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造“艺术”与书写“旧京”——《旧京春色》图卷的题跋生成及其意蕴
1
作者 潘静如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4期94-104,共11页
1930年春,岭南女画家冼玉清旅居北京,创作了《旧京春色》图卷。在冒广生协助下,她不断向“光宣文人”征求题跋,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文艺事件。这一事件起源于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北京由此成为“旧京”的1928年。此后,北京沦陷时期... 1930年春,岭南女画家冼玉清旅居北京,创作了《旧京春色》图卷。在冒广生协助下,她不断向“光宣文人”征求题跋,形成了引人注目的文艺事件。这一事件起源于北伐成功后国民政府迁都南京、北京由此成为“旧京”的1928年。此后,北京沦陷时期(193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953)又形成两次题跋高潮。考察该图卷的题跋生成史,不但可以揭示冼玉清是如何倚重于名流题跋来刻意制造“艺术”乃至艺术史事件的,而且可以探索“光宣文人”在近代政治、城市、社会变迁过程中的心灵史。“旧京春色”由此成为一个关于士大夫文化及其命运的隐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京春色》 冼玉清 冒广生 光宣文人 同光记忆 士大夫文化
下载PDF
旧京日常生活中的庙宇
2
作者 岳永逸 《住区》 2016年第3期50-52,共3页
在一定意义上,基于农耕文明,有城墙包裹的旧京仅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子。如同乡野的村庙,旧京密布的坛庙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庙宇中举行的替身、停厝等人生仪礼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九龙二虎"等名... 在一定意义上,基于农耕文明,有城墙包裹的旧京仅仅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村子。如同乡野的村庙,旧京密布的坛庙等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庙宇中举行的替身、停厝等人生仪礼赋予个体生命以意义。"九龙二虎"等名不见经传的小庙凝固着街区认同。供奉老娘娘的"三山五顶"则拱卫着京师。这些都使得庙宇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空间,而是一种精神性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京 日常生活 庙宇
下载PDF
旧京严冬小店
3
作者 崔金生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2,共2页
据报载,现在已对小旅店立了规矩:要有不同的专门通道、卫生间……床单如何消毒、多长时间更换一次等等也都做了规定。
关键词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旧京严冬小店》
下载PDF
马海方的旧京风情
4
《书画艺术》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马海方 男,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几年先后由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 马海方 男,汉族,1956年生于北京大学,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几年先后由香港心源出版社,福建美术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画集多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海方 旧京风情 画家 绘画欣赏 绘画评论
下载PDF
回忆一个古老的梦——读邓云乡《旧京散记》
5
作者 莫蓝 《中华建设》 2012年第2期66-66,共1页
从家回来半个月,每天睡前翻一点,看完了邓云乡的《旧京散记》。邓老是山西人,自幼在北京长大,求学。虽然后半生都是客居江南,但是对北京孜孜念念,未尝忘矣,全是一种游子思乡之意。
关键词 邓云乡 旧京散记》 文学评论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旧京歌谣的文体特征
6
作者 赵蓓 《魅力中国》 2008年第21期39-40,共2页
民谣是备受民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老北京歌谣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本文拟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旧京歌谣的文体特征,探索民间歌谣的魅力。
关键词 民谣 旧京歌谣 文体特征
下载PDF
精神性存在的让渡:旧京的庙会与庙市 被引量:7
7
作者 岳永逸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7-98,共12页
有城墙区隔的旧京是一座与农耕文明相匹配的乡土性城市。这种乡土性既体现在对土地敬畏的神圣性之中,更体现在家、街、城同构性的空间美学。不仅宫、观、庙、庵、坛、祠、寺等以不同的阶序密布旧京,对民众而言,供奉碧霞元君的"三... 有城墙区隔的旧京是一座与农耕文明相匹配的乡土性城市。这种乡土性既体现在对土地敬畏的神圣性之中,更体现在家、街、城同构性的空间美学。不仅宫、观、庙、庵、坛、祠、寺等以不同的阶序密布旧京,对民众而言,供奉碧霞元君的"三山五顶"还拱卫着京师。西直门内大街这样普通的街巷也有着有"九龙二虎"之称的众多小庙。曾经普遍存在的四大门信仰使得旧京众多的家居空间同样多少具有"庙"的性质。与此相连,旧京的庙会是一种与旗人闲适典雅的日常生活相连接,并集中呈现日常生活,展现个体价值的精神性存在。在以西方为标杆的近现代化历程中,旧京必然性地经历了去神化和对以敬拜为核心的庙会的污名化历程。庙会整体性地衰减为彰显人力与物欲的庙市,沦为一种物化性的存在。随着21世纪以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运动,庙市又向庙会进行了有限度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京 庙会 庙市 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
原文传递
从《旧京琐记》到《城南旧事》--两代“遗/移民”的北京叙事 被引量:5
8
作者 林峥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36,共15页
本文旨在考察夏仁虎、林海音翁媳两代(乃至两性)之间的北京/北平书写,勾连二者的历史联系。一方面,《旧京琐记》之"旧"指向时间,夏仁虎的"遗民"身份决定了他对时间尤为敏感;而《城南旧事》之"南"指向空间... 本文旨在考察夏仁虎、林海音翁媳两代(乃至两性)之间的北京/北平书写,勾连二者的历史联系。一方面,《旧京琐记》之"旧"指向时间,夏仁虎的"遗民"身份决定了他对时间尤为敏感;而《城南旧事》之"南"指向空间,林海音的"移民"背景导致她对空间特别关注。另一方面,北京是座特殊的城市,它既是"京",又是"城",既是城市,又不仅是城市。因此,对夏仁虎而言,它是旧"京",是帝都,与时代背景、国族想象有关;而对林海音而言,它是"城"南,是城市,与日常生活、市民趣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仁虎 林海音 旧京琐记》 《城南事》 叙事
原文传递
《燕京杂记》和《旧京琐记》中的市井细民群像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建英 《汉字文化》 2019年第11期85-87,共3页
在清代的笔记中,《燕京杂记》和《旧京琐记》对人物的记载可谓独具特色,尤其是关于市井细民的记述。笔记书写了关于工人、仆役、乞丐、小偷、僧人、优童、普通市民等众多市井细民群像,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下清中后期北京社会底层人物的... 在清代的笔记中,《燕京杂记》和《旧京琐记》对人物的记载可谓独具特色,尤其是关于市井细民的记述。笔记书写了关于工人、仆役、乞丐、小偷、僧人、优童、普通市民等众多市井细民群像,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下清中后期北京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这些带有市井气息的人物群像,构成了北京社会的市井百态,建构着充满市井气息的城市文化,使得都城北京具有浓厚的世俗情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记 旧京琐记 市井细民群像 市井气息
原文传递
1930年代城市书写中的“旧京”北平——以上海为参照
10
作者 王建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8-185,共8页
在众多现代作家的笔下,1930年代抗战爆发之前的北平与上海呈现出完全迥异的城市意象。前者更多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后者则象征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双方的对比呈现出古典与现代、旧与新的激烈碰撞。北平是传统的、舒缓的,同时... 在众多现代作家的笔下,1930年代抗战爆发之前的北平与上海呈现出完全迥异的城市意象。前者更多被视为中国文化传统的典型代表,后者则象征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双方的对比呈现出古典与现代、旧与新的激烈碰撞。北平是传统的、舒缓的,同时也是衰弱的、苍老的。而上海作为当时远东第一大都市,经历了资本主义的洗礼,充满活力,欣欣向荣,更伴有快速运行节奏下固有的躁动气息。在同一个对照体系下,北平的古朴与上海的摩登被彼此放大,从而强化了两座城市内在气质与外在样貌上的巨大反差,并进一步促进了特定城市意象的生成与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30年代 北平 上海 旧京 文化古城
原文传递
《舊京書影》、《北平圖書館善本書目》出版說明 被引量:1
11
作者 《版本目录学研究》 2009年第1期307-318,共12页
一、《舊京書影》的基本情況關於《舊京書影》,大多數國内學者恐怕都很陌生,此先摘錄日本漢學家長澤規矩也的介紹:《舊京書影》附《提要》橋川時雄、倉石武四郎編無序跋。以北平圖書館所藏為主,并大連圖書館及私人於北平收購之宋、金、... 一、《舊京書影》的基本情況關於《舊京書影》,大多數國内學者恐怕都很陌生,此先摘錄日本漢學家長澤規矩也的介紹:《舊京書影》附《提要》橋川時雄、倉石武四郎編無序跋。以北平圖書館所藏為主,并大連圖書館及私人於北平收購之宋、金、元刊本書影,所收二百九十四種,照片七百十六葉。附橋川氏《提要》一冊。照片中偶羼明代補版葉及覆刻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時雄 倉石 圖書館 北平 書影
原文传递
《旧京影像——持久的幻影》展览观众调查报告
12
作者 尤炳霞 《首都博物馆论丛》 2002年第1期245-251,共7页
当今博物馆在新形势下,正与国际接轨、与市场经济结合,在新首博已经动工,现首博一切都为新首博做准备之际,观众调查工作是新博物馆工作的必须,而且要持续开展,但这项工作却是首都博物馆过去从未专门研究过的,那么,先进行小型的、专项展... 当今博物馆在新形势下,正与国际接轨、与市场经济结合,在新首博已经动工,现首博一切都为新首博做准备之际,观众调查工作是新博物馆工作的必须,而且要持续开展,但这项工作却是首都博物馆过去从未专门研究过的,那么,先进行小型的、专项展览的观众调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为新馆新的工作方法探索新路子,则势在必行.2001年10月20日~12月20日首都博物馆举办了《旧京影像——持久的幻影》展览,展出的81张1909~1913年间拍摄的老北京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众 新首 博物馆 首都博物馆 旧京 工作
原文传递
赵珩的旧京梦华录
13
作者 许晓迪 《新华月报》 2019年第4期108-111,共4页
从文房器具到市井物件,从宅门世家到街巷胡同,赵珩以亲闻、亲历追忆北京的旧时风物。
关键词 亲历 旧京 文房 物件 市井 亲闻 宅门
原文传递
摹状那时的民众——漫谈范若丁和他的创作
14
作者 艾云 《中州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8-17,共10页
作家范若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回望和记忆中,叙写着另一个民国——民国时期真实的民众形象。他写在出生地开封见过的人和事,写随家人逃亡回老家汝阳县郭村的所见所闻,写避战乱到南阳南召的昼与夜。他只是写自己熟悉的平凡而又动荡的... 作家范若丁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回望和记忆中,叙写着另一个民国——民国时期真实的民众形象。他写在出生地开封见过的人和事,写随家人逃亡回老家汝阳县郭村的所见所闻,写避战乱到南阳南召的昼与夜。他只是写自己熟悉的平凡而又动荡的人与事,因为大时代的不平静,他们经历中的故事都是在悲剧性场景中展开。但人们似乎很少气馁和哀伤,都在动荡中平静地接受命运的安排,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独特时期普通民众的生存景况。这是对民国叙事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范若丁 旧京 旧京 《失梦庄园》 民国时期 民众形象
下载PDF
燕京舊照小考
15
作者 趙衡 《文津学志》 2012年第1期180-188,共9页
'舊京風物——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老北京'展收錄了100張照片,呈現了1914—1927年北京的樣貌。這些照片曾於1928年在德國柏林結集出版,名為Peking。時過境遷,讀者已很難將它與當今北京城的相關風貌聯繫起來,更遑論其中有些題名... '舊京風物——德國攝影師鏡頭下的老北京'展收錄了100張照片,呈現了1914—1927年北京的樣貌。這些照片曾於1928年在德國柏林結集出版,名為Peking。時過境遷,讀者已很難將它與當今北京城的相關風貌聯繫起來,更遑論其中有些題名不太準確甚至錯誤。本文在查閱相關史料的基礎上考證了其中一些照片的背景,以求還原照片的真實內容,加深讀者對舊京風物的認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風物 老北 城門 牌樓 雲臺 城牆
原文传递
老照片中的朝阳
16
作者 王铭珍 《北京民俗论丛》 2013年第1期184-196,共13页
不久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外国摄影师作品展,其中有些是百年前拍摄的珍贵老照片。笔者在其中撷取了一些涉及旧京风貌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与北京东部的朝阳区有关,供读者品鉴。旧京朝阳门北京旧时有'内九外七'之语,即内城有9... 不久前,中国国家图书馆举办外国摄影师作品展,其中有些是百年前拍摄的珍贵老照片。笔者在其中撷取了一些涉及旧京风貌的作品,其中绝大部分都与北京东部的朝阳区有关,供读者品鉴。旧京朝阳门北京旧时有'内九外七'之语,即内城有9座城门,外城有7座城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鉴 老照片 中国 城门 旧京 作品展 读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