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初步分析
被引量:
19
1
作者
胡泽骏
杨惠根
+9 位作者
艾勇
黄德宏
胡红桥
刘瑞源
田口真
陈卓天
綦欣
温艳波
刘嵘
王晶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N,11.93 °E)的修正磁纬为76.24°。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套多波段(427.8nm,557.7nm,630...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N,11.93 °E)的修正磁纬为76.24°。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套多波段(427.8nm,557.7nm,630.0nm)单色极光全天空CCD成像观测系统,并于2003年12月11日-2004年2月25日极夜期开展了首次极光越冬观测,获得了1200多小时的连续观测数据。利用这1200多小时观测数据制作了以时间为横轴的南北向极光活动图,对日侧极光卵的极光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发现,沿日侧极光卵不论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在三个波段上都同时观测到了四个重复出现的极光活动区,即0900MLT(磁地方时)附近的 A区、1330MLT的B区和1630MLT的C区以及1200MLT附近的G区。A区内的极光活动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强度逐渐变弱,形态由较宽的弧状极光向冕状极光演变;B区内的极光活动由高纬向低纬方向运动,形态呈现为冕状极光向较窄的极光弧的演变,极光强度逐渐增强;C区极光活动向高纬方向展宽,强度逐渐变弱,极光由单弧向多重弧演化;而在A与B之间存在一个纬度范围相对较窄的极光活动区G区,该区的极光呈现暗弱的冕状极光。日侧极光活动随时间从午前、正午到午后呈现出一个系统的光谱变化:绿色-红色-绿色。A区的位置出现在卫星探测的午前极光峰之中;而正午附近极光强度暗弱的G区,可部分地解释卫星观测的所谓“正午极光空白区”;卫星观测到的1500MLT附近的“极光热点”区在地面观测中可以区分为以红色极光为主的B区和以绿色极光为主的C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光
全天空观测
极隙区
日侧极光卵
多波段观测
极光
强度
初步分析
活动特征
黄河
北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初步分析
被引量:
19
1
作者
胡泽骏
杨惠根
艾勇
黄德宏
胡红桥
刘瑞源
田口真
陈卓天
綦欣
温艳波
刘嵘
王晶
机构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国立极地研究所
出处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地球空问暴多时空尺度物理过程"(40390150)
重点项目"地球极隙区的电离层踪迹及其动力学过程研究"(40236058)
+3 种基金
面上项目"午后极光的形态和发生机制研究"(40174047)
青年项目"高纬极光现象的南北极对比研究"(40104009)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研究专项"东南极海洋与空间环境监测研究"(2003DEB5J057-01)
国家海洋局青年海洋科学巷金资助项目"我国北极站极光特性的观测研究"(2004202)。
文摘
中国在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Alesund)地区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科学考察站——北极黄河站。北极黄河站(78.92°N,11.93 °E)的修正磁纬为76.24°。2003年11月黄河站建立了一套多波段(427.8nm,557.7nm,630.0nm)单色极光全天空CCD成像观测系统,并于2003年12月11日-2004年2月25日极夜期开展了首次极光越冬观测,获得了1200多小时的连续观测数据。利用这1200多小时观测数据制作了以时间为横轴的南北向极光活动图,对日侧极光卵的极光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初步分析发现,沿日侧极光卵不论磁静日还是磁扰日,在三个波段上都同时观测到了四个重复出现的极光活动区,即0900MLT(磁地方时)附近的 A区、1330MLT的B区和1630MLT的C区以及1200MLT附近的G区。A区内的极光活动由低纬向高纬运动,强度逐渐变弱,形态由较宽的弧状极光向冕状极光演变;B区内的极光活动由高纬向低纬方向运动,形态呈现为冕状极光向较窄的极光弧的演变,极光强度逐渐增强;C区极光活动向高纬方向展宽,强度逐渐变弱,极光由单弧向多重弧演化;而在A与B之间存在一个纬度范围相对较窄的极光活动区G区,该区的极光呈现暗弱的冕状极光。日侧极光活动随时间从午前、正午到午后呈现出一个系统的光谱变化:绿色-红色-绿色。A区的位置出现在卫星探测的午前极光峰之中;而正午附近极光强度暗弱的G区,可部分地解释卫星观测的所谓“正午极光空白区”;卫星观测到的1500MLT附近的“极光热点”区在地面观测中可以区分为以红色极光为主的B区和以绿色极光为主的C区。
关键词
极光
全天空观测
极隙区
日侧极光卵
多波段观测
极光
强度
初步分析
活动特征
黄河
北极
Keywords
aurora, all-sky observation, cusp, dayside aurora oval.
分类号
P41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日侧极光卵的可见光多波段观测特征——中国北极黄河站首次极光观测初步分析
胡泽骏
杨惠根
艾勇
黄德宏
胡红桥
刘瑞源
田口真
陈卓天
綦欣
温艳波
刘嵘
王晶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5
19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