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洋玩意、新时尚与现代生活:理解早期上海电影现代性的合法维度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海波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6-56,共11页
1918—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初创期,以革命性为评价标准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对初创期电影的总体评价极低,然而,如果以现代性的确立为标准,考察中国电影是否体现了某种现代性,是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以上海为主体的早期中国电影就会... 1918—1930年是中国电影的初创期,以革命性为评价标准的《中国电影发展史》对初创期电影的总体评价极低,然而,如果以现代性的确立为标准,考察中国电影是否体现了某种现代性,是否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性,以上海为主体的早期中国电影就会呈现出不可忽视的价值。它们给中国人带来了直观的声光电现代体验,是白话现代主义文化启蒙的主战场,塑造了国人新的生活方式,也建构了国人的民族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上海电影 现代性 白话现代主义 国族认同
下载PDF
早期上海电影品牌的发展策略及其启示 被引量:1
2
作者 汪献平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5-148,共4页
上海电影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并成为标志性的中国电影品牌。本文在分析与总结早期上海电影品牌发展策略的基础上,对当下的上海电影现状进行审视与思考,指出早期上海电影的成功经验对发展当代上海电影不无启发。
关键词 早期上海电影 品牌策略 复兴 启示
原文传递
中国电影史研究中的“感官文化学派”——以美国学者为主的上海早期电影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曲春景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4-103,共10页
上海早期电影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话题,而其中以美国学者为主的“感官文化”研究,则是一股正在兴起的对中国电影史研究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思潮或流派。这一学派以探讨上海早期电影与现代性的关系、及其与好莱坞的关系为主题,并注重女... 上海早期电影研究已成为一个国际性话题,而其中以美国学者为主的“感官文化”研究,则是一股正在兴起的对中国电影史研究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思潮或流派。这一学派以探讨上海早期电影与现代性的关系、及其与好莱坞的关系为主题,并注重女影星对都市文化的影响;其研究方法超越了解读式电影研究而涉及到电影与物质表象、与身体等感官文化领域,还涉及到电影与广告牌、杂志封面等其它视觉模式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对这一学派主要学者观点的分析,梳理出他们的基本思路和研究特点,但同时指出用感官文化研究的方法进入对早期上海电影的研究,电影文本则可能沦为一种文化素材或社会档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早期电影 感官文化学派 感官反应场 现代性 好莱坞
下载PDF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的前世今生 被引量:7
4
作者 倪祥保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6-201,共6页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原发性地诞生于20世纪30代初的上海,部分还是无声电影,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整整早了11年。这种传承了中国古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精神的上海早期电影创作,积极反映社会民生现...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原发性地诞生于20世纪30代初的上海,部分还是无声电影,比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整整早了11年。这种传承了中国古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现实主义精神的上海早期电影创作,积极反映社会民生现实,自觉表现社会普通人日常生活及美好人性,努力关注影片的社会接受效应,既体现了社会进步思想、民主倾向,又产生了难能可贵的文化价值及传播影响,完全具有开宗立派的扎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现实主义电影 上海早期电影 中国电影学派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下载PDF
上海早期电影的地缘文化生产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贺昱 《电影新作》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99,共4页
早期电影中的"上海"不仅是电影文化孕育的土壤,更是被生产和被重塑的对象。市景、声景与现实胶着,共同构筑了一个有着独特选择性意味的上海文化空间。移民文化带来的流动性以及多元文化并存和产生的文化冲突成为地缘文化的突... 早期电影中的"上海"不仅是电影文化孕育的土壤,更是被生产和被重塑的对象。市景、声景与现实胶着,共同构筑了一个有着独特选择性意味的上海文化空间。移民文化带来的流动性以及多元文化并存和产生的文化冲突成为地缘文化的突出特征。观照上海早期电影中的地缘文化生产,可以在怀旧与传承中,梳理百余年来上海电影生产的流变脉落,也为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展开对话、比照与交流,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早期电影 地缘文化 海派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