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言之教”的审美阐释及实践策略
1
作者 李如密 孙嘉蔓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48,共7页
“无言之教”来源于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是以“自然”为核心的感悟式教学,强调教学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教。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言之教”具有审美开放性、审美导向性、审美建构性和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需要师生基于自身经验对审美对象顺... “无言之教”来源于儒道两家的教育思想,是以“自然”为核心的感悟式教学,强调教学的顺其自然和无为而教。从审美角度来看,“无言之教”具有审美开放性、审美导向性、审美建构性和审美超功利性的特征,需要师生基于自身经验对审美对象顺其自然地意会、欣赏和创造。“无言之教”意涵丰富,包括“有言”和“不言”的交互相生、互相融合。教师需要借助审美意象,营造审美情境,使教学以“有”生“无”;重视审美意会,通过审美欣赏,实现教学“无”中生“有”;依托师生对话,重视言语与非言语的含蓄作用;整体把握课堂态势,实施“无言之教”的择宜艺术等方式,促进教学有效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言 无言之教 审美体验 审美想象
下载PDF
基于“无言之教”古老传统的美术教育实践探索
2
作者 高旭清 《学术与实践》 2023年第1期163-169,共7页
教育改革需要借鉴世界先进理念,更需要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无言之教”具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完善了三阶段学习理论,二是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三是深化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实践表明,“无言之教”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改变、师范技能... 教育改革需要借鉴世界先进理念,更需要珍视我们自己的文化。“无言之教”具有三方面的现实意义:一是完善了三阶段学习理论,二是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三是深化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实践表明,“无言之教”有助于教学观念的改变、师范技能的提高和区域教学改革的推进。落实美术课程标准,教师需要设置疑难情境引导学生,变更策略帮助学生,与学生平等对话,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言之教 美术育实践 之教 创设环境 过程完整化
下载PDF
基于无痕视角的无言之教与消极教育 被引量:1
3
作者 陈静 《当代教研论丛》 2015年第9期6-7,共2页
智者言:至高的教育境界是大道无形、大音稀声。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无言之教和消极教育诠释了"教育无痕"的内涵。本文将分别阐述庄子的无言之教与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并进行比较,以体现教... 智者言:至高的教育境界是大道无形、大音稀声。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不露痕迹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无言之教和消极教育诠释了"教育无痕"的内涵。本文将分别阐述庄子的无言之教与卢梭的消极教育思想,并进行比较,以体现教育无痕的至高境界,为中小学教师教育实践提供一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言之教 消极 异同比较 启示意义
下载PDF
玄意幽远的无言之教
4
作者 王家云 方明宝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100-104,共5页
"道"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它玄奥幽深,是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依据。道家认为,任何言语和表象都不能准确无误地表征道的本意,只有通过直觉体验与心灵感悟,才能领略其幽玄深远的意。道的思想精髓在于"无",无言之教成... "道"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它玄奥幽深,是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依据。道家认为,任何言语和表象都不能准确无误地表征道的本意,只有通过直觉体验与心灵感悟,才能领略其幽玄深远的意。道的思想精髓在于"无",无言之教成为道家教育思想的标志。道以其自然无为的质朴本性成为天、地、人取法的准则,无为而治、顺自然而行是道家不言之教思想的精髓。把近世西方"消极教育"的思想与道家的"无言之教"进行比较,可以从中领略道家所追求的自由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意幽远 无为而治 无言之教 消极
下载PDF
“无言之教,不言之育”--以于永正小学语文教学为例
5
作者 张雪梅 范琐哲 《四川教育》 2021年第17期8-9,共2页
“无言之教”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不着痕迹的影响,是师生间交流的艺术。本文以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例,从以身立教、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熏陶感染、童心不泯等角度阐述“无言之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体现教育无痕的价值,... “无言之教”是教育者对学习者不着痕迹的影响,是师生间交流的艺术。本文以于永正老师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为例,从以身立教、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熏陶感染、童心不泯等角度阐述“无言之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体现教育无痕的价值,意在优化语文教学方式,拉近师生距离,改善语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 无言之教 育无痕
下载PDF
诗化的道德教育——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相结合
6
作者 孙颖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84-85,共2页
从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种唯理性的误区,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和灌输,而缺乏必要的诗性启发与引导。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道德教育的功效,使道德教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必须从"问理的道德"转变为"问心的道... 从我国目前道德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一种唯理性的误区,过分强调理性的说教和灌输,而缺乏必要的诗性启发与引导。要改变这一状况,提高道德教育的功效,使道德教育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就必须从"问理的道德"转变为"问心的道德",使道德教育走上一条美学路径,倡导诗化的道德教育。教师如能从用一种有言之教与无言之教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及加强自身修养这两个角度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宇宙万物的无言言说、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化的道德 有言之教 无言之教 无言言说
下载PDF
课堂教学:无言之教与贵在自得之间
7
作者 李玲 《辽宁教育》 2015年第2期60-62,共3页
有人曾生动地阐释教育,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此诗意的语言让教育者不得不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摇动了那棵树、那朵云及唤醒了那个灵魂?针对目前新课改的教育现状,作为师... 有人曾生动地阐释教育,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摇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此诗意的语言让教育者不得不反思:我们是否真正摇动了那棵树、那朵云及唤醒了那个灵魂?针对目前新课改的教育现状,作为师者,迫在眉睫的是增加"觉醒意识"。罗斯福有句话,"你必须做你认为无法做到的事情",以此来寻找内心的尺度,哪些是应该扬弃的,哪些是必须更新的?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 无言之教 一朵云 思辨能力 能力需要 思维训练 灌输者 一无所能 多向互动
下载PDF
无言之教与个体成人的超越性——《论语》的教育哲学再解
8
作者 刘铁芳 《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4-85,共12页
现代教育在强化其时代与社会适应性的同时,需要重视教育的超越之道,以提升个体成人的高度。孔子向弟子提出“予欲无言”,意在引导弟子转向天道之生生不已,由此而提示教育的三个层次,即作为起点与基础的师者有言之教,作为中点与过渡的师... 现代教育在强化其时代与社会适应性的同时,需要重视教育的超越之道,以提升个体成人的高度。孔子向弟子提出“予欲无言”,意在引导弟子转向天道之生生不已,由此而提示教育的三个层次,即作为起点与基础的师者有言之教,作为中点与过渡的师者无言之身教,作为根本指向的天道生生之教。孔子从有言之教转向无言之教,意在让个体倾其身心直接与天道相遇,与四时之行与百物之生相遇,进而在人天合一的过程之中达成自我生命的整全。就教育的展开路径而言,需要以六艺之教激活个体身心,涵育仁心自觉;通过仁礼合一,在社会交往之中让个体获得自我通达现实的德行依据;通过自觉天道,寻求人道与天道合一,成就个体成人更高的整全性。孔子以其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生姿态让我们往返于人天之际,找到执着而坚定地活在天地人事之中的勇气与力量,达成个体成人的超越性。孔子的“予欲无言”乃是提示弟子在追随夫子之教的同时又能超越对夫子的追随而转向天道,从听夫子之言转向聆听道言,以达成自我生命在更高层次的整全。这提示我们,人为的教诲固然十分重要,但不能固执于人为之教,而要寻求个体在世的根本性依据,以求得个体成人的超越性与整全成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成人 孔子 无言之教 整全性 超越性
原文传递
儒家“言”教与道家“无言”之教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被引量:1
9
作者 潘俊杰 于露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96-99,共4页
儒家的"言"教包含着工具性、媒介、管理和传承三重教育功能,道家的"无言"之教在内涵上是智慧的教育、心灵精神的教育、美的教育。儒家的"言"教不舍"身"教,形成"言传身教"、偏向外在... 儒家的"言"教包含着工具性、媒介、管理和传承三重教育功能,道家的"无言"之教在内涵上是智慧的教育、心灵精神的教育、美的教育。儒家的"言"教不舍"身"教,形成"言传身教"、偏向外在的教育传统;道家"无言"之教的智教、心教、美教形成偏向内在的教育传统。道家和儒家"内"、"外"思想的差异形成互补的结构,演变为中国古代完善的教育传统,也对中国当代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功利化倾向、师德师风和素质教育质量提升等问题的解决和改革予以积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道家 “言”与“无言之教 改革
下载PDF
《教师要学孔子》简介
10
作者 周晓辉 《地理教学》 2015年第8期1-1,共1页
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如何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如何实现自我的成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诸多问题困扰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为了能够看得更多更远,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培育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教师如何让学生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如何实现自我的成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诸多问题困扰着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们。为了能够看得更多更远,不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大师们取道问经。在古今中外众多的教育家中,孔子是中国著名的大教育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世师表 育发展史 至圣先师 育工作者 世尊 无言之教 育理念 育普及 不悱不发 不愤不启
下载PDF
教师与精神文明
11
作者 金德洲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82-86,共5页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高度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之一。这无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重视教育科学文化,建设高度精神文明,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之一。这无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还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建设 育科学文化 历史问题 人民群众 道德品质 论共产主义 无言之教 听计 育原则 政治方向
下载PDF
不言之教——读《道德经》有感之二
12
作者 李良智 《基础教育论坛》 2013年第12X期69-70,共2页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道德经》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这里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道德经》第二章《道德经》第二章说:"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是:圣人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实行"不言"的教导。这里的"圣人",不是儒家意义上的圣人,是心灵与自然合一的人。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作为,而是不妄为、不刻意而为,是顺任自然而为。"不言",就是不发号施令、不滥用命令的意思。实行"不言"的教导,就是不硬去发布不符合规律的教令。《史记》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言之教 意而 岳母刺字 乐羊子 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一杯水 老和尚 无言之教 寿镜吾
下载PDF
把握好批评教育中的四个“关键词”
13
作者 李明远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4年第10期53-54,共2页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经常要用到批评教育这种方法。在班级的德育工作中,批评教育也是最为直接的反馈纠偏的方式。为此,笔者从班级管理的一般规律出发,总结出要把握好批评教育中的四个关键词——基础、先导、关键和根本。
关键词 批评 班级管理工作 师生关系 交往关系 无言之教 育效果 情感沟通 高压政策 育情境 一封信
下载PDF
藏礼于器: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路径 被引量:11
14
作者 张卫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共6页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 "内在主义"是西方技术伦理研究中兴起的一种新进路,对当今技术伦理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甚至可称得上"范式"意义上的转型。为了更好地发挥"内在主义"进路对我国技术伦理实践的积极作用,还需要考虑该进路与中国文化语境相结合的"本土化"问题。反观中国传统的技术实践,发现主导中国传统器物设计的"藏礼于器"理念与"内在主义"进路十分契合,可视之为"内在主义"技术伦理的中国进路,通过对它的现代诠释与转化,"藏礼于器"思想可以继续发挥它对当今技术实践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主义 藏礼于器 道德物化 无言之教
下载PDF
我国古代“师道”初探 被引量:2
15
作者 余小波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0年第4期145-147,共3页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师道”可说是其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深入研究古代“师道”的理论和实践,从中汲取丰富营养,这对今天的教育实践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本着学习的态度,谈谈初浅认识,作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同行。朱熹对... 在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师道”可说是其中一朵绚丽夺目的奇葩。深入研究古代“师道”的理论和实践,从中汲取丰富营养,这对今天的教育实践是大有裨益的。笔者本着学习的态度,谈谈初浅认识,作为引玉之砖,以求教于同行。朱熹对《中庸》中的“率性之谓道”的“道”字解释说:“道,犹路也”。“日用事物之间,莫不各有当行之路,是则所谓道也”。所谓“师道”,就是指教师应走的道路或当行的道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道 古代文化 育实践 率性之谓道 《学记》 育工作者 凡学之道 无言之教 循循然
下载PDF
老子论“德”的内在意蕴及其现代阐释
16
作者 张华勇 《人文论丛》 CSSCI 2015年第2期47-56,共10页
在老子《道德经》一书中,'道'是其核心概念之一。道作为万物由之而生的本根,始终流行于万物之间。但老子论述'道'的方式并非是悬空着讲,将其脱离现实境况而去言说,事实上老子仍然面向现实生活,从事物自身之中发现道本... 在老子《道德经》一书中,'道'是其核心概念之一。道作为万物由之而生的本根,始终流行于万物之间。但老子论述'道'的方式并非是悬空着讲,将其脱离现实境况而去言说,事实上老子仍然面向现实生活,从事物自身之中发现道本真的存在痕迹。对于德的论述也正是依于这样的理路来阐释的。老子道德观念的含义主要体现在对'德'一字的表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章 无言之教 有言之教
下载PDF
充分挖掘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17
作者 姚佩芬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0年第5期17-17,共1页
本文论述通过精彩导读、实施情境教学、运用优美语言、树立师表形象等方法,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精彩导课 事半功倍 情境 无言之教 学习兴趣
下载PDF
教育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
18
作者 查有梁 《现代人才》 2007年第5期28-31,共4页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创新型人才。如何"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成为当务之急。本刊特邀全国著名教育学家——查有梁先生从... 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建设创新型国家,要靠创新型人才。如何"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进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成为当务之急。本刊特邀全国著名教育学家——查有梁先生从教育模式的角度剖析创新人才的培养之道,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模式 人才培养 十七大报告 著名育学家 发展战略 以行 原理课 思维类型 无言之教 课型
原文传递
谈教师身教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力 王红玲 《宁夏教育科研》 2006年第3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师语言 意志品质 李小华 随风潜入夜 道德习惯 重于言 思想品德 无言之教 内驱力
原文传递
走上讲台 我是最幸福的人——记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朱士恩教授
20
作者 陈卫国 《北京教育(德育)》 2011年第4期63-65,共3页
朱士恩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的一名专职教师,一直工作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朱士恩教授常说:"我虽不是一名专职的德育工作者,但教师本身就是要教书育人,教学工作与德育工作息息相关。
关键词 动物科技学院 中国农业大学 学工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 师德标兵 无言之教 吴常信 动物遗传 学名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