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蝙蝠葛碱对多非利特诱发的早后除极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柳强妮 杨晓燕 +2 位作者 张力 龚培力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Dau)对多非利特(dof)诱发的早后除极(EADs)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家兔心肌肥厚模型;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家兔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观察1μmol.L-1dof对正常、肥厚、低钾及肥厚+低钾状态下家... 目的研究蝙蝠葛碱(Dau)对多非利特(dof)诱发的早后除极(EADs)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用腹主动脉缩窄法制备家兔心肌肥厚模型;标准微电极技术记录家兔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观察1μmol.L-1dof对正常、肥厚、低钾及肥厚+低钾状态下家兔乳头肌动作电位的影响;诱发出EADs后,给予终浓度30μmol.L-1的Dau,观察Dau对以上不同病理状况下动作电位时程(APD)和EADs的影响。结果dof延长家兔乳头肌动作电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低钾和心肌肥厚时家兔乳头肌动作电位较正常家兔明显延长;dof在低钾和心肌肥厚状态下,EADs的发生率分别与正常组、低钾和心肌肥厚组相比均有显著升高;发生EADs后给予Dau,可明显降低EADs的发生率。结论蝙蝠葛碱对EADs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对多个离子通道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多非利特 低钾 心肌肥厚 早后除极
下载PDF
双苯氟嗪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永健 王永利 何瑞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8-320,共3页
用异丙肾上腺素 ( Iso)诱发豚鼠右心室乳头肌产生早后除极 ( EAD)和触发活动 ( TA) ,通过细胞内微电极技术 ,观察双苯氟嗪 ( Dip)对 EAD和TA的预防作用 .在 0 .5Hz刺激频率下 ,50 nmol· L-1Iso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基础上 ,可诱发... 用异丙肾上腺素 ( Iso)诱发豚鼠右心室乳头肌产生早后除极 ( EAD)和触发活动 ( TA) ,通过细胞内微电极技术 ,观察双苯氟嗪 ( Dip)对 EAD和TA的预防作用 .在 0 .5Hz刺激频率下 ,50 nmol· L-1Iso在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基础上 ,可诱发豚鼠乳头肌产生 EAD,并出现 TA,有时 TA会发展成持久的节律性活动 ,有的还伴有 EAD或迟后除极 . Dip 3和 1 0μmol· L-1可显著降低 Iso诱发的 EAD波幅及发生率和 TA发生率 ;Dip1 0 μmol·L-1还明显延长 TA潜伏期 .结果提示 ,Dip能预防 ,减少或延迟 Iso引起的豚鼠乳头肌 EAD和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苯氟嗪 乳头肌 微电 早后除极 触发活动
下载PDF
粉防己碱抗氯化铯诱发家兔在体心脏早后除极及心律失常的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蒋桔泉 曾秋棠 +1 位作者 曹林生 张桂清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02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 (Tet)抗氯化铯 (CsCl)诱发触发活动及触发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14只家兔分对照组和Tet组 ,Tet组给予Tet 0 5mg kg min共 10min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然后给予CsCl1 5mmol kg静注 ,给药前后记录心电图和右室心内... 目的 :研究粉防己碱 (Tet)抗氯化铯 (CsCl)诱发触发活动及触发性心律失常作用。方法 :14只家兔分对照组和Tet组 ,Tet组给予Tet 0 5mg kg min共 10min ,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然后给予CsCl1 5mmol kg静注 ,给药前后记录心电图和右室心内膜MAP。结果 :Tet组和对照组均诱发EAD ,但Tet组EAD幅度低于对照组 ,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Tet有抗CsCl诱发EAD及室性心律失常作用。其机制可能是Tet抑制慢钙通道 ,减少内向电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防己碱 氯化铯 家兔 心律失常 早后除极 单向动作电位
下载PDF
硫化氢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的影响
4
作者 刘慧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1-3,共3页
目的探索硫化氢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豚鼠乳头肌早后除极及触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观察硫化氢对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的影响。结果 1)含异丙肾上腺素(5... 目的探索硫化氢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豚鼠乳头肌早后除极及触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内玻璃微电极技术记录豚鼠乳头肌动作电位,用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观察硫化氢对早后除极和触发活动的影响。结果 1)含异丙肾上腺素(50 nmol/L)的K-H液灌流可引起豚鼠右心室乳头肌产生早后除极并出现触发活动,有时触发活动会出现持久的节律性活动。2)NaHS(100、200μmol/L)预处理可显著降低异丙肾上腺素诱发的早后除极波幅及发生率和触发活动的发生率(**P<0.01),NaHS 200μmol/L还明显延长早后除极的潜伏期(*P<0.05)。结论硫化氢抑制异丙肾上腺素所致早后除极及触发活动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早后除极 触发活动
下载PDF
正常心肌除极及早后除极介导的双波传导及其意义
5
作者 周益锋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动作电位扩布(波传导)方式:特殊情况下同一均匀组织可以同时存在钠通道(INa)和L型钙通道(ICa-L)介导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波传导,且两种波能够转换,类似双稳态系统。这种双波传导是早后除极介导的心律失常... 最新研究报道了一种新的动作电位扩布(波传导)方式:特殊情况下同一均匀组织可以同时存在钠通道(INa)和L型钙通道(ICa-L)介导的性质完全不同的波传导,且两种波能够转换,类似双稳态系统。这种双波传导是早后除极介导的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波传导 早后除极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蝙蝠葛碱抑制氯化铯诱发家兔在体心脏早后除极及心律失常(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夏敬生 屠洪 +1 位作者 李真 曾繁典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9年第6期513-516,共4页
研究蝙蝠葛碱对氯化铯诱发家兔在体心脏早后除极及触发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家兔在体心脏单向动作电位,用氯化铯诱发家兔心脏早后除极及触发性心律失常。结果:静脉注射氯化铯1-2 mmol·... 研究蝙蝠葛碱对氯化铯诱发家兔在体心脏早后除极及触发性心律失常的作用.方法:采用单向动作电位记录技术记录家兔在体心脏单向动作电位,用氯化铯诱发家兔心脏早后除极及触发性心律失常。结果:静脉注射氯化铯1-2 mmol·kg-1后 MAPA降低,MAPD90, QRS和R-R间期明显延长.给氯化铯后30s左右出现早后除极,并由此触发室性早搏和室性心动过速,蝙蝠葛碱降低早后除极幅度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早后除极幅度对照组为52%±5%,蝙蝠葛碱组为26%±9%(P<0.05),心律失常发生率对照组为80%,蝙蝠葛碱组为28%(P<0.05)、结论:蝙蝠葛碱具有抗氯化铯所致早后除极及触发性心律失常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蝙蝠葛碱 动作电位 心律失常 早后除极 药理
原文传递
2相早后除极(132)
7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8年第4期313-313,共1页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相发生的后除极称为2相早后除极。当2相平台期有较大的内向电流时可使平台期延长,进而使L型钙通道(ICa-L)再次激活,形成心肌细胞的早后除极。其不需要肌浆网的自动钙释放,钠、钙内向电流的激活等。因此,ICa-L的再激活...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2相发生的后除极称为2相早后除极。当2相平台期有较大的内向电流时可使平台期延长,进而使L型钙通道(ICa-L)再次激活,形成心肌细胞的早后除极。其不需要肌浆网的自动钙释放,钠、钙内向电流的激活等。因此,ICa-L的再激活是2相早后除极发生的基本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后除极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L型钙通道 内向电流 再激活 钙释放 肌浆网
原文传递
早后除极
8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13-313,共1页
早后除极(EAD)是指发生在前触发节律点动作电位复极的2位相(1型)或3位相(2型)的一次新的除极,与4位相自动化除极形成的主动除极全然不同(图A、B)。
关键词 早后除极 动作电位复 自动化
原文传递
离体兔肺静脉肌袖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
9
作者 刘俊辉 李源 +1 位作者 刘泰槰 黄卫斌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1年第32期4064-4066,共3页
目的应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家兔肺静脉肌袖(PVC)电生理特性,观察PVC与左心房心肌细胞(LAC)之间的电传导现象,探讨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 50只健康成年家兔,获取肺静脉及相连左房心肌组织,应用常规微... 目的应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研究家兔肺静脉肌袖(PVC)电生理特性,观察PVC与左心房心肌细胞(LAC)之间的电传导现象,探讨肺静脉起源的阵发性房颤的发生机制。方法 50只健康成年家兔,获取肺静脉及相连左房心肌组织,应用常规微电极细胞内技术:记录PVC与LAC动作电位(AP),并进行各项参数比较(APD20,APD50,APD90);分别于PVC端和LAC端予不同频率脉冲刺激,观察另一端AP的产生情况;改用加有钾离子通道阻滞剂2 mmol/L氯化铯(CsCl)的台式液,观察二者早后除极(EAD)发生的可能性。结果 PVC的APD20,APD50,APD90均较LAC长(APD20(23.09±5.44)ms vs(19.50±1.66)ms,APD50(52.40±7.93)ms vs(28.90±4.36)ms,APD90(123.35±8.26)ms vs(69.65±9.44)ms),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在一定的刺激频率范围内,肺静脉的刺激均能传导至左心房,而后者较少能逆传至肺静脉(100%vs 10%,P<0.05);加用药物灌流后,PVC更易发生EAD(90%vs 15%,P<0.05)。结论 PVC和LAC之间的电兴奋传导是不均一的,这可能是形成折返的基础。CsCl作为一种K+通道阻滞剂能延长复极过程,为后除极的发生创造条件,PVC的长AP时程特性,具备发生EAD的倾向性,并且兴奋易于传入左心房,这可能是促进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规玻璃微电 肺静脉肌袖 左心房 心肌细胞 动作电位 早后除极
下载PDF
内皮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朝 乔鹏 +1 位作者 章茜 王书春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0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在豚鼠乳头肌诱发异常电活动的特征及其离子机制。方法 :用常规微电极技术引导并记录心肌细胞内电活动 ,分析其各参数。结果 :ET 1浓度依赖地延长乳头肌细胞的APD ,并在低Mg2 + 灌流的条件下诱发EADs。ET 1所诱发EAD... 目的 :探讨内皮素 1在豚鼠乳头肌诱发异常电活动的特征及其离子机制。方法 :用常规微电极技术引导并记录心肌细胞内电活动 ,分析其各参数。结果 :ET 1浓度依赖地延长乳头肌细胞的APD ,并在低Mg2 + 灌流的条件下诱发EADs。ET 1所诱发EADs的幅度、触发发放时程TBD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性和刺激周长依赖性。ETA 受体拮抗剂BQ 12 3和Ca2 + 通道阻断剂硝苯吡啶可消除ET 1的上述作用。结论 :ET 1通过ETA 受体激活Ca2 + 通道 ,导致细胞内Ca2 + 超载进而诱发EADs。由于EADs的出现 ,致使心肌细胞复极化异常 ,可能是ET 1致心律失常作用的电生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素 后除极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下载PDF
蒲肯野纤维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威 李毅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68-1071,共4页
心脏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PF)由于有着独特的解剖位置、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特征,在电冲动向心室肌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证实,PF在诸多疾病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中起触发和(或)维... 心脏蒲肯野纤维(purkinje fiber,PF)由于有着独特的解剖位置、细胞结构和电生理特征,在电冲动向心室肌的传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的研究证实,PF在诸多疾病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和心室颤动(室颤)中起触发和(或)维持作用,因而PF成为近来人们关注的热点。由于PF易于发生早后除极(EAD)、晚后除极(DAD)和异常的自律性,所以许多心脏病的室性心律失常起源于PF系统。通过折返机制和局灶机制(异常自律性、触发活动或微折返),PF参与了室颤的维持。针对异常PF电位的消融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室速/室颤的治疗。本文拟对PF在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性心律失常 蒲肯野纤维 异常自律性 心室颤动 室性心动过速 早后除极 折返机制 触发活动
原文传递
加替沙星致室性心律失常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冠 白融 +4 位作者 阮磊 何炜 全小庆 吴晓芬 张存泰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891-894,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广泛使用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制作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0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加替沙星组和低钾低镁组(低钾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灌流正常台式液,加替... 目的:探讨临床广泛使用的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沙星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制作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模型,将30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加替沙星组和低钾低镁组(低钾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灌流正常台式液,加替沙星组灌流19mmol/L加替沙星30min,低钾组灌流同浓度但溶于低钾低镁液的加替沙星30min。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跨壁心电图,观察灌流过程中心律失常发生率,QT间期和TDR(跨室壁离散度)的变化。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加替沙星组和低钾组的QT明显延长;TDR,EAD(早后除极)和TdP(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发生率亦明显增大(P<0.05)。2与加替沙星组比较,低钾组的QT和TDR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3与加替沙星组比较,低钾组的EAD和TdP的发生率明显增大(P<0.05)。结论:在加替沙星合并低钾低镁条件下易诱发Tdp及EAD等恶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室肌 加替沙星 早后除极 尖端扭转型室速
原文传递
克拉霉素致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及部分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冠 白融 +4 位作者 王金丽 阮磊 吴晓芬 全小庆 张存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7年第3期247-250,共4页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克拉霉素1倍血药浓度)和大剂量组(克拉霉素10倍血药浓度)组,每组各10只制作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各组内...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致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 30只健康新西兰长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剂量组(克拉霉素1倍血药浓度)和大剂量组(克拉霉素10倍血药浓度)组,每组各10只制作兔左室楔形心肌块模型。采用浮置玻璃微电极法同步记录各组内、外膜下心肌动作电位和容积心电图,观察在基础周长为2 000 ms电刺激情况下,灌流过程中QT间期、跨室壁离散度(TDR)和T波顶点到终点距离(T_(p-e))及致心律失常危险度。结果相比对照组,常规剂量组的QT间期、TDR、T_(p-e)和致心律失常危险度未见差异(P>0.05);相比其他两组,大剂量组QT间期、TDR和T_(p-e)明显延长(P<0.05),致心律失常危险度明显增大(5±3.27vs 0,0vs 0,P<0.05)。结论慢心率下,正常血药浓度克拉霉素致室性心律失常可能性较低,过高血药浓度克拉霉素易诱发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克拉霉素 室性心律失常 早后除极 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
原文传递
家兔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的L-型钙电流
14
作者 梁生辉 林晨晖 +2 位作者 李源 刘泰槰 王焱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96-202,共7页
特发性室速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目前对于此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已有临床报告指出,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基于触发性机制.但迄今为止,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对RVOT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极少,尚无法证实所推测的机... 特发性室速主要起源于右室流出道(RVOT),目前对于此类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还不清楚.已有临床报告指出,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心律失常,可能是基于触发性机制.但迄今为止,由于技术上的困难,对RVOT心肌细胞的实验研究极少,尚无法证实所推测的机制.L-型钙电流(ICa-L)是主要的内向电流之一,在心律失常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通过对家兔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ICa-L特性的研究,探索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的可能发生机制.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RVOT和右心室(RV)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AP)及ICa-L,并对比分析两者AP及ICa-L的特性.结果发现,RVOT心肌细胞AP离散度较RV大(RVOT,577.2±364.8ms;RV,386.2±163.4ms).在RVOT存在APD明显缩短和明显延长的心肌细胞.用4-AP阻断瞬时外向钾电流(Ito)后,未记录到APD明显缩短的细胞;而APD明显延长的细胞仍存在.少数RVOT细胞AP具有很长的平台甚至复极无法恢复到静息电位.它们能自发产生早后除极(EAD),可以诱发出第二平台反应;在RV中未记录到这种细胞;这些APD明显延长的RVOT心肌细胞与RV心肌细胞相比具有较大的ICa-L(13.16±0.87pA/pF,8.59±1.97pA/pF,P<0.05);用尼非地平(10μmol/L)阻断L-型钙通道后,ICa-L减小,动作电位时程缩短,RVOT心肌细胞记录到的长平台、EAD及第二平台反应消失.结果表明,RVOT心肌细胞APD离散度较RV心肌细胞大,是源于右室流出道的室速(RVOT-VT)的细胞电生理学基础.较大的Ito电流可能是导致RVOT心肌细胞APD明显缩短的原因之一;较强的ICa-L是导致RVOT动作电位明显延长的因素之一,并能出现EAD,这可能是RVOT产生触发性活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右室流出道心肌细胞 L-型钙电流 早后除极 触发活动 膜片钳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