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二战前及战时日本的亚洲观——以“亚细亚的”一词的流行与语义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雨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117,共11页
日本对亚细亚的认识可追溯至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在江户时期的流布。但在日语语境中,将"亚细亚的"(アジア的)作为形容词来描述一种社会形态,则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密切相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日本对亚细亚的认识可追溯至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在江户时期的流布。但在日语语境中,将"亚细亚的"(アジア的)作为形容词来描述一种社会形态,则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密切相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使用"亚细亚的"(asiatisch)一词来形容原始共同体的生产方式。在1930年左右的日本言论界,这一词汇在亚洲社会性质论争中逐渐拥有"前近代的""落后停滞的"等词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这一词汇又在"东亚协同体"与"大东亚共荣圈"的话语体系内发生词义转向,与"乡土共同体"等概念合流。"亚细亚的"一词在二战前及战时日本的流行与词义演变描绘出日本的亚洲观在这一时期的嬗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亚细亚社会论
日本的亚洲观
概念史
原文传递
中日博弈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昭奎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1期79-90,共12页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q...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日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日本的
历史
观
日本的亚洲观
钓鱼岛争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国际左派汉学与日本的中国研究——以魏特夫《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在日本的介译与接受为中心
3
作者
周雨霏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年第5期14-24,190,共12页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围绕着中国社会的性质与中国革命之走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论战中,苏联与欧洲汉学者的著述大量传入日本。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德共党员魏特夫于1931年出版的巨著《中...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围绕着中国社会的性质与中国革命之走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论战中,苏联与欧洲汉学者的著述大量传入日本。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德共党员魏特夫于1931年出版的巨著《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虽然日本学者对魏氏主张的“亚细亚社会停滞论”褒贬不一,但此书在日本受众甚广。书中将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结合的分析法,得到日本学者的高度赞扬,被广泛效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战中及战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在日本介译、接受的历史,集中体现了30年代国际左派汉学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相互接轨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国际左派汉学
日本的亚洲观
思想传播
原文传递
题名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二战前及战时日本的亚洲观——以“亚细亚的”一词的流行与语义变迁为中心
被引量:
1
1
作者
周雨霏
机构
德国日本研究所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7-117,共11页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科研费(20K13463)。
文摘
日本对亚细亚的认识可追溯至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在江户时期的流布。但在日语语境中,将"亚细亚的"(アジア的)作为形容词来描述一种社会形态,则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日本的早期传播密切相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使用"亚细亚的"(asiatisch)一词来形容原始共同体的生产方式。在1930年左右的日本言论界,这一词汇在亚洲社会性质论争中逐渐拥有"前近代的""落后停滞的"等词义。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这一词汇又在"东亚协同体"与"大东亚共荣圈"的话语体系内发生词义转向,与"乡土共同体"等概念合流。"亚细亚的"一词在二战前及战时日本的流行与词义演变描绘出日本的亚洲观在这一时期的嬗变轨迹。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亚细亚社会论
日本的亚洲观
概念史
Keywords
Marxist Historiography
Asiatic Society
Japan’s View of Asia
Conceptual History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中日博弈的历史考察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昭奎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出处
《国际安全研究》
2013年第1期79-90,共12页
文摘
中日关系既有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史,又有1894年到1945年的日本侵华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二战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道路,中日关系开始了"第三个历史"。中日关系"第一个历史"是日本向先进中国学习、在实力比较上是"中强日弱"时期。然而日本作为一个狭窄多灾岛国,有着强烈的扩张生存空间意识,在唐朝和明朝,中日间发生过两次军事较量,都以日本失败而告终。这说明,只有一个既先进又强大的中国,才能使日本折服甚至追随。日本在1868年明治维新后走上了"脱亚入欧"之路,其后又走上了疯狂的对外侵略扩张的邪途。1894年甲午战争成为中日实力对比的转折点,即从"中强日弱"转变为"日强中弱"。二战后,中日关系"一强一弱"成为历史,并开始走向两千多年来从未有过的第三种状态──"强强型"关系。201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今后10-15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将进一步提高,经济和军事实力将进一步走向强大,日本和美国将会加强合作来牵制中国。然而,从中期而言,日本将会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而追求某种自主性;长期而言,日本可能还是不得不与中国友好相处。当今中日关系的本质问题在于,在日本从当前追随美国转向美国某学者所称的"追随中国"的长期过程中,是否也会经过古代历史上日本终于对中国"服气"之前曾发生过的同中国之间的"战争磨合"呢?
关键词
中日关系
日本的
历史
观
日本的亚洲观
钓鱼岛争端
Keywords
Sino-Japanese relations,the Japanese historical concept,the Japanese views of Asia,the disputes over Diaoyu Islands
分类号
D822.3 [政治法律—外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国际左派汉学与日本的中国研究——以魏特夫《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在日本的介译与接受为中心
3
作者
周雨霏
机构
日本帝京大学外国语学部
出处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年第5期14-24,190,共12页
基金
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项目“维尔纳·桑巴特与‘资本主义’概念在东亚的建构”(T20K13463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以苏联为中心的国际共产主义阵营围绕着中国社会的性质与中国革命之走向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战。在论战中,苏联与欧洲汉学者的著述大量传入日本。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德共党员魏特夫于1931年出版的巨著《中国的经济与社会》。虽然日本学者对魏氏主张的“亚细亚社会停滞论”褒贬不一,但此书在日本受众甚广。书中将辩证唯物主义与中国社会经济史结合的分析法,得到日本学者的高度赞扬,被广泛效法,其影响一直延续至战中及战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在日本介译、接受的历史,集中体现了30年代国际左派汉学与日本的中国研究相互接轨的过程。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史学
国际左派汉学
日本的亚洲观
思想传播
分类号
K207.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马克思主义史学与二战前及战时日本的亚洲观——以“亚细亚的”一词的流行与语义变迁为中心
周雨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原文传递
2
中日博弈的历史考察
冯昭奎
《国际安全研究》
201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国际左派汉学与日本的中国研究——以魏特夫《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在日本的介译与接受为中心
周雨霏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
2022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