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沙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日动态变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0
1
作者 黄振英 董学军 +1 位作者 蒋高明 袁文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4期817-823,共7页
沙柳是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重要固沙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呈现出不规则的日动态变化 ,在 1 0 :0 0~ 1 1 :0 0及 1 4 :0 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呈现出单峰型的日动态变化 ,蒸腾在午后 1 5:0 0达到最大。水... 沙柳是毛乌素沙地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上广泛分布的重要固沙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呈现出不规则的日动态变化 ,在 1 0 :0 0~ 1 1 :0 0及 1 4 :0 0出现光合午休现象。蒸腾速率呈现出单峰型的日动态变化 ,蒸腾在午后 1 5:0 0达到最大。水分利用效率在早晨 9:0 0后保持在 2~ 2 .5μmol CO2 · mmol-1 H2 O左右。叶片水分亏缺也表现出规律性的变化。从早晨开始 ,叶片水分亏缺逐渐增大 ,在 1 8:0 0达到最大值。比较生长季节的不同时期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表明 ,春末的光照强度和气温比夏末高 ,但土壤水分含量则相反。沙柳在春末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分别是夏末的 79%和 72 .4% ,表明水分亏缺是影响沙柳生长发育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柳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日动态变化
下载PDF
珍珠梅花挥发性物质日动态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海东 高岩 金幼菊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54-59,共6页
本文采用GC -MS技术研究了珍珠梅挥发性物质组成及日动态变化规律。共检测到 6 1种挥发性物质 ,这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具有日动态变化的特点 ,这种动态变化体现在释放含量水平和组成两个方面。各类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显著水平并不相同。在... 本文采用GC -MS技术研究了珍珠梅挥发性物质组成及日动态变化规律。共检测到 6 1种挥发性物质 ,这些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具有日动态变化的特点 ,这种动态变化体现在释放含量水平和组成两个方面。各类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显著水平并不相同。在珍珠梅挥发性物质中 ,检测到高含量的含氮化合物、苯甲醛和异戊醇等刺激性较强的有毒物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珠梅花 挥发性物质 日动态变化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城市园林植物
下载PDF
沙柳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的日动态变化 被引量:5
3
作者 宋霞 陈凤华 《内蒙古林业》 2001年第12期25-25,共1页
关键词 沙柳 光合作用 蒸腾作用 日动态变化 毛乌素沙地
下载PDF
云南白水台钙华水池中水化学日变化及其生物控制的发现 被引量:24
4
作者 刘再华 李强 +2 位作者 孙海龙 汪进良 吴孔运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15,共6页
为弄清云南白水台泉及其下游钙华水池中水化学的日变化,选取1号泉及其流经的两个钙华水池(6号和10号)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自动监测。根据Ca2+、HCO3-与电导率存在的线性关系,用WATSPAC软件计算了水中方解石的饱... 为弄清云南白水台泉及其下游钙华水池中水化学的日变化,选取1号泉及其流经的两个钙华水池(6号和10号)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水温、pH值和电导率进行了自动监测。根据Ca2+、HCO3-与电导率存在的线性关系,用WATSPAC软件计算了水中方解石的饱和指数和PCO2。监测发现:泉水不存在显著的水化学日动态变化,而两个钙华水池表现出显著的日动态变化。其中10号钙华水池在白天温度较高时水中的CO2大量逸出并通过水下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了水中碳酸钙的沉积。6号钙华水池水生植物生长茂盛,其叶片和部分枝干露出水面,因而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空中,所以此处水化学表现为白天pH值降低和电导率升高的反常现象,即由温度主导的根呼吸作用,在白天释放更多的CO2进入水体而使沉积下来的碳酸钙重新溶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呼吸 光合作用 水生植物 碳酸钙沉积/溶解CO2脱气 水化学 日动态变化 钙华
下载PDF
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例 被引量:22
5
作者 吕保樱 刘再华 +1 位作者 廖长君 孙海龙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35-340,共6页
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研究点,以研究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为目的,着重研究水葫芦和水藻对岩溶水的pH、电导率、溶解氧含量、方解石饱和指数以及CO2分压日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生植物生长的岩溶水中,水... 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为研究点,以研究水生植物对岩溶水化学日变化的影响为目的,着重研究水葫芦和水藻对岩溶水的pH、电导率、溶解氧含量、方解石饱和指数以及CO2分压日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不同水生植物生长的岩溶水中,水化学的日动态变化规律是不同的。在水藻生长的水池出水口处,水的pH、电导、溶解氧含量、饱和指数以及CO2分压所受的影响主要以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主;而在有水葫芦生长的岩溶水中,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影响降低,而温度和根呼吸作用的影响增强。在以桂林岩溶水文地质试验场S31号泉水池出水口堰板处和堰板下游约3m处为监测点试验时,试验结果表明其水生植物的影响占70%以上,强于温度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日动态变化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根呼吸作用 温度
下载PDF
WP4C露点水势仪测定植物叶片水势时的影响因素——以降香黄檀为例 被引量:12
6
作者 苗灵凤 张丽佳 +1 位作者 蒲玉瑾 杨帆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3-98,共6页
植物叶片的大小、形状、破碎化程度、测定时间及保存时间是影响植物水势测定的主要因素,但相关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以成熟度相同,羽状复叶较多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为实验材料,利用WP4C露点水势仪监测叶片水势的日... 植物叶片的大小、形状、破碎化程度、测定时间及保存时间是影响植物水势测定的主要因素,但相关研究开展较少。本研究以成熟度相同,羽状复叶较多的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 T.Chen)为实验材料,利用WP4C露点水势仪监测叶片水势的日变化动态。结果显示,叶片水势测定最合理的时间段为9∶00-13∶00;测定叶片在4℃冰箱中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水势变化值,确定4℃条件下保存1 h内为测定叶片水势的最佳保存时间;比较了不同形状、大小以及不同破碎化程度的叶片对水势测定的影响,结果显示叶片的大小、形状和破碎化程度对水势均有一定影响。因此,实际操作中应使用完整的单个叶片覆盖样品室以准确测定叶片水势。在优化测定条件后,利用该方法测定的水势值具有准确率高、重复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水势 日动态变化 降香黄檀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联苯菊酯对棉叶气孔开张度的影响
7
作者 郭明 何天明 +1 位作者 李志军 罗小波 《农业环境保护》 CSCD 2000年第5期299-300,303,共3页
采用田间喷施和室内显微镜检方法 ,研究了棉株叶片气孔日动态变化及联苯菊酯在新疆塔里木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对棉株叶片的气孔影响。结果证明 ,棉株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在一天中随时间呈“双峰”型变化趋势 ,喷施农药的叶片气孔的开张度也... 采用田间喷施和室内显微镜检方法 ,研究了棉株叶片气孔日动态变化及联苯菊酯在新疆塔里木地区气候环境条件下对棉株叶片的气孔影响。结果证明 ,棉株叶片气孔的开张度在一天中随时间呈“双峰”型变化趋势 ,喷施农药的叶片气孔的开张度也呈“双峰”型变化 ,但与未喷药的棉花叶片有明显差异 ,表明农药可能影响棉株的生理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气孔开度 日动态变化 联苯菊酯 棉叶
下载PDF
Dynamic Change Law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of Ginkgo biloba
8
作者 王秀珍 段爱国 +1 位作者 保尔江 张建国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1年第4期530-532,536,共4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hange law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of Ginkgo biloba.[Method] The G.biloba cultivated in North China was used as materials in ...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the dynamic change laws of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 of Ginkgo biloba.[Method] The G.biloba cultivated in North China was used as materials in this study to explore the law of daily change and ten-day change of the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of leav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leaves.[Result] The daily change of Fm(maximal fluorescence),Fv(variable fluorescence),Fv/Fm,Fm/Fo(electron transfer rate),Fv/Fo(potential activity of PSⅡ)in leaves of G.biloba obviously presented a descending-ascending trend,the lowest value was at 12:00 and the NPQ(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of sunny leaves arrived at the maximum at noon.The values of Fm,Fv,Fv/Fm,Fm/Fo,Fv/Fo in shade leaves of G.biloba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sunny leaves,but the peak value of NPQ of shade leaves presented earlier and higher,suggesting that the shade leaves might have more sensitive hot dissipation mechanism.Comparing to sunny leaves,shade leaves had the higher PSⅡ potential activity and inner light energy translation efficiency.[Conclusion] This study had provide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protection of G.biloba resour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nkgo biloba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Sunny leaves Shade leaves Daily change Ten-day change
下载PDF
Dynamic variations of the outer radiation belt during magnetic storms for 1.5–6.0 MeV electrons 被引量:9
9
作者 YUAN ChongJing ZONG QiuG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2期431-440,共10页
The CME’s structure of solar wind(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s different from CIR’s.The two processes in which plasma and solar wind energy are injected into the Earth’s inner magnetosphere are not the same.So,... The CME’s structure of solar wind(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s different from CIR’s.The two processes in which plasma and solar wind energy are injected into the Earth’s inner magnetosphere are not the same.So,the variations of energetic elec- trons flux in the radiation belt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 storms associated with CMEs and CIRs.By using data from SAMPEX(Solar,Anomalous,and Magnetospheric Particle Explorer)satellite,we hav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variations of the outer radiation belt for 1.5–6.0 MeV electrons during 54 CME-driven storms and 26 CIR-driven recurrent storms.According to the superposed epoch analysis,for CME-and CIR-driven storms,when the Dst index reaches the minimum,the locations of the outer boundary move to L=4 and L=5.5,respectively.In the recovery phases,the locations of the outer boundary of the outer radiation belt are generally lower than and sligh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CME-and CIR-driven storms,respectively.We have found that the logarithmically decaying 1/e cut-off L-shell is a satisfying indicator of the outer boundary of the outer radiation belt.Furthermore,our study shows that the logarithmically decaying 1/e cut-off latitude is dependent on the Kp index in the main phases of CME-and CIR-driven storms,while in the recovery phases,there is no obvious correlation.In ad- dition,it has been shown that the locations of the peak electron flux are controlled by the minimum Dst index in the main phases of CME-driven storms.The influences of multiple storms on the electron flux of outer radiation belt have also been in- vestig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uter radiation belt relativistic electrons magnetic storms CME CIR energetic partic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