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日常生活批判与中国女性文化的建构
被引量:3
- 1
-
-
作者
李学丽
-
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7-19,共3页
-
文摘
中国文化过分庞大的日常生活内容和层面,成为中国社会和文化转型的主要羁绊之一。要加速中国社会和文化的转型,就必须对日常生活进行反思和批判。在这一反思和批判的过程中,我们切不可忽视对中国传统女性文化价值取向的关注和沉思,因为它是中国日常生活内容的主要构成...
-
关键词
女性文化的建构
日常生活批判
日常生活世界
非日常生活
日常交往
中国女性
中国传统社会
社会转型
日常生活层面
人本精神
-
分类号
C913.68
[经济管理]
-
-
题名从日常生活批判到文化转型
- 2
-
-
作者
毛秀芝
-
机构
中共哈尔滨市委讲师团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2期18-20,共3页
-
文摘
日常生活批判的基本思想在于通过时日常生活世界的分析,揭示日常生活变迁对于历史演进的意义。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要实现文化的转型和人自身的现代化,必须经历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日常生活本身就是文化,它的图式代表着特定时代的深层文化结构,近代以来中西方文化转型的历程证明,日常生活批判是文化转型的切入面。在中国,日常生活模式的转型遇到了很大的文化阻力,要走出困境,建立中国日常生活批判的使式,推动文化转型,必须坚持用开学技术理性和人文精神培育现代主体特有的文化精神,这是中国现代化的当务之急。
-
关键词
日常生活批判
非日常生活
中国文化转型
中国传统文化
理性文化
后现代文化
日常生活层面
日常生活世界
批判模式
中国现代化
-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
-
题名考察正义问题的三个层面及其相互关系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王桂艳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
出处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39-42,共4页
-
基金
天津市教育厅基金项目"正义问题研究"(52WM56)
-
文摘
正义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人们纷争不断的话题。我们认为在既往有关正义问题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片面化的倾向:一是抽象化;二是个别化。其实,正义既是一种观念,同时又是一种社会现实,对正义问题的研究应从理念、制度以及日常生活等三个层面进行考察,这三个层面之间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因此,停留在任何一个层面上的考察都不可能走出目前正义问题研究上的困境。
-
关键词
正义
正义问题
理念层面
制度层面
日常生活层面
-
Keywords
justice
problem of justice
conceptual level
institutional level
daily life level
-
分类号
B82-02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强制阐释的多重层面及其涵义
- 4
-
-
作者
赵炎秋
-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9-15,共7页
-
文摘
广义的强制阐释有政治、日常生活、学术三个层面。学术层面的强制阐释也即狭义的强制阐释。狭义的强制阐释与误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不能以其他层面强制阐释的存在来印证学术层面强制阐释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不能以学术层面强制阐释所可能具有的积极因素来否认它的消极作用。张江对当代西方文论强制阐释的分析实事求是,符合当代西方文论的实际,它对我们更好地理解与借鉴西方文论,建设中国当代文论,有着积极的作用。
-
关键词
强制阐释
政治层面
日常生活层面
学术层面
误读
-
分类号
I02
[文学—文学理论]
-
-
题名转型期政策创新的价值定位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晓峰
-
机构
黑龙江大学哲学系
-
出处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67-69,共3页
-
文摘
转型期政策创新的价值定位张晓峰社会转型表现为由传统到现代的过渡,它是以人们价值观念的冲突和膻变为基础,依靠政策创新推动的。所以,探讨转型期的政策创新,就必须首先解决价值定位问题。本文认为,转型期政策创新在价值定位上必须立足于以人为中心的政治文化观,超...
-
关键词
政策创新
转型期
社会转型
日常生活层面
政治价值观
政治文化
社会发展
价值定位
以人为中心
现代化进程
-
分类号
D60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边城》人性美的质疑
- 6
-
-
作者
刘永泰
-
机构
安徽大学
-
出处
《粤海风》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
文摘
一不可否认,沈从文的《边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件别致的艺术精品。就艺术手段对写作意图的准确表达,艺术要素与艺术要素间的协调有序以及作品蕴含渗透的主观情感对读者心理需求的准确定向来说,《边城》实在是了不起的作品,沈从文实在是了不起的小说家。目光挑剔的专业研究人员与口味一般的寻常读者,对这样的一件艺术品把玩欣赏啧啧称叹,也实在是事出有因。我也愿步入后尘,举双手赞成将《边城》永远陈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
关键词
沈从文
人性美
中国现代文学史
健全人性
艺术要素
日常生活层面
翠翠
读者心理需求
准确表达
马克思恩格斯
-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谈陈词滥调
- 7
-
-
作者
梁波
-
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6年第6期87-88,共2页
-
文摘
谈陈词滥调原著:C·K·罗辛(前苏联)编译:梁波校对:方造大概任何一个新闻记者都能够就出版物上的陈词滥调如何无益、甚至有害大发议论,但是在任何一张报纸上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千篇一律的陈腐词藻。著名作家K·费定的一段话与我们讨论的问题有着直接关系。他说:“...
-
关键词
语言模式
心理学意义
负面影响
种族主义
创造新词
两个方法
接受者
日常生活层面
编辑出版部门
词汇库
-
分类号
G222.3
[文化科学]
-
-
题名忧郁的行旅──刘一氓诗歌创作略论
- 8
-
-
作者
赵顺宏
-
出处
《华文文学》
1997年第1期17-19,共3页
-
-
关键词
诗歌创作
生命形态
“过去”
《无题》
内在一致性
现代派
生与死
日常生活层面
中国古代文化
外在世界
-
分类号
I207.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共识的中原”与史前“中原中心”的形成
- 9
-
-
作者
李禹阶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
-
出处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3年第4期219-219,共1页
-
文摘
中国文明起源过程中,各区域文化由“多元”向“一体”的演进历程是在往复、曲折的文化互动即交流、排斥、冲突中完成的。这种文化互动包括日常生活层面的致用性、易仿性的普适性文化元素的影响,以及由政治制度、价值体系等组成的深层的核心文化元素的影响。
-
关键词
中国文明起源
演进历程
致用性
文化互动
价值体系
日常生活层面
普适性
中原
-
分类号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论语·乡党》行为礼仪表微
被引量:3
- 10
-
-
作者
卢昌德
-
出处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5-32,共8页
-
文摘
礼仪可分为制度礼仪与行为礼仪,后者专指人们日常生活层面的礼仪,可以看作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华夏民族有注重行为礼仪的传统,对于行为礼仪的特质,时尚性、传承性都有颇为成熟的认识,《论语·乡党》即为明证。《乡党篇》是有关中国行为礼仪的最早文献记录。从较新的视角,对《论语·乡党》有关言谈、举止行为礼仪作具体阐析,可以加深对于行为礼仪的再认识,亦可加深对儒家传统文化的反思。行为礼仪具有极强的民族性,这一点不可忽视。
-
关键词
行为礼仪
《论语》
制度礼仪
孔子
日常生活层面
华夏民族
儒家伦理
儒林列传
儒家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
分类号
K892.9
[历史地理—民俗学]
-
-
题名消费公平原则的期盼
- 11
-
-
作者
季昌仁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标准生活》
2022年第2期52-55,共4页
-
文摘
关于“促进消费公平”的问题,实际上很长时期以来一直在“促进”中,只是在这个长期的促进过程中,有时候是真促进了,有时候是看似促进却实际上“促退”了,即使是在近些年来,对于广大老百姓日常生活层面的消费来说,促“进”的还是有限,促“乱”的却是不少。
-
关键词
消费公平
日常生活层面
消费
-
分类号
G63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所谓“日本美”——读张石随笔集《樱雪鸿泥》
- 12
-
-
作者
林少华
-
出处
《书城》
2008年第8期56-58,共3页
-
文摘
古代,国人不喜欢、也不屑于同外国人比。自认为中国乃世界中央,举凡东南西北,无非化外之民,夷、蛮、戎、狄而已——舍我其谁也。而今,则每每同外国人比个没完。其中比得最多的又是日本人。因为欧美等西洋人明摆着和国人不同:碧眼金发,人高马大,游牧民族,写字ABCD,吃饭刀叉齐举,高兴了朗然大笑,失望了耸肩摊手。而日本人显然和国人没什么不同:鼻眼一般大小,个头一般高低,肤色一般深浅,同是农耕民族。
-
关键词
日本人
日本文化
国民性
范式
谐调性
文化传统
日常生活层面
樱花
自然
理性
-
分类号
G131.3
[文化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