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既有空间屋盖结构拆除改造技术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振明 高飞 +3 位作者 徐斌 隋小东 黄世涛 石宇颢 《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 2021年第3期15-19,共5页
针对既有空间屋盖因建筑功能发生改变、结构遭受损害、服役期满等因素引起的承载力不足或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检测评估、概念设计、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法,创新性提出了由“单坡屋盖结构”改为“双重坡屋盖结构”的拆除重建方案... 针对既有空间屋盖因建筑功能发生改变、结构遭受损害、服役期满等因素引起的承载力不足或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检测评估、概念设计、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等方法,创新性提出了由“单坡屋盖结构”改为“双重坡屋盖结构”的拆除重建方案,研发了“高空分片拆除、地面人工解体”的钢网架拆除方法,发明了一种金属屋面系统固定支座及连接技术,解决了原屋盖结构迎风面积大、抵御恶劣台风天气能力弱和原金属屋面抗风压能力较差、易开裂的问题,实现了在原主体结构保留完好的前提下对既有空间屋盖结构安全、经济及高效的拆除和重建,为我国既有空间屋盖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助力既有城市工业区升级改造、城市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空间屋盖结构 改造技术 拆除方法 金属屋面
下载PDF
新冠疫情影响下高校既有空间腾挪与转换策略研究——以深圳大学为例
2
作者 张杰帅 丁建华 《华中建筑》 2022年第8期100-107,共8页
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校既有空间的腾挪与转换是校园缓解疫情冲击的第一道屏障,也是科学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解构弹性空间的设计原则,分析校园空间腾挪与转换的原则体系,从而在校园既有空间中定义出三类在疫情影响下具有... 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高校既有空间的腾挪与转换是校园缓解疫情冲击的第一道屏障,也是科学防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通过解构弹性空间的设计原则,分析校园空间腾挪与转换的原则体系,从而在校园既有空间中定义出三类在疫情影响下具有可腾挪与转换优势的空间类型。并以深圳大学为例,结合疫情特征和空间要素对三类既有空间类型进行腾挪与转换策略分类解析。探讨了在高校制定科学防控体系时需要考虑的既有空间腾挪与转换通用型和特殊型策略,同时也为同类型的现存高校和未来规划的高校提供相关弹性空间预留的策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高校既有空间 弹性空间 空间腾挪与转换
下载PDF
天津城建大学校园既有空间使用后评价——以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明月 胡期光 王超兰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4年第3期144-146,共3页
评价一个校园空间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的标准是看建设方案是否人性化,是否能够真正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人性化的使用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学习、洽谈的良好环境。该文选取天津城建大学图书馆中的学习共享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使用... 评价一个校园空间是否能够满足需求的标准是看建设方案是否人性化,是否能够真正得到使用者的认可,人性化的使用空间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供学习、洽谈的良好环境。该文选取天津城建大学图书馆中的学习共享空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使用后评价的方法,通过对使用者行为模型的建立,对框架因素的构建,现场调研以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等方法为空间改造设计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 学习共享空间 既有空间改造
原文传递
某既有体育馆空间网架结构的检测与鉴定分析
4
作者 辛文慧 杨龙江 +1 位作者 张瑞云 邸鑫 《工程质量》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基于北京市某体育馆工程实例探讨了既有空间网架结构的检测鉴定。根据现行钢结构检测技术标准及设计规范,对该空间网架结构进行检测并对其安全性和抗震性进行鉴定分析,为空间网架结构的检测鉴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工程实用意义。
关键词 既有空间网架结构 检测 鉴定
下载PDF
全生命期低碳化目标下既有办公空间改造“绿之屋”的低碳营造
5
作者 刘恒 徐风 黄剑钊 《建筑技艺(中英文)》 2024年第6期81-85,共5页
以“全生命期低碳化”为主要目标和设计手段,对既有办公空间展开建筑改造实践,通过空间用能、灵活适变、轻量建构、绿量提升、循环再生和智慧调控六个方面展开建筑营造。
关键词 全生命期低碳营造 既有办公空间改造 轻建构
下载PDF
利用既有设施调蓄空间提升防涝能力的策略探索
6
作者 李莉 谭琼 胡育晓 《建设科技》 2023年第13期113-116,共4页
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暴雨防范能力,基于平战结合的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将城市既有公共设施空间多功能利用与暴雨应急响应处理处置需求相融合,是充分利用城市已建成区域设施用地、系统治理城市内涝的开创新对策。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 为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暴雨防范能力,基于平战结合的韧性城市建设理念,将城市既有公共设施空间多功能利用与暴雨应急响应处理处置需求相融合,是充分利用城市已建成区域设施用地、系统治理城市内涝的开创新对策。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典型排水系统为例,通过应用排水模型等数字化手段,对研究区域现状暴雨积水情况进行精细化模拟评估和风险等级划分,定量分析系统提标需求,并开展临时应急调蓄方案策略制定和积水削减效果模拟评估分析,充分发挥湖泊、绿地、广场、车库等既有设施可淹空间的临时滞蓄作用,为利用既有设施防范暴雨积水灾害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设施空间 临时应急调蓄 暴雨积水风险 排水系统提标
下载PDF
城市更新视角下的既有地下空间联通设计要点研究
7
作者 朱颂 《建筑科技》 2023年第2期29-33,共5页
城市地下空间常因缺乏前期统一规划、建设时间不同等原因独立开发,开发强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造成了浪费。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联通可以点带面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协同发展,进一步改善城市品质、完... 城市地下空间常因缺乏前期统一规划、建设时间不同等原因独立开发,开发强度较低,无法形成规模化效应,造成了浪费。在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既有地下空间之间的联通可以点带面促进地下空间资源的整合利用、协同发展,进一步改善城市品质、完善城市功能。基于过往工程实践、结合已经建成的案例,提出了既有地下空间联通的概念和分类,针对不同的分类列举了3个较为成功的工程案例,并通过案例归纳总结出在既有地下空间联通设计中所需要关注的要点。对既有地下空间联通进行研究、分析、总结,以期为以后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更新 既有地下空间 联通 设计要点
下载PDF
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阎波 贾鑫铭 王尽遥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34-344,共11页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 在城市存量发展与精细化设计的背景下,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活力营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阶段不少既有地下公共空间环境使用状态不良及空间环境恶化等问题致使空间活力丧失。故将"活力提升"作为推动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再生的目标,对活力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尝试。通过专家和公众参与的调研问卷,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活力评价的初步研究,选取重庆3个中心城区既有地下公共空间作为案例进行活力评价体系的检测与反馈,反映当前关注度高、矛盾突出的中心城区既有的地下公共空间问题,为活力提升设计策略奠定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地下公共空间 活力评价 专家权重 公众参与 影响因子
下载PDF
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光热环境及舒适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滢 于珈懿 于戈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2021年第5期31-39,共9页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温度、... 基于对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支持性需求中物理环境需求的考虑,探究我国不同年代既有住宅失能老人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现状以及舒适性情况。文章以哈尔滨为例,选取2000年前后建造的失能老人住宅典型户型3户,对其居室空间的天然光照度、温度、湿度、风速以及空气品质进行连续实测,获得居室物理环境现状,分析其天然光环境、热湿环境、光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情况,并进行舒适性评价,发现其亟待改造的物理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一、2000年前住宅居室采光效果差,天然光环境急需改善,且当室内平均照度低于600 lx时,失能老人开始普遍认为光环境舒适性降低;二、调研期间,2000年后住宅居室室内外平均温度差低于2000年前住宅居室,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相关性较2000年前住宅居室高,室内温度较不稳定,部分时间室内热湿环境情况落在 ASHRAE舒适区以及夏季实际热舒适区间外,在获得更加稳定舒适的热湿环境方面仍需改进;三、居室空间的光热环境有一定关联性且受外窗影响,如通过改造外窗提升室内环境质量需考虑光热环境平衡问题,改造受限时也可通过调整功能布局以适应现有光热环境。本研究将为今后失能老人住宅适老性环境改造提供更有针对性的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住宅居室空间 失能老人 光热环境 舒适性评价 空气质量
下载PDF
城市既有地下空间功能转换模式研究
10
作者 范剑才 《艺术科技》 2019年第18期111-111,113,共2页
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城市空间发展不足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既有地下空间的问题,进行既有地下空间的功能转换的研究,并结合地下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提出多功能、复合功能、可变功能... 在我国城市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成为解决城市空间发展不足问题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分析城市既有地下空间的问题,进行既有地下空间的功能转换的研究,并结合地下空间的基本构成要素,提出多功能、复合功能、可变功能空间、模块化空间、绿色化空间模式,并针对其产生的正面、负面影响展开详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地下空间 功能转换模式
下载PDF
既有地下空间暗挖加层关键技术及其在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中杰 朱雁飞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2-38,共7页
研究了一种软土地质条件下对既有地下空间进行暗挖加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即:利用结构顶板作为天然盖板,将整个地下结构托换后向下逐步暗挖完成地下结构的加层。其具有不需进行大开挖、不影响地面交通、无需管线搬迁、节省工程投资等特... 研究了一种软土地质条件下对既有地下空间进行暗挖加层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即:利用结构顶板作为天然盖板,将整个地下结构托换后向下逐步暗挖完成地下结构的加层。其具有不需进行大开挖、不影响地面交通、无需管线搬迁、节省工程投资等特点,尤其适用于在城市中心区域将一层地下结构暗挖改造成地下二、三层结构。可以为改善轨道交通车站规模和换乘方式、住宅小区车库扩容等项目提供新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城市地下空间二次开发的设计施工新工艺,在国际上属于首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既有地下空间 暗挖加层 关键技术
下载PDF
城市既有商业空间的激活与再生——以上海吴江路休闲街升级改造项目为例
12
作者 李双哲 《城市建筑》 2022年第21期68-72,163,共6页
文章以吴江路休闲街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存量建成环境下城市既有商业空间的更新改造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赋予场所新的生命力、挖掘休闲街的商业价值为目标,从总体规划、立面设计及功能业态升级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改造... 文章以吴江路休闲街更新改造项目为例,对存量建成环境下城市既有商业空间的更新改造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提升空间环境品质、赋予场所新的生命力、挖掘休闲街的商业价值为目标,从总体规划、立面设计及功能业态升级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改造原则与策略,为其他城市更新的项目实践提供一定的设计经验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江路休闲街 城市更新 既有商业空间 活力再生
下载PDF
基于UNA 分析的陈大滘既有城市工业区空间与设施改造策略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冒亚龙 谢涵笑 邱梦海 《南方建筑》 2020年第5期38-43,共6页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既有城市工业区普遍存在空间利用混乱、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运用城市网络分析法,选取Reach、Straightness、冗余指标、寻找客流量与客流中间性五种量化指标,对顺德陈大滘既有城市工业区进行综合研... 在产业结构升级与转型的大背景下,许多既有城市工业区普遍存在空间利用混乱、设施配套不足等问题。运用城市网络分析法,选取Reach、Straightness、冗余指标、寻找客流量与客流中间性五种量化指标,对顺德陈大滘既有城市工业区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从配套设施、慢行系统、公共空间三个方面,提出优化选址及调整规模的配套设施改造策略;整体保留与局部修补相结合,构建立体慢行网络系统,协同提升慢行网络密度与设施数量的慢行系统改造策略;构建自然与人工结合的生态步行廊道,结合路权改造与设施完善优化沿街空间,塑造多层级特色生态景观节点的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大滘既有城市工业区 城市网络分析 既有工业区空间 配套设施 改造策略
下载PDF
某既有带地下室框架结构增建地下空间
14
作者 汪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0年第10期35-36,共2页
本工程介绍了既有带地下室框架结构原位托换开发地下空间的整体施工流程、相关工艺及整个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及关键节点设计;托换桩与原底板连接节点设计,托换承台与托换柱的连接节点设计,托换桩与新浇筑底板的连接节点设计。
关键词 既有建筑新增地下空间整体流程 托换承台节点设计 托换桩与底板节点设计
下载PDF
基于点云技术的景观空间密度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潇涵 成玉宁 《风景园林》 2022年第6期84-89,共6页
点云技术的发展为景观空间的精确量化与精准设计提供了重要机遇。选取过往研究中多通过人工实地调研与经验估算的“景观空间密度”指标,利用点云等数字技术优化其量化方法。首先,以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地面激光雷达扫描生成的点云模型为基... 点云技术的发展为景观空间的精确量化与精准设计提供了重要机遇。选取过往研究中多通过人工实地调研与经验估算的“景观空间密度”指标,利用点云等数字技术优化其量化方法。首先,以无人机倾斜摄影与地面激光雷达扫描生成的点云模型为基础,通过点云体元化得到景观要素的三维形态,进而计算出总体空间密度;其次,利用Grasshopper对空间密度的三维分布加以可视化;最后以东南大学梅庵周边景观空间为例,探讨该方法的实用性。由此发现,基于点云技术的景观空间密度量化方法在数据采集处理的效率、计算结果的精度以及结果的可读性等方面有显著优势,有利于更加直观、准确地为景观空间设计提供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点云技术 既有空间 景观空间密度 空间形态
下载PDF
高校现存老建筑空间改造策略研究--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校区礼堂改造为例
16
作者 姜恬恬 尹新 《城市建筑》 2021年第12期57-61,共5页
为保护我国高校现存老校区建筑,增强老校区活力。本文结合高校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针对老校区老建筑的改造提出一些方式方法。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校区礼堂改造为例,结合学校历史与现状,在场地处理、功能置换、新肌体形态、环境处理、... 为保护我国高校现存老校区建筑,增强老校区活力。本文结合高校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针对老校区老建筑的改造提出一些方式方法。以山东青年政治学院西校区礼堂改造为例,结合学校历史与现状,在场地处理、功能置换、新肌体形态、环境处理、新旧肌体交接处提出初步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老建筑 既有空间 改造策略
下载PDF
基于老幼交互行为的既有住区户外空间类型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舒平 王娇婧 +1 位作者 赵子豪 张萍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80-83,共4页
以老年人和儿童在看护关系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和对空间的需求出发,总结出老幼交互行为的特征。从空间的尺度、空间的指向性、空间的围合度以及座椅的布局形式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既有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对... 以老年人和儿童在看护关系中表现出的行为特点和对空间的需求出发,总结出老幼交互行为的特征。从空间的尺度、空间的指向性、空间的围合度以及座椅的布局形式4个方面分析了目前既有住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1对1"与"多对多"老幼交互空间类型,为今后既有住区户外空间的改造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幼交互 既有住区户外空间 空间类型 看护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