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无知之知——从《苏格拉底的申辩》谈起
1
作者
吴嵩阳
《电视指南》
2017年第24期182-183,共2页
'自知其无知'是哲人苏格拉底一生哲学探索与实践的起点,本文以《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为文本依据,对'无知之知'的内容与意涵进行阐释,进而联系现代社会的现实境况,指出清晰的自我认识、理性的思辨精神对解决当下浮躁虚妄...
'自知其无知'是哲人苏格拉底一生哲学探索与实践的起点,本文以《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为文本依据,对'无知之知'的内容与意涵进行阐释,进而联系现代社会的现实境况,指出清晰的自我认识、理性的思辨精神对解决当下浮躁虚妄等时代问题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之知
当今社会
洞穴比喻
理性与爱
原文传递
孔子知论探析--从“学而知之”谈起
2
作者
于肖寒
赵海燕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3-58,共6页
"知"既是立己达人的渐修方法,又是为学求道的终极目的。孔子的知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他承认"生而知之"的存在,但重点论述的是"学而知之"的必要性和方法,"学"与"知"是...
"知"既是立己达人的渐修方法,又是为学求道的终极目的。孔子的知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他承认"生而知之"的存在,但重点论述的是"学而知之"的必要性和方法,"学"与"知"是辩证统一的,"知"内在于"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的升华与超越。孔子不仅仅是要对"知"与"无知"划清界限,而是求索无知之知的最高境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有殊途同归的意味,同时也展示出中西哲学精神的不同之处。在"知天命"的问题上,孔子不是从宗教主义、神秘主义或宿命论者的角度展开论述,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学而
知
之
无知之知
直觉
之知
知
天命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阳明心学与三等唯物认识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洪
廖光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唯物认识体系中,有纯粹的唯物自然观与人化的自然观、历史观,此外还有阳明心学与道家“无知之知”的第三等唯物认识观。第三等唯物认识观在唯物自然观与人化自然、历史观的基础上,升华而跨入认识人与社会、宇宙的更高的认识维度。阳明...
唯物认识体系中,有纯粹的唯物自然观与人化的自然观、历史观,此外还有阳明心学与道家“无知之知”的第三等唯物认识观。第三等唯物认识观在唯物自然观与人化自然、历史观的基础上,升华而跨入认识人与社会、宇宙的更高的认识维度。阳明心学是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其基础便是人化的自然、历史观,继而突出强调人的地位与价值。同时将“心”纳入“宇宙力”“万物规则力”的维度中,人与万物本为一体,而人心之灵明便是呈现这一共生构成体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知之知
阳明心学
唯物认识观
万物规则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教师发展中的明蔽素质
4
作者
李春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对自身遮蔽性的把握,但又离不开遮蔽性思维与方法。教师自身的遮蔽性表现在知、情、行三个基本方面,相应构成有知之蔽、有情之蔽与有为之蔽,探索这些遮蔽性及其功能,对当下的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实事求蔽
无知之知
无情之情
无为之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道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5
作者
李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常以否定的形式表述其伦理思想。主要有:无为之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无知之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无我之我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道家以否定形式阐述的伦理思想实际上具有肯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无为之为
无知之知
无我之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率真的让·杜比菲
被引量:
1
6
作者
陈凌腊
《社科纵横》
2006年第12期111-,118,共2页
法国画家让.杜比菲摒弃美学的束缚,不循规蹈矩,形成了自己纯朴、真挚的艺术思想,这正和庄子的“无知之知”相暗合。在艺术之路上杜比菲童真的表现形式是所有程式的精练,是思想的升华,是对艺术的诠释。
关键词
无知之知
美学
弃智
童真
原始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柏拉图《美诺》中的德性论——解读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
7
作者
郭振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9,共5页
德性论是柏拉图哲学、伦理思想的首要主题。柏拉图的《美诺》是直接处理德性问题的一篇重要哲学对话,也是柏拉图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哲学文献。该对话通过追问"什么是德性"、"如何获得德性"以期获得关于德...
德性论是柏拉图哲学、伦理思想的首要主题。柏拉图的《美诺》是直接处理德性问题的一篇重要哲学对话,也是柏拉图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哲学文献。该对话通过追问"什么是德性"、"如何获得德性"以期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柏拉图《美诺》中关于德性论的哲学之思主要内蕴于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之中。三个回应一方面旨在显明追寻德性之为德性所必须厘清的三个争辩:"列举"与"定义"之辩、"多"与"一"之议、"美"与"善"之争,另一方面旨在阐明作为"无知之知"的知识乃是德性的核心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性
知
识
记忆
无知之知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活:省察后的幸福——从苏格拉底之死所想到的
8
作者
陈嘉琪
《神州》
2012年第17期250-250,共1页
苏格拉底用死告诉我们无知之知不仅是对自己的自知之明,而且包括一种主动的、不断驳斥虚假知识的求知活动。我们要做的从无知中做到个人的省察,积极地做个人反思,从省察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幸福。
关键词
无知之知
省察
幸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知之知——从《苏格拉底的申辩》谈起
1
作者
吴嵩阳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
出处
《电视指南》
2017年第24期182-183,共2页
文摘
'自知其无知'是哲人苏格拉底一生哲学探索与实践的起点,本文以《苏格拉底的申辩篇》为文本依据,对'无知之知'的内容与意涵进行阐释,进而联系现代社会的现实境况,指出清晰的自我认识、理性的思辨精神对解决当下浮躁虚妄等时代问题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无知之知
当今社会
洞穴比喻
理性与爱
分类号
B502.2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孔子知论探析--从“学而知之”谈起
2
作者
于肖寒
赵海燕
机构
太原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衡水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53-58,共6页
文摘
"知"既是立己达人的渐修方法,又是为学求道的终极目的。孔子的知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是十分重要的议题,他承认"生而知之"的存在,但重点论述的是"学而知之"的必要性和方法,"学"与"知"是辩证统一的,"知"内在于"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学"的升华与超越。孔子不仅仅是要对"知"与"无知"划清界限,而是求索无知之知的最高境界。孔子与苏格拉底的"自知其无知"有殊途同归的意味,同时也展示出中西哲学精神的不同之处。在"知天命"的问题上,孔子不是从宗教主义、神秘主义或宿命论者的角度展开论述,更多体现的是一种人文主义精神视野。
关键词
孔子
学而
知
之
无知之知
直觉
之知
知
天命
Keywords
Confucius
knowing after learning
knowledge of ignorance
knowledge of intuition
knowing God’s will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阳明心学与三等唯物认识观
被引量:
1
3
作者
王洪
廖光珍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年第4期27-30,共4页
文摘
唯物认识体系中,有纯粹的唯物自然观与人化的自然观、历史观,此外还有阳明心学与道家“无知之知”的第三等唯物认识观。第三等唯物认识观在唯物自然观与人化自然、历史观的基础上,升华而跨入认识人与社会、宇宙的更高的认识维度。阳明心学是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其基础便是人化的自然、历史观,继而突出强调人的地位与价值。同时将“心”纳入“宇宙力”“万物规则力”的维度中,人与万物本为一体,而人心之灵明便是呈现这一共生构成体的路径。
关键词
无知之知
阳明心学
唯物认识观
万物规则力
Keywords
hyperexperiential cognition
Yangming’s Theory of Mind
materialist epistemology
rule power of all things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教师发展中的明蔽素质
4
作者
李春桥
机构
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0-103,共4页
文摘
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源于对自身遮蔽性的把握,但又离不开遮蔽性思维与方法。教师自身的遮蔽性表现在知、情、行三个基本方面,相应构成有知之蔽、有情之蔽与有为之蔽,探索这些遮蔽性及其功能,对当下的教师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关键词
实事求蔽
无知之知
无情之情
无为之为
Keywords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knowledge out of ignorance
heartless feeling of love
actionless activity
分类号
G46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道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5
作者
李炼
机构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6-108,共3页
文摘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先秦道家,常以否定的形式表述其伦理思想。主要有:无为之为的道德原则和道德实践;无知之知的道德认识和道德修养;无我之我的道德境界和道德理想。道家以否定形式阐述的伦理思想实际上具有肯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无为之为
无知之知
无我之我
Keywords
inaction
doctrine of irrational cognition
sage (a wise man who transcended himself)
分类号
B223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B82-09 [哲学宗教—伦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率真的让·杜比菲
被引量:
1
6
作者
陈凌腊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出处
《社科纵横》
2006年第12期111-,118,共2页
文摘
法国画家让.杜比菲摒弃美学的束缚,不循规蹈矩,形成了自己纯朴、真挚的艺术思想,这正和庄子的“无知之知”相暗合。在艺术之路上杜比菲童真的表现形式是所有程式的精练,是思想的升华,是对艺术的诠释。
关键词
无知之知
美学
弃智
童真
原始性
分类号
B83-0 [哲学宗教—美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柏拉图《美诺》中的德性论——解读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
7
作者
郭振华
机构
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5-29,共5页
基金
西北大学2012年度科研基金项目(11NW37)
文摘
德性论是柏拉图哲学、伦理思想的首要主题。柏拉图的《美诺》是直接处理德性问题的一篇重要哲学对话,也是柏拉图唯一一篇以德性本身为主题的哲学文献。该对话通过追问"什么是德性"、"如何获得德性"以期获得关于德性的知识。柏拉图《美诺》中关于德性论的哲学之思主要内蕴于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之中。三个回应一方面旨在显明追寻德性之为德性所必须厘清的三个争辩:"列举"与"定义"之辩、"多"与"一"之议、"美"与"善"之争,另一方面旨在阐明作为"无知之知"的知识乃是德性的核心要义。
关键词
德性
知
识
记忆
无知之知
Keywords
virtue
knowledge
memory
knowledge of ignorance
分类号
B502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活:省察后的幸福——从苏格拉底之死所想到的
8
作者
陈嘉琪
机构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出处
《神州》
2012年第17期250-250,共1页
文摘
苏格拉底用死告诉我们无知之知不仅是对自己的自知之明,而且包括一种主动的、不断驳斥虚假知识的求知活动。我们要做的从无知中做到个人的省察,积极地做个人反思,从省察中寻找人生的真正价值——幸福。
关键词
无知之知
省察
幸福
分类号
B502.231 [哲学宗教—外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无知之知——从《苏格拉底的申辩》谈起
吴嵩阳
《电视指南》
2017
0
原文传递
2
孔子知论探析--从“学而知之”谈起
于肖寒
赵海燕
《衡水学院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阳明心学与三等唯物认识观
王洪
廖光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教师发展中的明蔽素质
李春桥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道家伦理思想的特点
李炼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率真的让·杜比菲
陈凌腊
《社科纵横》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柏拉图《美诺》中的德性论——解读苏格拉底对美诺三个德性定义的回应
郭振华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生活:省察后的幸福——从苏格拉底之死所想到的
陈嘉琪
《神州》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