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根状茎和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的热值动态 被引量:1
1
作者 石雅君 范航清 +2 位作者 潘良浩 邱广龙 李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48-51,共4页
对广西沿岸海草优势种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根状茎、幼叶、成熟叶和老叶的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日本大叶藻叶片从幼叶到成熟叶再到老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灰分含量升高,而干质量热值和... 对广西沿岸海草优势种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根状茎、幼叶、成熟叶和老叶的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日本大叶藻叶片从幼叶到成熟叶再到老叶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灰分含量升高,而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下降;(2)日本大叶藻根状茎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大于叶片的灰分含量和去灰分热值,而干质量热值无明显的差别;(3)日本大叶藻的灰分含量、干质量热值和去灰分热值低于红树植物的相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日本大(zostera japonica) 不同发育阶段 根状茎 热值
下载PDF
大叶藻海草床的生态恢复:根茎棉线绑石移植法及其效果 被引量:9
2
作者 刘鹏 周毅 +3 位作者 刘炳舰 刘旭佳 张晓梅 杨红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共8页
于2009年和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用根茎棉线绑石法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移植,并于2012年4月20日至11月19日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形态学变化、密度、茎枝高度、地上生物量、底质粒径几个方面)。观察期间水温... 于2009年和2010年在青岛汇泉湾用根茎棉线绑石法进行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移植,并于2012年4月20日至11月19日对移植大叶藻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包括形态学变化、密度、茎枝高度、地上生物量、底质粒径几个方面)。观察期间水温为7.8-26.1℃。结果显示,移植底质可定性为粉砂质;移植大叶藻的有性繁殖期为2012年4-8月;无性繁殖在秋季达到高峰;密度在6月和9月分别高达411茎枝/m2和481茎枝/m2;高度与地上生物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7月份。与2009年青岛湾天然大叶藻进行比较后可以发现,移植大叶藻的高度、地上生物量及其季节变化与天然大叶藻基本保持一致,说明移植大叶藻的生长状况良好,同时说明根茎棉线绑石法是一种高效且实用的海草床生态恢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草 大叶(zostera MARINA L ) 移植 棉线绑石法 形态 季节变化
下载PDF
大叶藻移植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郭栋 张沛东 +2 位作者 张秀梅 柳杰 曾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8,共7页
为探索适宜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移植修复方法,2008年10~11月,利用沉子法、枚钉法、直插法、夹苗法和整理箱法,在山东荣成俚岛近岸海域进行了大叶藻移植试验,监测了移植后1个月内大叶藻的生长、存活与渗透压的变化,比较了天然大叶... 为探索适宜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移植修复方法,2008年10~11月,利用沉子法、枚钉法、直插法、夹苗法和整理箱法,在山东荣成俚岛近岸海域进行了大叶藻移植试验,监测了移植后1个月内大叶藻的生长、存活与渗透压的变化,比较了天然大叶藻和移植大叶藻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移植海区主要环境因子与大叶藻生长与存活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5种移植方法大叶藻的平均存活率为沉子法(100%)>枚钉法(86.7%)>直插法(66.7%)>夹苗法(20%)>整理箱法(0%);移植大叶藻的平均绝对生长率为沉子法(0.358 cm/d)>直插法(0.242 cm/d)>对照组(0.211 cm/d)>枚钉法(0.083 cm/d)>夹苗法(0.067 cm/d);与天然大叶藻相比,移植后大叶藻根的渗透压显著升高,而茎和叶的渗透压则显著降低(P<0.01);移植后大叶藻的生长与存活和移植海区水流、光照、底质等主要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为研发适宜的低成本大叶藻受损生物群落生态修复技术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zostera marina) 移植 存活率 绝对生长率 渗透压
下载PDF
桑沟湾楮岛近岸海域大叶藻生态学特征的基础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炳舰 周毅 +2 位作者 刘旭佳 刘鹏 张晓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2-48,共7页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对桑沟湾楮岛沿海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进行了一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叶藻周年平均株高变化范围为(16.97±5.99)^(87.60±20.68)cm,大叶藻平均密度为(613±201)株/m2,单株生物量为0.97~5.... 2010年8月至2011年9月期间,对桑沟湾楮岛沿海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进行了一周年调查。结果显示,大叶藻周年平均株高变化范围为(16.97±5.99)^(87.60±20.68)cm,大叶藻平均密度为(613±201)株/m2,单株生物量为0.97~5.31g/株,单位面积平均生物量为594.61~3255.03 g/m2,大叶藻高度和湿重的周年生长变化与水温的变化趋于一致,呈正相关性;大叶藻生长环境水温为5.3~25.6℃,平均温度16.3℃;盐度为28.9~31.3,平均盐度30.6;底质类型为砾砂。大叶藻根茎、叶鞘和叶中碳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32.68%±1.27%、33.78%±3.06%、37.01%±1.86%,氮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62%±0.63%、2.79%±0.81%、3.10%±0.81%,磷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0.28%±0.04%、0.51%±0.10%、0.48%±0.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zostera MARINA L ) 海草 生物量 栖息环境 生态学特征
下载PDF
大叶藻碎屑作为刺参食物来源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刘旭佳 周毅 +1 位作者 杨红生 汝少国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2-38,共7页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与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碎屑之间的营养关系,将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按照一定的配比作为饵料投喂刺参,测定刺参的特定生长率和排粪率。按照添加大叶藻碎屑比例的不同,实验分为5个处理组,分别为ES0、ES10、ES20、ES40和ES100,大叶藻碎屑含量分别为0%,10%,20%,40%和100%。结果表明,饵料组成显著影响刺参的生长,大叶藻碎屑与泥质沉积物混合物中的有机质含量为17%-20%,水温为13-17℃,刺参的生长效果较好,最大特定生长率为1.54%/d,最大排粪率为1.31g/(个?d)。海草床为刺参提供栖息地的同时,大叶藻脱落腐败后的有机碎屑可以为刺参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这对于刺参的资源恢复和营养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zostera MARINA L )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 食物来源 生长 排粪
下载PDF
大叶藻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 被引量:3
6
作者 郑凤英 韩晓弟 +2 位作者 张伟 金艳梅 赵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9-46,共8页
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藻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营养枝具4-8片叶,互生,具管状叶鞘,叶片线型;根状茎匍匐于底泥;每节生两簇不定根;雌雄同株异花,佛焰苞花序,两... 对威海双岛湾大叶藻的形态及生长发育特征进行了实地观察和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大叶藻的形态特征主要表现为:营养枝具4-8片叶,互生,具管状叶鞘,叶片线型;根状茎匍匐于底泥;每节生两簇不定根;雌雄同株异花,佛焰苞花序,两雄一雌单性无花被花交互排列于花序轴两侧,花粉胶质丝状;瘦果。其主要生长发育特征表现为:叶和节间的基部具有分生组织,叶和节间生长主要体现为基部的生长;腋芽的发育具有明显的窗口期;先出叶先于侧枝萌发;实生苗或克隆分株的端枝经过近一年的生长分化为成生殖枝,开化结果后即死亡;同一花序内的雌花先于雄花开放,水中受精,果实败育率较高。大叶藻营养、生殖器官形态结构的特化和它们生长发育的时序优化充分体现了该种对海洋水生环境的高度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zostera MARINA L ) 形态 生长 发育
下载PDF
天鹅湖大叶藻种苗补充情况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朋梅 周毅 +4 位作者 张晓梅 王峰 顾瑞婷 徐少春 宋肖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55,共7页
本研究以山东荣成典型潟湖——天鹅湖内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海草床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到6月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进行进了月度调查,包括春季大叶藻种苗的密度、株高、叶鞘高、叶数、叶宽以及分枝情况。结果表明,天鹅... 本研究以山东荣成典型潟湖——天鹅湖内的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海草床为研究对象,从2015年3月到6月对大叶藻种子萌发形成的幼苗进行进了月度调查,包括春季大叶藻种苗的密度、株高、叶鞘高、叶数、叶宽以及分枝情况。结果表明,天鹅湖大叶藻种子在3月即开始萌发,但萌发量较少,种苗密度较低;4月种子大量萌发,种苗密度不断升高,并达到峰值,为(481.77?303.42)株/m2;5月份种子萌发结束,种苗密度下降,同时开始克隆生长;6月份种苗不断生长,分枝数增多,种苗开始出现有性生殖枝。至此,春季种苗的萌发过程结束,进入有性生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zostera MARINA L.) 有性生殖 种苗 密度
下载PDF
山东荣成天鹅湖大叶藻形态和生长的季节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勇 李文涛 +1 位作者 聂猛 张秀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9-46,共8页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作者逐月对天鹅湖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的形态特征、植株密度、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大叶藻周年株高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叶鞘高度、叶鞘宽度和叶宽的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叶鞘高... 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作者逐月对天鹅湖大叶藻(Zostera marina L.)的形态特征、植株密度、生物量和生产力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大叶藻周年株高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7月和1月;叶鞘高度、叶鞘宽度和叶宽的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叶鞘高度最低值出现在1月,叶鞘宽度和叶宽最低值均出现在2月;大叶藻顶枝、侧枝和花枝的周年密度最大值分别出现在6月、4月和5月,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月、8月和7月;单株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地下部分出现在10月,而单株生物量和地上部分生物量最小值均出现在1月,地下部分生物量最小值出现在3月;单株地上和地下生产力最大值均出现在6月,最小值则分别出现在1月和2月。分析显示,大叶藻在冬季由于水温较低导致生长缓慢,且植株较小,在春季随水温上升,生长开始加快。水温在夏初达到大叶藻的最适生长水温,大叶藻的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达到最高值,而夏末和初秋由于水温过高导致大叶藻个体生物量、密度和初级生产力开始降低。这种季节性变化与水温的季节性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zostera MARINA L.) 形态特征 生物量 生产力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日本大叶藻生态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伟伟 宋少峰 +2 位作者 曹增梅 赵聚萍 李晓捷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海草床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其生态修复成为沿岸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的生态功能与保护在东西方科学界却倍受争议。日本大叶藻不仅在形态上与同属物种有着明显的区别,生长与繁殖具明显的... 海草床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和经济价值,其生态修复成为沿岸环境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日本大叶藻(Zostera japonica)的生态功能与保护在东西方科学界却倍受争议。日本大叶藻不仅在形态上与同属物种有着明显的区别,生长与繁殖具明显的纬度效应,进化出多种环境适应机制。其资源分布在太平洋两岸呈现相反趋势:在原产地,资源衰退,是重点保护物种;在北美沿岸地区,分布区域不断扩展,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成为入侵物种。密切跟踪日本大叶藻资源动态、甄别其生态功能和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大 资源动态 生物入侵 适应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