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福民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12,共6页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 日常生活哲学,是以日常生活过程之本质及其变迁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哲学。以哲学的方式研究与探讨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体论存在状况,把存在于日常生活深层结构中的内部矛盾及其张力关系上升为哲学问题,是日常生活哲学的基本研究路径。据此,日常生活哲学的内在价值可以在以下几个维度得以彰显。一是揭示日常生活结构性变迁的内在必然,为日常生活主体的自主性活动提供精神支撑和理性导向;二是揭开哲学与生活的原初性关联,为研究哲学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特质、价值立场、终极关怀与现实精神开出新的视角;三是为哲学走向现实生活的深处开辟了新的道路,为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新的视角和现实途径;四是为反思、透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问题与出路提供全新的方法论视角与研究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哲学与墨子思想
2
作者 可晓锋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4-70,共7页
墨子思想的现代研究缺乏从其哲学基础的现代性思考而进行的体系性研究。墨子思想的阀域是“天下(人)”即人世间——人及其社会生活。从现代日常生活哲学返观墨子思想,可以将其重构或阐释为一个社会生活人道化的思想体系。在此体系中,一... 墨子思想的现代研究缺乏从其哲学基础的现代性思考而进行的体系性研究。墨子思想的阀域是“天下(人)”即人世间——人及其社会生活。从现代日常生活哲学返观墨子思想,可以将其重构或阐释为一个社会生活人道化的思想体系。在此体系中,一方面是否定、批判社会极度异化的情形和极度非人道化的生活局面,这主要体现于“非攻”“节葬”“节用”“非乐”四论当中;另一方面,对于“天下”这个复杂的社会生活领域,通过天志、鬼神对日常生活的组织和监控,以“非命”开展“人的解放”,借助“尚贤”“尚同”的措施推进社会生活的“人道化”,即实现“兼爱”,把社会生活创建成“为天下人而存在”的“人道化”的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子 赫勒 日常生活哲学 天下 人道化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走向微观具体存在论的哲学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怀玉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4-23,共10页
日常生活批判是20世纪哲学的基本转向和基本问题。现代哲学自此由宏观而崇高的历史理性期盼走向微观而具体的生活实践诉求。在此根本转型中,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是方法论来源;卢卡奇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第一推动者;海德格尔则... 日常生活批判是20世纪哲学的基本转向和基本问题。现代哲学自此由宏观而崇高的历史理性期盼走向微观而具体的生活实践诉求。在此根本转型中,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批判理论是方法论来源;卢卡奇是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的第一推动者;海德格尔则确立了日常生活批判的基础存在论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是日常生活批判运动的主力军,其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列斐伏尔,其总结者是捷克的科西克(Karel Kosik)。20世纪日常生活批判对21世纪哲学的深刻启示是,生活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现实,而哲学只有回到生活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 卢卡奇 海德格尔 列斐伏尔
下载PDF
列斐伏尔与20世纪西方的几种日常生活批判倾向 被引量:41
4
作者 刘怀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50,共7页
文章比较分析了列斐伏尔、海德格尔、赫勒与科西克等几位20世纪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的基本观点。他们从不同角度共同发现,日常生活已非人类可以完全信赖与依托的"精神家园",而是无可挽回地趋向异化、沉沦与单调平庸状态。但他... 文章比较分析了列斐伏尔、海德格尔、赫勒与科西克等几位20世纪日常生活批判哲学家的基本观点。他们从不同角度共同发现,日常生活已非人类可以完全信赖与依托的"精神家园",而是无可挽回地趋向异化、沉沦与单调平庸状态。但他们又不约而同地认为日常生活并非无可救药,仍然是一个充满着巨大创造潜能与希望的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哲学 列斐伏尔 海德格尔 赫勒 科西克
下载PDF
评奖委员会对获奖著作、论文评语
5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 温儒敏 吴福辉 书评 樊骏 《认识老舍》 《现代中国的“魏晋风度”与“六朝散文”》 陈平原 日常生活意识和都市市民的哲学-论海派小说的精神特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