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民间与官方视角的融合、组合与混合——“十七年”间越剧女性典型形象研究
1
作者
曾嵘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早期越剧中的女性人物,以男性视点下的天使型和魔鬼型为主,进入上海后,特别是改良文戏和新越剧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集中在苦命型悲剧女性形象上。这是民间视角下现实女性生存状态的艺术反映。"十七年间"在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视...
早期越剧中的女性人物,以男性视点下的天使型和魔鬼型为主,进入上海后,特别是改良文戏和新越剧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集中在苦命型悲剧女性形象上。这是民间视角下现实女性生存状态的艺术反映。"十七年间"在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视角下,越剧中的女性典型形象发生巨大变化,表现为:民间与官方视角相融合,形成的少女型和花木兰型女性形象,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新典型;民间与官方视角组合下,苦命型女性加上反抗式情节形成的反抗型女性,成为新社会的主流女性形象;而天使型女性作为贯穿越剧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女性形象,在"十七年间"则是将官方和男性视点深化并内化为女性视点,显示出女性对现有性别秩序的继续顺从。越剧中的女性典型形象是时人对女性群体认识的艺术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剧
性别视点
女性典型形象
旦角流派唱腔
原文传递
题名
民间与官方视角的融合、组合与混合——“十七年”间越剧女性典型形象研究
1
作者
曾嵘
机构
上海政法学院文艺美学中心
出处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4-127,共14页
基金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越剧男女合演”(2019 BWY020)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早期越剧中的女性人物,以男性视点下的天使型和魔鬼型为主,进入上海后,特别是改良文戏和新越剧后,女性对自身的认识集中在苦命型悲剧女性形象上。这是民间视角下现实女性生存状态的艺术反映。"十七年间"在民间与官方的双重视角下,越剧中的女性典型形象发生巨大变化,表现为:民间与官方视角相融合,形成的少女型和花木兰型女性形象,成为新时代女性的新典型;民间与官方视角组合下,苦命型女性加上反抗式情节形成的反抗型女性,成为新社会的主流女性形象;而天使型女性作为贯穿越剧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女性形象,在"十七年间"则是将官方和男性视点深化并内化为女性视点,显示出女性对现有性别秩序的继续顺从。越剧中的女性典型形象是时人对女性群体认识的艺术反映。
关键词
越剧
性别视点
女性典型形象
旦角流派唱腔
Keywords
Yueju
gender perspective
typical female images
singing style of female characters
分类号
J825 [艺术—戏剧戏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民间与官方视角的融合、组合与混合——“十七年”间越剧女性典型形象研究
曾嵘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