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源流与变异:孝子董永的早期形象及其衍化——以汉画像石资料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后晓荣 平晓倩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86-190,共5页
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所传诵,但汉画像石作为其早期流传的载体,主要表现的是董永尽心服侍父亲的孝行,而与传统文献中的董永形象有很大区别。汉画像石中的董永“鹿车载父”的“生养”孝亲行为,系该故事的早期版本,其凸显出以“... 孝子董永的故事一直以来就被人所传诵,但汉画像石作为其早期流传的载体,主要表现的是董永尽心服侍父亲的孝行,而与传统文献中的董永形象有很大区别。汉画像石中的董永“鹿车载父”的“生养”孝亲行为,系该故事的早期版本,其凸显出以“孝”为主题,与后世传统以“爱”为主题的董永故事明显不同。本文从汉画像石等考古资料出发,正本清源,系统梳理孝子董永故事的早期形象及其演变情况和原因,从而指出历史事件发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永 侍父 遇仙 早期形象
下载PDF
东方卡夫卡——川上弘美早期作品“异化”形象浅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宋立坤 《文教资料》 2011年第15期21-22,共2页
川上弘美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其早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归纳出其异化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理顺出作品中异化生物的发展变化,指出其存在及... 川上弘美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奇幻的童话世界。构筑这个神奇世界的支柱,是作品中大量出现的异化生物形象。本文通过对其早期文学作品的分析,归纳出其异化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尝试理顺出作品中异化生物的发展变化,指出其存在及发展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上弘美早期作品“异化”形象
下载PDF
美国对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印象和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程玲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6-179,214,共15页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提升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不可忽视“他者”镜像。中共早期在美国的形象研究有助于反观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故事,现有的中共在美国的形象研究,主要从美国政府、美国主流媒体、美国的中国观察者角度出... “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以提升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不可忽视“他者”镜像。中共早期在美国的形象研究有助于反观和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现实故事,现有的中共在美国的形象研究,主要从美国政府、美国主流媒体、美国的中国观察者角度出发,发现美国主流社会构建了以“红色威胁”为主导的对中共的早期印象。美国主流社会认知中共的信息结构失衡、资本的逐利逻辑以及基于先验的集体无意识,导致中国共产党早期形象被污名化。同时,美国主流社会对中国共产党初心和使命的误读,是美国社会构建“中国阴谋论”的源头。因此,在提升中国道路国际话语权的过程中,“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应重视“讲好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故事”,着力进行美国左派视角下中共早期历史故事的建构与宣传,并致力于言行合力,为“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的早期形象 美国 生成逻辑 初心和使命 中国道路 国际话语权
下载PDF
鲁迅形象在法国的早期建构——以1949年以前旅法学人与在华传教士的鲁迅译介为中心 被引量:1
4
作者 郭彦娜 《法语国家与地区研究(中法文)》 2018年第3期74-83,93,共10页
20世纪初期,旅法留学生与在华传教士首先将鲁迅推向西方世界。他们通过翻译与评介活动,促成了鲁迅形象在法国的早期建构。本文试图系统梳理1949年之前旅法留学生和在华传教士的鲁迅译介活动内容,通过研究译介文本选择、翻译副文本以及... 20世纪初期,旅法留学生与在华传教士首先将鲁迅推向西方世界。他们通过翻译与评介活动,促成了鲁迅形象在法国的早期建构。本文试图系统梳理1949年之前旅法留学生和在华传教士的鲁迅译介活动内容,通过研究译介文本选择、翻译副文本以及评介文本,析出鲁迅早期形象的三个方面,即现实主义讽刺文学大师、现代转型时期的开拓者和介入社会与政治的独异思想者。作家早期形象的生成对于法国鲁迅研究传统的建立与近百年鲁迅形象建构的动态历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早期形象 旅法学人 在华传教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