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chools联盟中外早期学者的科研社群认知比较研究
1
作者 王迪 周力虹 +1 位作者 权谦 王曾敏 《图书情报知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4,共12页
[目的/意义]在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与全球iSchools联盟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iSchools联盟这一科研社群为例,全面深入地对比分析中外LIS领域职业早期学者对于iSchools联盟的认知差异,有助于中外LIS科研社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设... [目的/意义]在我国高度重视人才建设与全球iSchools联盟运动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以iSchools联盟这一科研社群为例,全面深入地对比分析中外LIS领域职业早期学者对于iSchools联盟的认知差异,有助于中外LIS科研社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设计/方法]提出包含社群角色、社群认同、社群参与、社群支持、社群凝聚力、社群需求六大要素的科研社群研究框架,采用问卷调查法与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度剖析iSchools联盟中外职业早期学者对科研社群认知的异同,探索六大要素间的关系。[结论/发现]与国外学者相比,我国职业早期学者对自身在iSchools联盟的社群职能认知较为不足,对社群的认同度和参与度较低,对社群支持和凝聚力认知较高,对社群的需求水平较高。科研社群六大要素间具有显著的相互作用关系。[创新/价值]从LIS领域职业早期学者角度出发,解析了科研社群中社群角色、社群认同、社群参与、社群支持、社群凝聚力和社群需求之间的关联,为iSchools联盟科研社群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社群 职业早期学者 iSchools联盟 中外比较
下载PDF
早期学者对《庄子》文学的评论和阐释 被引量:1
2
作者 刘生良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8-125,共8页
早期学者对《庄子》文学的评论和阐释,主要包括惠子的评论和庄子的自我阐释,刘安、司马迁的评述和阐释,刘向、班固的评说和阐释。虽然此期关于《庄子》文学的阐论并不多,但在整个《庄子》文学阐释史上却具有开头和先导之意义。尤其是庄... 早期学者对《庄子》文学的评论和阐释,主要包括惠子的评论和庄子的自我阐释,刘安、司马迁的评述和阐释,刘向、班固的评说和阐释。虽然此期关于《庄子》文学的阐论并不多,但在整个《庄子》文学阐释史上却具有开头和先导之意义。尤其是庄子对其独特行文体例和表现形式,对其独特表现方法,对其独特创作风格和创作指归的自我阐释;司马迁对《庄子》表现形式和虚构特色,语言艺术和诗性特征,话语特色和审美风格的阐释;刘向《别录》对《庄子》"寓言"之概念内涵的解说等,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学者 《庄子》文学 评论阐释
下载PDF
全球早期学者职业发展困境、原因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樊秀娣 阮文洁 《比较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9-47,共9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各国早期学者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普遍遭遇到各种职业发展困境。各国早期学者职业发展的困境可归纳为“四对冲突”,即潜心研究与快出成果、科研投入与其他工作、学术追求与生活需求、孤独迷茫与难以融...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各国早期学者在更为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中普遍遭遇到各种职业发展困境。各国早期学者职业发展的困境可归纳为“四对冲突”,即潜心研究与快出成果、科研投入与其他工作、学术追求与生活需求、孤独迷茫与难以融入之间的矛盾。导致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减少、固定学术职位竞争激烈、高等教育管理强调绩效指标等。世界各国大多给予早期学者多种经费资助以保障正常学术生活,加强职业发展指导以缓减职业发展困惑,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以实现自我价值需求等政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学者 职业发展 身份转换 政策扶持
原文传递
程晋芳——《儒林外史》早期唯一的知音 被引量:3
4
作者 周腊生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清朝的程晋芳,最早向世人传出《儒林外史》成书信息。程氏也是早期研究、宣传该书的唯一学者,为后人提供了该书的成书年代、成书过程、版本、卷数以及与“唐人小说”等原始信息,并最早预言《儒林外史》是不朽之作。
关键词 程晋芳 《儒林外史》 早期学者 唐人小说 思想基础 成书信息 成书年代 成书过程
下载PDF
明清之际关于“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的争论 被引量:3
5
作者 许苏民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9-140,共12页
余英时认为,从明清之际开始,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这一观点不合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从南京教难到康熙历狱,以"卫道""正统"自居的儒家士大夫始终把反对西方科学技术传播作为... 余英时认为,从明清之际开始,近代西方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几乎没有遇到阻力"。这一观点不合乎基本的历史事实。从南京教难到康熙历狱,以"卫道""正统"自居的儒家士大夫始终把反对西方科学技术传播作为其主要诉求。"科学技术是否有益于身心",成为明清之际儒耶对话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世纪的新儒家赋予了这一问题以现代性批判和启蒙反思的理论色彩,"科学与玄学之争"以及科学精神的确立是否必须以"良知的坎陷"为代价的争论,犹是400年前争论之流风余韵。以基本的历史事实再现400年前的这场争论,重温明清之际中国早期启蒙学者关于科学与人文之关系的深刻论述,对于廓清西方哲学自康德以来割裂科学与人文、将科学排斥于人文之外的错误观点、重建真善美之统一的现代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之际 科学与身心 万艺之超艺 正统儒家 早期启蒙学者
下载PDF
西方犯罪学关于罪因学说的历史考察(一)
6
作者 刘志松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9年第3期89-96,共8页
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犯罪问题的思索而相始终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现当代,西方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问题产生了浩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犯罪问题的重要借鉴对象。本文将对西方犯罪学历史上曾经出现... 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犯罪问题的思索而相始终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现当代,西方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问题产生了浩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犯罪问题的重要借鉴对象。本文将对西方犯罪学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与理论进行考察,对于西方学者所提出的预防犯罪的对策,也予以简要介绍,以期对构建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与犯罪预防策略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原因 早期学者 古典犯罪学派 实证主义犯罪学派 犯罪社会学学派
原文传递
西方犯罪学关于罪因学说的历史考察(二)
7
作者 刘志松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9年第4期69-75,共7页
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犯罪问题的思索而相始终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现当代,西方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问题产生了浩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犯罪问题的重要借鉴对象。本文将对西方犯罪学历史上曾经出现... 关于犯罪原因问题的研究是伴随着对犯罪问题的思索而相始终的。从古希腊时代开始直到现当代,西方犯罪学界关于犯罪原因问题产生了浩繁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应当成为我们思考犯罪问题的重要借鉴对象。本文将对西方犯罪学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关于犯罪原因的学说与理论进行考察,对于西方学者所提出的预防犯罪的对策,也予以简要介绍,以期对构建我国的犯罪学研究与犯罪预防策略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原因 早期学者 古典犯罪学派 实证主义犯罪学派 犯罪社会学学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