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薇种子无菌萌发与快繁技术研究
1
作者 闫娜 王春彦 +1 位作者 华雨欣 何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3期118-121,128,共5页
以花瓣深粉红色的紫薇品种“彩霞满天”(Lagerstroemia indica‘Caixia Mantian’)的自然结实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种子无菌萌发体系,以试管苗探索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不定芽增殖和根系诱导的影响,筛选出无菌苗... 以花瓣深粉红色的紫薇品种“彩霞满天”(Lagerstroemia indica‘Caixia Mantian’)的自然结实种子为试验材料,建立种子无菌萌发体系,以试管苗探索基本培养基类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对不定芽增殖和根系诱导的影响,筛选出无菌苗“一步法”增殖、生根培养基。结果表明:紫薇种子无菌萌发最佳消毒方案为先用75%乙醇消毒2 min后,用2.5%NaClO消毒5 min;相同灭菌方案下接种于WPM培养基的紫薇较接种于MS的紫薇褐化率总体偏少,且较接种于1/2MS和MS中无菌萌发苗的茎粗壮且叶色浓绿;筛选出紫薇“一步法”增殖、生根最佳培养基为WPM+6-BA 1.5 mg/L+IBA 0.05 mg/L,试管苗叶色浓绿,增殖系数达到3.09,平均芽长为5.21 cm,平均生根率达75.00%,单株平均生根数为2.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无菌萌发 离体培养 继代增殖
下载PDF
濒危植物粗梗水蕨孢子高效无菌萌发及成苗技术
2
作者 杨星宇 梁玉婷 +3 位作者 陈永勤 田姗姗 陈益娴 钟昌龙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84-590,共7页
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为一年生蕨类植物,是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成员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我国粗梗水蕨的数量锐减。虽然早在1999年粗梗水蕨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 粗梗水蕨(Ceratopteris pteridoides)为一年生蕨类植物,是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中重要成员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我国粗梗水蕨的数量锐减。虽然早在1999年粗梗水蕨就被国务院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濒危植物,但自然界中粗梗水蕨还是越来越稀少,对其进行人工保护势在必行。我们研究并解决了粗梗水蕨孢子无菌培养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建立了一套简单、高效的孢子萌发成苗方法。首先,用0.5%有效氯的次氯酸钠消毒孢子5 min,在含3 mL/L抗菌剂Plant Preservation Mixture^(TM)(PPM)和20 g/L蔗糖的1/2 M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5周;然后,将孢子萌发形成的培养物转到含20 g/L糖和6 g/L琼脂的1/2 MS培养基上培养1个月,得到大量的幼孢子体(幼苗);最后,将幼苗转到新鲜的含20 g/L糖和6 g/L琼脂的1/2 MS培养基上,1个月后可长成健壮的大苗。2021年组培苗投放到野外保护区后能正常生长和形成孢子,次年部分孢子自然萌发形成了新的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梗水蕨 濒危植物保护 外植体消毒 孢子无菌萌发
下载PDF
蕙兰种子无菌萌发及植株再生 被引量:24
3
作者 孙崇波 刘玫 +2 位作者 施季森 郭方其 黎侠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231-235,共5页
以中国传统国兰之一的蕙兰‘大一品’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无菌萌发,然后对形成的根状茎进行诱导、增殖和成苗。结果表明:种子离体培养在附加NAA0.5mg·L^-1的改良MS培养基上,3个月后开始萌发形成原球茎;低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适合... 以中国传统国兰之一的蕙兰‘大一品’种子为外植体进行无菌萌发,然后对形成的根状茎进行诱导、增殖和成苗。结果表明:种子离体培养在附加NAA0.5mg·L^-1的改良MS培养基上,3个月后开始萌发形成原球茎;低无机盐浓度的培养基适合蕙兰种子萌发。将原球茎转移到附加NAA2.0mg·L^-1的培养基上后,原球茎逐渐转变为根状茎形式进行增殖。50ml·L^-1椰子汁可大大促进根状茎的诱导和增殖。MS基本培养基中添加0.5~2.0mg·L^-1BA和1g·L^-1活性炭,60d后根状茎可形成芽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蕙兰 种子 无菌萌发 根状茎
下载PDF
白芨种子无菌萌发特性 被引量:25
4
作者 李雨晴 杨嘉伟 +4 位作者 王康才 梁永富 陈红丽 徐益祥 夏天爽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53-255,共3页
为探讨白芨[B.striata(Thunb.)Teichb.f.]种子无菌萌发适宜条件,采用1/2 MS、MS添加不同激素、生物添加剂,以及光暗处理进行白芨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2 MS+1.0 mg/L NAA+1.6 mg/L 6-BA有利于种子萌发;1/2 MS+30 g/L蔗糖+20%椰汁有... 为探讨白芨[B.striata(Thunb.)Teichb.f.]种子无菌萌发适宜条件,采用1/2 MS、MS添加不同激素、生物添加剂,以及光暗处理进行白芨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1/2 MS+1.0 mg/L NAA+1.6 mg/L 6-BA有利于种子萌发;1/2 MS+30 g/L蔗糖+20%椰汁有利于诱导原球茎;暗培养降低白芨种子萌发率,白芨种子萌发后,其幼苗在光照条件下生长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无菌萌发 发芽势
下载PDF
白芨种子的无菌萌发过程观察和组培快繁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张燕 黎斌 +1 位作者 李汝娟 李思锋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以白芨种子为培养材料,对白芨种子无菌非共生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发育进行了研究;并以白芨组培苗的原球茎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白芨的种子发育过程中,种胚发育成幼苗有2种方式,1种是小球体经原球... 以白芨种子为培养材料,对白芨种子无菌非共生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发育进行了研究;并以白芨组培苗的原球茎和叶片为外植体,进行白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白芨的种子发育过程中,种胚发育成幼苗有2种方式,1种是小球体经原球茎发育成小苗;第2种是小球体伸长成根状茎后发育成小苗。组培苗的原球茎经切割后在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可产生增殖分化,形成丛芽。原球茎诱导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6-BA 5.0mg/L+NAA0.2mg/L,增殖倍数为2.71。以叶片为外植体,未获得组培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 无菌萌发 快速繁殖
下载PDF
黄蝉兰与素花虎头兰正反交育种及其种子无菌萌发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余朝秀 程丽霞 +2 位作者 王卜琼 王玉英 李枝林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06年第2期82-85,共4页
选择黄蝉兰和素花虎头兰作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此两种兰花的杂交育种试验,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此两种兰花的花粉亲和力较强,其杂交蒴果的结果率为79%~86%,无明显差异,且正反交对两... 选择黄蝉兰和素花虎头兰作为亲本,采用正反交杂交法进行此两种兰花的杂交育种试验,并在无菌条件下对其所获得的杂交种子进行培养。结果表明:此两种兰花的花粉亲和力较强,其杂交蒴果的结果率为79%~86%,无明显差异,且正反交对两种杂交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1/2MS+6-BA2.5mg/L+NAA0.5mg/L适合于此两种兰花杂交种子的初代培养以及原球茎的扩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蝉兰 素花虎头兰 正反交育种 种子无菌萌发
下载PDF
沉香虎头兰、大雪兰正反交及种子无菌萌发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程利霞 黄丽萍 +3 位作者 王玉英 王卜琼 余朝秀 李枝林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7-331,348,共6页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1.0-3... 以沉香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黄色素花)与大雪兰(C.mastersii)为父、母本进行正反交,用杂交种子进行无菌萌发研究和种胚发育观察。结果表明:这两种杂交兰花的结实率为60-100%;大雪兰和沉香虎头兰(黄素)杂交种子在1/2MS+6-BA1.0-3.0 mg/L+NAA0.5-2.0 mg/L无菌条件下的萌发率约为70%;正反交对种子的萌发率没有明显影响;在沉香虎头兰×大雪兰、大雪兰×沉香虎头兰的种子萌发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是在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另一种是胚转绿后再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花 杂交种子 无菌萌发 种胚发育
下载PDF
影响春兰、蕙兰杂交种子无菌萌发的若干因素 被引量:7
8
作者 孙叶 包建忠 +2 位作者 刘春贵 马辉 陈秀兰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7-188,共2页
对影响春兰、蕙兰杂交种子无菌萌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营养液、10%次氯酸钠溶液、0.1mol/L NaOH溶液手工振荡对杂交种子进行预处理均能促进种子萌发,其中春兰杂交种子经10%次氯酸钠的预处理培养后萌发率最高,蕙兰杂交种子经... 对影响春兰、蕙兰杂交种子无菌萌发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用营养液、10%次氯酸钠溶液、0.1mol/L NaOH溶液手工振荡对杂交种子进行预处理均能促进种子萌发,其中春兰杂交种子经10%次氯酸钠的预处理培养后萌发率最高,蕙兰杂交种子经营养液振荡预处理培养后萌发率最高;1/2MS基本培养基加2 g/L蛋白胨比较适宜春兰杂交种子萌发,H基本培养基加2 g/L蛋白胨培养基比较适宜蕙兰杂交种子萌发;以葡萄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春兰杂交种子萌发率高于以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培养基中添加NAA、6-BA对提高春兰杂交种子的萌发率无明显影响,但一定浓度配比的NAA、6-BA能促进蕙兰杂交种子的萌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兰 春兰 蕙兰 杂交种子 无菌萌发
下载PDF
蝴蝶兰无菌萌发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章玉平 刘成运 +1 位作者 胡鸿钧 李建强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2004年第1期82-86,共5页
研究了蝴蝶兰的种子无菌萌发技术。结果表明120d的蒴果已达生理上的成熟,在KC、1/2MS、花宝1号基本培养基上分别附加香蕉汁、苹果汁、胰蛋白胨能较好地萌发,萌芽率为85%。9g·L-1琼脂、pH5.2~5.4、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种子... 研究了蝴蝶兰的种子无菌萌发技术。结果表明120d的蒴果已达生理上的成熟,在KC、1/2MS、花宝1号基本培养基上分别附加香蕉汁、苹果汁、胰蛋白胨能较好地萌发,萌芽率为85%。9g·L-1琼脂、pH5.2~5.4、不添加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利于种子萌发。附加1mg·L-1KT+0.1mg·L-12,4-D有利于类原球茎状体PLB的诱导,附加1mg·L-1NAA+1~3mg·L-1KT或3~5mg·L-1BA有利于PLB的增殖。1/2MS、花宝1号基本培养基上附加香蕉汁、苹果酸、胰蛋白胨和活性炭有利于生根和幼苗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无菌萌发 组织培养 类原球茎状体
下载PDF
航天搭载的怀地黄种子无菌萌发及试管苗快繁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明军 王凤娟 +4 位作者 张晓丽 张楠 李翔 邓丽 孙瑞斌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4-278,共5页
为培育高产优质怀地黄新品种,本文对航天搭载的怀地黄种子的无菌萌发和试管苗的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5%HgCl2灭菌时间为5s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68.33%和53.33%;(2)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4MS,其发芽率... 为培育高产优质怀地黄新品种,本文对航天搭载的怀地黄种子的无菌萌发和试管苗的快繁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05%HgCl2灭菌时间为5s时,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分别为68.33%和53.33%;(2)种子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4MS,其发芽率和发芽势分别为76.67%和65.08%;(3)MS+6-BA1mg/L+NAA0.002mg/L为试管苗快繁的最适培养基,28d时试管苗株高增加7.85cm,繁殖系数达6.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地黄 种子 无菌萌发 试管苗 繁殖系数
下载PDF
思茅松成熟胚无菌萌发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涛 陈少瑜 +3 位作者 陈芳 王寅冰 易善军 陈善娜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12,15,共4页
以思茅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其适宜的萌发培养基,并对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成熟胚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卡那霉素的质量浓度为40mg·L-1,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为800mg·L-1;遗传... 以思茅松成熟胚为外植体,研究其适宜的萌发培养基,并对其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成熟胚萌发的培养基为1/2MS培养基;卡那霉素的质量浓度为40mg·L-1,抑菌剂羧苄青霉素的质量浓度为800mg·L-1;遗传转化的适宜条件为:菌液比色浓度的OD600为0.8,浸染时间15~30min,共培养时间1~2d;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了GUS瞬时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茅松 成熟胚 无菌萌发 根癌农杆 遗传转化
下载PDF
云南火焰兰种子无菌萌发和试管育苗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丹妮 陈之林 +2 位作者 段俊 吴坤林 曾宋君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3-88,共6页
对云南火焰兰进行无菌播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萌动的培养基为1/4MS+椰子水20%+蛋白胨1gL-1+蔗糖10gL-1,播种30d时萌动率可达93.1%;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VW+椰子水10%,培养75d时萌发率达36.6%。盐浓度较高的MS培养基不适合种子萌发和... 对云南火焰兰进行无菌播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适宜萌动的培养基为1/4MS+椰子水20%+蛋白胨1gL-1+蔗糖10gL-1,播种30d时萌动率可达93.1%;适宜萌发的培养基为VW+椰子水10%,培养75d时萌发率达36.6%。盐浓度较高的MS培养基不适合种子萌发和原球茎生长,低盐的KC培养基上种子能较好地萌发和成苗;添加椰子水可明显提高种子萌动率,并有利于原球茎的生长和分化。光培养和暗培养对种子萌动的影响差异不明显,但暗培养3周会对种子后期发育不利。添加150gL-1的苹果匀浆有利于幼苗生长。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火焰兰 种子 无菌萌发 试管育苗
下载PDF
蓝莓种间杂交及杂交种子的无菌萌发 被引量:5
13
作者 甄成 李淑娟 +4 位作者 张玉双 严善春 孙小环 许艳玲 张雅奎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2-55,共4页
为了培育适合北方高寒地区的蓝莓杂交新品种,以蓝莓栽培品种‘美登’、‘北蓝’、‘黑珍珠’及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亲本进行了种间杂交。对杂种结实率、杂种果实质量、杂交种子的质量及杂交种子的萌发方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母本自然授粉... 为了培育适合北方高寒地区的蓝莓杂交新品种,以蓝莓栽培品种‘美登’、‘北蓝’、‘黑珍珠’及大兴安岭野生蓝莓为亲本进行了种间杂交。对杂种结实率、杂种果实质量、杂交种子的质量及杂交种子的萌发方法进行研究,同时结合母本自然授粉的结实情况,探究蓝莓不同杂交组合种间杂交的亲和性。结果表明:蓝莓不同种间杂交均可结实并得到杂交种子,但坐果率及单果种子数均低于自然授粉;不同种间杂交的亲和性存在较大差异,栽培品种间杂交亲和性较强,平均结实率为31.92%,其中‘北蓝’和‘黑珍珠’正反交结实率分别达到42.86%和50.03%,野生蓝莓与栽培品种间亲和性较弱,平均结实率仅为7.32%;在倍性相同情况下,相同植株类型间亲和性较强;杂交种子经100μg·g^(-1)赤霉素处理,接种24 d内平均出芽率达82.88%,其中‘黑珍珠’ב美登’组合出芽率达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种间杂交 杂交种子 无菌萌发
下载PDF
独蒜兰种子无菌萌发过程观察和萌发培养基筛选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燕 李思锋 黎斌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39,共4页
对独蒜兰种子无菌非共生萌发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或KT)对独蒜兰种子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独蒜兰种子的发育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胚转绿后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另... 对独蒜兰种子无菌非共生萌发条件及萌发过程中原球茎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细胞分裂素(6-BA或KT)对独蒜兰种子萌发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独蒜兰种子的发育过程中,种胚的发育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胚转绿后突破种皮,形成原球茎;另一种是胚还未转绿时就突破种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蒜兰 种子 无菌萌发 种胚发育
下载PDF
国兰无菌萌发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辉明 尚伟 +3 位作者 陈燕 陈芝华 邓正龙 周建金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10年第10期56-57,59,共3页
从中国兰花种子的处理、种子的胚龄、无菌播种的培养基、生长调节剂等方面,综述了影响中国兰花无菌萌发的因素及提高萌发率的处理方法,并探讨了该领域研究存在的不足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无菌萌发 研究进展 Chinese Progress 生长调节剂 种子 中国 无菌播种 兰花 发展趋势 处理方法 培养基 萌发 胚龄
下载PDF
黄花杓兰种子无菌萌发的培养条件研究 被引量:31
16
作者 黄家林 胡虹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05-108,共4页
授粉15周后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 P. F. Hunt et Summerh.)种子经0.5%NaClO溶液处理后,无菌条件下播于培养基表面,20周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90%。KT和BA促进兰花种子萌发的机理是作为一种萌发诱导物质直接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拮... 授粉15周后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 P. F. Hunt et Summerh.)种子经0.5%NaClO溶液处理后,无菌条件下播于培养基表面,20周后种子最高萌发率达到90%。KT和BA促进兰花种子萌发的机理是作为一种萌发诱导物质直接起作用,而不仅仅是拮抗ABA的抑制作用而促进种子的萌发。培养基,激素和种子预处理是萌发率高低的关键,种皮是阻碍黄花杓兰种子萌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杓兰 种子萌发 种子预处理 黄花杓兰 无菌萌发
下载PDF
春兰杂交种子无菌萌发及植株再生培养技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辉 张甜 +3 位作者 梁丽君 包建忠 陈秀兰 孙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49-52,共4页
研究了春兰种内杂交种和种间杂交种的结实情况,种子无菌萌发和植株再生培养技术。结果发现,春兰种内杂交、春兰与蕙兰种间正反交结果率和种子量都比较正常,春兰种内杂交种萌发率明显高于种间杂交种;春兰种内杂交种第1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 研究了春兰种内杂交种和种间杂交种的结实情况,种子无菌萌发和植株再生培养技术。结果发现,春兰种内杂交、春兰与蕙兰种间正反交结果率和种子量都比较正常,春兰种内杂交种萌发率明显高于种间杂交种;春兰种内杂交种第1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于50的占到11.11%,第2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于50组合为2.4%,第3年杂交种子萌发数大于50的占到38.27%,春兰品种自交种、种子萌发原球茎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化变异;春兰和大花蕙兰种间正反交结果率差异较大,蒴果种子量少,但种子萌发数多,种子培养第1年萌发数均大于100;春兰种内杂交种子萌发后根状茎增殖和芽诱导液体培养方式的增殖生长量和形成优势数明显优于固体培养。在"环球荷鼎×九章梅"杂交种组培小苗根诱导试验中,当活性炭浓度为1 g/L,NAA浓度为0.5 mg/L时,组培苗平均新根数和平均新根长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兰 人工杂交 无菌萌发 植株再生
下载PDF
兰科植物种子无菌萌发的研究 被引量:18
18
作者 郭顺星 徐锦堂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36-37,5,共3页
兰科(orchidaceae),是高等植物中大科之一,多数种为著名药用植物和珍贵花卉。兰科植物有地生、附生及腐生等多种生态类型,栽培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生长缓慢。其种子结构简单,成熟时为原胚阶段,无胚乳,常规条件下种子难以萌发。自然界,... 兰科(orchidaceae),是高等植物中大科之一,多数种为著名药用植物和珍贵花卉。兰科植物有地生、附生及腐生等多种生态类型,栽培方法一般为分株繁殖,生长缓慢。其种子结构简单,成熟时为原胚阶段,无胚乳,常规条件下种子难以萌发。自然界,种子靠消化入侵的真菌获得营养而萌发,发芽率极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种子 无菌萌发
下载PDF
大花斑叶兰种子无菌萌发及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肖波 胡开治 +3 位作者 易思荣 刘燕琴 秦静 黄建国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9-643,共5页
对大花斑叶兰(Goodyera biflora)成熟种子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根诱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或弱光照培养有利于大花斑叶兰种子萌发,而较强的光照对形成健壮的原球茎有利;1/2MS+NAA0.2mg/L培养基较为适合大花斑叶兰种子的萌发;MS+... 对大花斑叶兰(Goodyera biflora)成熟种子无菌萌发、原球茎分化及根诱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或弱光照培养有利于大花斑叶兰种子萌发,而较强的光照对形成健壮的原球茎有利;1/2MS+NAA0.2mg/L培养基较为适合大花斑叶兰种子的萌发;MS+KT1.0mg/L+NAA0.5mg/L+活性炭2.0g/L对原球茎增殖形成类原球茎有较好效果;1/2MS+6-BA2.0mg/L+NAA0.5mg/L+2.0g/L活性炭对根诱导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花斑叶兰 无菌萌发 快速繁殖
下载PDF
无籽西瓜成熟胚无菌萌发条件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郑先波 栗燕 +1 位作者 宋尚伟 夏国海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对无籽西瓜成熟胚的无菌萌发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无籽西瓜成熟胚消毒的最佳方案是先用 75 %酒精预消毒 30s ,用无菌水冲洗 3次 ,然后用 10 %漂白粉加 0 .5 %NaClO消毒 30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4~ 5次。无籽西瓜成熟胚消毒后... 对无籽西瓜成熟胚的无菌萌发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无籽西瓜成熟胚消毒的最佳方案是先用 75 %酒精预消毒 30s ,用无菌水冲洗 3次 ,然后用 10 %漂白粉加 0 .5 %NaClO消毒 30min ,再用无菌水冲洗 4~ 5次。无籽西瓜成熟胚消毒后平放于蛭石培养基或琼脂培养基中 ,先暗培养 3d后转到光下培养 ,生长效果较佳。无籽西瓜成熟胚在无菌条件下萌发生长与品种基因型没有必然的联系 ,只要成熟胚在适宜的光、温、水、气条件下 ,均可正常萌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籽西瓜 无菌萌发 培养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