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完善——以既判力相对性原则关系为展开
1
作者 苏志强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6-102,共7页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与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案外第三人救济上部分功能重叠,在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下,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扩张情形下的第三人救济。结合立法背景、体例安排和制度规定,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兼具救济第三人和防治...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与第三人撤销之诉在案外第三人救济上部分功能重叠,在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下,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扩张情形下的第三人救济。结合立法背景、体例安排和制度规定,我国第三人撤销之诉兼具救济第三人和防治虚假诉讼的功能,应当定位为有别于再审程序的特殊救济程序。在适用层面,主体范围上应放宽至一般案外第三人;竞合问题的处理上,第三人撤销之诉与执行异议竞合时应当适用执行异议,与再审程序竞合时应当适用第三人撤销之诉。随着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的逐步建立,第三人撤销之诉的价值功能将回归至没有受到程序保障案外第三人的权益救济,进而实现既判力扩张情形下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的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 虚假诉讼 再审 执行异议
下载PDF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根据、例外与制度化 被引量:131
2
作者 张卫平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8-86,共19页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是既判力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判决的既判力在一般情形下仅发生于当事人之问。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纠纷的终局解决,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同时能够为没有参加诉讼的案外第三人的民事权益提供程序保障。作为既判力相...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是既判力制度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指判决的既判力在一般情形下仅发生于当事人之问。这一原则不仅有助于纠纷的终局解决,保障法律关系的稳定,同时能够为没有参加诉讼的案外第三人的民事权益提供程序保障。作为既判力相对性原则的例外,确定判决对于诉讼系属后的承继人及为当事人或其承继人占有请求之标的物者,亦有效力。为他人之利益而作为原告或被告者之确定判决,对于该他人也有效力。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尚未明确规定既判力相对性原则。这一原则的缺失导致了民事诉讼法在第三人权益的程序保障方面存有重大缺陷,也造成了实践中第三人撤销之诉适用的混乱局面。应当完善既判力制度,确立既判力相对性原则,将第三人撤销之诉的适用限制在确定判决既判力相对性的例外情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 既判主观范围 第三人撤销之诉
原文传递
既判力相对性法源地位之证成 被引量:17
3
作者 金印 《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159,共16页
既判力相对性是指判决结果只约束当事人。制定法的明文规定并非既判力相对性的原始法源。《德国民事诉讼法》和《日本民事诉讼法》的明文规定并未创立既判力相对性,亦未改既判力绝对性为相对性,甚至不在于确认既判力相对性,而是在于整... 既判力相对性是指判决结果只约束当事人。制定法的明文规定并非既判力相对性的原始法源。《德国民事诉讼法》和《日本民事诉讼法》的明文规定并未创立既判力相对性,亦未改既判力绝对性为相对性,甚至不在于确认既判力相对性,而是在于整合或明确有关既判力扩张的规则。既判力扩张不同于既判力绝对性。前者仍以相对性为基础,仅扩张既判力至特定的人,后者则将判决结果约束所有的人。矛盾判决符合民事诉讼的本质属性,既不制造矛盾的实体和程序法律关系,也不导致矛盾的强制执行,并不构成对既判力相对性的否定。既判力相对性是民事诉讼法的逻辑起点,是程序保障原则的最低要求,是实体权利程序保护的最优选项。《民事诉讼法》存在肯定既判力相对性的规范,不存在否定既判力相对性的规范。既判力相对性作为民事诉讼法的组成部分,是约束审判机关的法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判力相对性 矛盾 程序保障原则 《民事诉讼法》的解释
原文传递
虚假仲裁与案外人权益保护——实体法与程序法之理论阐释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秀清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7-90,共14页
民事法律关系的错综复杂、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仲裁裁决已决事实效力的影响,使得受虚假仲裁裁决影响之案外人权益保护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就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基本理论而言,变动物权效力的有限性与仲裁裁决既判力的相对性原则,为案... 民事法律关系的错综复杂、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仲裁裁决已决事实效力的影响,使得受虚假仲裁裁决影响之案外人权益保护成为理论与实践的焦点问题。就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基本理论而言,变动物权效力的有限性与仲裁裁决既判力的相对性原则,为案外人权益提供了重要的双重制度保障。在此情况下,只要充分重视依据实体法规范另行诉讼的制度,并完善案外人执行异议之诉制度,即可在实现案外人权益保护的同时,兼顾遏制虚假仲裁与尊重仲裁当事人意思自治并维护仲裁裁决稳定性之间的合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仲裁既判力相对性原则另行起诉 意思 自治
下载PDF
主客体视角下纠纷一次性解决理念之反思
5
作者 黄帆 《研究生法学》 2021年第5期62-71,共10页
民事诉讼有规范出发型和事实出发型之别,我国民事诉讼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有天然的亲源性,“从规范出发,以法律要件事实为基础把握民事诉讼”之路径已约定俗成。然受美国法及大陆法系部分学说影响,“糾纷一次性解决”的理念涌入学界,极... 民事诉讼有规范出发型和事实出发型之别,我国民事诉讼与大陆法系民事诉讼有天然的亲源性,“从规范出发,以法律要件事实为基础把握民事诉讼”之路径已约定俗成。然受美国法及大陆法系部分学说影响,“糾纷一次性解决”的理念涌入学界,极大地影响了立法和司法实务。无限度地强调“纠纷一次性解决”,将导致当事人主义形同虚设及判决效力绝对化。藉此,有必要在诉讼客体、主体层面重新审视“纠纷一次性解决”的诉讼思潮。民事诉讼不再过度强调“纠纷解决”,转而将重心移至“私法权利保护”。客体层面应恪守旧诉讼标的论,裁判基础之形成应遵循辩论主义。主体层面宜实现判决效力相对性的体系化作业,诉讼的启动恪守处分权主义下“当事人决定,而非法院”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纠纷一次性解决理念 旧诉讼标的论 规范出发型诉讼 既判力相对性 必要共同诉讼
下载PDF
第三人撤销之诉原告适格问题研究
6
作者 王志狄 赵建巡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S01期107-109,共3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和维护在虚假民事诉讼中其合法权益遭到损害的案外第三人,但是由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以及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时候案外第三人无法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了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保障和维护在虚假民事诉讼中其合法权益遭到损害的案外第三人,但是由于既判力相对性原则以及司法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时候案外第三人无法得到有效的权益保障,本文旨在通过对第三人撤销之诉中第三人的原告资格的认定入手,来进行相关的学术研究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之诉 适格原告 既判力相对性原则 虚假民事诉讼
下载PDF
案外第三人权益保护:德国制度与理论——兼论我国第三人撤销诉讼 被引量:1
7
作者 任重 《民事程序法研究》 2014年第1期108-126,共19页
与我国民事诉讼不同,德国民事诉讼法至今未确立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通过既判力主体相对性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内"和"执行外"救济措施以及另行起诉制度,德国民事诉讼法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案外第三人权益保障体... 与我国民事诉讼不同,德国民事诉讼法至今未确立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通过既判力主体相对性规定、在执行过程中的"执行内"和"执行外"救济措施以及另行起诉制度,德国民事诉讼法构建起相对完善的案外第三人权益保障体系,因此德国并没有引入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的强烈愿望。不仅如此,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虽然在第三人保护方面有积极效果,却对民事诉讼既判力体系、法律安定性及司法权威有明显破坏作用。分析与总结德国民事诉讼法在案外第三人权益保护方面的做法,也从另一个角度有助于我国第三人撤销判决制度的科学定位与正确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人撤销 虚假诉讼 既判主体相对性 第三人异议之诉 物权变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