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强的松龙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早期保护效应 被引量:4
1
作者 裴群羽 许媛媛 +3 位作者 王珂 杨立元 杨磊 雷季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9期5701-5704,共4页
目的:观察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9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分组:成年雄性SD大白鼠55只随机取出7只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其... 目的:观察注射甲基强的松龙对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受损视网膜节细胞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9/2006-09在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解剖实验室完成。实验动物分组:成年雄性SD大白鼠55只随机取出7只为正常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实验处理;其余48只为实验组,在手术显微镜下经动物的左侧眶上缘暴露视神经,然后将视神经鞘顺向划开,在距眼球后壁2mm处将视神经剪断。将实验组动物随机分成4组,每组12只:①损伤组。②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组,动物实施术后30min给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90mg/kg)。③嗅鞘细胞移植组,动物术后移植嗅鞘细胞组织层。④给药后嗅鞘细胞移植组,动物术后30min给予一次性尾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注射液(90mg/kg),然后移植嗅鞘细胞组织层。术后21d麻醉下处死各组大鼠。实验评估:通过视神经逆行荧光标记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状况以及热休克蛋白27表达情况。结果:55只SD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数量: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组高于损伤组[(16.525±9.557),(9.889±5.585)个/视野,P<0.1],给药后嗅鞘细胞移植组明显高于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28.881±13.660),(16.525±9.557),(13.513±6.840)个/视野,P<0.1,<0.01]。②各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热休克蛋白27的表达: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组高于损伤组,给药后嗅鞘细胞移植组明显高于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注射组和嗅鞘细胞移植组。结论:早期注射甲基强的松龙使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存活率升高,并使热休克蛋白27表达上调,同时亦表现出了对移植嗅鞘细胞移植治疗受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显著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强的松龙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嗅鞘细胞 早期保护
下载PDF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周敬华 揭毅 熊从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32-33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洼田吞水试验均在3级以上的脑干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插管组(56例)与对照组(42例)。插管组患者于3 d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 目的探讨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98例洼田吞水试验均在3级以上的脑干梗死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插管组(56例)与对照组(42例)。插管组患者于3 d内采用经鼻气管插管或经口气管插管。对照组不予气管插管,其他治疗方法均相同。治疗2周后复查肺部CT。治疗1个月后,采用洼田吞水试验判断吞咽障碍的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插管组患者治愈率(30.4%)、有效率(42.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1.9%,33.3%),无效率(26.8%)明显低于对照组(54.8%)(均P<0.01)。插管组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比例(37.5%)明显低于对照组(64.3%)(P<0.01)。插管组患者NIHSS评分减少值(6.55±4.57)明显高于对照组(2.45±3.00)(P<0.01)。结论早期给予气管插管可以降低脑干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其吞咽功能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干梗死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 吞咽功能 肺部感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对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 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伟 常娜 +1 位作者 张朝钢 吴超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7年第9期83-85,共3页
目的探讨发病早期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对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5-03—2016-03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干梗死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 目的探讨发病早期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对吞咽功能、肺部感染及神经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收集2015-03—2016-03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96例脑干梗死患者,均有吞咽困难,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口气管插管或鼻气管的方式治疗,治疗结束后全部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比较2组吞咽障困难程度改善情况,并进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统计肺部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9.2%,观察组总有效率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5例(52.1%)出现肺部感染,远远高于观察组的11例(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发病早期的脑干梗死并吞咽困难患者进行保护性气管插管,疗效显著,吞咽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且肺部感染的几率明显下降,神经功能有效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保护性气管插管 脑干梗死 吞咽障碍 肺部感染 神经功能
下载PDF
胚胎脊髓移植联合应用bFGF对脊髓神经组织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风劲 李新志 +1 位作者 许涛 陈安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12期968-970,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FSC)移植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Ca2+、Mg2+的影响。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A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5ml FSC细胞悬液;B组注入20μl bFGF与...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联合应用胚胎脊髓(FSC)移植和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Ca2+、Mg2+的影响。方法利用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A组经蛛网膜下腔导管注入5ml FSC细胞悬液;B组注入20μl bFGF与FSC细胞悬液;C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6h、24h取A组、B组和C组动物损伤区脊髓组织测定水和Ca2+、Mg2+含量;术后5d取损伤脊髓组织电镜下观察结构变化。结果C组损伤区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Ca2+水平升高,Mg2+水平下降,白质内髓鞘结构紊乱,囊性变严重;A组和B组上述变化均较C组改善。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FSC移植和bFGF可减轻离子失衡,从而对继发性损害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脊髓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脊髓损伤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胚胎脊髓移植 神经组织损伤 早期保护作用 联合 组织水含量 Wistar大鼠 Ca^2+ MG^2+
下载PDF
运动预处理后内源性阿片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保护作用
5
作者 王强 闻剑飞 +2 位作者 汪辉 陆保云 胡俊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后内源性阿片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运动预处理组(EP组)和运动预处理+纳洛酮组(EPN组)。在运动预适应模型... 目的:探讨运动预处理后内源性阿片肽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I/R组)、运动预处理组(EP组)和运动预处理+纳洛酮组(EPN组)。在运动预适应模型基础上,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多道生理记录仪描记血流动力学参数,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浆β-内啡肽(β-End)、强啡肽A(Dyn A)和亮氨酸-脑啡肽(L-Enk)含量,用原子分光光度法检测心肌中钙离子(Ca2+)浓度。结果:1与I/R组相比,EP组在再灌注期LVSP、±dp/dtmax降低幅度明显减小(P<0.05);与EP组相比,EPN组在再灌注60分钟后LVSP和-dp/dtmax值下降,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与I/R组相比,EP组血清cTnI漏出明显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PN组血清cTnI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EP组相比,EPN组中血清cTnI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与I/R组相比,EP组和EPN组血浆中β-End、Dyn A、L-Enk浓度均明显升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EP组与EPN组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4与I/R组相比,EP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EPN组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与EP组相比,EPN组中心肌细胞胞浆中Ca2+浓度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内源性阿片肽可能通过对抗交感神经兴奋和经阿片受体后途径维持细胞内钙稳态,保持细胞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维持心脏舒缩功能,发挥早期的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处理 阿片肽 心肌缺血再灌注 早期保护
下载PDF
神经节苷脂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6
作者 沈怡 陆雪芬 胡雪强 《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 2001年第1期6-9,共4页
为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后的脑组织保护作用及机理,本实验采用新生鼠HIE模型,新生7天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E组、GM1预防治疗组,脑活素预防治疗组,对HIE后不同时间特别是早期伤侧不同部位脑组织匀浆中谷... 为探讨神经节苷脂GM1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后的脑组织保护作用及机理,本实验采用新生鼠HIE模型,新生7天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E组、GM1预防治疗组,脑活素预防治疗组,对HIE后不同时间特别是早期伤侧不同部位脑组织匀浆中谷氨酸浓度进行测定,并观察神经细胞病理形态.结果发现缺血缺氧后5、15、30、60min伤侧皮质脑组织匀浆谷氨酸浓度明显升高,且预防GM1治疗组与HIE组对应时间点相比有明显下降(P<0.001),脑活素预防治疗对照与GM1组于HIE后30、60min对应时间点相比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HIE后早期谷氨酸迅速释放,过度释放的谷氨酸可能是HIE后继发脑损害的主要因素之一;GM1具有抗谷氨酸神经毒性的作用;GM1减轻神经元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缺氧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早期保护作用 实验研究 新生儿
下载PDF
爱维治对急性脑梗塞早期保护性治疗临床观察
7
作者 王立华 刘晓东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02年第4期38-38,39,共2页
关键词 爱维治 脑梗塞 早期保护治疗
下载PDF
缺血预适应对大鼠移植小肠的早期保护作用
8
作者 王曙逢 李国威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8-371,共4页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 (IPC)对大鼠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S组 ,n =6 ) ,小肠移植组 (SBT组 ,n =12 )和缺血预适应加小肠移植组 (ISBT ,n =12 )。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 目的 研究缺血预适应 (IPC)对大鼠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假手术组 ,S组 ,n =6 ) ,小肠移植组 (SBT组 ,n =12 )和缺血预适应加小肠移植组 (ISBT ,n =12 )。建立大鼠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移植肠血管重建成功之后 ,再灌注 1h各组取材。免疫组化定量检测层粘连蛋白 (lami nin ,LN)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检测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凋亡。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小肠上皮基底膜结构变化。结果 S组、SBT组、ISBT组LN表达分别为 39.5 2± 2 .6 0 ,13.5 3± 0 .4 4 ,2 5 .4 0± 1.79,SBT组明显低于S组 (P <0 .0 5 ) ,而ISBT组明显高于SBT组 (P <0 .0 5 )。S组、SBT组、ISBT组上皮细胞凋亡指数 (AI)分别为 2 .2± 0 .83,30 .8± 3.2 ,13.2± 2 .86 ,SBT组明显高于S组 (P <0 .0 5 ) ,ISBT组明显低于SBT组 (P <0 .0 5 )。透射电镜观察显示S组小肠上皮基底膜呈线性连续完整的结构 ,而SBT组基底膜分解断裂、甚至消失 ,ISBT组上皮基底膜破坏程度比SBT组为轻。结论 IPC对大鼠移植小肠上皮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均有早期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适应 大鼠 小肠移植 早期小肠保护 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帕金森病需要早期治疗和早期保护
9
作者 柳四新 《家庭健康(医学科普)》 2017年第6期39-39,共1页
李阿姨今年62岁,近两年来晚上睡觉老是做梦,常常拳打脚踢,有时甚至从床上摔下来,丈夫则经常被打醒。李阿姨觉得自己可能是“梦游”了。经仔细问诊,医生发现李阿姨除睡眠问题外,近半年来还总觉得脚没有力气,做什么事情都快不起来... 李阿姨今年62岁,近两年来晚上睡觉老是做梦,常常拳打脚踢,有时甚至从床上摔下来,丈夫则经常被打醒。李阿姨觉得自己可能是“梦游”了。经仔细问诊,医生发现李阿姨除睡眠问题外,近半年来还总觉得脚没有力气,做什么事情都快不起来,鼻子也没有以前灵敏了,经常饭烧糊了都没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保护 早期治疗 帕金森病 晚上睡觉 睡眠问题
下载PDF
核因子-kappa B在肢体缺血预处理早期心肌保护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晓光 马虹 +1 位作者 王俊科 吴滨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核因子kappa B(NF-κB)在诱导远隔器官预处理中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组),... 目的:探讨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及核因子kappa B(NF-κB)在诱导远隔器官预处理中的可能机制。方法:Wistar大鼠48只,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组),ProDTC+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PL-D组)。观察各组心肌梗死面积,并应用反转录PCR技术,测定心肌组织NF—κB mRNA。结果:心肌梗死面积PL组较I/R组明显减少,分别为34.5%±7.6%和58.5%±8.5%(P<0.05),而PL-D组与I/R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与I/R组比较,PL组和PL-D组NF-κB mRNA表达明显减弱(P<0.05);PL-D组NF-κB mRNA表达较PL组亦明显减弱(P<0.05)。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早期保护作用,NF-κB在肢体缺血预处理的早期心肌保护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早期保护作用 NF-κB
下载PDF
磁刺激对脊髓神经组织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11
作者 李新志 郭风劲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1年第3期158-160,174,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应用磁刺激(magnetic stimulation,MS)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钙、镁离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利用Allen的WD(weight drop,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鼠Ts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后,应用磁刺激(magnetic stimulation,MS)对损伤脊髓组织早期钙、镁离子的影响。方法:实验利用Allen的WD(weight drop,WD)技术,以10g×2.5cm,致伤力造成wistar大鼠Ts脊髓损伤模型,实验组分别于术后即刻,1h,2h,4h,24h分别予0.5HZ,70%输职强度的磁刺激,对照组不做处理,术后2h,6h,24h取治疗组,对照组动物损伤区脊髓组织作以下检测;用于湿法测水含量;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钙、镁离子含量。结果:损伤区脊髓组织水含量增多,钙离子水平升高,镁离子水平下降,白质内髓鞘结构紊乱,囊性变重;而应用MS可改善上述变化。结论:脊髓损伤后应用磁刺激可减损脊髓损伤后的离子失衡,从而对继发性脊髓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刺激 脊髓损伤 早期保护
原文传递
硝酸甘油与丁丙诺啡合用抗大鼠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研究:早期心脏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2
作者 娄建石 梁会旭 刘艳霞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119-1124,共6页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G)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BU)两药单用及合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 5组 ,行 30min冠脉结扎缺血 / 2h再灌。各组手术之前行不同处理 ,Sham组静注等容... 目的 研究硝酸甘油 (nitroglycerin ,NG)和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BU)两药单用及合用抗心肌缺血的药理性预适应的早期保护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分为 5组 ,行 30min冠脉结扎缺血 / 2h再灌。各组手术之前行不同处理 ,Sham组静注等容积NS ,早期预适应 (EIP)组行 3个循环5min缺血 / 5min再灌预处理 ,BU组静注盐酸丁丙诺啡 1 0mg·kg-1,NG组静注NG 0 3mg·kg-1,B +N组分别给上述剂量BU和NG。各组均于给药前、后及缺血和再灌期连续监测心率、血压、ST 段和心律失常情况 ;测定缺血 30min和再灌 2h血浆LDH、CK ;再灌 2h后行心肌HE染色与TTC染色定性和定量测定心肌坏死情况。结果 与Sham组比较 ,BU组明显推迟缺血期心律失常出现时间 ,缩短室早持续时间 (P <0 0 1) ,降低二联律和室速发生率 ;降低缺血期血LDH(P <0 0 5 )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但未降低血CK水平和缺血期ST 段抬高。与Sham组比较 ,NG组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期ST段 (P <0 0 1)、降低缺血期血LDH(P <0 0 1)和CK(P <0 0 5 )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减轻HE染色心肌坏死程度 ,缩短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药物合用后与Sham组比较 ,不仅明显降低缺血和再灌期ST段、血LDH和CK水平 ,缩小心肌坏死面积 (P <0 0 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丁丙诺啡 药理性预适应 早期心脏保护
下载PDF
pSVPoMcat微基因修饰许旺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13
作者 陈礼刚 高立达 +3 位作者 曾凡俊 毛伯镛 李开慧 卢敏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微基因修饰 脊髓损伤 许旺细胞 PSVPOMCAT 早期保护 神经外科 脊髓组织 细胞凋亡 钙含量 含量的测定
原文传递
早期大剂量乌司他丁与沐舒坦联合使用对特重度烧伤肺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叶胜捷 张文振 +2 位作者 庞淑光 方声教 陈如俊 《中国医药导刊》 2014年第2期284-285,287,共3页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应用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与对照组(141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如液体复... 目的:研究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应用对特重度烧伤患者早期肺功能的保护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6月间入院诊治的特重度烧伤患者2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45例)与对照组(141例)。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如液体复苏、抗感染、营养支持、及时创面修复的基础上,大剂量联合使用乌司他丁与沐舒坦。对照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剂量联合使用上述药物。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通过血气分析计算肺氧合指数和呼吸指数,并根据ALI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损伤程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呼吸频率、PaO2/F iO2值与Murray评分方面无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呼吸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F iO2值高于对照组,并且肺损伤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第一天两组患者的ALI评分无差异,均为轻度肺损伤;治疗后第3、5天后治疗组仍稳定在中度肺损伤,而对照组显示发生重度肺损伤。上述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联合沐舒坦治疗特重度烧伤患者,可以减轻对肺组织的损伤,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起到保护肺部组织器官的作用,可为临床救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沐舒坦 特重度烧伤 早期肺功能保护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早期脑保护在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汪洋 鲁厚清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191-19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早期脑保护对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方法:41例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分发病2 h内和2 h后入院两组,并立即给予早期综合脑保护治疗,记录入院时、入院24 h后、48 h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早期脑保护对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的疗效。方法:41例急性缺氧性脑病患者,分发病2 h内和2 h后入院两组,并立即给予早期综合脑保护治疗,记录入院时、入院24 h后、48 h后的Glasgow昏迷评分(GC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评分无差异(P>0.05),24 h后评分有差异(P<0.05),48 h后有显著差异(P<0.01),入院后24及48 h的GCS评分上升幅度在两组间有差异(P<0.05)。结论: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早期脑保护治疗时间的提前,可明显改善患者意识状态,减少脑部功能的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保护 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 GCS评分
下载PDF
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缺血早期心肌保护作用及对IMA、GPBB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豆利华 《河北医药》 CAS 2010年第17期2327-2329,共3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缺血早期(6h内)心肌保护作用及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缺血早期(6h内)心肌保护作用及缺血性修饰白蛋白(IMA)、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GPBB)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风湿性心脏病体外循环下二尖瓣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2组灌注方法及体外循环方法相同。治疗组于手术开始前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80mg加入25%葡萄糖注射液20ml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的平衡液。分别于手术前(T1)、主动脉开放后30min(T2)、2h(T3)、6h(T4)、12h(T5)、24h(T6),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IMA、GPBB、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并进行组间比较及以上指标在血中出现时间和趋势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主动脉开放后30min白蛋白钴离子结合试验(ACB)值已达峰值,而后呈上升趋势,主动脉开放后24h基本恢复正常,治疗组AC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PBB于主动脉开放后2h出现,6h达峰值,其后呈下降趋势,于24h基本恢复正常;CK-MB、cTnI于主动脉开放后6h出现,其后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于主动脉开放后2、6、12、24hGPBB、CK-MB、cTnI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在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术中心肌缺血早期能够有效起到心肌保护作用及以IMA、GPBB为检测指标能更好的反映其早期的心肌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 缺血早期心肌保护 缺血性修饰白蛋白 糖原磷酸化酶同工酶BB
下载PDF
乌司他丁在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期早期肾保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龙燕 赖建鸿 《当代医学》 2016年第8期7-8,共2页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5例,根据乌司他丁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各15例,另设对照组15例,不注射乌司他...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对于先心病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室间隔缺损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75例,根据乌司他丁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方式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各15例,另设对照组15例,不注射乌司他丁,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比较5组患儿术后肾功能保护效果。结果各组患儿在手术前(T1)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4个时间点,4个实验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刻组间比较,NAG的F值分别为2.038、3.952、3.043、5.329,尿素氮F值分别为1.368、2.249、3.842、3.073,血肌酐F值分别为1.644、2.583、4.085、4.7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Ⅳ组较其他3个实验组指标上升幅度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有利于小儿体外循环术后早期肾功能损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先心病 早期保护
下载PDF
阻断P物质对烧伤后急性肺损伤的早期保护作用
18
作者 尹泽钢(编译) 《中华烧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3-243,共1页
为寻找烧伤后早期急性肺损伤(ALI)的内源性触发因素,作者采用30%TBSAⅢ度烧伤小鼠模型,研究促炎神经肽P物质在严重烧伤后ALI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伤后甲期呼吸功能的影响。
关键词 早期保护作用 神经肽P物质 急性肺损伤 烧伤后 触发因素 小鼠模型 Ⅲ度烧伤 TBSA
原文传递
运动预适应通过间歇性缺血缺氧诱导细胞自噬参与早期心肌保护的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孙其龙 潘珊珊 +2 位作者 黄悦 王家银 陆矫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5-32,49,共9页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性心肌缺血缺氧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cl-2在早期运动预适应(EEP)及保护期的变化,探讨细胞自噬在EEP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早期运动预适应组(EEP组)、力竭运动... 目的:通过分析运动性心肌缺血缺氧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Bcl-2在早期运动预适应(EEP)及保护期的变化,探讨细胞自噬在EEP心肌保护效应中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早期运动预适应组(EEP组)、力竭运动组(EE组)和早期运动预适应+力竭运动组(EEP+EE组)。1)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检测血浆cTnI含量,结合HE和HBFP相邻切片染色,综合评价心肌缺血缺氧的程度,验证EEP心肌保护效应。2)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并观察Beclin1/Bcl-2的表达变化和解离程度。3)通过相关性分析评估运动性缺血缺氧与细胞自噬的关系。结果:1)与C组相比,EEP组血浆cTnI水平和MOD值均具有升高的趋势(P>0.05),且EE组和EEP+EE组升高具有显著性(P<0.05);与EE组相比,EEP+EE组cTnI水平和MOD值显著降低(P<0.05);与C组相比,其余各组心肌组织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缺血缺氧改变,HE染色嗜酸性增强部位与HBFP染色艳红色阳性区域趋近一致。2)与C组相比,其余各组Beclin1均显著升高(P<0.05),Beclin1/Bcl-2解离程度增加(P<0.05),而Bcl-2并无明显变化;与EE组相比,EEP+EE组Beclin1/Bcl-2共定位程度显著升高(P<0.05)。3)各组IHA和IOD值均与Beclin1/Bcl-2共定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EP通过间歇性缺血缺氧可以诱导心肌细胞自噬,细胞自噬参与了EP对运动性心肌损伤的早期保护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预适应 缺血缺氧 BECLIN1 Bcl-2 细胞自噬 早期心肌保护
下载PDF
3岁以下儿童早期发展与保护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志平 伍琼琳 雷鲜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年第4期77-90,共14页
当前,3岁以下儿童的日常照料、早期教育等主要依靠家庭内部支持来实现,市场早教机构及其他较少的社会服务提供补充,政府对3岁以下儿童的早期发展与托育公共服务滞后于现代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转变,3岁以下困境家庭儿童的早期发展与托... 当前,3岁以下儿童的日常照料、早期教育等主要依靠家庭内部支持来实现,市场早教机构及其他较少的社会服务提供补充,政府对3岁以下儿童的早期发展与托育公共服务滞后于现代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转变,3岁以下困境家庭儿童的早期发展与托育公共服务更是一大难题。本研究结合相关统计学分析方法,以"儿童之家"机构为中心,对当前我国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困境家庭儿童的早期发展与托育公共服务的现状和需求进行分析。调查发现:在家庭基本现状方面,当前社会家庭形态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人们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态度整体较为积极,重视孩子的健康和教育;在早期托育公共服务需求方面,家庭最需要的是教育援助,对儿童的早期发展教育认可度较高,对身边公共托育机构等教育项目的参与度较高,而经济因素是家庭不愿生育二孩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强财政及法律法规支持力度;在困境家庭现状及存在问题方面,困境家庭对儿童早期发展教育的意识较高,但参与度较低,对困境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有待加强。从而得出结论:安全、放心的儿童成长环境是家长选择儿童发展与保护机构的首要考虑因素,政府和单位主办的儿童发展与保护机构是多数家庭认可的公共服务主体。建议明确3岁以下儿童发展与保护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加大财政投入,构建以社区"儿童之家"平台为中心的儿童早期发展与保护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各类儿童早教机构的监督管理,探索创新互联网时代儿童保护与发展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早期发展与保护 对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