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军事动员到日常斗争:中共浙江暴动的演进(1927—1928)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才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9-94,共16页
八七会议后,浙江在中央暴动政略和反“机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进行了暴动的军事动员,然而奉化暴动的失败表明,八七会议的矫枉过正使各省的军事动员又走向了“创造”暴动的反向“盲动”。1928年4月中央第44号通告发布后,争取群众和日常... 八七会议后,浙江在中央暴动政略和反“机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下进行了暴动的军事动员,然而奉化暴动的失败表明,八七会议的矫枉过正使各省的军事动员又走向了“创造”暴动的反向“盲动”。1928年4月中央第44号通告发布后,争取群众和日常斗争成为暴动政略的重要内容,浙江依靠平粜和抗租等斗争形式促成了亭旁暴动的举行。与此同时,暴动的军事武装逐渐聚合成地方红军,成为浙江革命的军事支柱。本文通过管窥中共浙江暴动的演进认为,军事动员的顿挫促使了暴动政略向日常斗争转型,日常斗争又推动武装斗争和武装割据的发展,二者之间的交织递进构成了此后中共革命发展的新常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动员 日常斗争 浙江 暴动政略
下载PDF
抗战时期昆张支队的日常斗争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宋弘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32,共13页
昆张支队是抗战中后期活跃在冀鲁豫地区的一支中共小部队,其组建与产生既是中共面对形势变化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中共整体政策调适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武装形式,昆张支队的作战并非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和歼灭战,而是采取日常斗争的... 昆张支队是抗战中后期活跃在冀鲁豫地区的一支中共小部队,其组建与产生既是中共面对形势变化科学决策的结果,也是中共整体政策调适的一部分。作为一种特殊的武装形式,昆张支队的作战并非堡垒对堡垒的阵地战和歼灭战,而是采取日常斗争的形式,牵制日伪军。这种形式由隐蔽机制、日常生活、教育管理等一整套措施组成。昆张支队是抗战时期中共小部队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共力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张支队 小部队 隐蔽机制 日常斗争
下载PDF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罗莎·卢森堡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之一
3
作者 何萍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14-124,共11页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她在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中阐发出来的。这个理论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有工人阶级的日常斗争理论、革命和改良的辩证法和工会斗争三大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罗莎·卢森堡... 罗莎·卢森堡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是她在批判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理论中阐发出来的。这个理论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有工人阶级的日常斗争理论、革命和改良的辩证法和工会斗争三大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罗莎·卢森堡继承了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阐明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对工人运动的意义,反对伯恩施坦用改良主义的观点对待工人运动中的以上问题。这些思想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对于当时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她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这一部分的思想,对于我们了解波兰工人运动的传统和德国工人运动中左派的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莎·卢森堡 伯恩施坦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日常斗争 工会斗争
下载PDF
论卢森堡对伯恩斯坦“最终目的”与“运动”的认识与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孟祥健 吴家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4-38,共5页
伯恩斯坦的"最终目的"与"运动"命题引发了第二国际的大论争,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行改良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并提出"运动就是一切"的理论与... 伯恩斯坦的"最终目的"与"运动"命题引发了第二国际的大论争,他强调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难以实现,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进行改良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并提出"运动就是一切"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卢森堡一直站在批判伯恩斯坦的最前列,她重点阐释"日常斗争与最终目的之间的关系"、分析了"社会改良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批判了伯恩斯坦修正主义命题的依据。卢森堡对伯恩斯坦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森堡 伯恩斯坦 最终目的 运动 日常斗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