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险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1
作者 沈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0090-0092,共3页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中落实风险管理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n=48)、B组(n=48)两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及风险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中落实风险管理的综合护理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96例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A组(n=48)、B组(n=48)两组,分别给予常规管理及风险管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1年11月-2022年11月。结果 B组较A组NHISS评分更低,MoCA评分、FMA评分更高;B组较A组健康知识水平、自护技能、自我责任感、自我概念评分显著更高;B组较A组发生过度灌注综合征、栓塞、梗死区出血转化、吸入性肺炎与死亡的发生率更低;上述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前两组NHISS评分,MoCA评分、FMA评分差异较小,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风险管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与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急性脑梗死 早期介入治疗 神经缺损程度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郭勇 杨茜 +2 位作者 张博 李伟峰 刘燚隆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68例。以发病3d行介入栓塞治疗为界,将68例患者分为早期组(32例)和晚期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情况... 目的观察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动脉瘤患者68例。以发病3d行介入栓塞治疗为界,将68例患者分为早期组(32例)和晚期组(36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情况、术后30d内脑梗死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果早期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mRS评分和术后30d内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组,住院时间短于晚期组,住院费用低于晚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少,可减少住院时间及降低住院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早期介入治疗 治疗结果
下载PDF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与早期保守治疗预后对比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孙科远 吴晗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712-716,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试验组... 目的 探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诊断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早期治疗策略不同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80例(试验组)和早期保守治疗组80例(对照组).试验组立即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依据造影结果进一步予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照组予以保守治疗1周后行PCI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的变化,以及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术后1周试验组和对照组LVEDV、LVESV和LVEF三项指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后l周相比,术后6个月试验组LVEDV[(107.95±24.55)ml/m2比(128.92±30.88)ml/m2]、LVESV[(43.33±12.56)ml/m2比(61.95±17.50)ml/m2]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59.92±7.08)%比(51.89±8.08)%](P均<0.05).与术后1周相比,术后6个月对照组LVEDV[(120.74±23.63)ml/m2比(132.89±29.42)ml/m2]、LVESV[(53.26±15.88)ml/m2比(63.40±21.57)ml/m2]明显降低,LVEF明显升高[(56.20±7.59)%比(53.06±8.24)%](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LVEDV[(107.95±24.55)ml/m2比(120.74±23.63)ml/m2]、LVESV [(43.33±12.56)ml/m2比(53.26±15.88)ml/m2]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59.92±7.08)%比(56.20±7.5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住院期间心绞痛发生率(1.25%比10.00%)、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0.00%比6.25%)、梗死复发再次住院率(2.50%比12.50%)和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率(2.50%比11.25%)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介入治疗和早期保守治疗均可改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早期介入治疗疗效更显著,且降低了患者住院和随访期间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早期介入治疗 早期保守治疗 预后
下载PDF
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7
4
作者 蔡瑞兴 夏范蕾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16期2546-2549,共4页
目的观察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43例,发病时间均在4.5h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介... 目的观察超早期介入治疗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43例,发病时间均在4.5h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行介入治疗,对照组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管再通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及出血性事件;随访3个月后,记录两组预后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周及2周后,两组NIHS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完全再通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3个月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介入治疗可改善伴有远端血管栓塞的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病人神经功能、近期预后及生活质量,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 远端血管栓塞 早期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郑春秀 张淑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4年第12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Early Invasive Strategy,EIS)对颅内动脉瘤破裂(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R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9—2013-10接诊的RIA患者92例,按照发病时间到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EIS组和晚期介入治疗(LIS)组...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Early Invasive Strategy,EIS)对颅内动脉瘤破裂(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RIA)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9—2013-10接诊的RIA患者92例,按照发病时间到治疗时间的不同分为EIS组和晚期介入治疗(LIS)组,每组各46例。EIS组在发病后72h内接受治疗,而LIS组在发病超过72h后接受治疗。比较2组术后栓塞情况、GOS预后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IS组完全栓塞38例(82.6%),大部分栓塞7例,部分栓塞1例,LIS组完全栓塞25例(54.3%),大部分栓塞12例,部分栓塞9例,EIS组栓塞效果明显优于LIS组;EIS组GOS≥4的患者39例(84.8%),LIS组GOS≥4的患者28例(60.9%),EIS组预后明显优于LIS组;EIS组并发症15例(32.6%),LIS组并发症3例(6.5%);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S对RIA的治疗效果显著,能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明显提升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预后
下载PDF
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孙娜 杨文灿 游涛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650-651,共2页
①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方法对154例N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经过分为两组,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76例和早期介入治疗组78例。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内死亡和联合终点发生率... ①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NSTEMI)患者早期行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②方法对154例NSTEMI患者住院期间的治疗经过分为两组,其中药物保守治疗组76例和早期介入治疗组78例。观察两组住院期间及6个月内死亡和联合终点发生率。③结果早期介入治疗能减少6个月与1年内心肌梗死发生率及病死率。④结论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介入治疗优于临床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非ST段括高急性 早期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付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8年第5期30-32,共3页
目的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选择早期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晚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 目的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抽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选择早期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选择晚期介入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室间隔厚度(IVS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D、LVEDD及IVST分别为(59.63±5.36)%、(31.76±3.28)mm、(44.96±4.75)mm、(8.17±2.84)mm,均优于对照组的(51.23±5.14)%、(36.17±4.11)mm、(50.13±3.99)mm、(11.64±2.47)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心脏事件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满意度92.86%高于对照组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满意度,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晚期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糖尿病 心功能 心脏事件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功能及心脏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魁风 李春海 《中外医疗》 2016年第11期112-113,共2页
目的探索及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对其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年接诊的AMI合并糖尿病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 目的探索及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对其心功能和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收集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年接诊的AMI合并糖尿病的8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0例。研究组于患者发病6 h内施行PCI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于患者发病6-12 h内施行PCI治疗。观察及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变化与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IVST、LVEF、LVDD、LVSD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又以研究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对AMI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早期PCI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患者的心脏事件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介入治疗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对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率的影响
9
作者 孙雪岩 齐国先 +2 位作者 高明宇 李春伟 谢岩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2-46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对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入院并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26例,男153例,女73例,平均年龄(61.1±10.7)岁。分为入院48 h内介入...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对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3月至2007年1月入院并接受介入治疗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26例,男153例,女73例,平均年龄(61.1±10.7)岁。分为入院48 h内介入治疗组和入院48 h后介入治疗组。通过门诊、病历记录或电话随访,随访30 d、90 d、180 d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脏性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绞痛)。结果入院48 h内介入治疗组、48 h后介入治疗组患者基线特征比较:入院48 h内介入治疗组患者年龄(59.2±10.1)岁,48 h后介入治疗组(63.1±10.9)岁,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两组出院后180 d生存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入院48 h内的介入治疗与入院48 h后的介入治疗对辽宁地区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出院后180 d生存率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 早期介入治疗 多中心研究
下载PDF
维吾尔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5例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
10
作者 买买提艾力 阿依努尔 +3 位作者 阿地力 米丽娅 杨小密 阿吉古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08年第4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早期介入治疗 维吾尔族 疗效 心脏不良事件 手术成功率 随访结果 临床效果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是否有益
11
作者 魏盟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7年第5期265-267,共3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不稳定性心绞痛和(UA)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STEMI)以及心源性缺血性猝死等4种临床病况。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早期介入治疗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不稳定性心绞痛 缺血性猝死 心源性
下载PDF
风险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增龙 俞燕 +4 位作者 曹月洲 顾梅 杭宇 王雪梅 施海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36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8月收治的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对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江苏省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8月收治的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63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82例)及对照组(8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风险管理。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评分(NIHSS)、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及巴氏量表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巴氏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急性脑梗死早期介入治疗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管理 急性脑梗死 早期介入治疗 神经功能 自我护理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后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波 张恒义 张明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230-230,共1页
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提供了积极有效,并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优于常规溶栓治疗,但冠脉介入仍有时间延误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时... 目的: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提供了积极有效,并安全的恢复心肌灌注的手段,优于常规溶栓治疗,但冠脉介入仍有时间延误问题。本研究旨在探讨AMI患者在等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的时间延误期内,使用重组组织型溶酶原激活剂(rt-PA)常规剂量治疗,促使梗死相关血管(IRA)早期开通的有效性,早期血管开通对左室功能的影响,及溶栓后立即进行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75例AMI患者在使用阿斯匹林和肝素情况下接受rt-PA 20 mg 1次静脉推注,随后80 mg在半小时内快速滴入。尽快行急性冠状动脉造影术。无论血管是否再通均行PTCA及支架术(联合治疗组),并和同期进行的88例AMI直接PCI(单纯PCI组)进行对比分析。本试验临床终点包括:到达导管室时血管开通率,PCI的结果,治疗后两周左室功能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到达导管室时, 联合治疗组的血管开通率88%(TIMIⅡ级占26%,TIMIⅢ级占62%),单纯PCI组为36%(自然开通,TIMI Ⅱ级占20%,TIMIⅢ级占16%),P<0.001。两组PCI血管再通率相近,分别为96%,94%。两组IRA恢复TIMIⅢ级者相同,分别为84%,82%。两周后对左室功能(超声EF值)的影响,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PCI组, 分别为65.4%,54.6%(P<0.05)。两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大出血,脑卒中,再狭窄和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两周住院死亡率联合治疗组为0%,单纯PCI组为3.4 %(P<0.001)。结论:联合治疗组(溶栓+ PCI)和单纯PCI组相比,早期开通率高,住院期间左室功能恢复较好。在等待PCI患者中早期加速进行溶栓可以促进血管早期再通,左室功能恢复;溶栓后随即进行PTCA并不增加PCI的并发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介入治疗 溶栓后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PTCA及支架术 冠状动脉造影术 TIMI 疗效 溶酶原激活剂 梗死相关血管 左室功能 PCI 早期开通 住院期间 功能恢复 内支架治疗 重组组织型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郭欣 王熠 李飞 《心脏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目的比较早期与择期介入治疗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的高危NSTEMI患者,根据手术实施时间分为早期介入组(入院24 h内)和择期介入组(24~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 目的比较早期与择期介入治疗对高危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纳入西京医院心血管内科行介入治疗的高危NSTEMI患者,根据手术实施时间分为早期介入组(入院24 h内)和择期介入组(24~48 h)。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PCI成功率、住院时间以及费用,对患者随访6个月,观察再发心绞痛、因冠心病再住院、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的情况。结果与择期介入组比较,早期介入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期间死亡、PCI成功率与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介入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再发心绞痛及因冠心病再住院率低于择期介入组,两组LVEF均明显提高,早期介入组高于择期介入组。结论高危NSTEMI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短期预后优于择期介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非ST段抬高型 早期介入治疗 择期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许慧仙 龚丽娜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0年第11期20-22,共3页
目的研究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救治的100例急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患者50人和观察组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 目的研究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对急性脑梗塞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救治的100例急脑梗塞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患者50人和观察组50人。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通过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评估两组遵医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评价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联合精细护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急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遵医行为,提高了护理质量,对促进患者康复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精细护理 急性脑梗塞 遵医行为 治疗依从性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钢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0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组,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晚期介入治疗... 目的研究分析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86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照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组,分为早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晚期介入治疗组(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每组n=43,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栓塞程度及预后评价。结果早期介入治疗组患者栓塞治疗效果明显高于晚期介入治疗组,P<0.05,大部分栓塞(栓塞程度>90%)、部分栓塞(栓塞程度<90)情况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早期介入治疗预后良好35例,预后不良8例;晚期介入治疗组预后良好27例,预后不良18例。两组预后评价对比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及造影完全栓塞程度高,预后良好率显著,是颅内动脉瘤破裂预后治疗的首选治疗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 预后评价
下载PDF
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对脑梗塞偏瘫痉挛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吕小笑 周文军 +1 位作者 李美川 吕荪荪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17年第5期633-635,共3页
脑梗塞后出现肢体痉挛是由于上位中枢抑制系统失调、下位中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释放、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及牵张反射亢进所致,痉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功能恢复,延缓并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及针灸的... 脑梗塞后出现肢体痉挛是由于上位中枢抑制系统失调、下位中枢运动神经元兴奋性释放、α-运动神经元兴奋性增加及牵张反射亢进所致,痉挛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和运动功能恢复,延缓并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而系统的康复训练以及针灸的早期介入可有效抑制和减轻偏瘫痉挛的出现和发展,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偏瘫痉挛 脑梗塞后 康复进程 针灸 运动功能恢复 神经元兴奋性 日常生活活动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谭民轩 《广州医药》 2014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研究早期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对照组患者采用晚... 目的研究早期介入治疗对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6月我院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早期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对照组患者采用晚期介入治疗(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72h),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评分。结果研究组QLQ-C30功能领域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能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江保卫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讨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t ST-elevation myocar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64例NSTEMI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 目的:探讨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t ST-elevation myocar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抽取64例NSTEMI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持续治疗5~7 d。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共静脉滴注48 h。统计治疗48 h后2 d内两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肌灌注(TMPG)情况,并实施心脏超声检查,对比治疗前后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2.51%)低于对照组(3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研究组LVEF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MPG3级率(87.50%)高于对照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未行早期介入治疗的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替罗非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心肌灌注,安全性较高,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替罗非班 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下载PDF
早期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破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磊 贾俊峰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8期133-134,共2页
目的探究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采取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晚期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 目的探究对脑动脉瘤破裂患者采取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到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动脉瘤破裂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晚期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介入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完全栓塞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次完全栓塞、部分栓塞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应用于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完全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介入治疗 脑动脉瘤破裂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