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旧体诗创作为突破口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1
作者 李先虎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13期71-76,共6页
诗酒趁年华,花季少年不会写诗是一件遗憾的事。当下高中的古典诗词教学是断裂的,忽略了“创作”环节,陷入“始于读,终于赏,死于考,止于创”的怪圈。而以旧体诗创作为突破口,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 旧体诗创作 核心素养 语言 思维 审美 文化
下载PDF
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旧体诗创作高潮——抗战时期老舍在渝旧体诗创作 被引量:3
2
作者 付冬生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9-115,共7页
老舍一生创作了300余首旧体诗。1938—1946年间,老舍在重庆创作发表了近五十首旧体诗,约占其旧体诗创作的六分之一。可以说,在重庆的八年是老舍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旧体诗创作高潮。他的旧体诗主要以赠答诗、乡居诗和思乡诗为主,约占在重... 老舍一生创作了300余首旧体诗。1938—1946年间,老舍在重庆创作发表了近五十首旧体诗,约占其旧体诗创作的六分之一。可以说,在重庆的八年是老舍个人生命中的一次旧体诗创作高潮。他的旧体诗主要以赠答诗、乡居诗和思乡诗为主,约占在重庆旧体诗创作的三分之二。他此时的旧体诗主要围绕抗战主题展开,无论诗情、诗艺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体现了他的诗才,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老舍 重庆 旧体诗创作
下载PDF
“游于艺”与民国文人书法的功能——以鲁迅的旧体诗书法创作为例
3
作者 丁晓妮 《大学书法》 2024年第4期75-83,共9页
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和书法创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作并不公开发表,而是以书法创作赠予友人。旧体诗创作,是鲁迅文学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为旧体诗提供了载体和传播空间,间接表达着鲁迅先生的艺术态度,揭示出以启蒙为己任的现代作家... 鲁迅的旧体诗创作和书法创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作并不公开发表,而是以书法创作赠予友人。旧体诗创作,是鲁迅文学表达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为旧体诗提供了载体和传播空间,间接表达着鲁迅先生的艺术态度,揭示出以启蒙为己任的现代作家鲁迅身上所承载的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复杂文化人格。书法创作是鲁迅的余裕之作,是他在紧张的以笔为武器的写作之余的休息调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鲁迅的旧体诗书法创作显示出书法在实用和审美之外的社会文化功能,也揭示出20世纪社会转型时期书法艺术的多元文化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民国文人书法 旧体诗书法创作 余裕 游于艺
下载PDF
现代中国画家旧体诗词的历史浮沉与演变趋势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遇春 叶澜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3-95,共13页
近百年来的现代中国画家旧体诗词创作,是现代中国旧体诗词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而言,现代中国画家旧体诗词的百年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变革期(1912—1936)里,传统派与革新派画家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致力于传统诗词的现代... 近百年来的现代中国画家旧体诗词创作,是现代中国旧体诗词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而言,现代中国画家旧体诗词的百年演变历程可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在变革期(1912—1936)里,传统派与革新派画家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致力于传统诗词的现代转型。在深化期(1937—1949)里,不同类型的画家诗人主要聚集在抗战旗帜下用旧体诗词的民族形式书写战乱中的悲情与壮怀。及至转折期(1949—1976),在新的社会政治环境下,大陆和离散海外的画家旧体诗词创作出现了合唱与独吟两种书写方式。新时期以来是复苏期(1977—),从"归来者"到"网络达人",无不体现出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语境中当代画家旧体诗词创作的新变。总之,从百年画家诗词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可以发现诗词与时代的密切关联,而且也能发现诗词与绘画的艺术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中国画家 旧体诗创作 历史浮沉 演变趋势
下载PDF
1949-1999年旧体诗词创作史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彭敏哲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6-43,共8页
1949年至1999年的旧体诗词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以及他的旧体诗观确立了新中国的诗学规范,1949-1966年的诗词创作以颂歌为主,诗词写作高度政治化。1966-1976年间,处于新诗遮蔽下的旧体诗词成为... 1949年至1999年的旧体诗词创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以及他的旧体诗观确立了新中国的诗学规范,1949-1966年的诗词创作以颂歌为主,诗词写作高度政治化。1966-1976年间,处于新诗遮蔽下的旧体诗词成为地下写作的重要部分,围绕旧体诗词的种种政治事件、政治运动,使得旧体诗词的地位不断攀升。1976-1999年是旧体诗词发展的新阶段,诗词团体蔚然而起,"学会诗群"、"自由结社诗群"、"学院诗群"成为旧体诗词创作的几类重要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体诗 创作史论 新中国旧体诗创作
原文传递
钱学研究门外谈
6
作者 刘梦芙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3,共5页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 ,提出批评 ;认为 :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 ,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 ,需要具备创作四体诗的经验 ;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四体诗 ,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 ,与世同新 ;研究“钱学” ,宜... 简述近年的“钱学”研究情况 ,提出批评 ;认为 :钱钟书论学的重点在于诗学 ,研究钱钟书的诗学及其诗作 ,需要具备创作四体诗的经验 ;钱钟书用文言著述和创作四体诗 ,宗旨在于维护、延续传统优秀文化的生命 ,与世同新 ;研究“钱学” ,宜多读中外原著 ;对钱钟书的肆意讥弹和盲目吹捧都是错误的 ,“钱学”研究应该实事求是 ,以钱钟书同辈学人的著作互为比较 ,不失为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钱学 诗学 旧体诗创作 文言文
下载PDF
“而今童话中藏”——添雪斋的诗词造境与情感倾诉 被引量:2
7
作者 倪博洋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13年第5期52-54,共3页
当代网络旧体诗词作家正以一种新的创作群体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何认识及接受这种文化现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添雪斋《添雪韵痕》一书中诗词意境的考察,发现其缥缈凄冷的意境得益于抛却传统的意象选用及不落言筌的... 当代网络旧体诗词作家正以一种新的创作群体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如何认识及接受这种文化现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添雪斋《添雪韵痕》一书中诗词意境的考察,发现其缥缈凄冷的意境得益于抛却传统的意象选用及不落言筌的文字表达。而这种意境又与其寂寥悲切的情感相辅相成,共同传达出作者对现实的疏离与对纯真童话世界的向往。本文最后提出设想:通过对添雪斋的个案研究,或许可以一窥当代网络旧体诗词作者群体的创作现状,并从文学批评与社会传播等不同学科视角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雪斋 意境分析 情感倾诉 网络旧体诗创作
下载PDF
凤凰出版社隆重推出《程千帆全集》(全12册)
8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程千帆先生(1913—2000)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是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其旧体诗创作和书法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新版《程千帆全集》共计750余万字,由莫砺... 程千帆先生(1913—2000)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是著名文学史家、教育家、国学大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其旧体诗创作和书法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新版《程千帆全集》共计750余万字,由莫砺锋、徐有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千帆 凤凰出版社 古代文学 文学史家 南京大学 校雠学 旧体诗创作 莫砺锋
原文传递
舒芜批评白居易不伟大的一面
9
作者 顾农 《各界》 2020年第3期58-59,共2页
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段时间,舒芜先生(1922—2009)在徐州的省立江苏学院中文系教书,同事中颇有诗人,于是他也写了不少诗,形成他又一个旧体诗创作的繁荣期。1947年,他有一首就本地风光而发的《访燕子楼故址》:黄风白草吊青春,... 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有一段时间,舒芜先生(1922—2009)在徐州的省立江苏学院中文系教书,同事中颇有诗人,于是他也写了不少诗,形成他又一个旧体诗创作的繁荣期。1947年,他有一首就本地风光而发的《访燕子楼故址》:黄风白草吊青春,一例芳时委暗尘。飞土欲诛玄鸟氏,微吟难颂守楼人。荒园惨惨魂仍在,大宙沉沉梦未真。亘古胭脂夸北地,不堪重现女儿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子楼 舒芜 白居易 抗战胜利后 繁荣期 旧体诗创作 新中国成立前
原文传递
民国时期唐宋词笺注的新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响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5,共6页
民国时期的唐宋词笺注成果丰厚,在笺注载体、笺注体例、笺注者、笺注内容以及笺注动机等方面,都产生了新变。民国时期的唐宋词笺注,既是民国词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词体创作、词学体系建构、词学批评以... 民国时期的唐宋词笺注成果丰厚,在笺注载体、笺注体例、笺注者、笺注内容以及笺注动机等方面,都产生了新变。民国时期的唐宋词笺注,既是民国词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民国旧体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词体创作、词学体系建构、词学批评以及词学接受与传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文献价值亦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唐宋词 笺注 民国诗词学 民国旧体诗创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