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5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智能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的透明化报告 被引量:3
1
作者 雷芳 杜亮 +1 位作者 董敏 刘雪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67-1270,共4页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临床诊断与筛查等。早期临床评估对于评价基于A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临床性能、安全性和人为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奠定基础,... 随着人工智能(AI)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应用于临床诊断与筛查等。早期临床评估对于评价基于AI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临床性能、安全性和人为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为进一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奠定基础,但相关临床研究报告的透明度和完整性尚待提高。2022年5月,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报告指南(DECIDE-AI)正式在线发表。本文将结合DECIDE-AI中的AI相关报告项目及相关文献,探讨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的透明化报告,以期帮助我国系统开发者和研究者更好地理解与应用相关指南,提高基于AI的临床决策支持系统早期临床评估报告的透明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决策支持系统 临床 早期临床评估 DECIDE-AI 透明化
下载PDF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模式在儿科学本科生教学中的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曾亮 董弈 +4 位作者 刘睿卿 吉奇 黄洁 吴水燕 刘璐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1-93,共3页
探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模式在儿科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中应用的效果,为儿科临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选30名开展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活动的2020级儿科八年制学生作为实验组,32名未接受相关教育的2020级儿科五年... 探索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模式在儿科专业低年级本科生中应用的效果,为儿科临床教学改革提供参考。选30名开展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活动的2020级儿科八年制学生作为实验组,32名未接受相关教育的2020级儿科五年制学生作为对照组,问卷调查收集数据,运用SPSS 24.0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多数儿科学本科生认为需要在基础知识、临床技能和沟通、医患心理等方面获得相关培训;实验组学生在操作技能(p=0.019)、临床思维(p=0.02)方面有显著提升;两组学生对参加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活动意愿强烈,积极性较高。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早期临床接触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低年级儿科本科学生在技能操作、临床思维、沟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满足学生对医疗岗位知识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 早期临床接触 儿科 医学教育
下载PDF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早期临床指标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3
作者 董晓光 赵紫薇 王洋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行血液灌流患者早期相关临床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1例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体质量指数(BMI)、服毒... 目的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行血液灌流患者早期相关临床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2018年3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1例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体质量指数(BMI)、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次数、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淋巴细胞计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血K+、Na+、C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72 h内预后将患者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OPP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合并冠心病比例、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入院时WBC、ALT、TNF-α、IL-1β、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液灌流次数、TBil、ChE活性、PaCO_(2)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均是影响AOP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865(1.032~3.370)、2.282(1.406~3.703)、2.522(1.258~5.057)、2.843(1.036~7.802)、2.077(1.107~3.897),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及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AOPP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0.976,95%CI为0.919~0.996;其预测AOPP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100.0%和85.7%,均P<0.05;随着血液灌流次数的增多,与入院时比较,患者WBC、ALT、AST、TBil、血肌酐(SCr)、ChE活性、TNF-α、IL-1β、IL-6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PaCO_(2)、PaO_(2)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重度AOPP患者早期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有助于预测短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血液灌流 早期临床指标 短期预后 胆碱酯酶
下载PDF
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早期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4
作者 黄娇倩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9期0120-0123,共4页
探讨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 探讨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方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医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过渡期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结合针灸推拿治疗方式。结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9.0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8.00%,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前屈、后伸活动度均显著升高,且试验组前屈活动度(83.51±4.21)°、后伸活动度(22.38±3.28)°高于对照组的(77.20±4.38)、(18.26±3.30)°,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应用阶段变化理论导向的延伸护理服务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和脊髓神经功能,提高依从性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渡期护理 心理干预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早期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影响
下载PDF
选择性脱细胞猪皮研制及早期临床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红明 柴家科 +1 位作者 刘强 盛志勇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23-425,共3页
目的 介绍选择性脱细胞猪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的研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 ,对 1例深 度 15 %、 度 2 5 %烧伤患者的右前臂和右小腿 ,行选择性脱细胞中厚猪皮早期覆盖。戊二醛交联后表皮... 目的 介绍选择性脱细胞猪皮覆盖大面积烧伤早期创面的研制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2 0 0 1年 1月~ 2 0 0 2年 5月 ,对 1例深 度 15 %、 度 2 5 %烧伤患者的右前臂和右小腿 ,行选择性脱细胞中厚猪皮早期覆盖。戊二醛交联后表皮面黏贴于容器 ,边缘包埋。在含 0 .2 5 %胰酶的 PBS液中 37℃消化 2小时 ,去污剂处理 2 4小时后 ,漂洗备用。将处理后猪皮应用于 1例切削痂自体微粒植皮创面覆盖约 2 % ,大体和光镜观察其功能和外观恢复情况。 结果 组织学观察见表皮层基本完整 ,真皮内无细胞。初步临床观察显示 ,选择性脱细胞猪皮的真皮可在创基成活 ,失活表皮可被宿主自体表皮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细胞 早期临床 床应用 创面 大面积烧伤 削痂 真皮 去污剂 光镜观察 猪皮
下载PDF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磁共振诊断价值 被引量:6
6
作者 李水仙 郑维红 +4 位作者 庄晓荣 林威 林晓芳 林建忠 孙安琪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CN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M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头痛(14例)、呕吐(11例)、发热(8例)、癫疒间发作(3例)、脑神经损害(1例)及颅... 目的研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早期临床特点和磁共振(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CNM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NM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有头痛(14例)、呕吐(11例)、发热(8例)、癫疒间发作(3例)、脑神经损害(1例)及颅内压均升高,脑脊液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MRI发现以双侧基底节区为主,单侧丘脑、脑干、小脑半球白质等部位的多发斑点/片状信号,增强后轻度强化;大脑半球和小脑半球皮质单发或多发圆形信号,增强后呈均质强化;脑膜呈线状/条状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Ommaya囊植入治疗组疗程缩短,治愈率增加。结论 CNM早期以脑膜炎症状为主,MRI在CNM的定位、显示病灶细节的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早期临床特点 磁共振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排除疑似病例早期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熊小明 欧阳慕梅 +9 位作者 张欢 王义为 夏旭 王熠 廖彬 冯徐俊 童国强 刘晓峰 是德海 杨春静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91-995,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COVID-19)、排除疑似病例(N-COVID-19)早期临床特征,寻找有鉴别意义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隔离病房收治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早期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OVID-19组血清乳酸脱...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COVID-19)、排除疑似病例(N-COVID-19)早期临床特征,寻找有鉴别意义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我院感染科隔离病房收治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早期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COVID-19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有流行病学史、胸部CT定量评分较N-COVID-19组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乳酸脱氢酶、胸部CT定量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对COVID-19的诊断正确度为中等偏下;其他临床特征指标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OVID-19与N-COVID-19病例早期临床特征绝大多数无明显差异,但疑似病例早期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胸部CT定量评分对COVID-19诊断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 排除疑似病例 早期临床特征
下载PDF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导向的康复治疗学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改革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许莉敏 刘尧尧 万春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5-336,共2页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WHO颁布的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状态的分类系统[1],是WHO分类家族中的两本字典中的一本,是全世界不同学科和领域对有关健康... 《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的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是WHO颁布的关于功能、残疾和健康状态的分类系统[1],是WHO分类家族中的两本字典中的一本,是全世界不同学科和领域对有关健康和健康情况进行交流的一个中性平台[2],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3]。在康复过程中,康复人员需聚焦功能,从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三个层面,结合疾病的病理和性质,功能障碍的表现和特征,以及社会背景和心理变化,进行全面分析,制订出最佳康复方案加以实施,最终提高功能。目前相关领域内正进行ICF概念及应用的全球推广[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过程 康复治疗学 残疾 早期临床 全球推广 健康状态 功能障碍 康复方案
下载PDF
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 被引量:11
9
作者 孙静 姚源蓉 程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3-396,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首次发病317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凝血功能、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入院即刻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相关生化指标与早期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选首次发病317例脑梗死患者,于发病24 h内行凝血功能、肝功能、血脂、肾功能、电解质等检查,入院即刻行中国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 Scale,CS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入院后第10天行NIHSS评分。按CSS评分分为轻、中、重型3组,按入院即刻与入院后第10天的NIHSS评分差值分为好转组、无变化组和恶化组,比较各组间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轻中重3型患者的血钙(SC)、总胆红素(TBIL)、纤维蛋白原(FIB)、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尿酸(SU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病情加重,SC呈降低趋势,TBIL、FIB、HCY、SUA水平呈增高趋势;临床转归不同组间的SC、FIB、SU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化组的SC最低,FIB、SUA水平最高。结论 :脑梗死患者急性期SC、FIB、SUA水平与病情轻重及临床转归有密切关系,TBIL、HCY与病情轻重有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生化指标 早期临床转归
下载PDF
基于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早期临床”“早期科研”实践课程体系构建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菲菲 刘亚坤 +6 位作者 杨帆 张凤云 刘珺 翟凤仙 贾雪梅 杜鹃 汪思应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0期1413-1416,共4页
目的:构建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基础、以早期接触临床和早期接触科研为核心思想,以临床病例、科研成果为主体,以虚拟仿真和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围绕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选取体液系统、循环系统、血液... 目的:构建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为基础、以早期接触临床和早期接触科研为核心思想,以临床病例、科研成果为主体,以虚拟仿真和多媒体为主要形式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模式。方法:围绕基础医学各学科的教学大纲,选取体液系统、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心脏系统、呼吸系统等典型临床病例和科研案例,将转化成标准化的虚拟案例投入虚拟仿真平台使用。在临床医学“5+3一体化”专业中随机抽取班级进行教学实践,并通过问卷调查、成绩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结果:目前建成虚拟案例10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学生对教学满意度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7.8%(P<0.05);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观察组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在有利于未来临床或科研工作方面,观察组为9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1%(P<0.01);在有利于拓宽知识面、学习效率、知识获得能力、加深对课程理解方面,2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综合性实验课期末成绩为(81.54±15.12)分,与对照组的(80.62±14.32)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优秀比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的“早期临床”“早期科研”实践课程体系初步构建成功,通过该体系进行案例讨论教学可以实现虚拟临床场景、科研场景与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尽早建立临床思维和科研思路,学生满意度较高,对医学教学改革有较好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医学教学 虚拟仿真 早期科研 早期临床
下载PDF
建立模拟诊疗社团促进早期临床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医科大学模拟诊疗社团为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储嘉慧 孟楠 +2 位作者 秦超 王水 黄华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65-68,共4页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建立了模拟诊疗社团对2010级学生进行早期临床实践,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开展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锻炼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水平,激发学习积极性,... 为了弥补传统教学理论和实践脱节的情况,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建立了模拟诊疗社团对2010级学生进行早期临床实践,为医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动手的机会,开展丰富的临床实践活动,锻炼临床实践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操作水平,激发学习积极性,增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立模拟诊疗社团对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诊疗 社团 早期临床
下载PDF
LISS钢板治疗股骨髁及胫骨近端骨折的早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南伟 周栋 +1 位作者 黄勇 翁益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2期1019-1020,共2页
关键词 胫骨近端骨折 钢板治疗 LISS 早期临床观察 股骨髁 术后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 微创固定系统
下载PDF
基于PACS系统的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 被引量:19
13
作者 欧阳祖彬 罗天友 +4 位作者 吕发金 曾勇明 李咏梅 盛波 欧阳羽 《继续医学教育》 2013年第11期55-57,共3页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为现代医学影像学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影像信息平台,同时也为实施医学影像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不仅丰富了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知识...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PACS)为现代医学影像学提供了全新的数字化影像信息平台,同时也为实施医学影像实践性教学提供了先进的手段。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不仅丰富了医学生的医学影像学知识,还加深了医学生对相关临床知识的了解。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早期临床实践,可激发医学生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医学生初步临床思维能力。基于PACS的早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对提高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教学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影像学 教学 早期临床实践 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
下载PDF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4
14
作者 樊新生 丁振东 +3 位作者 樊飒娟 蔡岳华 唐年秀 刘健 《国际内科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376-378,382,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8例PPH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PH患者最早的症状为劳累后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对48例PPH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各项辅助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右心导管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PPH患者最早的症状为劳累后逐渐发生的呼吸困难,其它症状包括胸痛、晕厥、疲劳、周围性水肿。最常见的体征是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及右心室第四心音奔马律。胸片为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左右肺动脉粗大,肺野清晰。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右心室内径扩大,右心室壁肥厚,室间隔矛盾运动,肺动脉明显增宽。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压常增至正常的3倍以上。右心房压力亦升高,但心排血量降低。结论PPH应注重早期诊断和治疗,及早做超声心动图、心导管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可延缓病情发展,并可延长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超声心动图 早期临床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早期临床接触在医学院本科生教学中的实验和探讨 被引量:6
15
作者 宋敏 杨阳 +1 位作者 诸兰艳 谢希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9年第3期60-61,共2页
从早期临床接触的概念、活动内容、开展及反馈等方面概述了在高等医学院本科生中这一教学改革活动的实施情况,对活动结束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就"早期临床接触"具体实施内容等对本科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影... 从早期临床接触的概念、活动内容、开展及反馈等方面概述了在高等医学院本科生中这一教学改革活动的实施情况,对活动结束后学生的调查问卷反馈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并就"早期临床接触"具体实施内容等对本科生的职业素质教育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早期临床接触"教学改革可以更广泛应用于高等医学院校本科生的实践课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临床接触 教学改革 医学院本科生
下载PDF
颌面部恶性淋巴瘤15例早期临床诊断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臻 宋萌 +1 位作者 万蕾蕾 蒋瑛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177-179,共3页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注意点。方法:总结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5例早期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经验。结果:对临床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全面分析临床表现,结合CT、B超等各种全身辅助和特殊检查,最终通... 目的:探讨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早期临床诊断方法及注意点。方法:总结近年来我科收治的15例早期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方法和经验。结果:对临床高度怀疑恶性淋巴瘤的患者,全面分析临床表现,结合CT、B超等各种全身辅助和特殊检查,最终通过针吸活检和病理明确诊断。结论:肿块针吸或切取活检辅以全身系统性检查是诊断颌面部早期恶性淋巴瘤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面部恶性淋巴瘤 早期临床诊断 临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 特殊检查 针吸活检 切取活检 注意点 系统性 全身
下载PDF
医学生早期临床实践培养途径的思考 被引量:11
17
作者 白洁 朱建华 +4 位作者 李昭宇 徐涛 李玉香 胡淑婷 陈晓霞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8年第3期12-13,30,共3页
为了解决医学生早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与素质,提出了对本科大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即实施目标制和导师制培养的方案:在基础学院范围内开展以导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在... 为了解决医学生早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提高科研能力与素质,提出了对本科大学生从第一学年开始即实施目标制和导师制培养的方案:在基础学院范围内开展以导师指导下的大学生创新性科研项目;在临床学院范围内进行以导师指导下的见习、基本服务、科研立项、疾病调查等;专科医师组织大学生社区志愿者团队,定期为居民举办医学咨询、各种护理技能和急救常识培训服务等。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跟导师贴身学习直至实习,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和智能,培养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实践上的准备;培养具有开拓性与创造性、具有高度使命感、责任感的优秀人才,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正确处理相关事物的能力,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经济社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生 早期临床实践 导师制 目标制 培养途径
下载PDF
糖尿病心肌病的早期临床诊断 被引量:9
18
作者 孙立娟 齐东旭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647-1649,共3页
关键词 糖尿病心肌病 早期临床诊断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血管并发症 风湿性心脏病 超声心动图 预后不良 临床表现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早期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赵玉明 唐晶 +2 位作者 戴勇 张春城 赵爱兵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16期2508-2510,共3页
目的 分析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都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经治疗以后的... 目的 分析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实施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 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随机抽取1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都是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回顾分析所选患者经治疗以后的具体疗效.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以HSS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 均Ⅰ期愈合,且疼痛状况得以一定改善;在手术后2周进行拆线发现,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都在70到100度之间,平均为81度,并且可以做到弃拐行走,其日常生活得以基本恢复.术后HSS评分显著提升,同手术前的HS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不但发病率高,而且病变范围较广,尤其在晚期,其功能障碍更加严重,我们给晚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可以实现比较令人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晚期类风湿关节炎 早期临床效果
下载PDF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早期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仙珍 胡岗 +1 位作者 黄美春 鲁盈 《浙江医学》 CAS 2017年第21期1904-1906,1912,共4页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17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采用激素+环磷酰胺(CTX)联合免疫治疗,4例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例行血浆...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早期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收集17例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资料,17例患者均采用激素+环磷酰胺(CTX)联合免疫治疗,4例同时联合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1例行血浆置换。分析17例患者早期临床特点、诊治经过及总体预后。结果 17例患者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热(9例)、乏力(12例)、消瘦(6例)、关节肿痛(2例)、紫癜样皮疹(2例)等非特异性表现;均有不同程度贫血,且均有重要脏器累及,主要累及肺脏10例,肾脏10例,周围神经4例,心脏1例。14例患者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3例患者胞质型ANCA、MPO-ANCA阳性。死亡5例,需维持性肾透析6例,病情稳定5例,1例失访。结论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早期多为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容易漏诊、误诊,ANCA及抗原联合检测用于诊断特异度高。对于诊断明确的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需积极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期待发现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以预测死亡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 早期临床特点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