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色素型恶性黑色素瘤全身多处转移一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谢岳云 冯亚琳 +1 位作者 李桂兰 刘伟信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7-1278,I0010,共3页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主因右背部肿块9个月,右乳腺包块3个月,于2012年2月9日就诊于我院。患者曾于9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背部一约“蚕豆”大小肿块,无发热、畏寒、疼痛等症状.未予治疗.肿块继续增大。3个月前右乳腺出现约“蚕...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5岁。主因右背部肿块9个月,右乳腺包块3个月,于2012年2月9日就诊于我院。患者曾于9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右背部一约“蚕豆”大小肿块,无发热、畏寒、疼痛等症状.未予治疗.肿块继续增大。3个月前右乳腺出现约“蚕豆”大小无痛性肿块.遂到广东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检查,行右背部肿块活检,示右背部恶性肿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无黑色素 肿瘤转移 S100蛋白质类 诊断 鉴别 病例报告
下载PDF
免疫组织化学在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王丽霞 畅俊平 +2 位作者 焦士兰 徐恩伟 王全红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05年第8期637-639,共3页
目的探讨CD56,CD95,Ki-67,p53,bcl-2,HMB45和S-100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旨在提高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为临床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对48... 目的探讨CD56,CD95,Ki-67,p53,bcl-2,HMB45和S-100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旨在提高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诊断率,减少误诊和漏诊,并为临床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客观指标。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技术,对48例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标记和分析。结果HMB45与S-100的阳性率分别是100%和85%(41/48)。CD56的阳性率为92%(44/48),在转移灶与原发病例中,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95的阳性率为85%(41/48),其中11例有淋巴结转移病例,阳性率达100%,Ki-67与p53阳性率是79%(38/48)和58%(28/48)。Ki-67的阳性分布与CD95基本一致。bcl-2的阳性率为40%(19/48)。p53和bcl-2在恶性黑色素瘤中的表达阳性率与CD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56在黏膜无色素性恶性黑色素瘤中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CD95(Fas)与Ki-67的表达对判断恶性黑色素瘤浸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状况和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黑色素 无黑色素 细胞凋亡 组织芯片 色素性恶性黑色素 诊断率 黏膜 Ki-67 bcl-2 S-100
下载PDF
椎管内原发中间级别黑色素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凡 杨晓宇 +2 位作者 刘晓亮 吴新民 陈大伟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281-281,共1页
患者,男,59岁,右利手。因脐部以下麻木3个月,双下肢无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3年6月13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痣及色素沉着,神清语利,T4平面以下痛温觉消退,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跟膝胫实验(+),... 患者,男,59岁,右利手。因脐部以下麻木3个月,双下肢无力1个月加重1周于2013年6月13日入院。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无黑色素痣及色素沉着,神清语利,T4平面以下痛温觉消退,腹壁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右侧跟膝胫实验(+),病理反射未引出。胸椎叩击痛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无黑色素 腹壁反射 病理反射 神清语利 右利手 全身皮肤黏膜 体格检查 痛温觉 双下肢肌力
下载PDF
《请您诊断》病例127答案:无色素性鼻腔黑色素瘤
4
作者 徐琪 潘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3-1104,共2页
病例资料患者,女,70岁,两个月前出现鼻塞,伴清水样涕及出血,抗炎治疗效果不明显.专科检查示:鼻腔粘膜充血,双下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右鼻腔见新生物.MRI平扫加增强扫描显示:右侧鼻腔见软组织肿块,达后鼻孔.
关键词 黑色素 无黑色素 磁共振成像 鼻腔
下载PDF
原发性贲门无色素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
5
作者 邸永辉 《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期88-88,共1页
恶性黑色素瘤好发于皮肤及邻近皮肤的黏膜等,而发生于消化道如贲门的恶性黑色素瘤少见。无色素黑色素瘤是由于在肿瘤细胞中无黑色素颗粒而命名。近来我院收治1例贲门无色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黑色素 无黑色素 贲门 病例报告
原文传递
左足跟无色素性黑色素瘤一例报告
6
作者 彭自强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F0003-F0003,共1页
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足跟肿块8年余于2007年9月3日入院。查体:患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左足跟较右足底明显肿胀,无静脉曲张.无皮肤发红,触之皮温不高,可扪及-5.8cm×3.2cm×2.8cm包块,质地软,边缘尚清,... 患者,女.37岁。因发现左足跟肿块8年余于2007年9月3日入院。查体:患者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左足跟较右足底明显肿胀,无静脉曲张.无皮肤发红,触之皮温不高,可扪及-5.8cm×3.2cm×2.8cm包块,质地软,边缘尚清,似有波动感,压痛明显。辅助检查:MRI示左足底软组织内边界清楚中等信号影(图1).彩色超声检查见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则的有丰富血流信号的实质性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 无黑色素 病例报告[文献类型]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proanthocyanin-related 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and anthocyanidin reductase genes in Lycium ruthenicum Murr. 被引量:3
7
作者 沈笑飞 曾少华 +2 位作者 吴敏 刘春朝 王瑛 《Journal of Chinese Pharmaceutical Sciences》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69-377,共9页
Proanthocyanidins (PAs) are a set of important phytochemical compounds in Lycium ruthenicum Murr. However, PAbiosynthesis in L. ruthenicum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LAR) and ant... Proanthocyanidins (PAs) are a set of important phytochemical compounds in Lycium ruthenicum Murr. However, PAbiosynthesis in L. ruthenicum remains unclear. In this study, leucoanthocyanidin reductase (LAR) and anthocyanidin reductases(ANR) involved in PA biosynthesis were retrieved from L. ruthenicum EST datab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resultsconfirmed that LrLAR and LrANR encoded a protein composed of 333 and 338 amino acids, respectively. Phylogenetic analysisshowed that LrLAR and LrANR were clustered with known LAR and ANR proteins of other plants, respectively. Quantitativereverse-transcription PCR (qRT-PCR)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genes expressed in a sharp increase manner from unripe stage tocolor break stage and were down-regulated increasingly hereafter, and that both expression levels are extremely low in youngleaves, mature leaves, stems, and roots compared with fruits. Phytochemical assay revealed that the content of total PA in fruitwas higher than that in young leaves, mature leaves, stems, and roots, and that the total PA level was increased sharply andthen relatively stable hereafter during fruit ripening. Our results lay a foundation for uncovering the PA biosynthesis and furtherengineering manipulation in L. ruthenic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R LAR Lycium ruthenicurn Proanthocyanidin
原文传递
有颈淋巴腺病的间变癌
8
作者 镡旭民 黄志刚 《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51-51,共1页
50例有颈部包块的间变癌(anaplastic carcinoma),均经免疫细胞化学证实,并排除了分化不良的鳞癌、无黑色素的色素瘤及非何杰金淋巴瘤。30人能找到原发灶(A组),其中25人在头颈部(鼻咽腔14、口咽5、甲状腺3、上颌窦1、口底1、筛窦1)。20... 50例有颈部包块的间变癌(anaplastic carcinoma),均经免疫细胞化学证实,并排除了分化不良的鳞癌、无黑色素的色素瘤及非何杰金淋巴瘤。30人能找到原发灶(A组),其中25人在头颈部(鼻咽腔14、口咽5、甲状腺3、上颌窦1、口底1、筛窦1)。20人找不到原发灶(B组)。男∶女=2∶1。平均年龄,男50.3岁,女54.5岁。A组的颈部淋巴结包块63%位于上半颈部;而B组47%位于上颈部。以放射疗法为主。A组有20%、B组有50%的人未接受治疗。但二组2年存活率无明显差别,均为30%左右;因此在找不到原发灶时,对其怀疑部位进行治疗是不必要的。预后与年龄、全身状况、原发肿瘤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灶 间变癌 免疫细胞化学 非何杰金淋巴瘤 颈部包块 放射疗法 颈部淋巴结 无黑色素 鼻咽腔 甲状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