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辅助技术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完成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初步经验 被引量:5
1
作者 赵慧强 金洪珍 +8 位作者 王东兴 周力 丁晓松 高翔宇 梁思文 刘洪阳 陈晖 黄榕翀 李虹伟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02-106,共5页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辅助技术(BAT)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使用BAT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行PCI患者的...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辅助技术(BAT)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前瞻性分析2019年1月至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心内科使用BAT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行PCI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资料、术后恢复情况,对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12例患者采用BAT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全部成功,无患者出现血管径路相关的并发症。所有患者PCI成功率为100%。结论经桡动脉入径采用BAT协助的无鞘技术引导7 F指引导管行PCI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可作为部分复杂病变患者经桡动脉行PCI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鞘技术 球囊辅助技术 指引导管
下载PDF
经桡动脉普通导引导管7F无鞘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 被引量:3
2
作者 温尚煜 王柏影 +1 位作者 刘亮 黎辉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4年第7期445-447,共3页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普通导引导管7 F无鞘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尺动脉置入6 F桡动脉鞘造影后,需要用7 F导引导管行介入治疗的患者31例。在桡动脉鞘内置入长260 cm,直径0.036 in(... 目的评价经桡动脉普通导引导管7 F无鞘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纳入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经桡/尺动脉置入6 F桡动脉鞘造影后,需要用7 F导引导管行介入治疗的患者31例。在桡动脉鞘内置入长260 cm,直径0.036 in(1 in=2.54 cm)非亲水涂层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桡动脉鞘,将6 F 110 cm猪尾管插入7 F 100 cm导引导管内,猪尾管头端突出于导引导管外;将猪尾管和导引导管呈一体,穿入长260 cm,直径0.036 in导引导丝,通过皮肤切口逐次进入桡动脉,导引导管到位后撤出猪尾管。结果 31例导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导引导管。术后观察24 h,所有患者桡动脉穿刺处无出血,穿刺侧上肢未发生血肿、感觉障碍。术后1个月随访,未发生桡动脉闭塞。结论经桡动脉普通导引导管7 F无鞘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可选用的相对安全、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无鞘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远端桡动脉入径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无鞘技术在冠脉介入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韩风杰 邱翠婷 +5 位作者 郑海军 晋辉 曾辉 王中明 刘静 朱艳霞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2年第1期44-45,共2页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辅助指引导管(6F/7F)的无鞘技术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88例远端桡动脉入径球囊... 目的探讨经远端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辅助指引导管(6F/7F)的无鞘技术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心内科88例远端桡动脉入径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无鞘技术行PCI患者(A组)与101例经典桡动脉入径球囊辅助指引导管有鞘技术行PCI患者(B组)的临床资料,评价其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入径及PCI术均100%成功,A组患者发生血肿2例、桡动脉痉挛3例,无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桡动脉闭塞发生;B组患者发生血肿8例、假性动脉瘤2例、动静脉瘘1例、桡动脉痉挛2例、桡动脉闭塞5例。两组患者术中桡动脉痉挛发生率和术后血肿、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患者桡动脉闭塞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远端桡动脉入径采用球囊协助6F/7F指引导管无鞘技术行PCI具有可行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桡动脉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球囊辅助技术 指引导管 无鞘技术
下载PDF
末梢桡动脉和无鞘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4
作者 孙涛 左权 +3 位作者 周辉 刘安康 梁诚 汤圣兴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20年第5期456-461,共6页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病变被攻克。相比于旋磨技术、药物球囊和可吸收支架的使用,穿刺部位的选择和无鞘技术的运用往往得不到大多数术者的重视,实际上,末梢桡动脉途径具有更小的术后出血及血管闭塞风险... 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和材料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复杂病变被攻克。相比于旋磨技术、药物球囊和可吸收支架的使用,穿刺部位的选择和无鞘技术的运用往往得不到大多数术者的重视,实际上,末梢桡动脉途径具有更小的术后出血及血管闭塞风险,无鞘技术减少股动脉的使用,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现就末梢桡动脉和无鞘技术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介入 穿刺途径 末梢桡动脉 无鞘技术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下载PDF
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
5
作者 许天宝 陈林 胡文志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6年第11期23-25,共3页
目的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 目的总结桡动脉无鞘技术进行普通7F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入选3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普通6F桡动脉鞘行冠状动脉造影。造影后再沿造影导管送入长260cm,直径0.035英寸普通J型导丝至升主动脉;撤出造影导管和桡动脉鞘,保留260cm的长导丝在桡动脉内。往100cm长的7F指引导管内送入110cm长的6F猪尾巴导管,猪尾巴管头端突出于指引导管头端外形成组件;沿着260cm的导引导丝,将导管组件通过皮肤切口送入桡动脉,保留导丝调整指引导管到靶病变冠脉口。结果 30例单支血管病变2例,双支血管病变6例,三支血管病变22例;合并左主干病变3例。指引导管均成功通过桡动脉,到达靶冠状动脉开口,完成介入治疗后撤出指引导管。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无桡动脉闭塞。结论采用无鞘技术经桡动脉行7F普通指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鞘技术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中大鞘管及无鞘管植入技术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裴汉军 吴永健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17年第1期84-86,共3页
血管并发症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受到制约的主要并发症,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血、输血及病死率密切相关。由于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创伤最小,因此成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首选手术路径。新一代大鞘管及无鞘管技术的... 血管并发症是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受到制约的主要并发症,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后出血、输血及病死率密切相关。由于经股动脉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创伤最小,因此成为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首选手术路径。新一代大鞘管及无鞘管技术的应用,不但使得那些存在外周血管病的患者成功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而且使血管并发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无鞘技术
下载PDF
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效果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建宁 胡文志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和常规6 F鞘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无鞘组(n=80)和有...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和常规6 F鞘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连续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的160例冠状动脉病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无鞘组(n=80)和有鞘组(n=80),比较两种方法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止血成功、桡动脉痉挛、桡动脉术后血管直径、远端肿胀消退时间、前臂疼痛或不适、前臂血肿、假性动脉瘤、桡动脉闭塞、皮肤缺血坏死等。结果无鞘组、有鞘组术中发生桡动脉痉挛分别为9例、2例,前臂疼痛或不适分别为7例、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导引导管到位、桡动脉创口压迫时间、前臂血肿、止血成功、桡动脉术后直径、桡动脉闭塞及皮肤缺血坏死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6 F鞘导引导管相比,桡动脉无鞘7 F普通导引导管治疗冠状动脉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鞘技术 桡动脉 7F普通导引导管 冠状动脉病变
下载PDF
无冠状静脉窦长鞘技术植入左室导线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付海霞 张嘉莹 +3 位作者 张静 王现青 陈保利 赵永辉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4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讨无冠状静脉窦(CS)长鞘(无鞘)技术植入左室导线的可行性及适合人群心脏静脉形态特点。方法 51例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CRT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顺行心脏静脉显影。随机分为无鞘组(n=26)和常规组(n=25),前者先采用无... 目的探讨无冠状静脉窦(CS)长鞘(无鞘)技术植入左室导线的可行性及适合人群心脏静脉形态特点。方法 51例拟行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患者,CRT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顺行心脏静脉显影。随机分为无鞘组(n=26)和常规组(n=25),前者先采用无鞘技术植入左室导线,失败者(未成功亚组)继改为常规有鞘方法植入;后者通过常规有鞘方法植入左室导线。观察无鞘组植入左室导线的成功率,比较两组导线植入时间、曝光时间、相关并发症、导线参数,并分析无鞘组成功亚组心脏静脉形态与临床资料。结果无鞘组8例成功(成功亚组),另18例未成功(未成功亚组),无鞘组植入成功率30.8%;常规组植入成功率96%,显著高于无鞘组(P<0.001)。但无鞘组成功亚组导线植入时间、曝光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24.1±5.1)min vs(45.6±10.1)min,(9.1±2.5)min vs(13.3±2.4)min,P均<0.001]。常规组2例(8%)出现心脏静脉夹层、撕裂,3例(12%)在退出CS长鞘即刻发生导线脱位;无鞘组成功亚组无1例出现上述并发症。无鞘组未成功亚组手术时间、曝光时间同常规组相比并未延长,围术期并发症也未增加(P均>0.05)。成功亚组管状CS比例显著高于未成功亚组(87.5%vs 33.3%,P<0.05),同时与未成功组亚组相比,CS、靶血管直径更粗[(15.7±2.7)mm vs(13.3±2.0)mm,(4.0±0.8)mm vs(3.3±0.5)mm,P均<0.05],靶血管与CS近端成角更大[(117.9±12.7)°vs(97.1±10.4)°,P<0.01]。结论无鞘技术为植入左室导线提供了一种简化、安全、经济的方法,但成功率有限,更适用于管状CS、靶血管直径粗大、呈钝角走形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左室导线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 无鞘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