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卵巢发育与卵子发生 被引量:8
1
作者 杨筱珍 王金峰 +4 位作者 杨丽娜 赵柳兰 王小艳 吴旭干 成永旭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6,共9页
结合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首次对日本新糠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并对各期卵巢发育时间及卵巢长与体长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呈"H"... 结合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特点,首次对日本新糠虾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进行分期,并对各期卵巢发育时间及卵巢长与体长间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和输卵管组成。卵巢呈"H"形,分左右两叶,两叶间有呈近三角形横桥连接,横桥内侧为生殖上皮。卵巢实质不分叶,卵细胞由横桥向两侧卵巢迁出并逐渐发育变大。卵子的发生经历5个阶段,分别为卵原细胞、卵黄合成前期卵母细胞、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母细胞和成熟期。滤泡细胞随着卵细胞的迁移而迁移,卵细胞发育后期出现滤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相融合现象。卵巢发育分为5个时期,分别为未分化期(以卵原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18d)、小生长期(以内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2d)、大生长期(以外源性卵黄合成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5d)、成熟期(以成熟卵细胞为主,约为孵化后的28d)和退化期(为排卵后卵巢,约为孵化后的32d)。退化期卵巢中未见有结缔组织增生,而实质中存在着大量早期卵细胞,滤泡细胞呈多层分布于卵细胞周围。输卵管自卵巢末端生出,开口于第6胸肢基部内侧腹甲上,随卵巢发育,管腔渐增大。日本新糠虾卵巢长与体长间有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卵巢 卵子发生 组织结构
下载PDF
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对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和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的毒性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桃英 聂思宇 +2 位作者 杨欣 高强 蔡生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6-191,共6页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 采用生物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的方法,研究了赤潮异弯藻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毒性影响,并初步探讨了赤潮异弯藻导致二者较快死亡的机制。结果发现,赤潮异弯藻不仅对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的存活有显著影响,而且使其个体变小、产幼前发育时间延长、总生殖量降低、平均存活时间缩短,种群数量增长受抑制。显微观察发现,蒙古裸腹溞能摄食赤潮异弯藻,但摄食后,其粪便紧紧地粘在蒙古裸腹溞的肠道末端;日本新糠虾不摄食赤潮异弯藻,但该藻粘附在其触须、附肢以及腹部、尾部的刚毛上,以及作为食物的卤虫幼体也被大量粘附在一起,聚集成团,或通过赤潮异弯藻粘附在日本新糠虾的附肢上。因此赤潮异弯藻很可能通过干扰蒙古裸腹溞和日本新糠虾正常的生理活动,而导致其快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异弯藻 蒙古裸腹滔 日本糠虾 毒性作用
下载PDF
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生长、发育和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金锋 杨筱珍 +3 位作者 吴旭干 赵柳兰 王小艳 成永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将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从新孵幼体至性成熟,养殖于不同质量浓度组织胺水体中,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对照组),5mg/L(低剂量组,L组),10mg/L(中剂量组,M组),15mg/L(高剂量组,H组),以研究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存活、生长和... 将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从新孵幼体至性成熟,养殖于不同质量浓度组织胺水体中,其质量浓度分别为0mg/L(对照组),5mg/L(低剂量组,L组),10mg/L(中剂量组,M组),15mg/L(高剂量组,H组),以研究水体中组织胺对日本新糠虾存活、生长和发育的影响及糠虾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组织胺质量浓度的升高,日本新糠虾的体长、体质量和存活率均呈现下降趋势;M组和H组日本新糠虾的体长和体质量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L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较高质量浓度的组织胺(15mg/L)能显著降低日本新糠虾的存活率,H组存活率仅为53.92%±3.58%;各组织胺质量浓度组对雄性日本新糠虾性征出现时间无显著的影响,但对雄性日本新糠虾性成熟时间有不同程度的延迟作用,对照组性成熟时间为(25.71±0.76)d,而H组为(28.00±0.82)d,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雌性日本新糠虾的性成熟时间也有随组织胺质量浓度升高而呈延迟的趋势,但仅H组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延迟近3d。经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简称HPLC)法检测日本新糠虾体内组织胺后,发现M和H组中检测出了较高含量的组织胺,分别达到(435.33±56.94)pg/g和(478.67±140.57)pg/g,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说明,水体中一定质量浓度的组织胺能抑制日本新糠虾的生长和发育,其体内组织胺含量的升高可能是重要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neomysis japonica) 组织胺 生长 发育 存活
下载PDF
Cu^(2+)和Zn^(2+)对日本新糠虾生长、蛋白含量和体内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窦亚卿 杨筱珍 +3 位作者 吴旭干 杨丽娜 胡冰 成永旭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1-614,共4页
观察了不同浓度(10、20、40和80μg/L)重金属离子Cu2+和Zn2+对日本新糠虾存活、蜕皮、蛋白含量和体内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慢性(30 d)影响。结果显示:(1)Cu2+和Zn2+能明显降低糠虾存活率,金属离子浓度增高,存活率降低,... 观察了不同浓度(10、20、40和80μg/L)重金属离子Cu2+和Zn2+对日本新糠虾存活、蜕皮、蛋白含量和体内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慢性(30 d)影响。结果显示:(1)Cu2+和Zn2+能明显降低糠虾存活率,金属离子浓度增高,存活率降低,其中Cu2+引起的存活率降低更为明显,在最高浓度(80μg/L)Cu2+组中糠虾的存活率仅为同浓度Zn2+组的1/3,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Cu2+和Zn2+能明显降低糠虾蜕皮次数,最高浓度(80μg/L)Cu2+和Zn2+中糠虾的蜕皮数分别为11.00±1.73(次)和11.33±0.58(次),分别约为对照组的55.92%和57.6%。(2)Cu2+和Zn2+均能明显影响糠虾蛋白含量,其中Cu2+的影响力更强,最高浓度(80μg/L)Cu2+组糠虾体内蛋白白含量占湿重比为9.78%,仅约为对照组的1/2。(3)Cu2+和Zn2+能明显抑制糠虾体内两种磷酸酶的活力,碱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酶活力能作为糠虾监测环境重金属污染(Cu2+和Zn2+)的检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CU2+ Zn2+ 生长 磷酸酶
下载PDF
成年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的组织学 被引量:5
5
作者 杨丽娜 杨筱珍 +3 位作者 唐伯平 成永旭 吴旭干 陈亚瞿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6,共7页
对成年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交接器组成,整体似“n”形。精巢左右对称,由一条“n”形的精索和其外侧延伸形成的19~21个精母细... 对成年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特征和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和交接器组成,整体似“n”形。精巢左右对称,由一条“n”形的精索和其外侧延伸形成的19~21个精母细胞囊及与之相连的19~21个精子细胞袋组成,精子细胞袋位于精母细胞囊背部偏外侧的位置,通过一个短窄的通道与输精管相连。输精管是一个“n”形的管子,位于精索的背面,其前段连着精巢,后段逐渐变细,直至第8胸节向腹部弯曲变得更细,随后膨大形成壶腹,壶腹向后通入交接器中并在末端膨大。交接器位于身体的腹中线附近,其壁由外层的角膜层和内层的上皮细胞层组成,具有防御和保护功能;其内的肌肉层加厚,外层为环肌层,内层为纵肌层。从精索,经精母细胞囊,到精子细胞袋依次分布着不同发育阶段的精细胞。成熟精子有头部和尾部两部分,头部较短,尾部相当长,且头尾之间有一个15°的转角。精子呈簇分布形成精子束,精子束通过精子细胞袋与输精管间的通道被输送到输精管中,并沿输精管向交接器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年日本糠虾 雄性生殖系统 解剖特征 组织结构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消化系统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吴志强 姜国良 项鹏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81-784,712,共5页
对日本新糠虾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日本新糠虾消化道可分为三大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均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其中,前肠由口、食道、胃等组成;中肠有中肠前盲囊和中肠腺等附属结构。中肠腺腺... 对日本新糠虾消化系统进行了组织学观察。日本新糠虾消化道可分为三大部分:前肠、中肠和后肠,组织结构由内向外均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4层。其中,前肠由口、食道、胃等组成;中肠有中肠前盲囊和中肠腺等附属结构。中肠腺腺管上皮细胞由4种类型细胞组成,分别称为胚细胞(E细胞)、纤维细胞(F细胞)、吸收细胞(R细胞)和泡状细胞(B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消化系统 组织学 中肠前盲囊 中肠腺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卵巢和肝胰腺主要细胞内5-HT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丽丽 杨筱珍 +2 位作者 赵柳兰 成永旭 吴旭干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8-213,共6页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5-HT阳性物质在日本新糠虾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随卵细胞的发育,滤泡细胞逐渐迁移至其近旁。各期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大量5-HT阳性细胞...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5-HT阳性物质在日本新糠虾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随卵细胞的发育,滤泡细胞逐渐迁移至其近旁。各期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大量5-HT阳性细胞,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各期卵巢中5-HT在滤泡细胞内均呈阳性;在Ⅰ、Ⅱ和Ⅲ期卵巢中卵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呈阳性,且阳性强度呈递减;Ⅳ期卵巢中5-HT在卵细胞中呈阴性,而在Ⅴ期卵巢中5-HT在卵细胞中又呈现弱阳性。5-HT在发育各期的肝胰腺细胞中均呈阳性。同一期卵巢中,不同类型肝胰腺细胞间5-HT的分布没有差别。除Ⅳ期卵巢外,在其余各期卵巢中5-HT阳性强度在卵细胞胞质和肝胰腺细胞胞质中表现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5-HT 卵细胞 滤细胞 肝胰腺细胞
下载PDF
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组成、形态及其不同发育阶段的免疫活性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柳兰 杨筱珍 +3 位作者 吴旭干 王金锋 王小艳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8-115,共8页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以血细胞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等将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进行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利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新孵后0、10、20和30d)日本新糠虾全组织中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 采用光镜和电镜的方法,以血细胞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等将成年日本新糠虾血细胞进行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利用生化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新孵后0、10、20和30d)日本新糠虾全组织中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可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为47.53%±0.02,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1.23%±0.01,最少的是透明细胞约为21.24%±0.02。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的活性均有随个体发育而呈降低的趋势。3种酶中以溶菌酶的活性最高,平均约为305.20U/mg蛋白,其次是酸性磷酸酶约为0.2365U/mg蛋白,而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在成体中的活性基本一致,约为0.1295U/mg蛋白。研究表明,日本新糠虾血细胞组成中,以颗粒细胞为主。溶菌酶是其主要的免疫活性物质。日本新糠虾体内磷酸酶(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溶菌酶和酚氧化酶活性有随其个体发育而逐渐降低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血细胞 组成 形态 磷酸酶 溶菌酶 酚氧化酶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杨筱珍 杨丽丽 +4 位作者 杨丽娜 成永旭 吴旭干 梁攀 范朋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950,共10页
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及其与外部性征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观察与总结。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与外部性征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中,首先出现的是精索(孵出后的8~14... 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及其与外部性征变化的关系进行详细观察与总结。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的发生与外部性征变化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中,首先出现的是精索(孵出后的8~14d),其内含有大量精原细胞,此时外部性征尚未出现。孵出后14~20d时出现外部性征雏形(交接器和雄叶均透明无刚毛,第4腹肢雏形),其内部生殖系统进一步发育,出现精子细胞囊。至孵出后24~30d时,日本新糠虾雄性生殖系统发育成熟,同时也具备了成熟的外部性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雄性生殖系统 发育 外部性征
下载PDF
日本新糠虾胚胎发育及母体大小与幼体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小艳 杨筱珍 +3 位作者 王金锋 吴旭干 赵柳兰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51-859,共9页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 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及新孵幼体体长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日本新糠虾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在育卵囊内完成,约需要8d(176—188h)。其发育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细分为7个时期。以胚胎脱膜和蜕皮情况将胚胎发育划分:卵期、无眼幼体期和有眼幼体期3阶段,其中卵期阶段包括:受精卵期、囊胚期、原肠期和前无节幼体期;无眼幼体期阶段包括:无节幼体期和后无节幼体期;有眼幼体期阶段即为眼柄期。卵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1.2%(40h);无眼幼体期是胚胎发育的主要时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48.9%(92h),其中肠、触角的分叉、心跳、眼点色素、腹部分节等都发生在此期;有眼幼体期约占整个胚胎发育时期的27.6%(52h)。日本新糠虾母体体长与新孵幼体个数和新孵幼体体长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这些结果不仅为丰富糠虾基础生物学内容提供理论资料,而且还可为糠虾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胚胎发育 分期
下载PDF
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形态及其与日本新糠虾对溶藻弧菌敏感性的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柳兰 杨筱珍 +5 位作者 范朋 杨丽丽 张金彪 梁攀 洪宇航 成永旭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11-1719,共9页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right’s染色更加适合糠虾血细胞。通过染色,将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分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48.38%±0.05%),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5.22%±0.04%),最少的为透明细胞约为(16.40%±0.01%)。对不同浓度溶藻弧菌的感染试验发现,日本新糠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即48 h,而黑褐新糠虾72 h出现死亡,各浓度组中日本新糠虾死亡率均高于黑褐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相对日本新糠虾来说,对溶藻弧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血细胞中颗粒和半颗粒比例较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褐糠虾 日本糠虾 溶藻弧菌 血细胞 GIEMSA染色 Wright’s染色
下载PDF
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卤虫和黑褐新糠虾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科 颜天 +1 位作者 周名江 何建宗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6-81,共6页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 初步研究了一株米氏凯伦藻对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卤虫(Artemia salina)幼体和黑褐新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的毒性效应和机制。研究发现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在较低密度下就能明显减少轮虫的种群数量,24hEC50仅为20个/mL左右;该藻的各组分毒性比较结果显示,只有藻液和细胞重悬液有这种毒害作用,而去藻过滤液和藻细胞破碎液的影响不明显,表明这种毒害作用可能是由于活的藻细胞引起的;在米氏凯伦藻中卤虫和黑褐新糠虾的存活数量也明显下降。结果表明,米氏凯伦藻赤潮可能通过直接影响存活从而对浮游动物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 卤虫(Artemia salina) 黑褐糠虾(neomysis awatschensis) 种群数量 存活
下载PDF
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营养成分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旭干 李嘉尧 +2 位作者 侯文杰 潘桂平 成永旭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6-436,共11页
为比较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雌雄成体的营养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脂类、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一步探讨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对配合... 为比较配合饲料投喂条件下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雌雄成体的营养组成差异,本研究采用养殖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和比较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的常规营养成分、脂类、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进一步探讨了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对配合饲料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结果显示:(1)饲料中的粗蛋白和粗脂肪分别为40.48%和9.82%,高度不饱和脂肪酸(HUFA)含量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二十碳五烯酸(DHA/EPA)的比值分别为27%和1.34,总氨基酸(TAA)和10种必需氨基酸(EAA)含量分别为38.80%和16.32%。(2)雄、雌成体的水分含量均在88%左右,雌体的粗蛋白、粗脂肪和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的磷脂含量显著高于雌体。(3)除肉豆蔻酸和棕榈油酸(14:0和16:1n-7)外,雌雄成体的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接近,雄体的花生四烯酸(AR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总高不饱和脂肪酸(∑HUFA)以及DHA/EPA的比值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亚油酸(LOA)、亚麻酸(LNA)和亚麻油酸(18:4n-3)含量高于雄体;雌体的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精氨酸、半胱氨酸、天冬氨酸、丝氨酸和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雄体,雄体牛磺酸的含量显著高于雌体,雌体的必需氨基酸和所有氨基酸总量显著高于雄体。(4)雌体的亚油酸和亚麻酸的相对保留率高于雄体,而雄体的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相对保留率高于雌体;雌雄成体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相对保留率接近。综上,日本新糠虾雌雄成体在粗蛋白、粗脂肪、甘油三酰、磷脂、部分脂肪酸和氨基酸含量及重要脂肪酸相对保留率上差异显著,这暗示雌雄成体的营养需求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糠虾 成体 营养组成 性别差异 配合饲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