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洋 王生 +1 位作者 韩庆波 王振华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7期1073-1075,共3页
目的研究对比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则实施桡神经浅支与骨膜... 目的研究对比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及臂丛神经阻滞对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的麻醉效果。方法82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研究组则实施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比较2组麻醉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后疼痛情况,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比较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与成功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并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研究组麻醉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而2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失败患者年龄≥60岁、合并骨质疏松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人数占比均高于复位成功患者(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60岁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均是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与骨膜阻滞应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麻醉时间短于臂丛神经阻滞,但二者总体应用效果相当。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骨折分型为C型,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失败的发生风险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手法复位 桡神经浅支 骨膜阻滞 臂丛神经阻滞
下载PDF
比较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6
2
作者 吴慧 《当代医学》 2020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无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2016年2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实施无痛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根据麻醉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予以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回顾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后VAS评分、一次性复位成功率、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麻醉操作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均可用于桡骨远端骨折无痛手法复位治疗,且总体应用效果相当,但采用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所需麻醉时间较少,在排除禁忌证的情况下可作为首选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神经浅支联合骨膜阻滞麻醉 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桡骨远端骨折 无痛手法复位
下载PDF
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在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曾莹吟 翁蔚宗 +3 位作者 蔡铁良 林志琼 刘珊珊 邓小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2年第5期606-611,共6页
目的观察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combined inhalation anesthesia induction,CIAI)装置吸入七氟醚在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对照试验。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需行手法... 目的观察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combined inhalation anesthesia induction,CIAI)装置吸入七氟醚在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为对照试验。2015年7月至2020年5月于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急诊科就诊的需行手法复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1例,其中男42例、女39例,年龄2~5(3.24±1.71)岁。将患者分为CIAI组(42例)与对照组(39例)。CIAI组在行手法复位前采用CIAI装置吸入七氟醚2~5 ml/次,对照组则采用传统静脉注射丙泊酚3~4 mg/kg。统计并分析两组患儿手法复位前(T1)、手法复位时(T2)、患儿苏醒时(T3)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儿童疼痛行为量表(FLACC)评分、追加药物次数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采用Shapiro-Wiktest检验评估计量资料的正态性。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xˉ±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T1时,两组MA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MAP(69.9±5.1)mmHg(1 mmHg=0.133 kPa)、(69.1±4.1)mmHg,HR(109.5±8.1)次/min、(103.9±6.3)次/min,SpO_(2)(98.9±0.7)mmHg、(98.9±0.8)mmHg]相比,CIAI组T2、T3时MAP[(69.1±5.8)mmHg、(69.5±5.1)mmHg]、HR[(93.6±2.9)次/min、(95.6±5.6)次/min]、SpO_(2)[(99.3±0.6)mmHg、(99.5±0.5)mmHg]波动较小(均P<0.05)。两组患儿手法复位前后Ramsay、FLACC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CIAI组入睡慢[(38.2±10.3)s比(24.2±4.5)s,P<0.05],苏醒时间短[(5.8±1.9)min比(20.1±4.5)min,P<0.05],且躁动、口腔分泌物增多发生率及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比传统的静脉注射丙泊酚的给药方式,手术室外急诊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时采用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吸入七氟醚具有较理想的临床效果。其在运用过程中更人性化,具有安全性高、更便捷、舒适度高、费用低、不良反应少等特点,适合临床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 组合式吸入麻醉诱导装置 无痛手法复位 七氟醚 儿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