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1日本大地震对中国东北部地区地壳形变态势的影响 |
陈为涛
甘卫军
肖根如
梁诗明
盛 传贞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36
|
|
2
|
日本3·11大地震对郯庐断裂带(中南段)位移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
尹京苑
刘岚
王华林
李成范
|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7
|
|
3
|
企业参与灾害管理:日本应对3·11地震的实践与启示 |
杨安华
田一
|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8
|
|
4
|
首例油阻尼器破坏对结构设计的经验教训——日本3·11地震的启示 |
谢丽宇
唐和生
薛松涛
|
《结构工程师》
北大核心
|
2015 |
6
|
|
5
|
日本3.11地震波频谱特征及其对结构响应的影响 |
陈国平
何强
宁响亮
郭红锋
庾光忠
|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
2013 |
2
|
|
6
|
新闻报道引用科学家话语的框架分析--以3·11日本地震为例 |
连娜
赵淼
|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7
|
试论公共危机中政府与媒体合作之必要性及原则——以日本政府和媒体联手应对“3·11”地震为例 |
赵珣
|
《东南传播》
|
2011 |
4
|
|
8
|
企业参与灾害管理能力发展:从阪神地震到3·11地震的日本探索 |
杨安华
田一
|
《风险灾害危机研究》
CSSCI
|
2017 |
1
|
|
9
|
从“3.11”地震看现代日本国家本质 |
檜山幸夫
王铁军
|
《日本研究》
|
2012 |
1
|
|
10
|
日本媒体灾难新闻报道的特点与作用——以3·11东日本大地震为例 |
沈煜佳
|
《新闻传播》
|
2021 |
0 |
|
11
|
日本3·11大震前后首都圈地区跨断层水准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探讨 |
李玉江
陈连旺
刘少峰
焦青
荆燕
|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
|
|
12
|
北京学生对日刻板印象及3·11地震后的情绪和援助意向研究 |
张燕
高红梅
王芳
许燕
|
《心理学探新》
CSSCI
|
2013 |
3
|
|
13
|
“3·11”东日本大震灾应急语言服务 |
包联群
|
《语言战略研究》
|
2020 |
19
|
|
14
|
浅谈媒体伦理与媒体责任——以NHK对“3·11”地震报道为例 |
陈聪
|
《新闻世界》
|
2012 |
0 |
|
15
|
末世焦虑、政治批判与神道教情结——论日本“3·11电影”的文化表征 |
赵刚
|
《金钥匙(汉文、蒙古文)》
|
2023 |
0 |
|
16
|
日本仪器烈度计算3种方法对比 |
关曙渊
单振东
马荣
|
《地震科学进展》
|
2020 |
5
|
|
17
|
安徽地区形变观测对日本9.0级地震的同震响应 |
丁雨
尹传兵
|
《科技创新与应用》
|
2019 |
1
|
|
18
|
日本灾害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以“3·11东日本大地震”为视角 |
王德迅
|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6
|
|
19
|
3·11日本地震对中国公共危机教育的启示 |
纪新青
|
《理论界》
|
2011 |
3
|
|
20
|
日本社会中的“自肃”与国民的公民意识探析——基于日本3.11大地震后的灾区实地调查 |
李晶
|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