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共同犯罪的着手实行与既遂认定
- 1
-
-
作者
魏双
-
机构
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3-97,共5页
-
文摘
共同犯罪理论,在刑法学研究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刑法理论中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与既遂研究同共同犯罪中各行为人的实行行为研究存在着较大的联系,研究共犯中正犯实行行为的着手与既遂需要充分借鉴犯罪实行行为理论。共同犯罪中正犯实行行为是共同犯罪刑法理论中的要点,通过分析单独犯罪实行行为的着手与既遂标准,进而研究正犯实行行为的判断标准、着手与既遂的理论,完成对共同犯罪人的犯罪认定,并且利用较为科学的认定标准确定着手时间,结合构成要件理论认定共同犯罪人的罪行,对现今发生的一些危害社会和人民生命安全的共同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对于共同犯罪理论发展及定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几年发生的多起重大暴力恐怖袭击事件,也体现了共同犯罪实行行为定罪理论研究的迫切性。暴力恐怖袭击案件,由于是组织性的共同犯罪案件,对其认定必须谨慎合理,并可以在犯罪认定方面严格认定要件,发挥刑事法律的威慑作用,以达到惩治犯罪分子的效果。
-
关键词
共同犯罪
既遂认定
实行行为
-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释义学视域下危害国家安全犯罪问题研究
被引量:4
- 2
-
-
作者
李凤梅
-
机构
沈阳师范大学法学院
-
出处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64-74,共11页
-
基金
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项目“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罪名立法解释及司法解释问题研究”(CLS(2015)C28)
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数据权利刑法保护研究”(18SFB2016)
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新经济背景下辽宁金融刑事法律风险与监管对策研究”(L18BFX002)。
-
文摘
安全乃国家之本。有效维护国家安全是刑法在国家安全形势日趋严峻的当下因应社会的必然之义。在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基于传统国家安全视角而设置的刑法分则第1章“危害国家安全罪”,明显存在着规制范围限紧、规范涵涉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防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现实需求。为此,应当在兼顾社会保护与人权保障双重机能的前提下,强化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释义学研究,坚持犯罪定型说的解释立场,适度扩展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内涵,在犯罪既遂认定时适当考虑刑事政策与民意等因素并坚持重法论原则,对危害国家安全的竞合性犯罪行为进行有效惩处。
-
关键词
解释限度
解释对象
既遂认定
竞合适用
-
Keywords
stand of interpretation
interpretation object
accomplished determination
concurrence application
-
分类号
D924.31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诬告陷害罪探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谢彤
-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
出处
《法学论坛》
2001年第1期61-68,共8页
-
文摘
诬告陷害罪侵害的客体是公民的名誉权而不是公民的其他人身权利和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行为人捏造的不需是犯罪事实 ;向谁告发也不是成立本罪的关键问题 ;本罪是属于与行为犯。
-
关键词
诬告陷害罪
犯罪构成
告发
情节犯
名誉权
"捏造事实"
"情节严重"
既遂认定
-
分类号
D924.34
[政治法律—刑法学]
-
-
题名试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4
-
-
作者
陈小明
-
机构
四川成都金座标律师事务所
-
出处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24-27,共4页
-
文摘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各种形式的非法集资,而往往表现为变相吸收公众存款。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实质特征即是非法集资。由于立法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罪状表述不清,如何认定该罪的既遂,在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都存在较大分歧。研究这些问题,并若能得到立法完善,对司法实践意义重大。
-
关键词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犯罪构成
既遂认定
立法完善
-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