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粳稻品种‘日本晴’的大穗大粒近等基因系评价
1
作者 唐伟 孙博 +5 位作者 周琪 曾盖 张菊萍 降好宇 叶乃忠 肖应辉 《作物研究》 2017年第3期222-227,共6页
为了筛选出理想的穗形、粒形近等基因系,对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亲本、以大穗品系‘R1126’和大粒品系‘TDX’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大穗、大粒株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01、P05、P09、P19和P20株系每穗粒数显著多于日本晴,而其他农... 为了筛选出理想的穗形、粒形近等基因系,对以粳稻品种‘日本晴’为背景亲本、以大穗品系‘R1126’和大粒品系‘TDX’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大穗、大粒株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P01、P05、P09、P19和P20株系每穗粒数显著多于日本晴,而其他农艺性状与日本晴基本相当;G08和G09的粒重、粒长显著大于日本晴,而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单株粒重等性状与日本晴相当。这些株系是基于日本晴背景的理想大穗、大粒近等基因系,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粒数 粒型 近等基因系 日本
下载PDF
水稻26kDa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吕英海 米东 +1 位作者 李建粤 丁瑶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68-772,共5页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获得约900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UCm-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904个核苷酸对;采用vectorNTI... 以水稻品种日本晴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扩增获得约900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UCm-T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进行PCR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904个核苷酸对;采用vectorNTI软件将本试验中克隆的序列与Genbank(AY427575)公布的日本晴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序列比对,有9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为99%,证实本试验中克隆的DNA序列为水稻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在重要功能区段上,两者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本研究认为造成长期不在一个环境中种植的同一水稻品种球蛋白基因启动子序列差异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核苷酸中性突变。水稻球蛋白基因启动子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开展水稻等重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水稻(oryza SATIVA L.japonica.cv.Nipponbare) 球蛋白基因启动子 克隆 中性突变
下载PDF
水稻硝酸还原酶基因5′上游序列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胡静 吴文华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84-288,共5页
以日本晴水稻幼苗叶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约1 300 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并提取质粒DNA。用凝胶电泳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 以日本晴水稻幼苗叶的基因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约1 300 bp大小的DNA片段,回收该片段并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大肠杆菌感受态,并提取质粒DNA。用凝胶电泳检测和酶切鉴定,选取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含1 376个核苷酸对;应用NCB1网站的BLAST软件对本试验中克隆的序列与GenBank(NC_008401)公布的水稻硝酸还原酶基因启动子序列进行比对,有3个核苷酸差异,同源性为99%,证实本试验中克隆的DNA序列为水稻硝酸诱导基因启动子。该序列含有多个与转录调控有关的保守序列(如TATA-box、CAAT-box和GAGA-box)。此序列的成功克隆,为今后开展水稻等重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水稻 硝酸还原酶基因 5’上游序列 基因克隆
下载PDF
过量表达OsNRT2.1对水稻日本晴生长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景光 张勇 +2 位作者 谭雅文 徐国华 范晓荣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我们用农杆菌介导ubiquitin(Ubi)启动子在水稻日本晴中过量表达高亲和的硝酸盐转运蛋白Os NRT2.1。田间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过量表达株系总分蘖数增加约70%,生物量提高约27%,整个生育期的生长速率都显著... 为了提高水稻的氮素利用效率,我们用农杆菌介导ubiquitin(Ubi)启动子在水稻日本晴中过量表达高亲和的硝酸盐转运蛋白Os NRT2.1。田间实验发现,与野生型相比,过量表达株系总分蘖数增加约70%,生物量提高约27%,整个生育期的生长速率都显著提高,在齐穗期和成熟期的氮素积累总量提高约20%和18%。过量表达株系生物量和总氮含量主要集中在茎秆和叶,由于Os NRT2.1伴侣蛋白Os NAR2.1的表达没有提高,在生殖生长阶段,往穗子中的氮素转运效率减少了约35%,导致过量表达株系的氮素收获指数、生理氮素利用效率和农学氮素利用效率分别降低约30%、34%和20%,最终导致单株产量降低13%~26%。研究表明,一般的组成型强启动子单独过量表达Os NRT2.1并不能达到提高水稻最终产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日本 OsNRT2.1 过量表达 氮素转运 氮素利用效率
原文传递
国外水稻生产近况
5
《河南农业科学》 1975年第2期26-30,共5页
一、国外水稻生产和贸易动向目前,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占谷物总面积的20%,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24%。主要产稻区集中在亚洲,其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世界上约有110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水稻,其中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或总产... 一、国外水稻生产和贸易动向目前,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占谷物总面积的20%,产量占谷物总产量的24%。主要产稻区集中在亚洲,其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数的90%以上。世界上约有110个国家和地区栽培水稻,其中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或总产量超过10亿斤的国家,除我国外,有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日本、菲律宾、巴基斯坦、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朝鲜)、马尔加什、埃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水稻面积 日本 水稻种植面积 稻田 水田 稻谷产量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直播栽培 亚洲 旱直播 米粒品质 水稻育秧 近况
下载PDF
编委推荐
6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23-625,共3页
Molecular Plant|发现生长素调控水稻粒型的新机制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粒型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若干影响粒型的基因,而关于粒长和粒重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 Molecular Plant|发现生长素调控水稻粒型的新机制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粒型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到目前为止,已经分离出若干影响粒型的基因,而关于粒长和粒重的调控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钱前院士团队与浙江大学、内蒙古大学以及中国水稻研究所等多个团队合作,在9311和日本晴的重组自交系中鉴定出一个粒长和粒重数量性状位点qGL5,并将其精细定位到一个候选基因OsAUX3上(2021年6月27日在线发表,doi:10.1016/j.molp.2021.06.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农业科学院 数量性状位点 重组自交系 中国水稻研究所 粒型 精细定位 团队合作 日本
下载PDF
水稻多胺转运蛋白OsPUT1基因过表达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被引量:9
7
作者 张斌 阮颖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86-392,共7页
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不仅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还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密切相关。由于多胺具有多重功能,细胞内多胺含量受到严格控制,例如受转运的调节。因此,在水稻中研究水稻多胺转运蛋白OsPUT1的功能至关重要。本... 多胺(腐胺,亚精胺和精胺)不仅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调控,还与生物胁迫和非生物胁迫的抗性密切相关。由于多胺具有多重功能,细胞内多胺含量受到严格控制,例如受转运的调节。因此,在水稻中研究水稻多胺转运蛋白OsPUT1的功能至关重要。本研究以OsPUT1为研究对象,借助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OsPUT1蛋白是一种疏水性蛋白,具有12个跨膜结构,定位于细胞核内。通过构建OsPUT1基因过表达载体,借助根癌农杆菌将目的基因转入到水稻愈伤组织的基因组中,以潮霉素进行筛选,通过PCR鉴定,成功获得了20株转基因植株。对其中的4株转基因水稻进一步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全部转基因苗OsPUT1基因表达明显上调,实现了设计目标。这些水稻为进一步研究OsPUT1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OsPUT1 日本 RNAI 基因沉默 遗传转化
原文传递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of inter-subspecific genetic diversity in rice represented by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NA sequences of 'Nipponbare' and '93-11' 被引量:1
8
作者 MEI HanWei FENG FangJun +11 位作者 LU BaoRong WEN WeiWei Andrew H. PATERSON CAI XingXing CHEN Liang Frank A. FELTUS XU XiaoYan WU JingHong YU XinQiao CHEN HongWei LI Ying LUO LiJun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10期1327-1337,共11页
The pedigrees of three sequenced rice cultivars were analyzed to show that a majority of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Nipponbare' originates from japonica cultivars while the minority originates from indica cul... The pedigrees of three sequenced rice cultivars were analyzed to show that a majority of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Nipponbare' originates from japonica cultivars while the minority originates from indica cultivars. In contrast, '93-11' is derived mainly from indica cultivars with a smaller contribution from japonica cultivars. All ancestors of 'Guang lu ai 4' appeared to be indica lines. A set of molecular markers (46 InDels and 53 SSRs) polymorphic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were examined in 46 typical indica and 47 typical japonica cultivars selected from 443 accessions according to Cheng's index. All cultivars were divided into indica and japonica groups without overlapping when clustered by Cheng's index, InDels and SSRs. Much higher InDel and SSR diversity between groups than within groups implies that the marker polymorphisms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represent a large proportion of inter-subspecific diversity. About 85% of indica cultivars and more than 90% of japonica cultivars were confirmed to have the same PCR banding patterns as '93-11' and 'Nipponbare', respectively. Some polymorphic loci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cannot be validated in other indica and japonica cultivars, either as subspecies-specific but not predominant alleles, or alleles not specific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olecular markers developed from sequence polymorphism between 'Nipponbare' and '93-11' often represent inter-subspecific diversity, although some exceptions were sensitive to either particular marker loci or particular cultiv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3-11水稻 日本 亚种间遗传多态性 DNA序列 实验验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