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1
作者 尹希瑶 杜昕 +2 位作者 张灿 赵昊斌 秦海霞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1078-1082,共5页
目的探讨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非复发组(n=87)。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 目的探讨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复发将患者分为复发组(n=16)和非复发组(n=87)。通过查阅病历收集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是否合并高血压、是否合并糖尿病、术前125(CA125)和血小板计数、有无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以及术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Ki67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伴或不伴有复发独立危险因素患者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期(RFS)。结果103例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16例复发,复发率为15.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是否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术前CA125水平、肿瘤病理分级、Ki67与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无关(P>0.05),术前血小板计数、有无LVSI及ER、PR、p53表达情况与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LVSI、p53阳性表达、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是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复发组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无复发组(P<0.05),有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无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患者(P<0.05),伴LVSI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无LVSI患者(P<0.05),p53阳性表达患者的中位RFS显著短于p53阴性患者(P<0.05)。结论有LVSI、p53阳性、术前血小板计数升高可增加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低危型子宫内膜样癌 复发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
2
作者 陈冬莲 曾繁晟 +2 位作者 雷心莉 叶倩倩 郭煜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21期132-135,共4页
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 目的:探究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的临床病理意义,以期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的诊断与治疗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4年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收治的40例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所有病变组织中4种错配修复蛋白[减数分裂后分离增强蛋白2(PMS2)、MutL同源物1(MLH1)、MutS同源物2(MSH2)及MutS同源物6(MSH6)]的表达情况,并比较两组及观察组中不同年龄、体重指数(BMI)、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缺失情况。结果:观察组PMS2、MLH1及MSH2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患者PMS2、MLH1、MSH2及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同BMI患者PMS2、MLH1、MSH2及MSH6表达缺失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中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率均显著低于高级别子宫内膜样癌,且不同年龄、FIGO分期及组织学分级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缺失情况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散发性 级别子宫内膜 错配修复蛋白 病理意义
下载PDF
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影响因素
3
作者 郝敏 郑晓丹 +4 位作者 魏雪静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李松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9-533,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 目的探讨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3年5月167例手术病理诊断低级别(G1、G2)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年龄、是否绝经、异常阴道出血时间、合并代谢综合征、CA125升高(≥35 U/ml)、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占位、合并子宫腺肌症、国际妇产科联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2009分期9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对P<0.05的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67例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LVSI 24例(14.4%)。对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4项因素(异常阴道出血时间≥4个月、CA125升高、合并子宫腺肌症、分期Ⅱ期及以上)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期Ⅱ期及以上(OR=7.357,95%CI:2.140~25.288,P=0.002),CA125升高(OR=4.883,95%CI:1.612~14.794,P=0.005)为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FIGO 2009分期Ⅱ期及以上、CA125≥35 U/ml与子宫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有关,间接提示淋巴结转移风险,术前应高度关注,以便制定更为精准的手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级别 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下载PDF
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4
作者 郝敏 韩伟 +4 位作者 郑晓丹 马楠 蒋沫怡 朱夏琴 王志启 《中国医药》 2024年第8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的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效能。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妇科进行初始治疗的167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脉管浸润情况将患者分为无脉管浸润组(143例)和脉管浸润组(24例)。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使用一致性系数和校准曲线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性能和符合度。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逐步选择法)分析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显示,阴道出血时间长、甘油三酯≥1.7 mmol/L,糖类抗原125≥35 kU/L,国际妇产科联盟临床分期Ⅱ期及以上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1.000、1.070、1.820、7.700,均P<0.05)。利用以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LVSI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经校准验证,预测风险接近于实际风险,一致性指数为0.843。结论临床高分期、血清高甘油三酯、高糖类抗原125和术前阴道出血时间长是低级别子宫内膜样癌患者LVSI的危险因素,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用于术前评估该类患者LVSI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别子宫内膜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列线图
下载PDF
子宫浆液性癌与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郑泽纯 李小毛 +4 位作者 叶辉霞 杨晓辉 刘继红 王刚 陈建国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 目的:探讨子宫浆液性癌(USC)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G3EE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子宫内膜癌防治项目200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收治的101例USC患者和619例G3EEC患者,比较两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结果和预后。结果:1USC组和G3EEC组的发病年龄、未产、糖尿病、高血压、肥胖、首发症状(异常子宫出血)、临床分期Ⅲ或Ⅳ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手术病理分期Ⅲ或Ⅳ期、临床Ⅰ期术后分期升高、肿瘤局限于宫腔下部、深肌层浸润、腹水细胞学阳性、宫颈间质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大网膜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SC组P53阳性率(86.2%)高于G3EEC组患者(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5年总体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USC组患者分别为74.9%和67.9%,G3EEC组患者分别为78.4%和7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3EEC患者与US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具有较多相似点,临床上应重视G3EEC的诊治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浆液性 分化子宫内膜 临床病理特征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6
作者 喇慧 韦贞汁 +1 位作者 曲丽霞 权丽丽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7年第5期782-784,共3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以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月12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12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大部分灰白、灰黄色、无明显出血坏死。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增厚、粗糙、质脆,表面凹凸不平,子宫切面有些肉眼可见肌层浸润。镜检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不规则舌状或岛状浸润肌层,有突入淋巴管、血管内生长、肿瘤细胞密集。肿瘤内可见较薄壁螺旋小血管,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同心圆样排列,缺乏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分化特点和典型生长方式,无螺旋小血管,伴盆腔淋巴结转移。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阳性率为25%,PR阳性率为8.33%,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阳性率为100%,PR阳性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分化子宫内膜 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在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应用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何莎 刘灵霞 +1 位作者 王亚宁 吴菲远 《中国性科学》 2016年第3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在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在临床I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预防感染措施。结果:实验组95%对治疗方案疗效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疗效有效率为85%)(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数、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补充治疗间隔等指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癌样腺癌患者采用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治疗效果理想,患者术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辅助阴式手术 早期子宫内膜 治疗效果 预防感染
下载PDF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峰 李美红 +2 位作者 李春仙 苏敏敏 叶元芬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14期1206-1207,共2页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EC新发病例约5万,病死约1.8万。近年来国内EC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趋于年轻化,部分地区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跃居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首位。
关键词 地区发病率 ENDOMETRIAL 女性生殖系统 常见临床症状 血清淀粉蛋白 早期诊断 子宫内膜 检测阳性率 胶体金法 子宫良性疾病
下载PDF
补肾化瘀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及孕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永存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8年第17期1861-1864,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及孕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7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28例),... 目的观察补肾化瘀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及孕激素治疗对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生存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57例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宫腔镜电切术及孕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补肾化瘀汤治疗,2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及生存质量状况,并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比较2组受孕率、成功分娩率及流产率。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21-1(CYFRA21-1)水平均显著下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后期随访过程中,观察组受孕率、成功分娩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流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化瘀汤联合宫腔镜电切术及孕激素治疗可明显降低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有效减轻术后不良反应,提高受孕率、成功分娩率,降低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高分化子宫内膜 生育功能 补肾化瘀汤 宫腔镜电切术 血清肿瘤标志物 生存质量
下载PDF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SMA、Desmin、ER、P53的病理分析对比
10
作者 李莉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8年第4期475-477,54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鉴别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及30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以期提高鉴别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30例子宫内膜间质肉瘤,以及30例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分别从巨检、镜检、免疫组化三方面进行病理分析与总结。结果巨检结果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肿块切面多数表现为灰白色,并且未发现明显细胞坏死现象。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表面内膜粗糙、质脆,可见明显溃疡、出血坏死或肌层浸润现象。镜检结果发现,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呈现不规则舌状现象、肿瘤细胞排列密集,无核分裂或者核分裂不明显,血管周围肿瘤细胞呈现同心圆样排列。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腺体呈现多腺管状,腺体排列不规则,大小不一致,腺上皮细胞增生出现排列紊乱,并且增生细胞出现堆积现象,核分裂明显。免疫组化结果发现,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ER表达阳性率高于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R表达阳性率(100.00%>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MA、Desmin、P53表达阳性率之间无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问质肉瘤和低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在巨检、镜检和免疫组化上可予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分化子宫内膜 病理分析
下载PDF
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淋巴血管间隙浸润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靓 郭红燕 +3 位作者 贺豪杰 韩劲松 熊光武 张璐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3年第12期1065-1068,共4页
目的 探讨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7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患者年龄(60.2±10.8)岁,随访时间(53.6±40.8)月.组... 目的 探讨影响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11年8月76例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情况.患者年龄(60.2±10.8)岁,随访时间(53.6±40.8)月.组织学分级G3 23例(30.3%),深肌层浸润53例(69.7%),宫颈间质累及14例(18.4%),淋巴血管间隙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LVSI)8例(10.5%).结果 复发12例(15.8%),死亡3例(3.9%).术后无治疗17例中复发5例(29.4%),单纯放疗41例中复发5例(12.2%),联合放化疗18例中复发2例(11.1%).5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79.7%,5年总生存率93.5%.单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LVSI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因素(疾病无进展生存率:RR=5.573,95% CI 1.419-21.892,P=0.014;总生存率:RR=29.435,95% CI 2.453-353 143,P=0.008).结论 具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相对较差.LVSI是影响有高危因素的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早期 预后 高危因素 多因素分析 淋巴血管间隙浸润
下载PDF
子宫癌肉瘤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的磁共振参数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程千千 李蔚洪 +1 位作者 戴一川 陈雀芦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第5期659-664,共6页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T1WI、T2WI、DWI和DCE各序列参数在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者26例和低危型EC患者47例临...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T1WI、T2WI、DWI和DCE各序列参数在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患者中的差异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9年6月温州市中心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S患者26例和低危型EC患者47例临床资料,两组均完成手术治疗并明确病理诊断,且术前均行T1WI、T2WI、DWI和DCE序列扫描,比较两组ET/AP、ADC、rADC、Ktrans、Kep、Ve等各序列扫描参数并作ROC曲线分析其在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CS组病灶性质评分和ET/AP明显高于EC组(t值分别为2.030、4.446,均P<0.05),两组T1WI和T2WI信号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S组ADC和rADC明显低于EC组(t值分别为2.151、2.903,均P<0.05);CS组Ktrans、Kep和Ve明显高于EC组(t值分别为6.445、6.118、7.451,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性质评分、ADC和rADC对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670、0.696和0.682,ET/AP、Ktrans、Kep和Ve对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22、0.851、0.782和0.937。结论MRI是子宫肿瘤重要的检查方法,通过对T1WI、T2WI、DWI和DCE等序列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可为CS和低危型EC鉴别诊断提供详细参考依据,其中DCE扫描参数Ktrans、Kep和Ve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子宫肉瘤 危型 磁共振成像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在子宫癌肉瘤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静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182-184,188,共4页
目的评价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诊断中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1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S患者和低危型EC患者各20例,分别为CS组和低危型EC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情况。结... 目的评价子宫癌肉瘤(CS)与低危型子宫内膜癌(EC)的鉴别诊断中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3~11月本溪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S患者和低危型EC患者各20例,分别为CS组和低危型EC组,比较两组患者MRI检查情况。结果CS患者的囊变/坏死、出血以及血管流空影检出率均高于低危型E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患者与低危型EC患者的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S患者的肿瘤最大径、肿块内膜厚度与宫腔前后径比值(ETAP)及最大相对强化率(MRER)大于低危型EC患者,流出率(Washout)低于低危型EC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显示,肿瘤最大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ETAP AUC为0.906、MRER AUC为0.979。诊断阈值取肿瘤最大径=38.2 mm、ETAP=0.479、MRER=1.300时敏感度与特异性最高。结论CS与低危型EC诊断中MRI检查中肿瘤最大径、ETAP与MRER对指标具有鉴别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肉瘤 危型子宫内膜 鉴别诊断 参数指标
下载PDF
伴低级别浆液性癌样成分的混合性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Espinosa I 梁忠泉(译) 刘光(校)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9期670-670,共1页
作者曾报道2例伴低级别浆液性癌样成分的混合性子宫内膜样癌,它无法被目前基因组分型的4种类型所涵盖。最近,作者又新增1例病例,并对3例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免疫组化染色项目包括:p53、ER、Ki-67、WT1、MLH1、PMS2、MSH2和M... 作者曾报道2例伴低级别浆液性癌样成分的混合性子宫内膜样癌,它无法被目前基因组分型的4种类型所涵盖。最近,作者又新增1例病例,并对3例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免疫组化染色项目包括:p53、ER、Ki-67、WT1、MLH1、PMS2、MSH2和MSH6。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TP53、KRAS和PIK3CA等基因突变,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PTEN和POLE等基因突变。本组3例患者平均年龄58. 6岁,均未生育且有病态肥胖(体重100~300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基因组分型 浆液性 混合性 级别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成分
下载PDF
宫腔镜病灶切除联合孕激素在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15
作者 吴萌 秦锦龙 吕冰峰 《中国性科学》 2022年第8期86-89,共4页
目的分析宫腔镜病灶切除联合孕激素在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EA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早期E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目的分析宫腔镜病灶切除联合孕激素在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EA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上海同济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早期EA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宫腔镜病灶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宫腔镜病灶切除联合孕激素。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耗时和缓解时间。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水平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1年复发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耗时和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成功受孕率和足月生产率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和早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A125、CA199和CA153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病灶切除联合孕激素在早期EAC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优于单一宫腔镜病灶切除,可在不降低疗效的基础上获得更好的妊娠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腔镜病灶切除 孕激素 早期子宫内膜 生育功能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晓蓉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53-55,共3页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 目的: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收治的60例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则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并发症以及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量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P<0.05,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有1例出现死亡,两组患者术后死亡率的对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良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开腹 早期子宫内膜
下载PDF
子宫转移性低级别浆液性癌合并子宫内膜样癌1例
17
作者 俞文英 张士岭 +1 位作者 邓茜 王海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2-583,共2页
患者女性,59岁,绝经10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反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就诊。血清学指标:CA199 2 369 U/mL。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子宫稍强回声(小肌瘤可能)。盆腔CT:(1)子宫内膜异常信号,考虑子宫内膜癌,病灶侵犯子... 患者女性,59岁,绝经10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反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就诊。血清学指标:CA199 2 369 U/mL。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子宫稍强回声(小肌瘤可能)。盆腔CT:(1)子宫内膜异常信号,考虑子宫内膜癌,病灶侵犯子宫结合带及肌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转移性级别浆液性 子宫内膜 输卵管级别浆液性 病例报道
下载PDF
宫颈腺癌与子宫内膜样腺癌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慧 程静新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72-574,共3页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宫颈鳞癌占90%以上,而腺癌仅有10%。宫颈鳞癌的研究明确了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也使得宫颈鳞癌的早期筛查率明显提高。而对宫颈腺癌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方法,因此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文献表...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宫颈鳞癌占90%以上,而腺癌仅有10%。宫颈鳞癌的研究明确了其与HPV感染的相关性,也使得宫颈鳞癌的早期筛查率明显提高。而对宫颈腺癌目前尚无有效的筛查方法,因此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文献表明宫颈腺癌、腺鳞癌5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由8.9%(1985-1988年)上升至20.9%(1997-2000年),宫颈腺癌发病率20年来增加了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宫颈鳞 早期筛查 筛查方法 宫颈管 女性生殖系统 前病变 子宫内膜 薄层细胞学 组织学检查
下载PDF
伴低级别浆液性癌样成分的混合性子宫内膜样癌: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和基因研究(英)
19
作者 Espinosa I 梁忠泉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18年第8期M0004-M0004,共1页
作者曾报道2例伴低级别浆液性癌样成分的混合性子宫内膜样癌,它无法被目前基因组分型的4种类型所涵盖。最近,作者又新增1例病例,并对3例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免疫组化染色项目包括:p53、ER、Ki-67、WT1、MLH1、PMS2、MSH2和M... 作者曾报道2例伴低级别浆液性癌样成分的混合性子宫内膜样癌,它无法被目前基因组分型的4种类型所涵盖。最近,作者又新增1例病例,并对3例进行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免疫组化染色项目包括:p53、ER、Ki-67、WT1、MLH1、PMS2、MSH2和MSH6。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TP53、KRAS和PIK3CA等基因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 基因组分型 浆液性 混合性 级别 临床病理 免疫表型 成分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早期诊断中细胞学和组织学的比较 被引量:8
20
作者 刘从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88-490,共3页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死亡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已居北京和上海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FIGO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Ⅲ... 子宫内膜癌占女性恶性肿瘤的7%[1]。自2008年以来,全球发病率上升了21%,死亡率增长至原来的2倍[2]。我国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现已居北京和上海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FIGOⅠ、Ⅱ期)子宫内膜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而Ⅲ、Ⅳ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仅为57%~66%和20%~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恶性肿瘤 早期诊断 子宫内膜 子宫内膜腺体 黏膜下肌瘤 筛查手段 宫颈黏膜 HNPCC 子宫内膜增生症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