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庸:无过无不及于什么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静芳 《哲学动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2-50,128,F0003,共11页
“中庸”观念是理解儒家思想乃至中国思想的关键。但要准确理解中庸,仅将其界定为“无过无不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中庸究竟无过无不及于什么。此前的无过无不及于“礼”、无过无不及于“度”、无过无不及于“三”等解释,... “中庸”观念是理解儒家思想乃至中国思想的关键。但要准确理解中庸,仅将其界定为“无过无不及”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中庸究竟无过无不及于什么。此前的无过无不及于“礼”、无过无不及于“度”、无过无不及于“三”等解释,都不能充分刻画中庸。从《中庸》的文本来看,中庸应是无过无不及于“性”。这里的“性”是“天命之谓性”的性,其首要含义是万物“共生”之生。无过无不及于“共生”之生的中庸,昭示着万物并育的宇宙理想,指示着并行不悖的通达之道。借助中庸理想与中庸之道,儒家思想和中国思想被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宇宙秩序 无过无不及 共生之生 以生释性
原文传递
随时取中 无过无不及——张道兴的中国画创作
2
作者 李松 《美术观察》 1999年第6期16-19,2,共5页
画家张道兴好学深思,对画学画论常有独到的领悟,“随时取中,无过无不及”便是他对中国画精神的一种理解,也是他在创作上无论是内容还是技法表现上所把握的一种分寸感。他说这一思想导源于中庸学说,中庸之道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行为的主... 画家张道兴好学深思,对画学画论常有独到的领悟,“随时取中,无过无不及”便是他对中国画精神的一种理解,也是他在创作上无论是内容还是技法表现上所把握的一种分寸感。他说这一思想导源于中庸学说,中庸之道是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行为的主动、积极的把握,并具有很大包容性,张道兴在他的创作实践中注意依托生活、依托传统,山汲取、消化着外来艺术与兄弟门类艺术的养分,随时调整,不停顿地向前运动着、发展着,用他自已的话说,叫做“小步子移动”。他不偏执,不保守,在当代人物画创作领域,开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绿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过无不及 中国画 张道 中庸学说 书写性 中国人物画 中庸之道 八十年代中期 技法表现 社会行为
原文传递
贵和思想的现代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蔡伯元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7期33-36,共4页
贵和思想的现代价值蔡伯元贵和思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份之一,它的著名表述,就是《论语》所载:“礼之用,和为贵。”十年动乱中,“和为贵”被作为“斗争哲学”的对立面,受到广泛批判,使本意受到严重歪... 贵和思想的现代价值蔡伯元贵和思想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成份之一,它的著名表述,就是《论语》所载:“礼之用,和为贵。”十年动乱中,“和为贵”被作为“斗争哲学”的对立面,受到广泛批判,使本意受到严重歪曲,以致“和为贵”成了不讲原则、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和思想 “和而不同” 社会生活 原则性 “和为贵” “斗争哲学” 无过无不及 “和”的思想 君臣关系 多种因素
下载PDF
中庸之伦理
4
作者 叶蓬 江雪莲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78-81,73,共5页
中庸之伦理叶蓬,江雪莲“中”字最初含义为箭中目标。箭射偏倚则不中,故“中”字有不偏不倚之意。“庸”与“用”同,“庸”即“中”之用。二程、朱熹对“庸”还有一层理解,即把“庸”视为“常”。《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七:“子程子... 中庸之伦理叶蓬,江雪莲“中”字最初含义为箭中目标。箭射偏倚则不中,故“中”字有不偏不倚之意。“庸”与“用”同,“庸”即“中”之用。二程、朱熹对“庸”还有一层理解,即把“庸”视为“常”。《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七:“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德行伦理 道德心理 “中” 道德原则规范 无过无不及 伦理学 规则伦理 道德规范 道德修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精华与现代企业制度(二)
5
作者 张乃鉴 《职业教育研究》 1997年第3期10-11,共2页
关键词 现代企业制度 中国古代 思想精华 管理者的素质 虚静无为 中庸之道 无过无不及 社会财富分配 弱势群体 诸葛亮
下载PDF
“以半为美”刍议
6
作者 张宏梁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8-60,共3页
从生活美学、从人的处世态度来讲,“以半为美”具体表现为“以半为足”、“以半为妥”、“以半为安”、“以半为佳”,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的“无过无不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对自然美、艺术美的审美来探讨,“以半为美”的一个重要... 从生活美学、从人的处世态度来讲,“以半为美”具体表现为“以半为足”、“以半为妥”、“以半为安”、“以半为佳”,这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强调的“无过无不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从对自然美、艺术美的审美来探讨,“以半为美”的一个重要特征正在于:当审美对象带着“半”的形式而出现的时候,往往显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它们的审美特点可以说是以半见异、以半见新、以半见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半为美 无过无不及 美感
下载PDF
以“正、诚、恒、谦”的态度追求书法自然境界
7
作者 余德泉 《大学书法》 2021年第2期114-117,共4页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原也。本原即本身具有的东西,也就是规律。道亦法自然,可见自然之层次至高无上。自然者,无为顺势而成,减一分则少,添一分则多,无过无不及,正如庄子所言“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 《道德经》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本原也。本原即本身具有的东西,也就是规律。道亦法自然,可见自然之层次至高无上。自然者,无为顺势而成,减一分则少,添一分则多,无过无不及,正如庄子所言“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这就是中正和谐之境界,“天人合一”之境界,亦中庸之境界也。明白这一点,书法才有为之长期奋斗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境界 道法自然 天人合一 《道德经》 书法 无过无不及
下载PDF
中庸之道与用人之道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影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42-44,共3页
关键词 中庸之道 孔子 “中庸” 方法论原则 最高管理者 管仲 指导意义 论语 无过无不及 社会意义
下载PDF
中庸思想辨析——兼论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晓宁 孔伟 《临沂师专学报》 1997年第1期24-26,共3页
中庸思想辨析——兼论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杨晓宁孔伟近年来,随着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孔子的思想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他的思想的现代意义更是学者们热衷探讨的话题。由于孔子思想体大思精,本文仅就其中的中庸思想及... 中庸思想辨析——兼论中庸思想的现代意义杨晓宁孔伟近年来,随着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亚太地区经济的腾飞,孔子的思想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他的思想的现代意义更是学者们热衷探讨的话题。由于孔子思想体大思精,本文仅就其中的中庸思想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谈点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想 无过无不及 “中” “中庸” 孔子思想 现代意义 折中主义 “过犹不及 “和”的思想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中庸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儒教文化的适应性转换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健刚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84-88,共5页
中庸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儒教文化的适应性转换朱健刚“中庸”的概念始见于《论语》,但“中庸”的“中”字,作为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却产生于更早的时期,据《尚书·盘庚中》记载,商王盘庚的时候,由于黄河连年泛... 中庸思想的历史流变及其现代意义──兼论儒教文化的适应性转换朱健刚“中庸”的概念始见于《论语》,但“中庸”的“中”字,作为道德规范和政治原则却产生于更早的时期,据《尚书·盘庚中》记载,商王盘庚的时候,由于黄河连年泛滥,于是决定迁都于殷,在作出这一决定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思想 历史流变 现代意义 儒教文化 中庸观念 无过无不及 知识分子 适应性 性转换 中庸之道
下载PDF
儒家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梗桥 《齐鲁学刊》 CSSCI 1995年第3期99-101,共3页
儒家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影响陈梗桥1.儒家思想一直是书法审美的指导思想。"书如其人"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赞成者强调人品对书法的重要影响,指出人品高则书法境界亦高。怀疑者列举许多奸臣书家,证明"书如其人"之不确。问题在于... 儒家思想对书法审美的影响陈梗桥1.儒家思想一直是书法审美的指导思想。"书如其人"是一个由来已久的话题。赞成者强调人品对书法的重要影响,指出人品高则书法境界亦高。怀疑者列举许多奸臣书家,证明"书如其人"之不确。问题在于,"书如其人"的"人"指什么?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审美 儒家思想 书如其人 中国书法 审美价值 无过无不及 中庸之道 馆阁体 《出师表》 审美观念
下载PDF
论“中”在儒学思想中的核心位置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春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70-78,共9页
先秦儒家将“中”视为最高行为准则。孔子有“中庸”、“中行”之说,其中的“中”乃“无过,无不及”之义。这就是说,“中”是指人的行为处处合乎道德规范。孟子进而提出“执中”之说,又辅之以“权”,亦言人须灵活机动地“中道而行... 先秦儒家将“中”视为最高行为准则。孔子有“中庸”、“中行”之说,其中的“中”乃“无过,无不及”之义。这就是说,“中”是指人的行为处处合乎道德规范。孟子进而提出“执中”之说,又辅之以“权”,亦言人须灵活机动地“中道而行”。到了《中庸》则“中”除原有之价值意义外,又带上了本体论意义,成了“天下之大本”。就是说,它既是天地运演之法则,亦为人的行为之规范。自此直至宋明理学均在“天人”契合处言“中”之义。从现代观点看“中”绝非“调和”、“折中”之谓,恰恰相反,它是古代儒家士人为实现其社会理想而提出的极严格的自我规范,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都中规中矩。但同时“中”又含有依据具体情势选择最佳处世之道的意思,具有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 《中庸》 儒学思想 “中庸” 未发之中 中华书局本 先秦儒家 政治哲学 中道而立 无过无不及
下载PDF
浅议孔子思想核心“和”
13
作者 俞秀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2期62-64,共3页
在对孔子的政治立场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研讨时,人们总是要对孔子思想的核心进行探讨,或曰“礼”,或曰“仁”,或曰“中庸”,意见各异,众说纷纭,在此略谈谈我对孔子思想核心的看法,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一、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的... 在对孔子的政治立场及其学术观点进行研讨时,人们总是要对孔子思想的核心进行探讨,或曰“礼”,或曰“仁”,或曰“中庸”,意见各异,众说纷纭,在此略谈谈我对孔子思想核心的看法,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一、关于孔子思想核心的不同看法“核”在古文中是“果中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思想体系 少数民族 “和”的思想 “中庸” 华夏族 《论语》 “礼” 为政以德 无过无不及 原则标准
下载PDF
谢扶雅的“诉诸中庸”谬误──阿茂正传(之二) 被引量:1
14
作者 黄展骥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130-133,共4页
谢扶雅的“诉诸中庸”谬误──阿茂正传(之二)(香港)黄展骥本文前段是阿茂正传,后段引述著名学者谢扶雅先生《中道救民论》大文里的一整段(见《展望》半月刊,306期,1974·11·1,香港。)让读者们比较两者。... 谢扶雅的“诉诸中庸”谬误──阿茂正传(之二)(香港)黄展骥本文前段是阿茂正传,后段引述著名学者谢扶雅先生《中道救民论》大文里的一整段(见《展望》半月刊,306期,1974·11·1,香港。)让读者们比较两者。谢氏说,他研究中西比较哲学50年,认为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诸中庸 “中庸” “中” 无过无不及 谬误 中国文化 自由化 谢氏 比较哲学 篮球
下载PDF
《三国演义》与中和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温宝麟 《明清小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22-30,共9页
细察明清小说,《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意蕴与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千头万绪的线索如织锦般地齐头并进,织就了像生活一样丰富、真切、自然、立体的艺术画卷。四百余号人物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运行,展现各自风采韵致和“真... 细察明清小说,《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意蕴与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千头万绪的线索如织锦般地齐头并进,织就了像生活一样丰富、真切、自然、立体的艺术画卷。四百余号人物可以在不同的空间同时运行,展现各自风采韵致和“真的人物”(鲁迅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中和之美 《水浒》 阴阳和谐 古典文学鉴赏 关羽形象 雌激素 文化意蕴 中庸之道 无过无不及
下载PDF
论中庸与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文艺思想 被引量:2
16
作者 谭元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第1期83-86,共4页
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要求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中庸这一概念始见于《论语》,在《论语》中仅出现一次,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却贯穿于孔子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文艺思想都体现出这... 中庸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的核心是要求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度,做到无过无不及。中庸这一概念始见于《论语》,在《论语》中仅出现一次,但作为一种思想方法,却贯穿于孔子的理论与实践之中。孔子的教育思想,文艺思想都体现出这种辩证的思想方法的光辉,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思想方法具有普遍性意义,庄批判地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思想方法 无过无不及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文艺思想
下载PDF
简评《中庸之现代观》——吴颐庐的“诉诸中庸”谬误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展骥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1995年第4期48-50,共3页
我国自古至今有许多资深学者研究并解释《四书》的《中庸》.他们大多有顶天立地,继往开来,承传我国千百年文化命脉的使命感,用心良苦.(当然,有部分学者,止于“感”而已.)我也曾花了许多精力时间,从逻辑角度去评析千万人头脑中活生生的... 我国自古至今有许多资深学者研究并解释《四书》的《中庸》.他们大多有顶天立地,继往开来,承传我国千百年文化命脉的使命感,用心良苦.(当然,有部分学者,止于“感”而已.)我也曾花了许多精力时间,从逻辑角度去评析千万人头脑中活生生的“中庸”,希望能除去一些谬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诉诸中庸 “中庸” 现代观 《中庸》 谬误 《四书》 无过无不及 见下面 黄展骥 “中和”
下载PDF
还“中庸”以真实的本来面目
18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中庸” 适度原则 矛盾调和论 中庸思想 法的形而上学 方法论意义 无过无不及 批判意识 辩证法 宗法伦理
下载PDF
现代儒商及其仁义之道──华商管理精神初探
19
作者 黎红雷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CSSCI 1995年第3期63-68,共6页
关键词 现代儒商 管理精神 仁义之道 执经达权 被管理者 管理活动 领导方法 儒家思想 无过无不及 孔子
下载PDF
中庸观念的起源及其二重性
20
作者 黄宛峰 《安徽史学》 1997年第1期34-37,共4页
关键词 中庸观念 “中” 中道思想 中庸思想 《中庸》 无过无不及 起源 中庸之道 道德修养 “过犹不及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