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芬格莱特日常语言分析哲学立场中的孔子礼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曹威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31,共3页
芬格莱特的《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是西方世界孔子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芬格莱特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言语行为理论,深入分析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自此从前多被忽视的孔子礼学思想成为西方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芬格莱特从日常... 芬格莱特的《孔子:即凡而圣》一书是西方世界孔子研究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芬格莱特运用日常语言分析学派的言语行为理论,深入分析了孔子的礼学思想,自此从前多被忽视的孔子礼学思想成为西方学者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芬格莱特从日常生活与"礼"的关系、语言与"礼"的关系、道德与"礼"的关系三方面分析了孔子的礼学思想。纵观他的研究,芬格莱特似乎更强调"礼"之于人的行为方面的特性,而忽视了"礼"作为中国古代的一种抽象的秩序体系对人的心理和价值观念层面产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礼学 芬格莱特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 《孔子:即凡而圣》
下载PDF
牛津学派的日常语言分析哲学述评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景时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10,共5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是日常语言分析哲学。文中主要对这一学派的哲学产生的背景、针对的问题、发展脉络、体现的思想内容加以梳理和整合,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分析和评述。
关键词 牛津学派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 赖尔 奥斯丁
下载PDF
分析教育哲学述评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晓丽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2-95,共4页
分析教育哲学是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学术性哲学思潮,与分析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相对应,分析教育哲学也大致分为立足于逻辑实证主义立场的学派与立足于日常语言哲学立场的学派。在说明分析教育哲学历史发展的基... 分析教育哲学是萌发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学术性哲学思潮,与分析哲学中的逻辑实证主义学派和日常语言学派相对应,分析教育哲学也大致分为立足于逻辑实证主义立场的学派与立足于日常语言哲学立场的学派。在说明分析教育哲学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就两大学派的代表人物奥康纳与彼德斯的思想加以阐述,并对分析教育哲学思想加以述评,旨在使大家对此有一个简要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逻辑实证主义 日常语言分析 质量
下载PDF
理论不能靠术语的多重定义来取胜——G.A.柯亨的分析哲学方法管窥
4
作者 李华荣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35,共5页
文章分析了G.A.柯亨的分析哲学方法,展示了蕴含在柯亨文章中的语义分析、语境分析、日常语言分析等分析哲学的方法,同时描述了柯亨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辩护的。整体而言,柯亨的分析哲学思想倾向于日常语言学派,他重... 文章分析了G.A.柯亨的分析哲学方法,展示了蕴含在柯亨文章中的语义分析、语境分析、日常语言分析等分析哲学的方法,同时描述了柯亨是如何使用这些方法为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作辩护的。整体而言,柯亨的分析哲学思想倾向于日常语言学派,他重视语言分析,肯定形而上学的积极方面,强调了"词的意义就在于它的使用"的语境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义 语境 日常语言分析 分析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法律的“概念”澄明——评H.L.A.哈特《法律的概念》 被引量:3
5
作者 淳于闻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3-7,共5页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家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从语词用法的日常语言分析入手,通过法律“游戏”中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之结合作为关键的“法律”概念纵向语境把握,以及“主权者”、“命令”、“正义... 日常语言分析哲学家并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哈特,在《法律的概念》一书中,从语词用法的日常语言分析入手,通过法律“游戏”中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之结合作为关键的“法律”概念纵向语境把握,以及“主权者”、“命令”、“正义”、“道德”诸概念讨论之“法律”概念横向比较,成功地将法律“概念”的理解由对于某种具有确定客观属性的法律实体的认识转向了日常语言层面的澄明,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日常语言分析法学流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转向 日常语言分析 语境 法律“游戏” 法律“概念”
下载PDF
对摹状词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张冬红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8-29,33,共3页
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中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成为一种哲学研究的方法,开创了语言哲学的新时代。汉语中一些表述不够精确的句子在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分析时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这种情况表面上反映了逻辑分析与日常语言的对立,实际上恰恰反映... 罗素在摹状词理论中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成为一种哲学研究的方法,开创了语言哲学的新时代。汉语中一些表述不够精确的句子在用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分析时便可得到合理的解释,这种情况表面上反映了逻辑分析与日常语言的对立,实际上恰恰反映了东西方思维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摹状词 日常语言逻辑分析 东西方思维差异
下载PDF
“意识形态”概念的多重描述定义——再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 被引量:12
7
作者 赵敦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1,共11页
文章把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各种不同观点梳理为五类,讨论了"虚假意识"和意识形态的定义问题,并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概括两者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属性、语言属性、结构性属性和阶级属性所作的描述性定义,... 文章把国内外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的各种不同观点梳理为五类,讨论了"虚假意识"和意识形态的定义问题,并依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概括两者对意识形态的认识属性、语言属性、结构性属性和阶级属性所作的描述性定义,分析了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没有使用"无产阶级意识形态"这一术语的可能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假意识 日常语言分析 政治经济学 认识论 实践 阶级意识
原文传递
打翻墨水的三种方式
8
作者 J.L.奥斯汀 刘畅(译) 《世界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4,共9页
老师问打翻了墨水的孩子:"你这么做是有意地吗?"或"你这么做是成心地吗?"或"你这么做是有目的地吗?"乍一听去这三种问法的意思似乎是一样的。但奥斯汀结合诸多具体案例,细致考察了"有意地(intention... 老师问打翻了墨水的孩子:"你这么做是有意地吗?"或"你这么做是成心地吗?"或"你这么做是有目的地吗?"乍一听去这三种问法的意思似乎是一样的。但奥斯汀结合诸多具体案例,细致考察了"有意地(intentionally)"、"成心地(deliberately)"和"有目的地(on purpose/purposely)"这三个副词性表达的语用和词源,呈现了其中若干"细微而重大的不同之处",并由此切入对道德责任、行动及语言等主题的探讨。本文原为奥斯汀1958年在"美国政治哲学与法哲学学会会议"上发言的草稿,会议的总主题是"责任"。奥斯汀去世后,弗格森等人在其遗稿中发现了这篇手稿,并参照其他手稿整理成文。本文被视为日常语言学派的经典篇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意地 成心地 有目的地 责任 行动 日常语言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