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杨大龙 申勇 +3 位作者 张英泽 丁文元 张为 曹俊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 目的:探讨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患者的影像学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42例无脊髓压迫症状颈椎OPLL患者初次就诊的影像学资料,男25例,女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7岁。根据影像学表现对OPLL进行分型,观察椎管最大受压处骨化物占位率(OPLL占位率)与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ROM)的相关性,同时观察MRI T2像上脊髓内信号的变化并随访患者症状进展情况。结果:根据Tsuyama分型标准,本组连续型24例,混合型10例,节段型8例。OPLL占位率20%~64%,平均38.4%;最大受压节段ROM平均4.5°。线性回归显示OPLL椎管占位率与ROM呈负相关(P<0.01)。所有患者未出现MRI T2相脊髓内信号改变。随访2年~5年6个月,平均3年8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查体均未发现脊髓压迫症临床表现。结论:无脊髓压迫症状的颈椎OPLL,以连续型骨化多见,椎管最大受压节段活动范围较小可能是其无脊髓压迫症状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影像学 无脊髓压迫症状 活动范围
下载PDF
无脊髓压迫症状的迟发性创伤后脊柱塌陷患者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疗效优势 被引量:4
2
作者 张顺利 顾运涛 +1 位作者 陈荣 赵海 《中华全科医学》 2020年第10期1667-1670,1792,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无脊髓压迫症状的迟发性创伤后脊柱塌陷(非3期Kummell病)的疗效优势,为无脊髓压迫症状的Kummell病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无脊髓压迫症状的迟发性创伤后脊柱塌陷(非3期Kummell病)的疗效优势,为无脊髓压迫症状的Kummell病的治疗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28例无脊髓压迫症状的迟发性创伤后脊柱塌陷患者的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61例]和实验组[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67例],比较2组基本资料、椎体高度改善情况、手术前后ODI评分.Cobb角、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学差异。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和骨水泥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实验组术后椎体前壁高度[(17.14±3.36)mm]和椎体中线高度[(16.25±4.37)mm]高于对照组的(11.74±4.34)mm和(12.53±4.21)mm(均P<0.05),且2组治疗后ODI评分及Cobb角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椎体后壁高度改善、术后感染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KP在治疗无脊髓压迫症状的迟发性创伤后脊柱塌陷时,通过体位的复位和球囊扩张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更有效的复位椎体的高度和改善后凸畸形,也更有利于骨水泥充分的填充在椎体裂隙当中,在增加骨水泥铆定作用的同时又降低了骨水泥渗漏的风险,进而显示出其在降低邻近椎体骨折和脊髓压迫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椎体成形术 骨质疏松 Kummell病 无脊髓压迫症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