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战前乡村教育的若干特点 被引量:2
1
作者 郝锦花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43-146,共4页
20世纪初叶,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给千年如斯的乡村教育带来了变化,显现出"新""旧"驳杂的过渡性、滞后性、不平衡性、初级性的特点,城乡一体的传统文化格局由此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痕。以史为鉴,当前... 20世纪初叶,清政府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给千年如斯的乡村教育带来了变化,显现出"新""旧"驳杂的过渡性、滞后性、不平衡性、初级性的特点,城乡一体的传统文化格局由此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痕。以史为鉴,当前我们必须正视城乡文化差距拉大、乡村教育滞后与社会现代化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学教育 旧学教育 乡村社会 教育
下载PDF
教育督导与近代乡村教育——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郝锦花 《教育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9-142,共4页
清末民初,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建立起一个统一、独立、比较完整的三级视学网。但是,从视察日程表可以看出,各级视学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很少顾及到乡村学校。从视学制度本身来看,其对乡村教育的作用也很有限。站在百姓的角度,各级... 清末民初,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法规,建立起一个统一、独立、比较完整的三级视学网。但是,从视察日程表可以看出,各级视学由于时间和人力有限,很少顾及到乡村学校。从视学制度本身来看,其对乡村教育的作用也很有限。站在百姓的角度,各级视学只不过是下乡应付差事,混点吃喝而已。政府的教育督导本应成为乡村新学教育的"喉舌和耳目",但是如此之教育督导,对提高基层教员素质和教学质量无任何补益,必然使得人们对新式学校和政府失去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文化 新学教育 旧学教育 教育督导
下载PDF
从新学教育看近代乡村文化的衰落 被引量:25
3
作者 郝锦花 王先明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8-133,共6页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城乡一体。近代兴学以来,新式教育机构密集于城市社区,基本上将乡村排挤出去,乡村精英源源不断地脱离乡村向城市集中,乡村整体上的文化水平陡然下降,城乡一体的传统文化模式开始出现裂痕,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 中国传统社会文化城乡一体。近代兴学以来,新式教育机构密集于城市社区,基本上将乡村排挤出去,乡村精英源源不断地脱离乡村向城市集中,乡村整体上的文化水平陡然下降,城乡一体的传统文化模式开始出现裂痕,久已存在的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乡村社会出现了全面危机,而且在事实上将乡村社会推向了日益崩溃的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 文化 新学教育 旧学教育
原文传递
20世纪前期基层新学教育面临的一个困境——以山西省为中心的探讨
4
作者 郝锦花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2-127,共6页
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体制在基层社会的具体落实引发了基层民众及旧学私塾的顽强抗争,尤其在兴学初期,这种抗争是广泛的,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在兴学过程中,即使是义务教育曾经辉煌一时的山西,民众对新学教育的抗拒与冲突也难以避免,其主... 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体制在基层社会的具体落实引发了基层民众及旧学私塾的顽强抗争,尤其在兴学初期,这种抗争是广泛的,而且是不遗余力的。在兴学过程中,即使是义务教育曾经辉煌一时的山西,民众对新学教育的抗拒与冲突也难以避免,其主要表象有民众对新学的敌视与诋毁、抵制与争夺、观望与漠视,有时甚至引发重案和毁学事件。这是20世纪前期新学教育所面临的一个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新学教育 旧学教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