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当代日本汉学家中唐诗研究的内在特质——以川合康三、赤井益久与松本肇为中心
1
作者 高超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4年第2期16-25,共10页
川合康三、赤井益久、松本肇等当代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唐诗风新变的现象有着探赜索隐般的发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新颖与独特方面:他们从中唐诗歌日常生活题材的拓展、风景象征意义的重构,以及对同时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刻揭示了... 川合康三、赤井益久、松本肇等当代日本汉学家对于中唐诗风新变的现象有着探赜索隐般的发现,主要体现在研究视角的新颖与独特方面:他们从中唐诗歌日常生活题材的拓展、风景象征意义的重构,以及对同时代诗人形象的塑造等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唐诗风新变中个人化、平民化视角所带来的对平淡日常生活的礼赞,以及这种有别于盛唐宏大叙事而关注个人多样性存在的小叙事特点。川合康三认为中唐诗风新变这种文学领域个人化审美的转向,为宋代文学所接受和继承,恰好呼应了史学界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转型说。本文认为,当代日本汉学家的中唐诗研究以小见大,揭示了中唐诗歌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的特殊意义,而且在中日诗歌比较研究学术交流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日本汉学家 中唐诗研究 川合康三 赤井益久 松本肇
下载PDF
“日本汉学家‘近世’中国研究丛书”编辑手记
2
作者 王汝娟 《出版参考》 2019年第9期71-73,共3页
近年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外的汉学研究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学者们在研究思路、角度、方法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可以给国内的同行不少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 近年来,中国文化在海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外的汉学研究也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海外学者们在研究思路、角度、方法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可以给国内的同行不少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日本汉学家‘近世’中国研究丛书'为例,还原了该丛书选题、编校、出版、宣传推广的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学家 中国研究丛书 编辑手记
下载PDF
日本研究汉语语法的历史 被引量:3
3
作者 杨初晓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在日本,研究汉语语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年以前,也就是日本的江户时代(1600-1868)。这个时期的日本汉学家,主要精力是放在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文献中的助词、虚词等词语的研究上。探索日本研究汉语语法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 在日本,研究汉语语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50年以前,也就是日本的江户时代(1600-1868)。这个时期的日本汉学家,主要精力是放在对中国古典文学和古典文献中的助词、虚词等词语的研究上。探索日本研究汉语语法的历史将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汉学发展的历史和成就,同时也找到一条从外部了解中国国内汉语语法发展历史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汉学家 汉语语法 日本汉语语法著作
下载PDF
《论语》与《孟子》在当代日本的译介——兼及经典外译的一点建议 被引量:4
4
作者 赵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190-196,共7页
《论语》与《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译介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这些国学经典在日本的译介状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引入历史视角的同时,侧重于对这些国学经典的当代日本译介状态尤其是优秀... 《论语》与《孟子》等国学经典的译介是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代,这些国学经典在日本的译介状态都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重要对象。本文引入历史视角的同时,侧重于对这些国学经典的当代日本译介状态尤其是优秀译本进行考察,并指出无论基于文化传播的规律或是历史的事实,经典译介主体的最佳选择应是具有多变文化体验和修养的日本汉学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孟子》 译介 日本汉学家
下载PDF
从小说到宝卷:小南一郎的俗文学研究路径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永平 范夏苇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44-53,共10页
日本汉学家小南一郎作为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中文版著作《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唐代传奇小说论》在国内颇具影响力。近年来,小南先生转向宝卷研究,就内在动因而言,小南先生长期从事神话历史、古... 日本汉学家小南一郎作为京都学派的代表人物,一生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其中文版著作《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古小说》《唐代传奇小说论》在国内颇具影响力。近年来,小南先生转向宝卷研究,就内在动因而言,小南先生长期从事神话历史、古小说、民间风俗的研究,且宝卷大多取材于此,所以向宝卷研究方向的转移是顺理成章之事,加之受到中日两位宝卷学者车锡伦和泽田瑞穗的外在影响,形成了其独树一帜的研究风格。同时,在坚持以乾嘉考据学精神为研究态度之外,以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为方法论,注重中国宝卷在现当代的传承、流布和存续等问题。以日本汉学史为框架,深度解析小南先生宝卷研究的路径,有助于揭示在跨文化语境中,日本汉学家薪火相传的学术特质和思想内涵,深化日本汉学研究,对当代中国学界的宝卷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都学派 古小说 宝卷 日本汉学家 小南一郎
下载PDF
罗振玉与明治末期的东京
6
作者 范丽雅 《美术大观》 2022年第6期44-48,共5页
辛亥革命后,罗振玉携带家眷东渡日本,避居京都,而后他精力旺盛地投入了文物资料的影印出版活动。但罗在避居京都之前曾多次因公访日,在短时期内,与东京地区的汉学家、鉴藏家、书法篆刻家及出版商也有过亲密交流,并影印出版过珍藏的金石... 辛亥革命后,罗振玉携带家眷东渡日本,避居京都,而后他精力旺盛地投入了文物资料的影印出版活动。但罗在避居京都之前曾多次因公访日,在短时期内,与东京地区的汉学家、鉴藏家、书法篆刻家及出版商也有过亲密交流,并影印出版过珍藏的金石文字图录。本文把这个阶段视作罗移居京都后的影印出版活动萌芽期,重点探讨罗与这些学者的交流如何成为孕育这个萌芽的土壤,以及罗的交往圈如何从东京移往京都的历史背景及人事经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明治末期 日本汉学家 敦煌学 吉金文字
下载PDF
馆森鸿《似而非笔》解题与译注
7
作者 邓红 宗昊南 《人文论丛》 2022年第2期43-92,共50页
一、缘起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后改为炳麟)先生曾三次亲履日本。第一次为1899年6月14日至1899年8月18日。第二次为1902年2月至1902年7月。第三次为1906年6月至1911年11月。三次访日,为章太炎人生最重要的履历,给他的思想打下了深... 一、缘起章太炎(1869—1936,字枚叔,后改为炳麟)先生曾三次亲履日本。第一次为1899年6月14日至1899年8月18日。第二次为1902年2月至1902年7月。第三次为1906年6月至1911年11月。三次访日,为章太炎人生最重要的履历,给他的思想打下了深刻的“日本烙印”。同样,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每一次访日都受到日本各界的瞩目,他的一举一动都在日本留下了独特的痕迹。日本汉学家、章太炎早年的莫逆之交馆森鸿氏所撰《似而非笔》一文,是章太炎第一次访问日本时的原始记录,其中多达近百条他和日本汉学界人士的“笔谈”手稿,都没有收入《章太炎全集》,也没有人将《似而非笔》全文翻译成中文,堪称宝贵的东瀛遗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史 章太炎 全文翻译 日本汉学家 原始记录 日本汉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