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由日本鲺引起的鱼病及防治方法
1
作者 刘权 吴敬森 +2 位作者 徐宗刚 杨华 惠洪者 《渔业致富指南》 2004年第1期53-54,共2页
关键词 日本鲺 鱼病 防治方法 病原
下载PDF
中华鲟日本鲺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2
作者 田甜 万建义 班文波 《水产科技情报》 2018年第6期356-358,共3页
2016年9月,在中华鲟研究所黄柏河基地养殖的子二代中华鲟中发生日本鲺病,通过对疾病发生过程、病例症状、解剖变化、鱼体检查和水质检测结果、镜检及体内细菌分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单一性日本鲺病。根据诊断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 2016年9月,在中华鲟研究所黄柏河基地养殖的子二代中华鲟中发生日本鲺病,通过对疾病发生过程、病例症状、解剖变化、鱼体检查和水质检测结果、镜检及体内细菌分离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诊断为单一性日本鲺病。根据诊断结果,结合实际情况及以往的防治经验,采取外用敌百虫进行治疗以及改善养殖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成功治愈此病,且未见复发。文章介绍了该病的发生过程、病例症状、解剖变化、诊断方法及治疗技术等,可为中华鲟日本鲺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日本鲺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寄生大口黑鲈的首次报道及分子系统发育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浩 顾泽茂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1-148,共8页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1种寄生于大口黑鲈体表的鲺(Argulus sp.)进行鉴定,并根据SSU rDNA序列探究鲺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鲺体呈淡黄色;雌性体长1.93±0.46(1.42~2.54)mm,雄性体长2.18±0.49(1.57~2.87)... 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1种寄生于大口黑鲈体表的鲺(Argulus sp.)进行鉴定,并根据SSU rDNA序列探究鲺属内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显示:鲺体呈淡黄色;雌性体长1.93±0.46(1.42~2.54)mm,雄性体长2.18±0.49(1.57~2.87)mm;背甲马蹄形,侧叶末端伸达第三游泳足后缘;吸盘由多条(雌性:44~52;雄性:46~47)几丁质条组成,每条几丁质条含不等数量(雌性:5~6;雄性:7~8)的几丁质片。形态学与形态测量学结果与日本鲺(Argulus japonicus Thiele,1900)最为相似。比对该物种SSU rDNA序列发现与日本鲺JN558647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9.77%(1274/1277),进一步支持鉴定为日本鲺。ML系统进化树显示:鲺属内物种主要分为3个进化支;其中,日本鲺株系多位于Clade I中且与A.foliaceus和A.rhipidiophorus呈并系类群;本次采集的日本鲺(MW866569)聚于Clade I的基部,与日本鲺KF747859和KF747860株系亲缘关系最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鲺 大口黑鲈 形态特征 分子系统发育 新宿主 物种鉴定
下载PDF
日本鲺病的诊断治疗报告 被引量:1
4
作者 高宏伟 武金星 +1 位作者 曹建军 周小愿 《经济动物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177-178,172,共3页
2009年8月14日,西安市蓝田县一水库放养的鲢鱼、鲫鱼大批量死亡,根据发病特点、病理观察、寄生虫形态特征,确诊为由于日本鲺的大量寄生而引起的养殖鱼类死亡。经用"水虫灭一号"治疗,效果良好,用药第3天即无死鱼出现,避免了更... 2009年8月14日,西安市蓝田县一水库放养的鲢鱼、鲫鱼大批量死亡,根据发病特点、病理观察、寄生虫形态特征,确诊为由于日本鲺的大量寄生而引起的养殖鱼类死亡。经用"水虫灭一号"治疗,效果良好,用药第3天即无死鱼出现,避免了更大的经济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鲺 诊断 水虫灭一号
下载PDF
怎样防治鲺病
5
作者 叶青华 《湖南水产》 1990年第3期31-31,共1页
日本鲺身体灰绿色、透明。常危害8至7厘米的鱼种,常用口刺不断刺伤鱼体皮肤,在取食时用其大颚撕破表皮,使血液外溢,再以口管吸食,形成多处伤口,引起水霉滋生,寄生大月虱时,呈现极度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池中狂游,食欲减退,... 日本鲺身体灰绿色、透明。常危害8至7厘米的鱼种,常用口刺不断刺伤鱼体皮肤,在取食时用其大颚撕破表皮,使血液外溢,再以口管吸食,形成多处伤口,引起水霉滋生,寄生大月虱时,呈现极度不安,常跃出水面,或在池中狂游,食欲减退,鱼体消瘦,从而造成死亡。很少见的鲺病在我区的灵山寺乡(4月25日-5月18日)较为流行,采取如下方法,有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类 日本鲺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防治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