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4篇文章
< 1 2 1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百年探索与成就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改课 王社江 王小庆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2-82,共21页
本文系统梳理了百年以来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初创期、开拓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陕西地区已发现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和600余处旧石器遗址及地点,基本构建起自直立人以来比较完整的古... 本文系统梳理了百年以来陕西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初创期、开拓期、发展期和深化期四个阶段。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陕西地区已发现10处古人类化石地点和600余处旧石器遗址及地点,基本构建起自直立人以来比较完整的古人类演化链条和旧石器文化发展脉络,在古人类生存环境与适应策略方面也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索。这些工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人类生存演化的时空框架,更加有力地实证了中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演化史和旧石器文化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旧石器时代考古 百年历程 主要成就 历史经验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张振 王莹 李月丛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4-198,共15页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 泥河湾盆地是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存数量最多、分布最密集、年代序列最为完整的区域。本文根据已公开发表的泥河湾盆地阳原和蔚县地区65处旧石器遗址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探讨了更新世不同时期泥河湾盆地古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早更新世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岑家湾台地北部边缘区,年代在1.8-1.0 MaBP;中更新世之后,遗址分布范围明显扩大,晚更新世时期,遗址分布模式改为集中分布于河流两岸阶地。2)在早-中更新世,80%以上遗址处在低地球轨道偏心率期,70%以上处在温暖的间冰期。3)遗址的植被多为以蒿属、藜科占优的草原或森林草原。4)晚更新世时期,随着古人类环境适应能力的提高、石器技术的进步和火的使用,在寒冷的冰期时段,古人类也可以在泥河湾盆地很好地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旧石器时代 人类活动 环境特征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赭石及相关遗物的研究方法
3
作者 许竞文 浣发祥 杨石霞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1-343,共13页
赭石是考古发现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矿物颜料。遗址中的矿物颜料研究对于解读中更新世以来人类行为的演化与发展以及人群的迁徙和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出土和被识别的赭石相关考古发现日益增多,但研究程度还有待深入,旧石器时... 赭石是考古发现中一类较为常见的矿物颜料。遗址中的矿物颜料研究对于解读中更新世以来人类行为的演化与发展以及人群的迁徙和交流互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出土和被识别的赭石相关考古发现日益增多,但研究程度还有待深入,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中相关材料的识别和解读较为有限。如何综合利用多学科测试分析方法建立起完善的研究方案,深度挖掘赭石颜料利用所指示的人类行为发展模式和民族学意义,还需要我们进行系统性地总结和思考。因此,本文通过梳理现有的考古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民族学等各领域的国内外研究成果,归纳了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中出土的赭石及相关遗物的主要研究内容——成分定性、产地溯源和加工技术分析,以及各自适用的分析方法。综合多项研究案例,我们认为在性质、产地和技术分析的基础上,需要结合民族学方法、生态环境背景才能更有效地解读和复原史前人类的行为模式及社会学、民族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赭石 理化分析 人类学
下载PDF
岩画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岩画研究为例
4
作者 张亚莎 张晓霞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1,共12页
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 欧洲洞穴岩画研究,始自20世纪初叶,但真正有较大进展是在20世纪中期,从学科与方法论上划分,可大致看到两条线索:一是欧洲艺术与考古学方法的进展线索,偏重于实践考古学的理论拓展;二是人类学阐释理论的介入,更多是岩画目的与功能的哲学探讨,在研究上更偏重早期人类精神与视觉传达形式与表征。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目前国际学界影响较大的学者,其研究方法上都显示出两者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穴岩画 旧石器时代晚期 艺术考古 人类学方法
下载PDF
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的环境与文化区系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宏彦 《内蒙古文物考古》 2006年第2期36-44,共9页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文化 砍砸器 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早期 地点 文化区 鬣狗 文化地理区 旧石器考古 旧石器文化 华北地区 旧石器时代中期 动物化石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片石器 温带草原
下载PDF
兔年话兔(下)——中国旧石器时代的人与兔
6
作者 张乐 《化石》 2023年第2期49-51,共3页
上篇,我们谈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兔子、兔家族概况,以及兔子起源研究的中国贡献,本篇,我们结合对水洞沟第12地点的相关研究接着聊聊,旧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类与兔子的关系。将今论古话兔肉众所周知,兔子繁殖力惊人。维基百科上记载兔子的怀... 上篇,我们谈到了中国文化中的兔子、兔家族概况,以及兔子起源研究的中国贡献,本篇,我们结合对水洞沟第12地点的相关研究接着聊聊,旧石器时代,中国古人类与兔子的关系。将今论古话兔肉众所周知,兔子繁殖力惊人。维基百科上记载兔子的怀孕期只有30天,一年可产9窝,每窝4-12只,而且幼兔三个月左右又能成熟生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基百科 旧石器时代 水洞沟 起源研究 中国古人类 将今论古 兔子 繁殖力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旷野居址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储友信 《江汉考古》 1998年第1期48-52,共5页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遗址 鸡公山遗址 洞穴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制品 居址 动物群 旧石器时代 砾石石器工业 旧石器时代中期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早中期刻划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8
作者 李三灵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88-302,共15页
刻划遗存是史前人类有意刻划并保留下来的重要考古资料,对于探索和揭示史前时期古人类认知能力和思维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刻划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非洲南部和西亚地区,中国发现的刻划遗存较少。本文重... 刻划遗存是史前人类有意刻划并保留下来的重要考古资料,对于探索和揭示史前时期古人类认知能力和思维表现形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刻划遗存的发现与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欧洲、非洲南部和西亚地区,中国发现的刻划遗存较少。本文重点介绍当前国内外刻划遗存的发现和研究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刻划遗存的鉴别和分析方法进行总结,并尝试探讨不同时空刻划遗存的差异。本文认为古人类刻划行为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呈现出地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刻划 几何图形 动物骨骼 赭石
下载PDF
蒙古国中部察干图鲁特河谷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北部扩散路线的新证据
9
作者 Tsedendorj BOLORBAT Dashzeveg BAZARGUR +8 位作者 Guunii LKHUNDEV Batsuuri ANKHBAYAR Adyasuren ALTANBAGANA Tsend AMGALANTUGS Gonchig BATBOLD 曹建恩 宋国栋 曹鹏 财喜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8-502,共15页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之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促使它成为了自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文化的联系走廊。蒙古国西南部的巴彦洪格尔省察干阿贵和奇肯阿贵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蒙古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3.3... 蒙古国位于中国北方和俄罗斯西伯利亚高原之间,这一独特地理位置促使它成为了自更新世以来的区域文化的联系走廊。蒙古国西南部的巴彦洪格尔省察干阿贵和奇肯阿贵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的考古研究表明,蒙古国旧石器时代早期可追溯到距今3.3~2.7万年前。本文对巴彦洪格尔省北部Galuut区Tsagaan Turuut河谷6处旧石器时代遗址与遗迹进行了考古分析。结果显示,这些遗址的剥片技术主要基于盘状石核和棱柱状石叶石核,新发现的这些遗址极大地扩展了我们对蒙古国中部以及更大的中亚地区史前史的了解。对这6处遗址的石制品组合分析表明,这些遗址从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晚期具有文化的连续性,同时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尖状器与大型两面器。Tsagaan-Baast谷地中从石器样本层位下出土的骨样本的14C测年结果显示,其年代不晚于距今43500年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国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工业 石叶石核 尖状器
下载PDF
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在欧亚东部地区的扩散和文化传播
10
作者 加藤真二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2-856,共15页
本论文概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欧亚东部地区的石器工业,并基于“迁徙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角度就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群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阐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40 kaBP cal以前),运用... 本论文概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等欧亚东部地区的石器工业,并基于“迁徙传播”和“接触传播”的角度就该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石器群的趋势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阐明,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40 kaBP cal以前),运用中国南方石器工业人群的向该地区北部区域的扩散;旧石器时代晚期前半段(40-28 kaBP cal)的地方人群形成和人群间的接触及技术传播;旧石器时代晚期后半段(28 kaBP cal以后),运用细石叶工业人群的广泛迁徙和扩散及再扩散,人群间的接触。虽有西方或者北方运用旧石器时代晚期初段或早中段石器工业人群的数次进入痕迹,但表明每次进入时间短暂且进入地也是局部性的。可以说,从石器群的分析角度所看到的石器工业运用人群的趋势和从基因分析结果表明的东亚祖先人群的趋势大致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东欧亚地区 旧石器时代晚期 迁徙传播 接触传播 基底东欧亚人群
下载PDF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问题讨论:发展时期区域性石器技术演进视角的分析
11
作者 韩诣深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1-40,共10页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存在与否数十年来经受了多方讨论。本文认为关注各区域内部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技术演变趋势更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中国部分遗址所呈现的技术演变总结为四种区域发展趋势,即:... 中国“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存在与否数十年来经受了多方讨论。本文认为关注各区域内部由旧石器时代早期发展的技术演变趋势更为具有实际意义。本文将中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早期中国部分遗址所呈现的技术演变总结为四种区域发展趋势,即:北方主工业体系区域的石片石器技术精进化;南北过渡区域部分遗址出现较多大石片生产的手斧、薄刃斧等大型切割工具;华南主工业体系区域石制品石片化、小型化;北方边疆区域部分遗址出现勒瓦娄哇剥片技术、莫斯特尖状器等典型莫斯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中期 工业体系 石核石片工业 大型切割工具 莫斯特工业
下载PDF
东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其自然环境背景
12
作者 张鹏卜 王妙发 《历史地理研究》 2023年第3期99-114,157,158,共18页
对东北地区229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变化和类型分析发现:早期遗址稀疏分布于千山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约57.1%的遗址所在海拔低于200米,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型和岗丘台地型;中期遗址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地的中小河流两岸,约58.8%位... 对东北地区229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时空变化和类型分析发现:早期遗址稀疏分布于千山山麓地带和松嫩平原东部地区,约57.1%的遗址所在海拔低于200米,类型主要为山地丘陵型和岗丘台地型;中期遗址集中分布于东部山地的中小河流两岸,约58.8%位于200—400米区域,主要为河谷阶地型;晚期遗址拓展至半个东北地区,在嫩江中下游、辽河下游、千山山麓地带、牡丹江下游、穆棱河上游、布尔哈通河流域、绥芬河流域等地区密集分布,约49.4%数量在200—400米区域,主要为河谷阶地型,少数为岗丘台地型和山地丘陵型。遗址分布总体由东南部向西北部、低海拔向高海拔逐渐拓展,这一变化可能是人类通过革新石器技术、保持高流动性、改变狩猎方式、强化资源利用等多样化策略以适应气候环境变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旧石器时代遗址 空间分布 类型 自然环境
下载PDF
图像学视域下欧洲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研究——以法兰克-坎塔布利亚地区旧石器时代的洞窟壁画为例
13
作者 李昊蓉 《收藏与投资》 2023年第4期114-116,共3页
在文字出现之前,图像记录着原始先民的生存状况,其充满主观意味的呈现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活动、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倾向,为后世探索原始社会提供了推测依据。在图像学视域下,洞窟壁画作为后世研究原始社会的图像证据,为还原一个相... 在文字出现之前,图像记录着原始先民的生存状况,其充满主观意味的呈现形式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活动、宗教信仰以及审美倾向,为后世探索原始社会提供了推测依据。在图像学视域下,洞窟壁画作为后世研究原始社会的图像证据,为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原始社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洞窟壁画 图像学研究 客观精神 哲学思想
下载PDF
当“石器研究”成为一门专业:王幼平著《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评介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红亮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18-123,共6页
石器研究已经成为史前考古中相当专门的领域,西方学术界许多最具影响的入门指南一直未能在中国得到重视。近年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中常有一些有关石器研究基本概念的争论,一方面显示出学界对于石器研究规范化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 石器研究已经成为史前考古中相当专门的领域,西方学术界许多最具影响的入门指南一直未能在中国得到重视。近年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者中常有一些有关石器研究基本概念的争论,一方面显示出学界对于石器研究规范化的热情,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旧石器研究在基础方法论方面还亟待加强。王幼平著《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泫初探》是由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系统介绍石器研究基本方法的著作,在中国旧石器考古学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器研究:旧石器时代考古方法初探》 旧石器时代考古 石器研究 书评
下载PDF
浙江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新进展与思考 ——上马坎旧石器遗址发现始末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心喜 《文博》 2005年第2期84-89,共6页
与有文字的历史相比,旧石器时代的历史更为漫长.谁是浙江最早的祖先,他们怎样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寻求这些答案一直是专家孜孜不倦的追求.
关键词 旧石器遗址 旧石器时代文化 石制品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脊椎动物 河姆渡文化 石器时代文化 定居生活 文化遗物 上山遗址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评介
16
作者 王幼平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5-17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20世纪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研究》 古脊椎动物 古人类 旧石器时代 考古学
下载PDF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7
作者 崔璇 斯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58-62,共5页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崔璇,斯琴内蒙古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几乎都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河套人化石和由河套人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现了大窑和前乃莫板两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窑文化的石... 内蒙古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及相关问题崔璇,斯琴内蒙古现已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存,几乎都集中在中南部地区。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河套人化石和由河套人创造的萨拉乌苏文化;发现了大窑和前乃莫板两处(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窑文化的石器制造场,以及大窑旧石器时代早期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晚期 遗存 河套 旧石器时代早期 发现 远古 古人类 内蒙古 区域 中国
全文增补中
旧石器时代的火塘与古人类用火 被引量:17
18
作者 周振宇 关莹 +1 位作者 王春雪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40,共17页
火塘作为旧石器时代反映古人类行为的重要遗迹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发现了丰富的火塘遗迹及其相关遗留物,但早期发现的火塘受限于本身保存不完整、当时技术手段的缺乏等客观因素及研究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研究并... 火塘作为旧石器时代反映古人类行为的重要遗迹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发现了丰富的火塘遗迹及其相关遗留物,但早期发现的火塘受限于本身保存不完整、当时技术手段的缺乏等客观因素及研究者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研究并不深入。近年来,随着新遗址、新发现的增多,发掘、保存和信息提取手段的完善,越来越多的火塘信息被保存下来,为开展旧石器时代火塘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机遇。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学术界对火塘及其遗留物的研究手段和成果,同时列举了西方一些学者的研究实例,简要论述火塘在研究史前人类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石器时代 火塘 类型 功能 人类行为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二道梁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1
19
作者 李罡 任雪岩 李珺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09-521,共13页
泥河湾盆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中多处遗存包含楔形石核、锥形石核技术,其文化内涵在细石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7月,考古队员在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北缘发现了二道梁遗址,随即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1m^2,出土包含... 泥河湾盆地拥有较为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存,其中多处遗存包含楔形石核、锥形石核技术,其文化内涵在细石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2002年7月,考古队员在盆地东部岑家湾台地北缘发现了二道梁遗址,随即进行发掘,揭露面积31m^2,出土包含石制品、动物化石及骨制品等文化遗物2000余件。遗址埋藏于桑干河右岸第三级基座阶地上部,上覆黄土状堆积,文化层厚约0.2m,属水动力较弱的河流堆积。石制品原料多为采自附近阶地的砾石层或桑干河及洞沟河漫滩上的燧石;打片技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石核和石片全部使用锤击法,间接打片技术主要表现在船形石核的制备和细石叶的剥取上;石器类型包括雕刻器、刮削器及琢背刀。石器组合特征显示该遗址文化面貌属于典型的细石器工业。骨化石^(14)C测年结果为18085±235 BP,属旧石器时代晚期的较晚阶段。二道梁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首次发现的以船形石核作为主要技术类型、且以此为代表的细石器工业遗存,对研究泥河湾盆地乃至中国北方细石器工业不同技术类型、及所蕴含的人类扩散与技术交流等学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 二道梁遗址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工业 船形石核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中部东坡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扬 侯亚梅 +1 位作者 卫奇 刘春茹 《人类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5-122,共8页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 东坡遗址发现于泥河湾盆地中部的泥河湾层,东距虎头梁村约800m。该遗址于2001年试掘了4㎡,出土石制品32件和少量破碎的动物化石。石制品以小型为主;类型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块等,以石片和断块居多。石制品原料采自遗址附近的砾石层,主要有流纹岩、石英闪长岩、燧石、石英和板岩等,以流纹岩和石英闪长岩居多。经ESR方法测定,遗址的年代为321±15ka BP,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偏晚。该遗址是泥河湾盆地中部地区首次发现的旧石器早期文化遗址,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盆地中部 东坡遗址 旧石器时代早期 石制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