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7年日军轰炸南京与欧美对日交涉
1
作者 崔巍 《日本侵华史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49-56,共8页
1937年8月到12月,日军对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以迫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但轰炸却波及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引起了欧美多国的不满和对日交涉。日本政府和军方却态度蛮横,甚至向这些国家发出要求其机构和侨民... 1937年8月到12月,日军对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进行了大规模轰炸,以迫使中国政府和民众屈服。但轰炸却波及了许多其他国家的在华利益,引起了欧美多国的不满和对日交涉。日本政府和军方却态度蛮横,甚至向这些国家发出要求其机构和侨民限期离开南京的最后通牒式通告。这场交涉是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欧美对日首次外交交锋,虽然没有对局势发展产生多少实质影响,但却看出其人心向背,说明中国争取国际援助的前景十分广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军轰炸南京 侵害欧美权益 对日交涉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军轰炸甘肃平凉研究——兼论平凉地区的抗战动员与救亡运动
2
作者 李江龙 姚帆宏 《陇东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73-77,共5页
抗战期间,甘肃平凉地区的战略位置骤然凸显。日本为了切断苏联援华通道,干扰和破坏西北抗战大后方,遂对平凉地区进行了疯狂轰炸,致使平凉地区损失极为惨重,至今许多老人都记忆犹新。平凉军民坚持进行反轰炸斗争,不断摸索反轰炸措施,使... 抗战期间,甘肃平凉地区的战略位置骤然凸显。日本为了切断苏联援华通道,干扰和破坏西北抗战大后方,遂对平凉地区进行了疯狂轰炸,致使平凉地区损失极为惨重,至今许多老人都记忆犹新。平凉军民坚持进行反轰炸斗争,不断摸索反轰炸措施,使得反轰炸斗争卓有成效。平凉各界人士积极捐款捐物,平凉儿女踊跃参军奔赴前线,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考述日军轰炸平凉的过程,梳理平凉军民的抗日救亡运动,将进一步充实陇东地区乃至西北抗战大后方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凉地区 日军轰炸 轰炸斗争 救亡运动
下载PDF
抗战时期日军对芷江的轰炸考察
3
作者 龙天贵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66-69,共4页
抗战时期,由于芷江机场的修建,芷江成了日军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狂轰滥炸的重要目标之一,《申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报道。日军对芷江的轰炸是无差别轰炸,轰炸的规模、频率与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 抗战时期,由于芷江机场的修建,芷江成了日军对西南大后方进行狂轰滥炸的重要目标之一,《申报》等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报道。日军对芷江的轰炸是无差别轰炸,轰炸的规模、频率与中国抗战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密切相关。日军的轰炸给芷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芷江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文物遗迹遭受重大破坏,同时也使芷江在抗击日寇、捍卫和平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彰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日军轰炸 芷江 和平
下载PDF
“痛愤”与“自省”:抗战大后方巴金散文创作的两种特质——以《在泸县》《伤害》为中心
4
作者 陈晨昕 《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7-61,共5页
巴金流徙于抗战大后方时期的散文创作历来受人关注,尤其是记录日军轰炸下的城市的一系列散文成为了其中的经典,散文中巴金所展现的"战斗者"和"思想者"形象也仍然值得关注和继续挖掘。以《在泸县》和《伤害》为代表... 巴金流徙于抗战大后方时期的散文创作历来受人关注,尤其是记录日军轰炸下的城市的一系列散文成为了其中的经典,散文中巴金所展现的"战斗者"和"思想者"形象也仍然值得关注和继续挖掘。以《在泸县》和《伤害》为代表的散文创作对经轰炸后城市的现实关注和转向自我内心世界的解剖各自具有独特性,但同时又具有互补性。细腻的轰炸场景描写下痛愤的表达以及对生命、国家、民族的思考,共同构成了抗战大后方日军轰炸中巴金散文书写的特质和其"战时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全面展示了巴金精神和文学世界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对抗战中知识分子和作家的精神文化研究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金 抗战大后方 日军轰炸 散文
下载PDF
黄埔军校俱乐部历史考证及保护利用
5
作者 刘中璞 《黄埔》 2023年第4期70-76,共7页
黄埔军校俱乐部建于1926年,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北邻珠江。俱乐部是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少数非重建的建筑之一,建筑规模较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日军轰炸黄埔军校时,校本部教室、宿舍、办公楼等都被... 黄埔军校俱乐部建于1926年,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黄埔军校校本部西侧,北邻珠江。俱乐部是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少数非重建的建筑之一,建筑规模较大,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8年日军轰炸黄埔军校时,校本部教室、宿舍、办公楼等都被夷为平地,只有俱乐部等极少数建筑未被炸毁。因此,俱乐部是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最具历史价值的建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考证 广州市黄埔区 黄埔军校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校本部 日军轰炸 俱乐部 长洲岛
原文传递
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致国务卿电报一组(1937.11.23—1938.3.14)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夏鸣 丁毅明 《民国档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5-54,共10页
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撤离南京前往汉口和重庆,1937年11月22日美国大使离开南京前往汉口。由于南京尚有18名美国公民拒绝撤离,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帕克斯顿和武官助理罗伯茨上尉留在南京大使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与国务院保持通讯联系... 随着中国政府宣布撤离南京前往汉口和重庆,1937年11月22日美国大使离开南京前往汉口。由于南京尚有18名美国公民拒绝撤离,大使馆二等秘书艾奇逊、帕克斯顿和武官助理罗伯茨上尉留在南京大使馆,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及与国务院保持通讯联系。12月7日艾奇逊认为他们已为留在南京的美国人做了能做的一切,并将自己的住所留给美国人在危急时刻使用。12月9日,光华门等地爆发战斗,艾奇逊等一行于下午3时离开南京市区,登上停泊在下关江面的帕奈号撤离南京。以下一组电报①报告了其间南京的情况和发生的事件以及他们亲历帕奈号遭受到轰炸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驻华大使馆 艾奇逊 南京 日军轰炸 帕奈号
原文传递
甘肃:防空血战,保卫苏联援华物资运输通道 被引量:1
7
作者 管卫中 《档案》 2018年第7期16-20,共5页
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抗战爆发时,西方各国对身陷战火的中国持观望态度,只有苏联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对中国伸出了援手。苏联援助的军用物资沿新疆到甘肃、陕西的西北国际通道源源运入中国。日军为切断这条运输线,对... 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抗战爆发时,西方各国对身陷战火的中国持观望态度,只有苏联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对中国伸出了援手。苏联援助的军用物资沿新疆到甘肃、陕西的西北国际通道源源运入中国。日军为切断这条运输线,对以兰州为中心的沿线城市展开了为时四年多的疯狂轰炸。驻扎在兰州的中苏空军为保卫这条运输通道,与日军多次展开空中血战和地面防空战,击落多架日机,最终成功地守护住了运输线,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前线。甘肃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的许多勇士在空战中捐躯,甘肃民众在日机无差别轰炸中损伤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日军力差距 苏联援华 日军轰炸 兰州空战 甘肃军民付出牺牲
原文传递
甘肃:防空血战,保卫苏联援华物资运输通道
8
作者 管卫中 《档案》 2018年第6期22-38,共17页
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抗战爆发时,西方各国对身陷战火的中国持观望态度,只有苏联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对中国伸出了援手。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沿新疆到甘肃、陕西的西北国际通道源源运入中国。日军为切断这条运输线,对... 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抗战爆发时,西方各国对身陷战火的中国持观望态度,只有苏联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对中国伸出了援手。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沿新疆到甘肃、陕西的西北国际通道源源运入中国。日军为切断这条运输线,对以兰州为中心的沿线城市展开了为时四年多的疯狂轰炸。驻扎在兰州的中苏空军为保卫这条运输通道,与日军多次展开空中血战和地面防空战,击落多架日机,最终成功地守护住了运输线,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前线。甘肃空军和苏联志愿航空队的许多勇士在空战中捐躯,甘肃民众在日机无差别轰炸中损伤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日军力差距 苏联援华 日军轰炸 兰州空战
原文传递
甘肃:防空血战,保卫苏联援华物资运输通道
9
作者 管卫中 《档案》 2018年第5期24-30,共7页
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抗战爆发时,西方各国对身陷战火的中国持观望态度,只有苏联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对中国伸出了援手。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沿新疆到甘肃、陕西的西北国际通道源源运入中国。日军为切断这条运输线,对... 抗战前,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差距非常悬殊。抗战爆发时,西方各国对身陷战火的中国持观望态度,只有苏联出于自身安全需要,对中国伸出了援手。苏联援助的军事物资沿新疆到甘肃、陕西的西北国际通道源源运入中国。日军为切断这条运输线,对以兰州为中心的沿线城市展开了为时四年多的疯狂轰炸。驻扎在兰州的中苏空军为保卫这条运输通道,与日军多次展开空中血战和地面防空战,击落多架日机,最终成功地守护住了运输线,有力地支援了抗战前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 日军力差距 苏联援华 日军轰炸 兰州空战
原文传递
顾诵芬 冲天鹏翅阔
10
《晚晴》 2022年第2期31-31,共1页
颁奖词: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顾诵芬,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平... 颁奖词:像静水深流,静水里涌动报国的火;似大象无形,无形中深藏着强国梦。心无旁骛,一步一个脚印;志在冲天,振长策、击长空,诵君子清芬。顾诵芬,91岁,飞机空气动力学家,两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顾诵芬生于书香门第,7岁时在北平时,目睹日军轰炸城市,立志投身航空事业报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事业 日军轰炸 静水深流 诵芬 大象无形 颁奖词 强国梦 书香门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