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笑隐大欣的生平事迹——兼论与日本五山禅僧的交游
1
作者 车才良 《萍乡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77-81,共5页
笑隐大欣品行高尚、文才出众,交游广泛,通过史料可考察其生平经历和事迹。笑隐大欣与入元的日僧龙山德见和无文元选有过交游,笑隐大欣是入元日僧中岩圆月的师叔,入明日僧绝海中津的师祖。中岩圆月归国后讲解笑隐大欣的《蒲室集》,并对... 笑隐大欣品行高尚、文才出众,交游广泛,通过史料可考察其生平经历和事迹。笑隐大欣与入元的日僧龙山德见和无文元选有过交游,笑隐大欣是入元日僧中岩圆月的师叔,入明日僧绝海中津的师祖。中岩圆月归国后讲解笑隐大欣的《蒲室集》,并对集中的诗歌做了注释。绝海中津则在归国后身体力行传播“蒲室疏法”,对日本禅林四六文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笑隐大欣 生平事迹 日本五山禅僧 交游
下载PDF
苏轼转世故事的异域回响:日本五山禅僧对文人僧化典故的引用及误解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5-183,共9页
转世故事源自佛教里的"三生观",唐代开始出现文人主动猜测并声言自己前身或后世的现象,宋代禅宗以及《太平广记》等记载志怪书籍流行,前身后世说法受到了持续认同和关注。日本五山时代,禅僧们不遗余力地从诗文集、笔记类书中... 转世故事源自佛教里的"三生观",唐代开始出现文人主动猜测并声言自己前身或后世的现象,宋代禅宗以及《太平广记》等记载志怪书籍流行,前身后世说法受到了持续认同和关注。日本五山时代,禅僧们不遗余力地从诗文集、笔记类书中筛选出有关苏轼、黄庭坚与禅学的关系当作话头,关心的是文人与佛禅有关的典故故事,其中苏轼的前身后世之说尤为流行。相对于文学成就,五山禅僧更看重苏轼等宋代文人与佛禅的关系,涉及对宋代文学的评价体系问题;其背后是借此为桥梁证明文字与禅的关系,也反映了儒释论争这一关乎禅林兴衰的重要问题。而僧人的转世故事中将自我文人化,也彰显了他们希图与宋代文学平等对话的姿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观 日本五山禅僧 佛禅因缘 苏轼
下载PDF
文化意象的形塑、流传与衍变:以“东坡笠屐”为对象的考察
3
作者 陈琳琳 《艺术评论》 2023年第6期85-100,共16页
作为苏轼最为经典的形象之一,“东坡笠屐”在本土生成后较早传入日本,不仅在五山禅林广为流传,还颇受日本画家的青睐,被频繁图入画卷。对比中国本土的形塑历程,进入日本文学与绘画的“东坡笠屐”发生了改写、变异与误读等一系列现象。... 作为苏轼最为经典的形象之一,“东坡笠屐”在本土生成后较早传入日本,不仅在五山禅林广为流传,还颇受日本画家的青睐,被频繁图入画卷。对比中国本土的形塑历程,进入日本文学与绘画的“东坡笠屐”发生了改写、变异与误读等一系列现象。对苏轼戴笠的形象解读,五山禅僧的题咏具有禅意化的倾向,意在凸显“坡仙风流”的精神内涵;日本画家则引入幽玄静寂的风雪画境,在戴笠的基础上交叠“骑驴”等具有象征性的视觉意象,试图拓展“东坡笠屐”在地诠释的空间,借以传达对中国文人典范的认同。以“东坡笠屐”为例,亦可探索与总结东亚文化意象的生成衍变规律,重新审视苏轼这一文化典范在东亚汉文化圈的流播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坡笠屐” 苏轼形象 日本五山禅僧 东亚文化意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