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1
作者 郭雅丽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39-0142,共4页
研究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急诊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观察组(无缝隙管理)与对照组49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分... 研究急诊危重病人转运交接时,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98例急诊危重病人,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进行观察组(无缝隙管理)与对照组49例,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得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运交接时间、抢救时间、病人及家属 SAS评分及不良转运事件的发生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病人转运过程中,实施无缝隙护理模式,对急诊危重病人的救治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转运不良事件﹔转运交接 急诊科 无缝隙护理
下载PDF
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海燕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3期156-158,共3页
目的探究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抢救室危重心脏病患者96例,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急诊科抢救室行床边快速乳酸测... 目的探究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急诊科抢救室危重心脏病患者96例,设置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转运护理;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急诊科抢救室行床边快速乳酸测定危重心脏病患者100例,设置为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人员转运交接情况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1)观察组危急值漏交率1.0%、责任推诿率2.1%以及科室间电话询问率3.1%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 转运交接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急诊科急危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林翠敏 《中国医药指南》 2023年第3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急诊科危急重症转运交接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各49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急诊科危急重症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急诊科危急重症转运交接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和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各49例,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运交接时间、抢救时间、患者和家属SAS评分、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诊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来讲,在其转运交接期间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存在显著效果,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转运不良事件 转运交接 护理满意度 护理质量 急诊科 抢救指标 危急重症
下载PDF
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4
作者 刘鹏锦 张丽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156-158,共3页
探讨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我院急诊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94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试... 探讨无缝隙管理模式在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19年10月我院急诊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2月我院急诊院内转运的危重症患者94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无缝隙管理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转运至目的地的所用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过程中药品准备不全、仪器故障、仪器电量不足等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转运途中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10%以上、非计划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无缝隙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可有效减少患者转运至目的地所需时间,预防并减少患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保证患者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隙管理模式 急诊 危重症 院内转运 不良事件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黄淑贤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20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危重症治疗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时间及转运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急诊科接收的危重症治疗的3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转运模式,观察组采取多学科协作护理转运模式,比较两组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转运时间、APACHEⅡ评分及交接问题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交接问题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院内转运患者采用多学科协作护理转运模式,能够有效缩短转运时间,降低转运过程不良事件及交接问题的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 急诊危重患者 院内转运时间 转运不良事件 APACHEⅡ评分 交接问题
下载PDF
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孔东东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第22期3992-3994,共3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12例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以多学科协作护理实施时间点为界限,将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56例患者归为...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护理对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转运中不良事件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12例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以多学科协作护理实施时间点为界限,将实施前(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接收的56例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将实施后(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接收的56例患者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家属的转运满意度。结果:多学科协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转运途中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5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07%(P<0.05);观察组家属对各个项目转运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患者院内转运护理中,有助于保证转运安全,提高家属的转运满意度,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学科协作护理 急诊心脑血管系统疾病 院内转运交接 不良事件 交接满意度
下载PDF
住院血液透析患者转运交接流程的管理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越 张莉 张留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32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在病区与血液透析中心之间转运交接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方法设计并使用《病房与血液净化中心患者交接单》,并规范交接班流程,对比应用表格式交接单进行规范交接前后,因交接不到位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在病区与血液透析中心之间转运交接流程的设计与实施方法。方法设计并使用《病房与血液净化中心患者交接单》,并规范交接班流程,对比应用表格式交接单进行规范交接前后,因交接不到位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应用表格式交接单进行规范交接后,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显著减少,护理交接质量明显提高。结论应用表格式交接单,进行规范交接后,交接流程更为明确、清晰,保证了交接的完整性和规范性,从而保证了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运 交接 护理不良事件
下载PDF
追踪方法学在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霞 刘继萍 禹继敏 《护理与康复》 2015年第11期1064-1066,共3页
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中的效果。方法成立追踪方法应用小组,根据追踪方法查找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并优化所有流程。结果追踪方法学优化转运交接流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8%... 目的观察追踪方法学应用于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中的效果。方法成立追踪方法应用小组,根据追踪方法查找自然分娩产妇转运交接流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并优化所有流程。结果追踪方法学优化转运交接流程前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9.8%,接产妇时间为(13.34±1.24)min,送产妇时间为(9.21±1.87)min;应用追踪方法学优化转运交接流程半年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1%,接产妇时间为(9.36±0.95)min,送产妇时间为(7.06±1.58)min。结论应用追踪方法学优化自然分娩产妇的转运交接流程能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减少交接转运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分娩 转运 交接 追踪方法学 护理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过程中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9
作者 薛国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9期77-79,共3页
分析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我院50例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转运工作,在转运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及对患者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更... 分析采取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转运交接中的有效性。方法 以我院50例急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转运工作,在转运过程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比两种模式之间的差异性及对患者的影响,从而寻找一种更为合适的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无缝隙护理管理的模式,能够提高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降低各种转运的风险值,使转运交接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使患者能够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结论 转运交接危急重症心脏病的患者,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转运过程中保障患者生命状态的正常,避免出现责任推诿和过多的电话询问次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这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内容,要重点关注,从而才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症心脏病 转运交接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有效性 对比探讨
下载PDF
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儿科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中的应用效果
10
作者 陈明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4期120-122,共3页
分析儿科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院交接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2月间在我院儿科急诊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时间差异进行分组,其中2021年12月-2022年1... 分析儿科急诊危重患儿院内转院交接过程中应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 本研究选取2021年12月-2023年2月间在我院儿科急诊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入院就诊时间差异进行分组,其中2021年12月-2022年1月间就诊的5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在院内转运交接过程中施行常规护理,2022年2月-2023年2月间就诊的50例患儿则设为实验组,在院内转运交接过程中施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对组间急救抢救指标水平、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评分差异进行比较。结果 针对性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急救抢救情况、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情况发现,实验组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儿科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交接过程中可进行无缝隙护理管理措施的应用,这是因为该措施能够通过科学且细致的护理管理,为儿科就诊的危重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院内转运交接服务,从而可有效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概率,并能够提升临床急救抢救质量,从而有助于患者监护人满意度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 儿科急诊 危重患儿 院内转运交接
下载PDF
手术室患者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付婷婷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8年第6期832-835,共4页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在转运和交接过程中的改进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其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手术室对2015年1~6月手术室的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后,在2015年7月开始实施了手术室患者转运以及交接记录单工...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在转运和交接过程中的改进对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分析其I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该院手术室对2015年1~6月手术室的患者转运和交接安全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后,在2015年7月开始实施了手术室患者转运以及交接记录单工作,并制定了手术室安全转运和交接流程的相关培训工作以及反馈环节等,对比2015年1~6月期间、2015年7~12月实施转运和交接改进工作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结果改进前共有2781台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04起,发生率为3.74%,在改进后的6个月时间内,共有2749台手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14起,发生率仅为0.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手术室工作满意度对比中;改进前患者的满意度98.25%,而改进后患者满意度仅为8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医疗工作的重点场所之一,只有做好相关手术患者的转运和交接的改进工作,才能有效地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效能,增加患者对手术室医护人员的信任度,有利于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室 转运交接 改进 安全管理 护理不良事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