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间与官方视角的融合、组合与混合——“十七年”间越剧女性典型形象研究
1
作者 曾嵘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早期越剧中的女性人物,以男性视点下的天使型和魔鬼型为主,进入上海后,特别是改良文戏和新越剧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集中在苦命型悲剧女性形象上。这是民间视角下现实女性生存状态的艺术反映。"十七年间"在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视... 早期越剧中的女性人物,以男性视点下的天使型和魔鬼型为主,进入上海后,特别是改良文戏和新越剧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集中在苦命型悲剧女性形象上。这是民间视角下现实女性生存状态的艺术反映。"十七年间"在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视角下,越剧中的女性典型形象发生巨大变化,表现为:民间与官方视角相融合,形成的少女型和花木兰型女性形象,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新典型;民间与官方视角组合下,苦命型女性加上反抗式情节形成的反抗型女性,成为新社会的主流女性形象;而天使型女性作为贯穿越剧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女性形象,在"十七年间"则是将官方和男性视点深化并内化为女性视点,显示出女性对现有性别秩序的继续顺从。越剧中的女性典型形象是时人对女性群体认识的艺术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性别视点 女性典型形象 旦角流派唱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