颈动脉硬化 相关因素分析
下载PDF
丁苯酞序贯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临床评价
6
作者 王珊 赵小话 郭明涛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0期81-84,共4页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 目的分析丁苯酞序贯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0月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6例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参考组和观察组,各58例。参考组开展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丁苯酞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为94.83%,显著高于参考组的8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5,P=0.039)。治疗后,观察组的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联合常规治疗应用于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脑梗死患者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状性颅内动脉重度狭窄 丁苯酞 序贯治疗 疗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并发睡眠障碍有关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7
作者 吴粼粼 周园园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10期636-640,共5页
目的探讨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SCI患者126例,依据1年随访情况分为并发睡眠障碍组、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确定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影... 目的探讨无躯体症状性脑梗死(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有关因素。方法选择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SCI患者126例,依据1年随访情况分为并发睡眠障碍组、对照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确定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判定各独立影响因素的预测价值。结果126例患者1年随访显示,并发睡眠障碍37例(29.37%)。两组年龄、高血压、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AMD、HAMA、ADL评分均为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159、1.307、1.526、1.141)(~均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HAMD、HAMA、ADL评分)均对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84、0.685、0.688、0.652(~均P<0.05)。结论SCI患者并发睡眠障碍发生率高,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抑郁、焦虑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日常生活能力可能是降低睡眠障碍发生率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分析
8
作者 潘恬 杨立 +1 位作者 张慧理 孙海芬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52-155,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0例ACI溶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术后出现偏...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9年1月—2023年2月在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90例ACI溶栓患者资料进行分析,以术后出现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56例(62.22%)为观察组,未出现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34例(37.78%)为对照组,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研究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发病时间、血清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心房颤动、梗死部位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及梗死部位为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心房颤动及梗死部位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899、0.637、0.654,敏感度较高。结论:ACI溶栓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反复发作与脑卒中神经缺损程度、心房颤动及梗死部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溶栓 临床症状反复发作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无症状脑梗死中西医临床研究进展
9
作者 艾丽菲热·艾海买提 沙地克·沙吾提 《临床医学进展》 2024年第3期1666-1672,共7页
近年来无症状脑梗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老年化社会的热门话题。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 SBI),或称为“静止性”或“隐匿性”脑梗死,是指患者没有明确的脑卒中或TIA的既往病史,但在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有与脑血管... 近年来无症状脑梗死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了老年化社会的热门话题。无症状脑梗死(silent brain infarction, SBI),或称为“静止性”或“隐匿性”脑梗死,是指患者没有明确的脑卒中或TIA的既往病史,但在头颅CT或MRI检查时发现有与脑血管分布一致的脑梗死灶或脑软化灶,而临床上没有与病灶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SBI在人群中患病率为8%~28%不等,其危险因素与其他类型的脑梗死相同,但有一些特殊因素值得重视,在进展过程中可能有症状性脑梗死、认知功能减退、抑郁状态等。多项研究中SBI是否进行脑血管二级预防仍然存在争议。同时,中医药历来重视“治未病”,现就SBI的中西医临床研究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危险因素 综述
下载PDF
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经开窍活血汤治疗后中医症状、炎症反应变化分析
10
作者 李钊 田森彪 黎堑 《系统医学》 2024年第13期71-74,共4页
目的探讨开窍活血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中医症状、炎症反应变化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咸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4例)... 目的探讨开窍活血汤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中医症状、炎症反应变化的影响。方法非随机选取2020年12月—2023年12月咸丰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6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34例)和研究组(加用开窍活血汤治疗,34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中医症状评分均比对照组低,超敏C反应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脑血流速度、血流量高于对照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总有效率(97.06%)高于对照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5,P<0.05)。结论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开窍活血汤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症状,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型急性 开窍活血汤 中医症状
下载PDF
点穴配合穴位贴敷改善脑梗死后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评价
11
作者 李雨潮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2期0103-0106,共4页
评价点穴配合穴位贴敷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试验人群,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常规手段,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点穴、穴位贴敷,... 评价点穴配合穴位贴敷改善脑梗死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作为试验人群,将其以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的常规手段,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点穴、穴位贴敷,8周后,以临床症状为观察点,对比两组对照人群的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精神抑郁积分(1.93±1.53)分、胸部满闷积分(2.00±1.49)、胁肋胀痛积分(2.00±1.49)分、脘闷嗳气积分(1.40±1.07)分、口苦咽干积分(1.60±1.10)分、不思饮食积分(1.40±1.07)分均优于对照组的(2.93±1.55)分、(4.07±1.62)分、(4.13±1.74)分、(2.47±1.55)分、(2.60±1.59)分、(1.80±1.10)分;总体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干预组有效率(90.0%)高于对照组(66.6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精神障碍患者时,采用点穴配合穴位贴敷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穴 穴位贴敷 恢复期 精神障碍 临床症状
下载PDF
艾灸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对其症状的改善探讨
12
作者 冯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7-0180,共4页
探讨艾灸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对其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8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探讨艾灸治疗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应用中医特色护理对其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3年8月收治的84例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中医特色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尿失禁程度、尿失禁临床症状更低,日排尿频率更少,膀胱最大容量更大(P<0.05);观察组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评分均要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中医特色护理运用于脑梗死后尿失禁患者,可以降低尿失禁程度,改善尿失禁临床症状,减少排尿频率,增加膀胱容量的作用,同时提高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后尿失禁 中医特色护理 症状改善
下载PDF
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予以揿针结合穴位贴敷的效果及对其呃逆症状评分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徐苏利 孙华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076-0079,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结合穴位贴敷对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呃逆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组各40例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不采用此疗法。通过对比两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揿针结合穴位贴敷对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呃逆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取两组各40例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揿针结合穴位贴敷进行治疗,而对照组则不采用此疗法。通过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呃逆症状评分,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缓解其呃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的患者,有92.5%的在24小时内病情都有显著改善,对照组的只有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620,P=0.0020)。不只如此,观察组在一周之内复发的案例,只有5.00%,而对照组的比例是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47,P=0.0220)。结论 脑梗死后顽固性呃逆患者予以揿针结合穴位贴敷可以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同时降低患者一周内的复发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揿针 穴位贴敷 临床症状改善
下载PDF
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疗效探析
14
作者 修国鑫 姚媛媛 +2 位作者 周玉琢 赵晓艳 于越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21-0024,共4页
探析为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情况应用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本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患者纳为分析对象,并用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 探析为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情况应用乌灵胶囊联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在2020年1月~2023年1月间于本院接受诊疗的脑梗死患者纳为分析对象,并用随机数字表设计方式将患者进行分组,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联合乌灵胶囊治疗,各组有50例。从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躯体症状及不良反应方面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方面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周、第6周观察组患者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PHQ-15)评价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事件例数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脑梗死后患者躯体化症状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治疗基础上联合乌灵胶囊,对于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和躯体化症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灵胶囊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胶囊 躯体化症状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强 袁婕 +3 位作者 董晓云 张虹 崔小丽 王亚奎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57-61,共5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合并认知障碍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特点。方法:收治住院的28例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不伴脑白质病变患者,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大于等于26分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住... 目的:利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探讨合并认知障碍的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脑白质结构改变特点。方法:收治住院的28例无症状性腔隙性脑梗死不伴脑白质病变患者,按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表(MoCA)大于等于26分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住院期间行头颅DTI检查,利用基于兴趣区(ROI)分析方法,测量两组患者同一水平、镜面对称的双侧侧脑室前角、后角、侧脑室体旁、半卵圆中心近腹侧、半卵圆中心近背侧看似正常脑白质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结果: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在右侧侧脑室前角、双侧侧脑室后角、双侧侧脑室体旁、双侧半卵圆中心近腹侧、双侧半卵圆中心近背侧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是左侧侧脑室前角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正常组与认知障碍组在右侧侧脑室前角、右侧侧脑室后角、左侧侧脑室体旁、左侧半卵圆中心近背侧FA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侧脑室后角、右侧侧脑室旁、双层半卵圆中心近腹侧、右侧半卵圆中心近背侧FA比较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的认知损害,多表现在执行功能、注意力、语言流畅性;左侧侧脑室前角、左侧侧脑室后角、右侧侧脑室旁、双层半卵圆中心近腹侧、右侧半卵圆中心近背侧的白质纤维参与了多个认知域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 认知障碍 弥散张量成像 白质 表观弥散系数 各向异性分数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16
作者 刘希奇 《中国食品》 2024年第7期151-151,共1页
脑梗死作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表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头晕、头痛、面瘫、四肢乏力等症状,如果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极大破坏,进而对患者的生... 脑梗死作为临床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病症,多见于中老年群体,表现出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等特征。患者发病后会出现头晕、头痛、面瘫、四肢乏力等症状,如果未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极大破坏,进而对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工作能力带来严重威胁。研究表明,科学的护理干预对改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饮食护理则是预防、控制脑梗死病情必不可少的一环。本文分享了针对脑梗死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旨在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不同的饮食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自理能力 饮食计划 护理干预 面瘫 中老年群体 临床症状 神经功能
下载PDF
纳洛酮与血塞通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17
作者 张凯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24年第6期671-674,共4页
目的探索纳洛酮联合血塞通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蕲春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给予纳洛酮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 目的探索纳洛酮联合血塞通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于蕲春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6例。研究组给予纳洛酮联合血塞通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纳洛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以及临床有效率、血浆脑钠肽(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两周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和自理能力均好转,但研究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MA和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01),FMA评分和BI评分均显著升高(P<0.001),但研究组NIHSS评分下降程度更明显(P<0.001),FMA评分和BI评分上升程度更明显(P<0.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皮疹、恶心、嗜睡、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8.93%vs 12.50%,P>0.541)。结论纳洛酮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利于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洛酮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下载PDF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18
作者 扈佳琪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25-0128,共4页
分析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时间:2023.01-2023.12;限定对象:脑梗死偏瘫患者(n=70);研究方式: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分析组康复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 分析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有效机制。方法 限定时间:2023.01-2023.12;限定对象:脑梗死偏瘫患者(n=70);研究方式:早期康复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分析组康复效果较参比组佳(P<0.05)。结论 针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可用于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早期康复 临床症状 肢体康复
下载PDF
关于穴位埋线治疗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临床研究
19
作者 王小霞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0期0060-0063,共4页
研究使用新型可吸收缝线对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查看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接收的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选入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基础治疗,科学分组。对... 研究使用新型可吸收缝线对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 查看我院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接收的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患者,选入120例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按照常规程序进行基础治疗,科学分组。对照组的60例进行穴位假埋线治疗,治疗组患者60例,临床使用穴位埋线治疗,治疗中使用新技术和材料,应用新型可吸收缝线PGLA。集合身体状态控制治疗频率,每周进行一次,患者需要坚持治疗四周。治疗过程中评估患者的胃肠道状态,在不同时间点利用专业量表进行评估,获取评分。针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情况进行记录,计算有效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达到有效效果的54例,占比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3%,明显观察组治疗后胃肠道症状改善较好,差异显著(p<0.05)。对两组患者的胃肠道情况进行等级划分,评分均呈现出降低态势,治疗均有效(p<0.01);就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而言,治疗组患者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明显可知治疗组经过穴位埋线获得更优质的效果,比对照组好(p<0.05)。治疗后在进食障碍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其他胃肠道功能方面可以改善(p<0.05),表明穴位埋线对于改善腹痛、反流、便秘、消化不良、泄泻有重要作用,但是对于改善进食障碍无明显作用。结论 使用新型可吸收埋线对脑梗死后胃肠道功能紊乱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的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小,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胃肠道功能紊乱 胃肠道症状分级评分
下载PDF
动作观察疗法在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运动功能的影响
20
作者 肖迪 侯镔哲 胡中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89-0092,共4页
探究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动作观察疗法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样本全部由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提供,共计96例患者,均处于脑梗死恢复期,予以康复治疗的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 探究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中动作观察疗法的应用效果及对其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的样本全部由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提供,共计96例患者,均处于脑梗死恢复期,予以康复治疗的时间为2022年12月~2023年12月。随机分成2组进行对比,48例/组。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则联用动作观察疗法。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观察组有效率100.00%,较对照组高(X2=4.1739;P<0.05)。(2)观察组头晕头痛改善时间(90.04±10.18)d、肢体麻木改善时间(113.44±16.33)d、口歪眼斜改善时间(112.16±15.37)d短于对照组(T=9.0394;T=7.1338;T=5.9115;P<0.05)。(3)运动诱发电位(MEP)中:观察组治疗后MEP潜伏期(20.32±1.23)ms、中枢运动传导时间(9.16±1.06)ms较对照组低,MEP波幅(1.49±0.30)mV较对照组高(T=5.7893;T=8.4757;T=5.0746;P<0.05)。(4)运动功能中: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上肢得分(45.33±5.17)分、Fugl-Meyer下肢得分(30.55±3.82)分、WMFT得分(60.14±7.26)分高于对照组(T=10.6319;T=7.2669;T=5.5396;P<0.05)。结论 脑梗死康复治疗中,动作观察疗法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患者运动功能,改善MEP,促进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动作观察疗法 治疗效果 症状改善时间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