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自谐振线圈参数优化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效率提升研究
1
作者 张民 闫一骅 +3 位作者 杨环宇 刘野然 何正友 李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1189,共9页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自谐振线圈可以避免绕线引起的偏差,且不受分立补偿电容的影响,应用在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中极具前景。针对PCB自谐振线圈结构参数优化不完全所导致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给... 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board,PCB)自谐振线圈可以避免绕线引起的偏差,且不受分立补偿电容的影响,应用在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中极具前景。针对PCB自谐振线圈结构参数优化不完全所导致的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传输效率低下的问题,该文给出了一种用以提升系统传输效率的PCB自谐振线圈结构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建立了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的传输效率模型,并分析了线圈的电参数对传输效率的影响机理;其次,详细推导了线圈电参数与线圈的匝数、介质厚度、线宽、铜箔厚度、介质损耗角正切值以及介电常数之间的关系;然后,基于上述关系,以传输效率最高为目标,优化了线圈参数;最后,利用优化后的PCB自谐振线圈搭建了一套五线圈无线供电系统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PCB自谐振线圈传输效率最高可达76.5%,相比优化前33.1%的传输效率,提高了4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 传输效率 印刷电路板自谐振线圈 参数优化
下载PDF
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线圈-电路参数优化设计研究
2
作者 李勇 崔学彦 刘野然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256-5265,共10页
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包含线圈自感、互感、内阻、工作频率、补偿电容等众多设计参数。在满足负载功率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优化这些参数来设计系统输入输出特性并提升系统效率仍不明确。为此,该文以系统传输效率最优为目标,以同时实现恒压... 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包含线圈自感、互感、内阻、工作频率、补偿电容等众多设计参数。在满足负载功率需求的前提下,如何优化这些参数来设计系统输入输出特性并提升系统效率仍不明确。为此,该文以系统传输效率最优为目标,以同时实现恒压输出和零相角(zero phase angle,ZPA)输入特性为约束条件,提出了一种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线圈-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基于二端口网络模型分析了恒压输出和ZPA输入的实现条件,以及传输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其次,基于耦合系数与品质因数乘积指标对宽频率范围内的线圈最优匝数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所得到的最优线圈参数,提出了考虑恒压输出与ZPA输入特性的系统电路参数优化设计方法;最后,基于优化的线圈和电路参数搭建了一套五线圈无线供电系统样机,对线圈特性、输入输出特性以及系统效率进行了实验,验证了所提出参数优化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中继无线供电系统 参数优化 传输效率 恒压输出 零相角输入
下载PDF
新型城轨车辆无线供电系统运维体系构建
3
作者 王娜 韩国鹏 王文祥 《铁道车辆》 2023年第4期84-93,共10页
为了克服新型城轨车辆无线供电系统运维模式的不足,降低故障维修成本,提高运行保障能力,文章提出一种新型城轨车辆无线供电系统的智能运维方案。首先,分析无线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运维体系... 为了克服新型城轨车辆无线供电系统运维模式的不足,降低故障维修成本,提高运行保障能力,文章提出一种新型城轨车辆无线供电系统的智能运维方案。首先,分析无线供电系统的基本结构和运行方式,建立基于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的运维体系,采用状态评估、风险预测的方法建立系统的评估模型,提出优化运维方案,确定各设备的运维周期;其次,结合无线供电系统的运维检修数据,从系统运检全生命周期的角度出发,规划涵盖全过程的综合运维信息系统;最后,以无线供电系统为分析实例,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表明:相比于传统的运维方式,文章所提方法在满足运维要求的同时,能够降低电气系统的运行风险,实现各设备及子系统的精细化运维、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具有更好的运维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轨车辆 无线供电系统 状态评估 风险预测 运维决策 智能运维
下载PDF
一种医用便携式无线供电系统的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毛坤剑 许新建 +2 位作者 李达义 周文光 王春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6年第7期32-35,38,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医用便携式无线供电系统,适用于野战卫勤等恶劣环境下及临床门诊中医疗设备的无线供电。方法:采用HT66FW2230为主控芯片,AP4920GM为控制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的芯片,通过电能发射线圈以磁耦合谐... 目的:设计一种医用便携式无线供电系统,适用于野战卫勤等恶劣环境下及临床门诊中医疗设备的无线供电。方法:采用HT66FW2230为主控芯片,AP4920GM为控制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PWM)信号的芯片,通过电能发射线圈以磁耦合谐振方式发射电能,并在现有的医疗设备(如注射泵、输液泵、手持内窥镜视频系统等)内置接收线圈,以磁场耦合实现电源从供应端到医疗设备的传输。该系统包括发射电流检测电路、电压信号解调电路、电流信号解调电路、线圈温度保护电路等,具有过流保护和过温保护。结果:该医用便携式无线供电系统可与各种已内置无线供电接收模块的医疗设备配合使用,实现无线供电。结论:该无线供电系统使用简单、方便快捷、供电性能稳定,非常适合各种中低功耗医疗设备的无线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系统 医用便携 HT66FW2230芯片
下载PDF
非接触式涡轮叶片温度测量无线供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赵阳 马游春 +1 位作者 刘鹏媛 何巧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98-202,共5页
针对涡轮叶片上的温度测量采用电池供电时的电能储存有限、不能长时间对部件上的被测参量进行测量以及增加了额外的重量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系统;利用Maxwell电磁场软件对充电线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再搭配Simplo... 针对涡轮叶片上的温度测量采用电池供电时的电能储存有限、不能长时间对部件上的被测参量进行测量以及增加了额外的重量等一系列问题,设计了一种非接触式的无线供电系统;利用Maxwell电磁场软件对充电线圈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再搭配Simplorer电路仿真软件对整体电路进行联合仿真;仿真结果证实在间距3 mm的情况下无线供电系统可达94%的充电效率;系统的搭建分别使用了IDT公司的P9242和P9221作为发射和接收部分的主控IC,经实测,在3 mm间距输出功率为15 W时系统的充电效率可达90%,满足了旋转部件的无线供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轮叶片 无线供电系统 MAXWELL Simplorer 联合仿真
下载PDF
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帅 薛寒寒 《电子技术应用》 2020年第2期109-113,120,共6页
针对传统接触式供电模式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以此研究该系统的传输特性。主要利用电路耦合理论,建立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借助MATLAB仿真分析系统参数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包括谐振频率、负载阻值和耦合系数... 针对传统接触式供电模式的不足,设计了一种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以此研究该系统的传输特性。主要利用电路耦合理论,建立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并借助MATLAB仿真分析系统参数对传输特性的影响,包括谐振频率、负载阻值和耦合系数,最终搭建了小功率无线供电系统试验平台,对系统的传输特性进行了试验验证。传输特性试验结果与MATLAB仿真分析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表明设计的小功率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能够进行良好的无线能量传输,同时也为小功率无线充电设备的发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系统 磁耦合谐振式 仿真分析 传输特性
下载PDF
基于磁耦合谐振式无线供电系统的分析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杨睿 张翔 汪阳 《应用能源技术》 2019年第8期49-54,共6页
无线供电技术能够让用电设备摆脱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的完全分离;文中首先介绍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理论,并进行了带负载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研究了谐振频率、距离、障碍物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 无线供电技术能够让用电设备摆脱线路的限制,实现电器和电源的完全分离;文中首先介绍了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基本理论,并进行了带负载无线电能传输实验,研究了谐振频率、距离、障碍物对传输性能的影响;最后对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装置各个环节进行设计,构建了一套无线电能传输系统;该无线供电系统可以为很多小型化、低功耗的电子设备进行无线供电,且功率和距离能达到设计需求,因此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 磁耦合谐振 谐振频率 无线供电系统
下载PDF
高压杆塔设备无线供电技术剖析
8
作者 胡青云 张波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257-6269,共13页
高压杆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智能电网和5G新基建的蓬勃发展而日益增多,现有的蓄电池供电方式可靠性较差且所需运维工作量大,供电成为它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通过架空输电线路取电,再将电能无线传输给电力杆塔设备的供电技术... 高压杆塔设备的种类和数量随着智能电网和5G新基建的蓬勃发展而日益增多,现有的蓄电池供电方式可靠性较差且所需运维工作量大,供电成为它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通过架空输电线路取电,再将电能无线传输给电力杆塔设备的供电技术,已经显示出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为此,该文从供电系统组成、取电装置、磁耦合机构、补偿网络、电能变换器及控制方法几个方面,对电力杆塔设备无线供电技术现有发展状况进行系统的分析,指出应用前景以及系统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探讨无线供电技术在传输效率、抗偏移、鲁棒性以及产品化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线供电 杆塔设备 架空线路 杆塔设备无线供电系统
下载PDF
Self-powered systems by nanogenerators and smart MEMS by piezotronics
9
作者 Wang Zhong Lin 《Engineering Sciences》 EI 2012年第5期2-7,共6页
Developing wireless nanodevices and nanosystem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sensing, medical science, environmental/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defense technology and even personal electronics. It is highly desirable... Developing wireless nanodevices and nanosystems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for sensing, medical science, environmental/infrastructure monitoring, defense technology and even personal electronics. It is highly desirable for wireless devices to be self-powered without using battery, without which most of the sensor network may be impossible. The pie- zoelectric nanogenerators have the potential to serve as self-sufficient power sources for micro/nano systems. For wurtzite structures that have non-central symmetry, such as ZnO, GaN and InN, a piezoelectric potential (piezopotential) is created in the crystal by applying a strain. The nanogenerator is invented by using the piezopotential as the driving force for electrons to flow in respond to a dynamic straining of piezoelectric nanowires. A gentle straining can produce an output voltage of up to 20 - 50 V from an integrated nanogenerator. Furthermore, piezopotential in the wurtzite structure can serve as gate voltage that can effectively tune/control the charge transport across an interface/junction; electronics fabricated based on such a mechanism is coined as piezotronics, with applications in force/pressure triggercd/controlled electronic devices, sensors, logic units and memory. By using the piezotronic effect, it is showed that th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fabricated using wurtzite materials can have superior performance as solar cell, photon detector and light emitting diode. Piezotronie is likely to serve as "mechanosensation" for directly interfacing biomechanieal action with silicon based technology and active flexible electronics. The paper gives a brief review about the basis of nanogenertors and piezotronics and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smart 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f-powered system NANOGENERATOR piezotronic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