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直肠癌无蒂锯齿状病变检出情况及其同步传统腺瘤的特征分析
1
作者 高净 刘中亮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期106-108,共3页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检出情况及其同步传统腺瘤(AD)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5318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学检查结果,将1042例有腺... 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检出情况及其同步传统腺瘤(AD)的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密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结肠镜检查的5318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组织学检查结果,将1042例有腺瘤性息肉的受检者分为SSL组、SSL+AD组、AD组,比较3组患者的SSL检出情况及其同步AD的特征。结果:5318例受检者中检出SSL。115例(2.16%)其中55例仅检出SSL,60例同步AD;病变直径为(6.083)mm;63.5%(73/115)的SSL分布在右半结肠。SSL+AD组的SSL直径大于SSL组,恶变比例高于S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的AD个数、AD直径、高危腺瘤比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比例、恶变比例低于AD+SS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L组、SSL+AD组、AD组恶变率分别为1.85%(1/55)、11.67%(7/60)、3.24%(30/927),3组恶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SSL的检出率为2.16%,多分布在右半结肠。SSL+AD组中的SSL比单纯SSL组的尺寸更大。SSL+AD组中的AD较单纯AD组具有更高的组织学特征。同步SSL和AD时恶变率最高。因此,对同步SSL和AD的患者提供适当的管理和监测是非常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检查 检出率 无蒂锯齿状腺瘤 无蒂锯齿状病变 传统腺瘤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研究进展
2
作者 吴竹君 郜敏杰 申慧琴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12-916,共5页
根据2019年WHO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锯齿状息肉(serrated polyposis,SP)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SSL)、SSL伴发育不良(SSL with dysplasia,SSLD)、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 根据2019年WHO对消化系统肿瘤的分类,锯齿状息肉(serrated polyposis,SP)分为增生性息肉(hyperplastic polyp,HP)、无蒂锯齿状病变(sessile serrated lesions,SSL)、SSL伴发育不良(SSL with dysplasia,SSLD)、传统锯齿状腺瘤(traditional serrated ade-noma,TSA)和未分类的锯齿状腺瘤。SSL被认为具有恶性潜能,尤其是出现细胞异型增生后,可快速进展至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SSL患病率并不低,但我国的检出率却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加强对SSL的认识至关重要。本文基于文献综述了SSL的相关危险因素、组织学表现、分子生物标志物、内镜表现及内镜下治疗、监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蒂锯齿状病变 生物标志物 内镜 监测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淑瑞 陈章兴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51-54,共4页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12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的应用价值。方法方便选取2022年1月—2023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收治的112例消化道无蒂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围术期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除成功率为98.21%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28);两组术后1 d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高于术前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3 d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下降,且术后1、3 d观察组血清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无蒂息肉,相较于传统应用高频电凝电切手段,能减少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对于患者的创伤,便于加快患者术后恢复进程,能提高息肉切除效果,降低术后炎症因子水平,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无蒂息肉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炎症因子
下载PDF
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与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比较
4
作者 董锦 姜中华 +2 位作者 金星星 滕圣智 杨红梅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7期50-54,共5页
目的:观察比较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经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或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150例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探讨。对照组(n=... 目的:观察比较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经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或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150例无蒂结直肠息肉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对照探讨。对照组(n=75)给予电子结肠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治疗,试验组(n=75)给予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息肉切除时间、住院时间、息肉完整切除率、血清学指标[脂多糖(LPS)、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术后并发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息肉切除时间均更长,息肉完整切除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LPS、CRP均升高,但试验组LPS、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两组MMP-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圈套器冷切除术耗时长,但并发症较少,安全性相对更高,而氩离子束凝固术能够完整切除息肉,避免息肉残留。二者各有优势,建议临床根据患者需要选取最佳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蒂结直肠息肉 电子结肠镜 圈套器冷切除术 氩离子束凝固术
下载PDF
近端和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在临床和内镜的特征研究
5
作者 李鹰飞 聂玉强 《广州医药》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 探讨近端和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在临床和内镜特征上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对近端和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在性别、年龄、内镜特征(息肉大小、山田分型、内镜NICE分型... 目的 探讨近端和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在临床和内镜特征上的区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03例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的临床内镜资料,对近端和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在性别、年龄、内镜特征(息肉大小、山田分型、内镜NICE分型、蛇形微血管、黏液帽)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与远端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相比,近端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发病年龄更早(P=0.014),内镜下山田1型息肉更为常见(P=0.050),黏液帽也是近端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重要内镜特征(P<0.001)。结论 近端无蒂锯齿状病变内镜下扁平隐匿,容易漏诊,掌握其内镜特征有助于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蒂锯齿状病变 内镜特征 黏液帽 近端结肠 远端结直肠
下载PDF
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5~20mm)的临床分析
6
作者 李义涛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39-42,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5~20 mm)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无蒂息肉(5~20 m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 目的分析探讨冷圈套器息肉切除术(Cold Snare Polypectomy,CSP)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5~20 mm)的临床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2年3月—2023年9月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结直肠无蒂息肉(5~20 mm)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Hot Snare Mucosal Resection,EMR)组、CSP组,各38例,分别接受EMR治疗及CSP治疗。对比两组的息肉完全切除率、并发症发生率、单个息肉切除用时、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钛夹使用率、标本回收率。结果CSP组患者的息肉完全切除率为100%,高于EMR组的8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37,P=0.007)。与EMR组相比,CSP组患者的标本回收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钛夹使用率更低,单个息肉切除用时、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针对5~20 mm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采取CSP方法进行治疗比EMR疗法能有效提高息肉完全切除率,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患者的治疗及住院时间更短,效果更加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无蒂息肉 冷内镜黏膜切除术 切除率 并发症
下载PDF
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患者的效果
7
作者 林钦棋 林皓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1期3660-3662,共3页
目的:探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常规... 目的:探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SSLs)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观察组患者60例共60枚病变,使用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变切除情况(病变完整切除率)、术后情况(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6个月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观察组患者病变完整切除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及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周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6个月后对照组患者复发率较观察组高(P<0.05)。结论:与常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相比,圈套器头端预切开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肠SSLs患者完整切除率较高,术后复发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无蒂锯齿状病变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圈套器头端预切开 完整切除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刁俊婷 徐宁 《医药前沿》 2024年第12期25-28,共4页
无蒂锯齿状病变(SSL)是锯齿状病变的一种,具有高度恶变潜能,通常扁平且位于右半结肠,内镜下易被误诊为增生性息肉(HP),鉴于其误诊率及恶变潜能较高,本文对结直肠SSL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组织学特征、内镜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 综述 结直肠 无蒂锯齿状病变 内镜诊断 治疗 监测
下载PDF
内镜黏膜切除术与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40
9
作者 李江虹 黄国进 +2 位作者 成翠娥 陆志平 吴钢 《中国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115-11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108例行EMR治疗(EMR组)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电切组)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直径1...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5年7月108例行EMR治疗(EMR组)或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治疗(电切组)的结直肠无蒂息肉(直径1~2cm,共131枚)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EMR及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成功切除息肉。EMR组手术时长[(9.19±1.32)min]长于电切组[(7.71±1.33)min];EMR组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51±2.04)d]短于电切组[(4.63±1.81)d];EMR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低于电切组(2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未见病变残留、原位复发。结论:EMR和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均可用于直径1~2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其中EMR更安全、术后恢复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无蒂息肉 内镜黏膜切除术 高频电凝圈套切除术
下载PDF
内镜黏膜冷切除术和热切除术在结直肠6~10 mm无蒂息肉治疗中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威 胡学军 +6 位作者 姚平 沈明 钟晓峰 邱全兴 汤瑜 花海兵 李全林 《中国临床医学》 2020年第6期1002-1006,共5页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后内镜黏膜冷切除术和黏膜热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直径6~10 mm无蒂息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无蒂息肉(6~10 mm)拟行内镜切除的110例患者,共131枚息肉,随机分为冷切除组... 目的:探讨黏膜下注射后内镜黏膜冷切除术和黏膜热切除术在治疗结直肠直径6~10 mm无蒂息肉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江阴市中医院收治的因结直肠无蒂息肉(6~10 mm)拟行内镜切除的110例患者,共131枚息肉,随机分为冷切除组和热切除组。所有患者均于术中采用靛胭脂、生理盐水混合液进行黏膜下注射。分析2组患者病变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包括术中出血或穿孔及术后1个月内迟发性出血或穿孔)及术后半年内息肉残留或复发率。结果:冷切除组55例患者,共62枚息肉,热切除组55例,共69枚息肉。2组息肉大小、位置、内镜形态和病理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冷切除组平均手术时间较热切除组明显缩短[(2.2±1.1)min vs(3.6±1.4)min,P<0.001]。冷切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为95.2%,热切除组息肉完整切除率为9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9)。冷切除组术中出血1例,术后出血1例;热切除组术中出血2例,术中穿孔1例,术后出血1例,2组并发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675)。术后半年复查肠镜,无息肉残留或复发。结论:黏膜下注射后内镜黏膜冷切除术是传统冷切除术的有效改良,可作为结直肠6~10 mm无蒂息肉的有效切除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冷切除术 内镜黏膜热切除术 黏膜下注射 结直肠无蒂息肉
下载PDF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结直肠巨大无蒂息肉 被引量:5
11
作者 庞勇 张炳印 +4 位作者 曹永宽 张国虎 王培红 张林 龚加庆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6-1059,共4页
目的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对直径超过3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黏膜下注射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直径超过3cm的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37例,术后3~6个月第1次随访,12个月第2次随访。记录并发症、复发率... 目的评价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法对直径超过3cm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6年10月~2009年6月采用黏膜下注射分片黏膜切除法治疗直径超过3cm的结直肠无蒂息肉患者37例,术后3~6个月第1次随访,12个月第2次随访。记录并发症、复发率,并分析标本的病理。结果 37例病灶平均直径为(38.2±7.8)mm,34例完全切除,成功率为91.9%,平均耗时50min。8例发生出血,6例内镜下止血夹控制出血,2例转开腹手术;2例术中发现穿孔后用止血夹夹闭裂孔痊愈。术后病理:良性病变23例,随访21例复发1例,复发率为4.8%;恶性病变11例,3例黏膜下癌(SM)追加了肠段切除,8例黏膜内癌复发2例,复发率为25.0%。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EPMR)术后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是治疗结直肠巨大无蒂息肉的安全有效方法,黏膜内癌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需紧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分片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巨大无蒂息肉 结肠镜
下载PDF
EMR治疗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临床应用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于冰 唐星火 +1 位作者 吕小平 韦荣芬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64-26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78例共145枚结直肠无蒂息肉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对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价值。方法:采用结肠镜下大肠黏膜切除术治疗78例共145枚结直肠无蒂息肉病变。病灶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后,圈套整块切除或分次圈套切除病变,回收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结肠镜随访。结果: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好发于乙状结肠及直肠,直肠占24.82%(36枚/145枚)、乙状结肠占21.37%(31枚/145枚);术后病理:腺瘤72.41%(105枚/145枚),包括管状腺瘤31.03%(45枚/145枚),绒毛状腺瘤22.75%(33枚/145枚),管状绒毛状腺瘤18.62%(27枚/145枚);高级别上皮内瘤变5.51%(8枚/145枚);增生性息肉21.37%(31枚/145枚);直肠类癌0.68%(1枚/145枚);直径20~30mm息肉术后病理显示绒毛状腺瘤占11.72%(17/145),较直径10~19mm及6~9mm息肉绒毛状腺瘤息肉比例[8(5.51%)及2(1.37%)]增加。139枚病变经EMR完整切除,治愈率95.86%(139枚/145枚);有6枚(5.71%)病变直径>30mm的结肠腺瘤术后3个月复查时,在原EMR瘢痕边缘见息肉复发,病理学检查结果为增生性息肉2处,管状腺瘤性息肉4处,予APC处理,1例黏膜类癌到2012年1月已随访12个月未见复发。并发症:术中出血31.03%(45枚/145枚),予钛夹封闭10.34%(15枚/145枚),APC止血20.68%(30枚/145枚);术后迟发出血1例,在肠镜下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止血;术中、术后无穿孔。结论:EMR是治疗老年结直肠无蒂息肉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 无蒂息肉 老年人
下载PDF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 被引量:8
13
作者 吴江 罗庆元 朱丽蓉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64-66,共3页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圈套切除 2 8例直径大于 2 0mm的无蒂结直肠息肉 ,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仔细的病理学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长期结肠镜随访... 目的 评价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圈套切除 2 8例直径大于 2 0mm的无蒂结直肠息肉 ,并对切除的标本进行仔细的病理学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长期结肠镜随访复查。结果  2 8例中 ,10例 (35 .7% )完整切除 ,术后 1年多的复查中未发现残留癌组织。 18例 (6 4 .3% )分块切除 ,其中 2例行 2次切除 ,术后 1年多的复查中有 1例发现残留癌组织。动脉出血 3例 (10 .7% ) ,经内镜下止血后出血停止。随访中发现 9例 (32 .1% )的患者有新生腺瘤。结论 经内镜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大的无蒂结直肠息肉和定期随访复查是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切除 大的无蒂息肉
下载PDF
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由 程金伟 +2 位作者 陈锦昌 魏锐利 岳岩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17-319,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其中3例还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呈巢... 目的分析和探讨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对23例(23眼)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结膜乳头状瘤,其中3例还可见鳞状上皮细胞呈巢状或团块状浸润性生长,提示癌变。对23例患者均进行术后随访,时间为2~5年,平均随访时间为(4.6±1.6)年,无1例失访。在行羊膜移植的21例患者中,76.2%(16/21)在羊膜术后4周内吸收,14.3%(3/21)在第5周吸收,9.5%(2/21)在第6周吸收。术后矫正视力>1.0有7例,0.3~1.0有15例,<0.3有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复发。21.7%(5/23)的患者出现角膜周边混浊,主要因病变组织范围较大,从角巩缘长入角膜周边浅基质层间,组织修复后可见角膜周边混浊,但不影响视力。4.3%(1/23)的患者在外眦角附近出现轻度睑球粘连,系结膜缝线过早脱落所致,对眼球视功能、运动和外观无影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蒂型结膜乳头状瘤有癌变倾向,显微手术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膜乳头状瘤 无蒂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梅 孙晓滨 +4 位作者 周正奎 单晶 刘榴 刘莉 杨鹏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927-932,共6页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完成肠镜检查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现结肠息肉时立即予以切除治疗并送活检,分析无蒂锯齿状息肉(SSL)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切除方式等。结果共完成筛查性结... 目的探讨结直肠无蒂锯齿状病变的内镜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0年1月至2022年7月完成肠镜检查者,所有患者均在发现结肠息肉时立即予以切除治疗并送活检,分析无蒂锯齿状息肉(SSL)的临床及内镜特征,切除方式等。结果共完成筛查性结肠镜检查36904例,锯齿状息肉患者4876例,其中无蒂锯齿状病变284例,SSL检出率(SDR)0.77%,SSL占锯齿状息肉比例约5.8%,左半结肠SSL构成比为28.5%,右半结肠SSL构成比为71.5%,直径≤5 mm 29.6%,6~9 mm 45.5%,10~19 mm 18.4%,≥20 mm 6.5%。其中41.2%SSL合并腺瘤,高危腺瘤占13.4%,低危腺瘤占27.8%,33.5%同步多发SSL,6%SSL伴异型增生。SSL的切除方式选择,冷切除占60.2%,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为29.9%,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为8.1%,外科切除为1.8%。结论锯齿状病变的检出率可能在筛查性结肠镜检查中被低估了,因此,我们需要结合更多的方式以提高锯齿状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蒂锯齿状病变 结直肠 内镜特点 切除方式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锯齿状腺瘤内镜下诊断的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邱野 付祥胜 彭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1-806,共6页
无蒂锯齿状腺瘤(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是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的特殊类型,近年来研究发现SSA具有恶变潜能,且进展快,与右半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SSA通常位于近端结肠,扁平无蒂,普通内镜下较难发现,漏诊率高.因此,临床上迫切... 无蒂锯齿状腺瘤(sessile serrated adenoma,SSA)是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中的特殊类型,近年来研究发现SSA具有恶变潜能,且进展快,与右半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SSA通常位于近端结肠,扁平无蒂,普通内镜下较难发现,漏诊率高.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开展新的内镜检查技术,以提高SSA的诊断率.本文就近年来内镜新技术对SSA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锯齿状息肉 无蒂锯齿状腺瘤 结直肠癌 放大色素内镜 窄带内镜 细胞内镜 共聚焦内镜
下载PDF
结直肠无蒂型锯齿状腺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田卫华 杨根源 龚飞跃 《胃肠病学》 2011年第9期566-568,共3页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SSA)属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基因学改变,其内镜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有别于其他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且与新近提出的结直肠癌变的锯齿状通路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SSA是微卫星不稳...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SSA)属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之一,具有独特的形态学特点、生物学行为和分子基因学改变,其内镜形态和组织学特征有别于其他结直肠锯齿状病变,且与新近提出的结直肠癌变的锯齿状通路密切相关。近年研究发现SSA是微卫星不稳定性癌的前期病变,可直接发生癌变。但目前国内尚缺乏对这一病变的认识。本文就SSA的定义、形态学特征和病理组织学诊断标准作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这一病变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无蒂型锯齿状腺瘤 微卫星不稳定性 病理学 临床
下载PDF
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鑫 郭蕾 +2 位作者 余霞玉 黄汝杭 梁爽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09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分析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并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评价内容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增强... 目的分析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能力,并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建技术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的无蒂型外生性肝癌的螺旋CT表现;评价内容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增强方式及程度、伴随征象等。结果9例无蒂型外生性肝癌均与肝脏边缘相连,呈向肝外生长的大肿块,病灶与肝连接处分界不清,并可见"鸟嘴征";其CT表现与肝内原发性肝癌相似,8例病灶内见"更低密度"坏死区,5例强化为典型的"快进快出"表现,4例病灶周边见迂曲血管影;CT多平面重建能更好地显示肿块与肝脏的关系。结论无蒂型外生性肝癌CT表现有一定特点,螺旋CT多期扫描及多平面重建技术对其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无蒂型外生性肝癌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内镜下大肠无蒂大息肉分片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芳 李丹丹 李荡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19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分片切除大肠无蒂大息肉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2例大肠无蒂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分片电切摘除术;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及患者的准备,术中配合术者行局部注射及染色、选择套扎点、收紧圈套器及密... 目的探讨内镜下安全有效地配合医生分片切除大肠无蒂大息肉的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32例大肠无蒂大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分片电切摘除术;术前做好器械、药物及患者的准备,术中配合术者行局部注射及染色、选择套扎点、收紧圈套器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术毕及时送病检及交待患者注意事项等。结果132例患者共192枚大肠无蒂大息肉均治愈。结论内镜下摘除息肉疗效好,安全、高质量的护理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 无蒂大息肉 结肠镜 分片切除 护理配合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无蒂息肉40例效果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罗红波 陈娴 +3 位作者 张辉 赵昌东 张小节 李玲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5年第5期51-52,56,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方法采用EMR对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大肠无蒂息肉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在息肉旁注射混合溶液(甘油果糖、美兰、肾上腺素)使病灶充分隆起,后启动氩气高频电刀切...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大肠无蒂息肉的效果。方法采用EMR对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40例大肠无蒂息肉患者进行治疗。通过在息肉旁注射混合溶液(甘油果糖、美兰、肾上腺素)使病灶充分隆起,后启动氩气高频电刀切除病灶,配合使用钛夹夹闭创面,术后回收标本送病理检查并进行随访。结果本研究40例患者息肉均成功切除,其中1例直径约2.0cm的息肉行内镜黏膜下分片切除术成功切除。治疗过程中无1例患者发生麻醉意外。5例患者病变切除后出现可控性出血,经内镜下止血治疗(热检钳钳夹、氩气烧灼或钛夹夹闭创面)后,均成功止血。26例患者术后给予钛夹夹闭创面,无1例发生穿孔。术后病理检查显示:炎性息肉2例,管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10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6例。半年后复查肠镜,所有病例创面愈合良好,无息肉残留及复发。结论 EMR治疗大肠无蒂息肉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大肠 无蒂息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