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TA量化分析BRVO黄斑无血流区面积及微血管改变 被引量:1
1
作者 高升 褚欢欢 郭建新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4期148-151,116,共5页
目的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对比观察不同缺血分型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患者的黄斑无血流区(macular non-flow, MNF)面积及其他微血管... 目的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 OCTA)对比观察不同缺血分型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RVO)患者的黄斑无血流区(macular non-flow, MNF)面积及其他微血管参数变化,并分析MNF面积与其余各项参数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经检查后确诊为BRVO患者45例(45只患眼),其中非缺血型25例(25只眼),缺血型20例(20只眼),OCTA检查分析获得黄斑中心6mm×6mm大小范围内MNF面积、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superficial vascular density, SVD)、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deep vascular density, DVD)、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 FAZ)面积、FD-300等参数,比较非缺血组和缺血组的上述指标,并分析MNF面积与其余各项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非缺血组比较,缺血组MNF面积明显增加,SVD、DVD、FD-300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AZ面积无明显变化。MNF面积与SVD、DVD、FD-300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678、-0.630、-0.480,P均<0.05),而与FAZ面积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MNF可作为一项新的OCTA指标来评估BRVO黄斑区视网膜的缺血状态;BRVO两组间比较,DVD相比SVD下降更为明显,提示深层毛细血管丛的毛细血管损伤对于视网膜缺血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 黄斑无血流 视网膜缺血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23
2
作者 李振勇 路雯 +6 位作者 冯春光 王海波 王临光 吴强 黄宜杰 宗雪峰 李旭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1173-1176,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278例ST段抬高的AMI病人入院确诊后即行急诊PCI术,依据PCI造影结果按TIMI分级分为慢-无...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发生慢血流-无血流现象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探讨其对慢-无复流现象的预测价值。方法 278例ST段抬高的AMI病人入院确诊后即行急诊PCI术,依据PCI造影结果按TIMI分级分为慢-无血流组和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情况、PCI术中情况、急诊及PCI术后1周的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无血流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病人中,40例(14. 4%) PCI后出现了慢-无血流现象,238例(85. 6%)血流正常。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病人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 I,c Tn-I)差异有统计意义(P<0. 01);病人心肌梗死面积、梗死相关动脉(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门球时间、梗死后心功能分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梗死前的缺血预适应)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hs-CRP和c Tn-I水平、心肌梗死面积、门球时间、心功能分级、梗死前心绞痛及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与AMI病人急诊PCI术后慢-无血流现象的发生明显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c Tn-I浓度、心肌梗死面积、门球时间、心功能分级、IRA术前血流TIMI分级、梗死前心绞痛是AMI病人急诊PCI术发生慢-无血流现象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现象 预测因素
下载PDF
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无血流”的剖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刘宗军 陈万春 +5 位作者 金惠根 杨伟 汪蔚青 王东毅 尚孝堂 江蓓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S1期42-45,共4页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无血流”(no flow ,NF)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方法  99例连续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冠脉造影中有无NF现象分为NF组 (18例 )非NF组 (81例 ) ,计算NF的发生率 ,分析两...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无血流”(no flow ,NF)的发生率和临床意义。方法  99例连续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冠脉造影中有无NF现象分为NF组 (18例 )非NF组 (81例 ) ,计算NF的发生率 ,分析两组一般临床特征、blush分级、ST段抬高的变化、磷酸肌酸激酶的峰值 (CPK)、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NF组 18例患者 ,占所有直接PCI患者的 18.2 % ,既往心梗史、糖尿病、前壁梗死和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方面明显增加 (P <0 .0 5 )。NF组blush分级和ST段抬高下降≥ 5 0 %者显著减少 ,CPK显著增加 [(32 38± 10 0 8)和 (2 4 5 1±112 4 ) ,P <0 .0 5 ],LVEF显著降低 [(0 .38± 0 .11)和 (0 .6 3+0 .10 ) ,P <0 .0 1];NF组总死亡率较非NF组有增加趋势 ,但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非致死性心衰 (2 1.4 %和 4 .8% ,P <0 .0 5 )和复合终点事件(4 2 .9%和 18.5 % ,P <0 .0 5 )的发生率无论住院期间还是随访 1年均明显增加 ,而两组在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及总的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降低 [(0 .5 8±0 .14 )和 (0 .6 3± 0 .10 ) ,P >0 .0 5 )。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过程中NF的发生率为 18.2 % ;出现NF者心肌微循环灌注不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直接血管成形术 无血流 心脏事件
下载PDF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出现“无血流”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宗军 陈万春 +6 位作者 金惠根 杨伟 王东毅 汪蔚青 施佳 尚孝堂 江蓓湖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07-909,共3页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无血流”(no flow ,NF)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连续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中有无NF现象分为NF组( 18例 ,占 18.2 % )和非NF组 ( 81例 ) ,计... 目的 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出现“无血流”(no flow ,NF)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99例连续行直接PCI的AMI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中有无NF现象分为NF组( 18例 ,占 18.2 % )和非NF组 ( 81例 ) ,计算NF的发生率 ,分析两组的一般临床特征、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与非NF组比较 ,NF组既往有心肌梗死、糖尿病、前壁心肌梗死史和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P <0 .0 5 ) ;NF组左室射血分数 (LVEF)显著降低 ( 0 .38± 0 .11∶0 .6 3± 0 .10 ,P <0 .0 1) ;住院及随访期间 ,NF组非致死性心力衰竭 ( 2 1.4 %∶4 .8% ,P <0 .0 5 )和复合终点事件 ( 4 2 .9%∶18.5 % ,P <0 .0 5 )明显增加 ,总死亡率有增加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再次心肌梗死、缺血性靶血管重建和总的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无明显降低。结论 直接PCI治疗AMI过程中 ,NF的发生率为 18.2 % ;出现NF者的心功能降低 ,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无血流现象 预后
下载PDF
无血流阻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士德 李向国 +1 位作者 余再斌 汪晓峰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839-844,853,共7页
目的:探讨无血流阻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为2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无血流阻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中转开腹,余23例均顺利... 目的:探讨无血流阻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0月1日至2021年5月30日为24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行无血流阻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患者中转开腹,余23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244.88±71.68)min,中位术中出血量250.00(85,700)mL,术中胆道镜使用时间平均(31.59±9.05)min。肝切除范围包括:Ⅱ、Ⅲ段13例,Ⅱ、Ⅲ、Ⅳ段5例,Ⅴ、Ⅵ、Ⅶ及Ⅷ段2例,Ⅰ、Ⅱ、Ⅲ段1例,Ⅰ、Ⅱ、Ⅲ、Ⅳ段1例,Ⅱ、Ⅲ、Ⅳ_(b)、Ⅵ段1例,Ⅱ、Ⅲ、Ⅶ、Ⅷ段1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57.50±21.52)h,术后开始进食时间平均(32.00±13.55)h,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41.00±20.61)h,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9.58±4.93)d,术后平均住院(13.21±5.10)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按Clavien分级:Ⅰ级2例(8.33%)、Ⅱ级1例(4.17%),无Ⅲ级以上并发症。2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7~4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7个月。结论:采用无血流阻断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安全、可行,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内胆管结石 无血流阻断 解剖性肝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无血流现象抢救成功1例
6
作者 王增帅 潘小平 《包头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9-249,共1页
关键词 抢救成功 无血流现象 瓣膜 查体 病理性杂音 肝脾 入院 LDH CK 持续性
下载PDF
三维超声造影对无血流信号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蔡小平 黄日林 +1 位作者 刁晖霞 李燕玲 《西部医学》 2012年第11期2210-221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对流产后无血流信号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流产术后10~3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并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宫内残留物无血流信号的患者进行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宫内残留物可显示...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造影对流产后无血流信号宫内残留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4例流产术后10~30天阴道不规则出血,并且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宫内残留物无血流信号的患者进行三维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24例患者中18例宫内残留物可显示微血流灌注,病理检查含有胎物成分;6例宫内残留物局部未显示微血流灌注,病理检查为血凝块、变性坏死组织及炎性渗出物,不含胎物成分。结论三维超声造影比普通超声有助于进一步判断宫内残留物的性质,对指导临床清宫和临床诊断处理宫内残留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超声 造影 无血流信号 宫内残留物
下载PDF
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内注射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对PCI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急性STEMI患者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何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2年第1期68-7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注射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应用于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PCI术中无血流或...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简称冠脉)内注射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应用于经皮冠脉介入(PCI)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该院PCI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急性STEMI患者134例,术前给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负荷量处理,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时,给予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根据用药剂量不同分为大剂量组(n=77)、常规剂量组(n=57),大剂量组给予25μg/kg,常规剂量组给予10μg/kg。比较两组术后即刻冠脉血流情况、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情况,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水平,术前、术后12 h的血小板指标[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集聚率(PAR)、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并统计术后住院期间出血事件、术后1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大剂量组术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3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多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大剂量组LVEF高于常规剂量组,BNP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大剂量组MPV、PAR、PDW水平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期间均为轻微出血,大剂量组出血发生率[7.79%(6/77)]与常规剂量组[5.26%(3/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3,P=0.819)。术后1个月内大剂量组MACE发生率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3,P=0.045)。结论大剂量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联合双联抗血小板药物、阿托伐他汀应用于PCI术中无血流或慢血流急性STEMI患者,抑制血小板聚集疗效确切,能改善心肌灌注,增强心功能,减少MACE发生,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无血流或慢血流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下载PDF
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中发生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邵经华 《黑龙江医学》 2022年第16期1957-1959,共3页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发生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周口港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且术中靶病变血管出现慢血流或无血流[心肌梗死溶... 目的:探讨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中发生冠脉慢血流—无血流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2月周口港区医院收治的100例行PCI术且术中靶病变血管出现慢血流或无血流[心肌梗死溶栓(TIMII)分级≤2级]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术中冠脉给药成分将其分为实验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冠脉内注射硝酸甘油,实验组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TIMI血流分级及手术前后心肌损伤指标、心脏结构指标、血清炎症应激因子。结果:实验组患者给药后TIMI血流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0,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血清N末端脑肽钠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3 d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 (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AMI患者PCI术中冠脉慢血流—无血流,改善心肌微循环,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浓度及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冠脉慢血流无血流 冠脉内注射 尼可地尔
下载PDF
犬冠状动脉脂肪栓塞引起慢/无血流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侨 程何祥 +4 位作者 郭文怡 李飞 李虎 程康 张荣庆 《心脏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860-863,共4页
目的:建立犬冠状动脉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为介入性无复流发生过程中脂肪栓塞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杂种犬20只,施行左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脂肪栓子注入后,造成犬优势动脉无复流,观察造影结果。同步监测体表心电... 目的:建立犬冠状动脉脂肪栓塞动物模型,为介入性无复流发生过程中脂肪栓塞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杂种犬20只,施行左室造影及冠状动脉造影,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脂肪栓子注入后,造成犬优势动脉无复流,观察造影结果。同步监测体表心电图,并监测其后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建模中共有17只犬成活,其中15只犬达到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动物模型的标准,即(TIMI)血流≤Ⅱ级,校正的TIMI血流记帧法(CTFC)≥36.2帧,建模成功率75%。慢/无血流模型建立成功后,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左室收缩末压显著降低(P<0.05)。实验过程中,体表心电图出现急性心肌损伤及再灌注的心电图衍变规律。结论:选择性冠状动脉内注入脂肪栓子建立的慢/无血流犬模型是成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栓子 慢/无血流现象 冠脉造影 TIMI血流计帧法
下载PDF
经皮冠脉干预治疗后无血流恢复是死亡和心肌梗死的独立性预告
11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703-703,共1页
关键词 经皮冠脉干预治疗 无血流恢复 死亡 心肌梗死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血流现象与病变形态学的关系
12
作者 赵淑健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 2003年第2期79-80,共2页
有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溶解后或冠脉介入术后,超过30%患者出现无血流现象,无血流现象与心脏功能差和预后不良相关。在首次介入治疗时,准确识别易导致无血流现象发生的病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还没有病变的形态学与无血流现... 有调查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溶解后或冠脉介入术后,超过30%患者出现无血流现象,无血流现象与心脏功能差和预后不良相关。在首次介入治疗时,准确识别易导致无血流现象发生的病变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还没有病变的形态学与无血流现象关系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介入前血管内超声病变形态学与无血流现象的关系。 方法与结果 本研究共包括连续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这些患者均在介入前行血管内超声检查;且在症状发作后12h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无血流现象 病变形态学 血管内超声
下载PDF
无血流阻断的腹腔镜肝右后叶血管瘤切除2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汪建初 姚天尉 +7 位作者 罗宗将 张英 汪伟 陈鹏宇 陆礼柏 路远 李文川 浦涧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5-417,共3页
目的分析无血流阻断的腹腔镜肝右后叶血管瘤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28例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资料,其中女性19例,男性9例,年龄(37.9±6.1)。记录和分析手术情况、围手术期指标... 目的分析无血流阻断的腹腔镜肝右后叶血管瘤切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28例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资料,其中女性19例,男性9例,年龄(37.9±6.1)。记录和分析手术情况、围手术期指标、住院费用、随访情况等。结果28例肝右后叶血管瘤患者均行无血流阻断的腹腔镜切除手术,其中27例仅使用超声刀断肝,1例应用超声刀和血管闭合系统联合断肝。瘤体直径(6.7±1.3)cm。术中出血量(330.4±139.0)ml,手术时间(87.4±27.9)min。1例因术中瘤体破裂出血而中转开腹,中转开腹率3.6%(1/28)。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45.4±18.9)h,术后住院时间(7.5±1.3)d,住院费用(3.1±0.5)万元。无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无非计划再次手术。术后随访1~3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明显不适。结论无血流阻断的腹腔镜肝右后叶血管瘤切除术安全且效果确切,可以为腹腔镜肝右后叶血管瘤切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瘤 腹腔镜 无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士德 李向国 +1 位作者 余再斌 汪晓峰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5期297-300,共4页
目的探讨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癌2例,肝血管瘤1例。... 目的探讨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海军安庆医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实施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左肝内胆管结石9例,肝癌2例,肝血管瘤1例。结果 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其中左肝外叶切除2例(Ⅱ+Ⅲ段),左半肝切除10例(Ⅱ+Ⅲ+Ⅳ段9例、Ⅴ+Ⅶ+Ⅷ段1例);手术时间(210.75±65.83)min,术中出血量(296.67±373.74)ml,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71±0.84)d,术后住院时间(13.92±5.98)d,住院费用(32 004.19±8 630.79)元。术后并发症发生3例,其中术后胃瘫1例、胆漏1例、肺部感染1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15个月,其中2例肿瘤患者未复发或转移,肝内胆管结石未见结石残留及复发。结论无血流阻断全腹腔镜下解剖性肝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是未来肝脏微创外科发展的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肝脏 肝切除术 无血流阻断
原文传递
疏血通注射液对冠状动脉介入术中慢血流和无复流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冯旭光 娜荣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2期1438-1439,共2页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干预冠状动脉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干预冠状动脉无复流和慢血流现象的疗效。方法入选住院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6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14d,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过程中血流及血脂、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发生冠脉介入过程中慢血流和无复流显效率97.3%,优于对照组的86.1%(P<0.01)。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APTT)明显较对照组延长,纤维蛋白原含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治疗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对冠脉介入术中慢血流无再流现象有明确预防和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型心绞痛 疏血通注射液 血流 无血流
下载PDF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后血流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16
作者 李元风 刘畅 +4 位作者 赵虹 王玫 杨静 肖煜东 董壮丽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846-847,共2页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后血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来自本科的ACS病例共64例,均经冠脉介入治疗,按血管成形术后造影血流速分为血流正常组和血流缓慢组,分析两组相关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患病年限、性别、术前CRP... 目的 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后血流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来自本科的ACS病例共64例,均经冠脉介入治疗,按血管成形术后造影血流速分为血流正常组和血流缓慢组,分析两组相关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比例及患病年限、性别、术前CRP、术后LVEF、术后死亡情况及术后TIMI血流分级。结果 两组比较:高血压病人所占比例相近(P>0.05),平均高血压年限血流缓慢组显著长于正常组(P<0.05);糖尿病比例及年限两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1,P<0.001):年龄两组间无差别,性别在血流缓慢组男性比例更大(P<0.05);术前CRP缓血流组较正常组明显增高(P<0.01);TIMI血流分级在缓血流组较正常组低(P<0.05)。术后LVEF缓血流组较正常组差(P<0.05)。结论 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血流速的因素有高血压病年限,糖尿病及年限,男性,术前CRP水平,年龄对术后血流无明显影响,缓血流对术后心脏收缩功能有明显影响,TIMI血流分级与血流速度有同样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脉综合征 经皮冠脉介入 血流无血流
下载PDF
无复流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时机选择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宋湘 杨庆辉 +1 位作者 关丁成 李学奇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93-395,共3页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的时机选择与慢血流/无复流(SNR)现象的关系。方法选择2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TIMI2级血流患者136例,其中60例24h内施行即刻PCI,28例在梗死后24h至... 目的比较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治疗(PCI)的时机选择与慢血流/无复流(SNR)现象的关系。方法选择272例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TIMI2级血流患者136例,其中60例24h内施行即刻PCI,28例在梗死后24h至一周施行PCI,48例一周后至一月内行PCI;TIMI3级血流患者136例,其中62例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24h内行PCI,31例发病24h至一周内行PCI,43例一周后至一月内行PCI。分别比较各组的一般情况,冠脉造影梗死相关血管(IRA)行PCI前后的血流情况。结果TIMI2级血流组和TIMI3级血流组中24h至一周内行PCI治疗的患者SNR发生率显著高于24h内即刻PCI组和一周后择期PCI组(8/60vs22/28,22/28vs16/48,P均<0.05)(14/31vs6/62,14/31vs4/43,P均<0.05),且在TIMI2级血流组中即刻PCI组的SNR发生率明显低于一周后择期PCI组(8/60vs16/48,P<0.05);TIMI3级血流组中即刻PCI组的SNR发生率与一周后择期PCI组无差异(6/62vs4/43,P<0.05);TIMI2级与TIMI3级血流组在24h至一周内行PCI的患者SNR的发生率差异显著(22/28vs14/31,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即刻PTCA的血流恢复优于择期PTCA,尤其TIMI血流≤2级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 无血流 急性心肌梗死
下载PDF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应用现状
18
作者 袁志敏 马健 《现代临床医学》 1997年第3期190-193,共4页
冠脉介入技术虽起源较早,但直至近十年发展方日臻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其领域内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仅就冠脉介入治疗近况而言,其范畴已拓展至包括: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冠脉腔内溶栓治疗;②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 冠脉介入技术虽起源较早,但直至近十年发展方日臻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其领域内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仅就冠脉介入治疗近况而言,其范畴已拓展至包括: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冠脉腔内溶栓治疗;②经皮冠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ICA);③定向冠脉腔内斑块旋切术(Directionalcoronary atherectomy,D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应用 冠状动脉介入 适应证 再狭窄 并发症 禁忌证 血栓形成 无血流现象 溶栓治疗 再通率
下载PDF
经颅多普勒在脑死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9
作者 杜晓燕 张子耀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4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诊断脑死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重症监护室(ICU)的22例临床拟诊为脑死亡6小时以上的患者,行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至少2次,观察血流动力变化及频谱形态。结果:其中13例患者TCD频谱呈震荡波,8例呈钉子波,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在诊断脑死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重症监护室(ICU)的22例临床拟诊为脑死亡6小时以上的患者,行TCD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至少2次,观察血流动力变化及频谱形态。结果:其中13例患者TCD频谱呈震荡波,8例呈钉子波,1例未能检测到血流信号。以上患者均在5~10天内心脏停搏。结论:TCD在出现震荡波、钉子波、无血流信号频谱改变后,诊断脑死亡的准确率可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D 脑死亡 震荡波 钉子波 无血流信号
下载PDF
体外循环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20
作者 叶海宁 黄子通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00年第2期112-113,共2页
一、前言现代的心肺脑复苏(CPCR)体系开始于五十年代。现代的胸外按压是由Kouwenhoven,Jude和Knickerbocker在35年前用于临床的。临床的死亡由各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1)冠心病的室颤;(2)迅速的窒息,如完全的气道梗阻或呼吸暂停;(3)... 一、前言现代的心肺脑复苏(CPCR)体系开始于五十年代。现代的胸外按压是由Kouwenhoven,Jude和Knickerbocker在35年前用于临床的。临床的死亡由各种原因引起,最常见的是:(1)冠心病的室颤;(2)迅速的窒息,如完全的气道梗阻或呼吸暂停;(3)大量的血液流失,如创伤。当个体发生室颤时,若在4分钟内开始心肺复苏,并且在8分钟内除颤,则存活的机会大约为30%。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装置 心肺复苏 急诊体外循环 无血流 心搏停止 开胸心脏按压 心搏骤停 生命支持 心肺脑复苏 五十年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