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8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叶萌 房茂胜 靳士立 《山东精神医学》 2004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 6 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组及氟西汀合用利培酮组 ,于疗前 ,疗后 1、2、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 6 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组及氟西汀合用利培酮组 ,于疗前 ,疗后 1、2、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不良反应量表 (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 合用小剂量利培酮组疗效显著 ,两组间痊愈率、1周末HAMD评分及疗程结束时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ES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合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抑郁症可提高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氟西汀 不良反应 精神病药物
下载PDF
利培酮辅助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褚建平 石晓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06年第5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增效作用。方法将5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抗抑郁剂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增效作用。方法将5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治疗组和氟西汀联合利培酮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2、6w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副作用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起效快,效显率高,治疗后同期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副作用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抗抑郁剂联合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具有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氟西汀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下载PDF
利培酮在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应用
3
作者 钱建军 何炳福 +2 位作者 石永扬 高赛男 金海龙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5期477-478,共2页
目的评价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地位。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组、利培酮组和氟西汀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分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满8周... 目的评价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地位。方法206例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组、利培酮组和氟西汀组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分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结果满8周后,联用组HAMD减分率大于氟西汀组(P<0.05),氟西汀组大于利培酮组(P<0.01),且从第2周末开始,联用组比两组单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各时期TE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利培酮联合氟西汀对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比单用氟西汀或利培酮要好、起效要快,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但单用利培酮的疗效则不及氟西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氟西汀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下载PDF
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比较
4
作者 钱建军 何炳福 +2 位作者 石永扬 高赛男 金海龙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7例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氟西汀)72例、对照组(氟西汀)75例,治疗8 wk。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 wk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 目的观察利培酮合并氟西汀对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47例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利培酮+氟西汀)72例、对照组(氟西汀)75例,治疗8 wk。于治疗前、治疗后每2 wk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疗效评价以HAMD减分率为标准,不良反应以TESS评分为标准。结果2组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从wk 2末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期TE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合并氟西汀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 利培酮 氟西汀
下载PDF
有精神病性症状与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田冬梅 《济宁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2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症状特点和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的防范。方法对8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33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阳... 目的探讨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的治疗方法、症状特点和护理要点,以提高对抑郁症自杀的防范。方法对83例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与133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在阳性家族史、内倾性格、临床症状中的自责自罪和自杀行为方面显著高于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伴有的症状依次为罪恶妄想、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和疑病妄想,治疗大多采用三环抗抑郁剂合并抗精神病药。结论症状不同,治疗方法不同,护理措施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症状 临床分析 治疗方法
下载PDF
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戎伟 何思忠 +3 位作者 万承龙 朱翠珍 夏晓慧 李江波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8-500,共3页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4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观察组口服文拉法辛缓释片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治疗,观察8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周末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 P<0.01);治疗8周末,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为76.1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文拉法辛缓释片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效果均显著,安全性高、依从性好,但文拉法辛缓释剂起效更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症状 文拉法辛 帕罗西汀 汉密顿抑郁量表 副反应量表
下载PDF
青年首发抑郁症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危险因素
7
作者 毛俊雄 马琦 +5 位作者 彭朕磊 贾麒钰 徐秋爽 罗晓 张丽丽 伊琦忠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39-245,共7页
目的 探讨青年首发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3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诊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目的 探讨青年首发重度抑郁症(major depression disorder, 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3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首诊时的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得分,于次日采集肘静脉血并检测患者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泌乳素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经过1年随访,根据患者是否继发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组(PMD组,n=46)和不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症组(MDD组,n=186),比较组间差异并分析各指标与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并探讨与青年首发PMD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PMD组未婚人数占比高于MDD组(P<0.05);PMD组HAMD-17量表得分高于MDD组(P<0.05);PMD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MDD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25(OH)D水平低于MDD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HAMD-17评分(r=0.345)、TC(r=0.148)、LDL-C(r=0.162)及TSH水平(r=0.134)与精神病性症状呈正相关(P<0.05),已婚(r=-0.208)、HDL-C(r=-0.258)及25(OH)D水平(r=-0.276)与精神病性症状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婚、HAMD-17量表得分、高TC、低HDL-C及低25(OH)D水平为MD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由婚姻状况、HAMD-17得分、血清TC、HDL-C及25(OH)D水平组成的联合指标能够较好地预测MDD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生(AUC=0.887)。结论 血清脂代谢及25(OH)D水平可能是预测青年MDD患者继发精神病性症状的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抑郁症 精神病症状 总胆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5-羟基维生素D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在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8
作者 白腊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88-0191,共4页
临床上在实际针对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68例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用西酞普兰药物,观察组患者采... 临床上在实际针对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探讨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治疗方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12月至2023年11月接诊的68例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治疗中采用西酞普兰药物,观察组患者采用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药物。结果 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焦虑以及抑郁情绪状态评分均相对更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整体更高。结论 在实际针对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药物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状态,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酞普兰 舒必利 精神病症状抑郁症 治疗 临床价值
下载PDF
磁休克联合治疗伴精神病性症状及自杀的青少年难治性抑郁障碍一例报告
9
作者 王玮 陆艺 +7 位作者 刘洁 李晓靖 王明真 路淑淑 蒋有霞 李炳青 张立超 杨楹 《精神医学杂志》 2024年第3期311-314,共4页
自杀死亡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2~4周才能起效,在此期间,迫切需要新型快速的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杀的风险,因担心青少年发育中的大脑接受电休克(ECT)后可能会导致记忆障碍或其他严重后果,ECT在青少... 自杀死亡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最严重的后果之一,抗抑郁药物通常需要2~4周才能起效,在此期间,迫切需要新型快速的治疗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自杀的风险,因担心青少年发育中的大脑接受电休克(ECT)后可能会导致记忆障碍或其他严重后果,ECT在青少年抑郁障碍中的应用慎之又慎,磁休克治疗(Magnetic Seizure Therapy,MST)是一种新型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可安全有效治疗抑郁障碍,认知损伤较ECT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症状 电休克 抑郁障碍 自杀死亡 抑郁药物 治疗策略 非侵入 认知损伤
下载PDF
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中的作用研究
10
作者 董舒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8期0162-0165,共4页
研究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开展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干预作用。方法 357例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就诊于2023年1月至12月,奇偶数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分析。结果 病情、疾... 研究健康教育、个性化心理护理联合开展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干预作用。方法 357例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就诊于2023年1月至12月,奇偶数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基础护理;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效果分析。结果 病情、疾病症状、精神状态、心境状态及遵医行为统计,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康教育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的开展,可对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病情、病症反应改善做到促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化心理护理 联合干预 抑郁症精神病症状 护理作用
下载PDF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在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11
作者 董振文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072-0075,共4页
分析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舒必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资料90例,以治疗方式均分2组,45例/组,对照组行舒必利给药治疗,观察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给药治疗,比较... 分析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与舒必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资料90例,以治疗方式均分2组,45例/组,对照组行舒必利给药治疗,观察组联合艾司西酞普兰给药治疗,比较疗效差异。结果 观察组疾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抑郁量表(HAMD)、自尊量表(SES)、对应方式量表(SCSQ)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的第二周、第四周及第八周,观察组上述指标数据表现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针对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舒必利给药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对于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其自尊水平均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应对能力,患者服药过程中不会增加毒副作用的风险,在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症状抑郁症 艾司西酞普兰 舒必利 疾病治疗有效率 不良反应
下载PDF
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失眠的关系: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的作用路径
12
作者 陈旭姝 刘鑫 +6 位作者 何昌九 熊朝新宇 郭易 魏泸懿 刘元元 张春熙 刘祥 《四川精神卫生》 2024年第5期439-443,共5页
背景失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均可能影响失眠。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四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影响以及精神病性症状与... 背景失眠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常见症状。患者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均可能影响失眠。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四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探讨。目的探讨负性生活事件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影响以及精神病性症状与抑郁的作用路径,以期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失眠的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于2023年4月—6月,纳入四川省成都市4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管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105例患者。采用10项负性生活事件(SLEs)、阿斯森失眠量表(AIS)、精神病筛查问卷(PSQ)、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评定。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考查各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mart PLS 4.0构建中介模型,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和Bootstrap法检验中介效应。结果检出332例(30.05%)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失眠。精神分裂症患者AIS评分与SLEs评分、PSQ评分、PHQ-9评分均呈正相关(r=0.165、0.322、0.554,P均<0.01)。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可能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失眠之间的独立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分别为0.102、0.372,效应量分别为10.46%、38.15%。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可能是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生活事件与失眠之间的链式作用路径,间接效应值为0.190,效应量为19.49%。结论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负性生活事件可以直接影响失眠,也可以通过精神病性症状和抑郁的独立或链式作用路径影响失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事件 失眠 精神病症状 抑郁 精神分裂症
下载PDF
多系统萎缩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相关性研究
13
作者 李萌萌 黄钰媛 黄胜燕 《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4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MSA患者,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MSA伴睡眠障碍组(MSA patients... 目的:探讨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患者睡眠质量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性症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5例MSA患者,按照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分为MSA伴睡眠障碍组(MSA patients with sleep disorders,MSA-SD组,PSQI>5分)和MSA不伴睡眠障碍组(MSA patients without sleep disorders,MSA-NSD组,PSQI≤5分)。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额叶功能评定量表(frontal Assessment Battery, FAB)、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神经精神量表(neuropsychiatric Inventory, NPI),轻度行为障碍清单(mild Behavioral Impairment Checklist, MBI-C)分别评估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精神行为状况,分析MSA患者睡眠质量与认知功能、焦虑和抑郁情绪及异常精神行为的相关性。结果:MSA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8.11%,MSA合并睡眠障碍者的整体认知功能、执行功能比不合并睡眠障碍者差,焦虑和抑郁情绪、精神行为症状比不合并睡眠障碍者严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评分与年龄、MMSE、FAB均无显著关联,而与NPI总评分、HAMA评分、HAMD、MBI评分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抑郁和异常精神行为是MSA相关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睡眠质量下降、焦虑和抑郁、精神行为异常是MSA患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患者的抑郁情绪及精神病性症状是影响其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睡眠质量 焦虑 抑郁 精神病症状
下载PDF
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对AD大鼠精神病性症状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14
作者 杨月 张晓璠 +1 位作者 朱晓音 田京伟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24年第4期446-453,共8页
旨在研究5-HT 2A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对阿尔茨海默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建立双侧海马注入β-淀粉样蛋白(Aβ)AD大鼠模型,采用DOI诱导AD大鼠出现精神病相关行为表型,灌胃给予3.0 mg/kg LPM6690061进行... 旨在研究5-HT 2A受体反向激动剂LPM6690061对阿尔茨海默伴发精神病性症状大鼠模型的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建立双侧海马注入β-淀粉样蛋白(Aβ)AD大鼠模型,采用DOI诱导AD大鼠出现精神病相关行为表型,灌胃给予3.0 mg/kg LPM6690061进行体内药效学及机制研究。采用Western Blot(WB)检测LPM6690061对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磷酸化环磷腺苷效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在海马中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尼氏染色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高尔基染色检测LPM6690061对大鼠海马树突棘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LPM6690061可显著减轻DOI诱导的大鼠甩头。在新物体识别试验中,LPM6690061显著改善了Aβ引起的认知障碍。前脉冲抑制测试中,LPM6690061显著提高了ADP大鼠的前脉冲抑制率。LPM6690061可增加ADP大鼠海马区P-AKT、P-CREB、BDNF的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显著缓解由聚集态Aβ造成的树突棘密度降低。上述研究结果表明,LPM6690061可以通过AKT/CREB/BDNF途径改善由Aβ沉积对突触可塑性的影响,从而减轻ADP大鼠精神症状,改善ADP大鼠认知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伴发精神病症状 5-HT 2A受体 BDNF 突触可塑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旭宁 吕晓静 李晓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2期260-264,共5页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71例不伴... 目的探讨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0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08例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71例不伴有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另根据患者不同发作状态分成不同亚组,比较不同发作状态患者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变化。根据是否存在自杀意念将其分为不同亚组,分析自杀意念与血浆白蛋白及血清炎症因子、血尿酸水平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浆白蛋白低于对照组,血尿酸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4、IL-1β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躁狂发作、抑郁发作患者血浆白蛋白低于混合发作状态患者,血尿酸及血清IL-6、IL-4、IL-1β水平高于混合发作状态患者(P<0.05),但躁狂发作者与抑郁发作者以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伴自杀意念者白蛋白水平低于不伴自杀意念者,尿酸、IL-6、IL-4、IL-1β高于不伴自杀意念者(P<0.05)。结论监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血浆白蛋白、血尿酸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在评估伴或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及患者自杀意念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症状 双相情感障碍 血浆白蛋白 血清炎症因子 血尿酸
下载PDF
健康教育结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在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中的作用
16
作者 李湘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研究将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应用到患有抑郁症伴有精神病的性症状的病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参照组(n=16)。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健康教... 研究将健康教育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应用到患有抑郁症伴有精神病的性症状的病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32例抑郁症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观察组(n=16)和参照组(n=16)。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和个性化心理护理结合的护理模式。将干预后两组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以及生活能力情况均进行对比。结果 干预前两组心理情况和生活能力都较差(P>0.05),干预后两组都得到了一定改善,并且观察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参照组,同时参照组的依从性是56.25%,与观察组的87.50%相比较低,P<0.05。结论 给予抑郁症伴精神病性症状患者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对心理状况以及社会生活能力进行改善,并且还能提高治疗依从性,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抑郁症 精神病症状
下载PDF
强化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武玉兰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4期0119-0122,共4页
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展开研究,分析强化护理在优化精神病性症状方面的影响。方法 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包括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强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阳性症状(17.41±... 对精神分裂症护理工作展开研究,分析强化护理在优化精神病性症状方面的影响。方法 时间为2022年6月到2023年12月,选取精神分裂症患者66例。包括对照组(33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3例,常规护理+强化护理)。结果 观察组阳性症状(17.41±1.09)分,阴性症状(17.26±1.14)分,一般精神病理(24.52±1.29)分,认知功能(22.86±4.93)分,社会利用度(55.59±6.97)分,睡眠质量(5.50±1.94)分,生活能力(88.89±6.56)分,心理功能(78.82±4.96)分,物质生活(76.50±4.98)分,躯体功能(75.71±4.80)分,社会功能(77.95±3.18)分,各项评分明显更优(P<0.05)。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通过给予强化护理,能够有效改善精神病性症状,有利于提升认知功能、睡眠质量,强化患者生活能力、生活质量,优化社会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化护理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症状 认知功能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及童年期创伤的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执行功能情况 被引量:1
18
作者 宋仕琪 刘剑波 +4 位作者 闫梦霄 周敏思 高铭 冯文泰 卢建平 《四川精神卫生》 2023年第3期202-208,共7页
背景有无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执行功能存在差异,且童年期创伤可能影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执行功能,既往研究对象大多为成年抑郁发作患者,缺少对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相关研究。目的比较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及童年期创伤的... 背景有无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患者执行功能存在差异,且童年期创伤可能影响重度抑郁发作患者的执行功能,既往研究对象大多为成年抑郁发作患者,缺少对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的相关研究。目的比较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及童年期创伤的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执行功能的差异。方法纳入2020年8月-2021年11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儿少精神科住院的、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重度抑郁发作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共112例,同期通过公开宣传招募健康对照组27例。使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运动控制任务(MOT)、空间工作记忆(SWM)、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三个任务评定患者的执行功能,采用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评定童年期创伤类型。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重度抑郁发作患者MOT任务平均延迟时更长(Z=-3.407,P=0.001),SWM任务中的组间错误反应总数更多(Z=-3.291,P=0.001)、组内错误反应总数更多(Z=-3.461,P=0.001)、双重错误反应总数更多(Z=-3.218,P=0.001)、错误反应总数更多(Z=-3.312,P=0.001)、策略分数更高(Z=-2.437,P=0.015)以及平均延迟时更长(Z=-2.055,P=0.040),RVP任务中的击中总数更少(Z=-3.196,P=0.001)、漏报总数更多(Z=-3.179,P=0.001)、拒绝总数更少(Z=-2.772,P=0.006)、击中概率更低(Z=-3.187,P=0.001)以及A'分数更低(Z=-3.070,P=0.002)。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的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者SWM任务中的双重错误反应总数更少(Z=-2.566,P=0.010)。相较于未经历过情感忽视的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经历过情感忽视者MOT任务中的平均延迟时更长(Z=-3.183,P=0.001),RVP任务中的击中总数更少(Z=-2.445,P=0.014)、漏报总数更多(Z=-2.467,P=0.014)、击中概率更低(Z=-2.445,P=0.014)、A'分数更低(Z=-2.089,P=0.037)。相较于未经历过情感虐待的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经历过情感虐待的患者MOT任务中的平均延迟时更长(Z=-2.552,P=0.011)。结论重度抑郁发作青少年患者存在大部分类型的执行功能异常,不伴精神病性症状和伴有童年期创伤的患者执行功能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重度抑郁发作 精神病症状 童年期创伤 执行功能
下载PDF
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人口学及临床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辛立敏 陈林 +13 位作者 杨甫德 颜峰 王刚 方贻儒 陆铮 杨海晨 胡建 陈致宇 黄颐 孙静 王小平 李惠春 张晋碚 司天梅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6-470,共5页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点。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双相障碍患者诊断评估服务研究”项目,将来自全国13个研究中心的1172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有无精神病性症状,分为伴精神病性症状组和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采用自制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社会人口学及临床特征方面的资料,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的影响因素。结果13.3%(156/1172)的抑郁症患者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与不伴精神病性症状组相比,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起病早,年龄小,更多已婚,既往抑郁发作次数多,因精神疾病住院次数多,抑郁发作频繁,更多患者伴非典型特征、有周期性或季节性特点、伴自杀观念及精神障碍家族史(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病年龄(OR=0.972,95%CI:0.957~0.987)、抑郁发作频繁(OR=2.099,95%CI:1.233~3.573)、伴非典型特征(OR=1.937,95%CI:1.277~2.939)、伴自杀观念(OR=1.654,95%CI:1.147~2.385)与抑郁症患者伴精神病性症状相关(均P<0.05)。结论伴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起病年龄早、抑郁发作频繁、更常伴非典型特征、伴自杀观念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精神病症状 特征
下载PDF
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动力取向治疗 被引量:13
20
作者 邓梅 冉江峰 《重庆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09-410,共2页
目的介绍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采取动力取向治疗的过程和方法。方法对符合CCMD-3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动力取向治疗。结果采用动力取向治疗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理解和疗效。结论在治疗有... 目的介绍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采取动力取向治疗的过程和方法。方法对符合CCMD-3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的诊断标准的患者采取动力取向治疗。结果采用动力取向治疗对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理解和疗效。结论在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中,动力取向治疗值得应用和进一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动力取向治疗 精神病症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