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早期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胡大一 李瑞杰 +3 位作者 杨新春 郭成军 贾三庆 郭晋萍 《医学研究通讯》 2002年第1期22-22,共1页
心室复极变化因关系到心电不稳定性而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治疗并发生再灌注时的心电特征特别是心室复极变化尚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本课题旨为探讨AMI再灌注早期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心电不稳定性的... 心室复极变化因关系到心电不稳定性而成为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干预治疗并发生再灌注时的心电特征特别是心室复极变化尚缺乏系统的临床研究.本课题旨为探讨AMI再灌注早期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心电不稳定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再灌注 早期心室复极动态变化规律 临床研究
下载PDF
QT-RR间期回归方程中斜率、截距与心室动态复极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英杰 秦地茂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1237-1240,共4页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人群24h动态心电监测中,QT-RR间期回归方程中斜率、截距对心室动态复极变化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24h动态心电... 目的探讨健康人群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特发性心室颤动(室颤)人群24h动态心电监测中,QT-RR间期回归方程中斜率、截距对心室动态复极变化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行24h动态心电监测检查者,其中健康人群组466例,尖端扭转型室速组7例,特发性室颤组10例,通过QT间期自动分析系统对每份动态心电监测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出QT-RR间期线性回归方程[QT]=A[RR]+B(A为斜率、B为截距),并对各组中的斜率、截距,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在健康受试者的QT-RR间期线性回归方程中,女性人群斜率明显大于男性(0.185±0.036vs.0.161±0.033,P<0.001),其截距明显小于男性(0.229±0.028vs.0.240±0.027,P<0.001)。所有健康受试者线性回归方程中,斜率与截距所组成的散点图显示:两者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B=-0.62A+0.34,r=-0.79)。健康受试者、尖端扭转型室速与特发性室颤患者线性回归方程斜率与截距所组成的散点分布显示,与健康受试者比较,特发性室颤患者散点图位于健康受试者散点图左上角,尖端扭转型室速患者散点图位于健康受试者上方。结论24h动态心电监测中,QT-RR间期线性回归方程中斜率与截距指标,能够较有效地预测异常心室复极动态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动态变化 24h动态心电监测 线性回归分析
下载PDF
下侧壁导联早期复极与特发性心室颤动 被引量:4
3
作者 曾玉杰 周玉峰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3期355-358,共4页
早期复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一般被认为是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最近有研究表明下侧壁导联早期复极和特发性心室颤动的发生和复发有关。异丙肾上腺素(急性期)和口服奎尼丁可以有效的减轻早期复极心电图表现并且抑制心室颤动的复发。
关键词 下侧壁 早期 特发性心室颤动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QTd、HRV、VLP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徐艳玲 余意君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66-67,共2页
目的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95例ERS患者分为三组:无心脏事件组(A组)、有过心脏事件组(B组)及心脏事件后猝死组(C组)。对三组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测... 目的观察早期复极综合征(ERS)患者Q-T间期离散度(QTd)、心率变异性(HRV)、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将95例ERS患者分为三组:无心脏事件组(A组)、有过心脏事件组(B组)及心脏事件后猝死组(C组)。对三组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测QTd、最长Q-T间期(QTmax)、最短Q-T间期(QTmin);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测HRV指标,包括24 h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窦性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平方根(RMSSD)、两个相邻R-R间期互差50 ms的心跳数所占分析间期内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行VLP检查观察VLP指标变化。结果 QTd C组>B组>A组,HRV相关指标C组>B组>A组,VLP阳性比例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无心脏事件、有过心脏事件及心脏事件后猝死的ERS患者QTd、HRV、VLP指标存在差异,对其进行检测有助于对ERS患者进行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Q-T间期离散度 心率变异性 心室晚电位 心电图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与左心室纤维肌束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尹凤英 曹涌 +2 位作者 郭旻华 朱俊华 张盛敏 《中国超声诊断杂志》 2004年第9期643-645,共3页
目的 探讨左心室纤维肌束及其特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 3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ERS组 ) ,选择 5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并对左心室纤维肌束的数目、位置以及与室间隔的夹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R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左... 目的 探讨左心室纤维肌束及其特征与早期复极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 3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 (ERS组 ) ,选择 5 0例健康人 (对照组 )并对左心室纤维肌束的数目、位置以及与室间隔的夹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ERS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左心室纤维肌束的数目构成比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两组之间左心室纤维肌束位置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0 1) ,ERS组起于室间隔中部而止于左室游离壁中段的左心室纤维肌束约 5 0 % ,对照组仅 4 % ;ERS组左心室纤维肌束与室间隔的夹角显著高于对照组 (P<0 .0 1)。结论 左心室纤维肌束位置及夹角是导致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 ,推测其原因主要与左心室纤维肌束对起止点的牵拉引起部分内膜下心肌较正常激动顺序提前复极 ,造成复极不一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 早期综合征 对照组 室间隔 ERS 构成比 内膜 牵拉 左室 独立危险因素
下载PDF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早期复极综合征引发心室颤动1例 被引量:1
6
作者 马丽娜 郭远林 +2 位作者 朱成刚 张宇清 李建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3年第19期164-164,共1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1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12月24日清晨5:00突发心前区不适,性质难以描述,伴全身大汗、烦躁。半小时后到达当地医院,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0.1mV;V1~V4导联ST段...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11月"入院。患者于2011年12月24日清晨5:00突发心前区不适,性质难以描述,伴全身大汗、烦躁。半小时后到达当地医院,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ST段弓背向下抬高0.1mV;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6mV,急查肌酸激酶同工酶:36.8U/L(0~25U/L),其余酶学指标均正常。诊断为急性下壁、前壁心肌梗死。在积极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阿-斯综合征,心电监护提示:心室颤动,紧急给予200焦耳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1个月后去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提示:II、III、AVF导联弓背向下抬高1.0mV,V1~V6导联R波递增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合并早期综合征 心室颤动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相关心室颤动一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孙延黄 周红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50-651,共2页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既往体健,无心原性猝死(SCD)家族史,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 h”入院。患者于2020年5月26日晨7:30左右刷牙时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持续约5 min转醒,至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Ⅰ、Ⅱ、Ⅲ、aVF、V_(4)~V_(6)导联J...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30岁,既往体健,无心原性猝死(SCD)家族史,因“发作性意识不清4 h”入院。患者于2020年5月26日晨7:30左右刷牙时突发意识不清,伴肢体抽搐,持续约5 min转醒,至当地医院查心电图提示Ⅰ、Ⅱ、Ⅲ、aVF、V_(4)~V_(6)导联J点抬高伴ST段弓背向下抬高(图1),后患者于急诊科再次突发意识丧失,除颤仪提示心室颤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心室颤动 J波
下载PDF
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
8
作者 袁仁威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1998年第1期3-4,共2页
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Ventricalar repo-larzation syndrome,EVRS)首次被描述距今已有近50年历史。多数作者认为EVRS系正常变异,其本身无病理意义。但对EVRS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且有关它的众多研究资料是矛盾的。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对E... 心室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 Ventricalar repo-larzation syndrome,EVRS)首次被描述距今已有近50年历史。多数作者认为EVRS系正常变异,其本身无病理意义。但对EVRS一直存在不同看法,且有关它的众多研究资料是矛盾的。近年来有一些学者对EVRS的电生理表现重新进行了评估,并对其发生机制提出了一些假说。本文就EVRS的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以期引起临床工作者重视及进一步深入研究。1 EVRS的心电图表现 ST段与J点一起抬高0.1~0.4mV,ST段呈凸面向下、水平型或下降型抬高(也有报道可达0.3~0.6mV),呈伪冠状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心血管系统疾病 发生机制 病理意义 心血管疾病患者 心室 较高的对称性 研究现状 传导阻滞 心电图表现
下载PDF
心室早期复极与医源性精神障碍临床分析
9
作者 田灵芝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2年第13期68-69,共2页
目的探讨心室早期复极与医源性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对4 9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心室早期复极的检出率,观察男女性别发病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检出心室早期复极94例(1.92%),男89例(94.6%),女5... 目的探讨心室早期复极与医源性精神障碍临床特点分析。方法对4 90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心电图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心室早期复极的检出率,观察男女性别发病率及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检出心室早期复极94例(1.92%),男89例(94.6%),女5例(0.05%),其中16例发生。结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同时随着年龄的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病率明显增高。遇到类似患者,应结合临床动态观察,以免给患者造成精神障碍,同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早期 精神障碍 室性心动过速 心室颤动
下载PDF
谈谈早期复极综合征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洁 杨希立 许兆延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7-78,102,共3页
关键词 心室 早期综合征 心电图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致心脏性晕厥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健 谭珍妮 +4 位作者 邓伟 罗苑苑 李蘅 孙少喜 孟素荣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2361-2361,共1页
2008年,Haissaguerre等揭示了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与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有关(N Engl J Med2008;358),引起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ER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我院心脏性晕厥的病例资... 2008年,Haissaguerre等揭示了早期复极综合征(ERS)与心脏骤停或心脏性猝死有关(N Engl J Med2008;358),引起了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目前ERS与恶性心律失常的病例国内尚未见报道。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近二十年来我院心脏性晕厥的病例资料,发现二例青年男性为ERS伴心室颤动致心脏性晕厥,并有家族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心脏性晕厥 恶性心律失常 病例资料 心脏性猝死 心脏骤停 临床医生 心室颤动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蒋巍 孙育民 王骏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4年第5期304-307,共4页
早期复极现象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密切相关,是预后不良的潜在预兆。该文就早期复极综合征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危险分层、相关疾病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心电图 心室颤动 心脏性猝死 早期综合征
下载PDF
2016年AHA心电图早期复极科学声明概要与解读 被引量:1
13
作者 浦介麟 刘娜娜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z2期-,共6页
早期复极(ER)图形(ERP)最初指的是12导联心电图上有≥1个导联存在ST段抬高,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现象.然而,近期研究证实早期复极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死亡率等多个终点存在阳性、阴性或中性关系.这些研究对早期复极的定义... 早期复极(ER)图形(ERP)最初指的是12导联心电图上有≥1个导联存在ST段抬高,长期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现象.然而,近期研究证实早期复极与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和心律失常死亡率等多个终点存在阳性、阴性或中性关系.这些研究对早期复极的定义更为复杂多样,包括J波(J-wave)或J点(J-point)抬高,QRS综合波切迹或顿挫,伴或不伴ST段抬高.其他研究发现在特发性心室颤动(VF)或心脏骤停幸存者中早期复极发生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心电图 心室颤动 心脏骤停
下载PDF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与J-T间期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唐继志 张晓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9期727-728,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 目的 探讨早期复极综合征(Earlyrepolarizationsyndrome, ERS) 的发生机制。方法 分析35例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观察组) 与30例正常人(对照组) 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与J-T间期及其离散度。结果 ( 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 SDNN、HRVTI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RMSSD、PNN50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SDANN、SDNNindex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2)两组比较J-Tcmax、J-Td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5), J-Tcd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 但J-Tmax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05)。结论 早期复极综合征患者存在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副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可导致局部心室肌提早复极, 心室肌各部分复极时间不一致在ERS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综合征 J-T间期 患者 syndrome 自主神经功能失衡 交感神经张力 显著性 心率变异性 发生机制 时域指标 方法分析 SDNN J-TD 时间 对照组 观察组 心室 离散度 正常人 ERS
下载PDF
早期复极与QRS波终末顿挫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中伟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早期复极最初的定义强调前侧壁胸导联J点抬高,属于良性心电图表现。近年有研究发现,少部分早期复极患者可能发生特发性心室颤动或猝死,因而临床医生非常重视如何发现有猝死高危风险的早期复极患者。目前更倾向于将早期复极描述为QRS... 早期复极最初的定义强调前侧壁胸导联J点抬高,属于良性心电图表现。近年有研究发现,少部分早期复极患者可能发生特发性心室颤动或猝死,因而临床医生非常重视如何发现有猝死高危风险的早期复极患者。目前更倾向于将早期复极描述为QRS波终末顿挫或切迹,并结合ST段抬高程度和形态等标准,对早期复极的良恶性进行初步判断。最近有学者又提出,联合QRS波终末顿挫切迹与STj ( ST段起始点)抬高的多种组合对早期复极进行分类。上述方法扩大了最初早期复极定义的范围,对于识别良性或恶性早期复极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QRS波终末顿挫 ST段抬高 心室颤动 心电图
下载PDF
Na^+/Ca2^(+)交换对狗心室肌细胞复极的影响
16
作者 巩燕 王焱 Bela Szabo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05年第5期368-372,共5页
探讨生理状态下Na+/Ca2+交换(NCX)双向模式的离子转换对复极的影响,以及在转换失调时是否为潜在的触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单个心室肌细胞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药物干预改变NCX活性的条件下... 探讨生理状态下Na+/Ca2+交换(NCX)双向模式的离子转换对复极的影响,以及在转换失调时是否为潜在的触发心律失常的机制。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研究单个心室肌细胞在不同频率刺激下动作电位时程(APD)的变化、药物干预改变NCX活性的条件下APD的变化以及与细胞舒张的关系。结果:固定频率(1.0Hz)刺激APD的变化范围和频率改变(0.6~1.0Hz)时APD的变化范围均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膜电位(10~40mV)范围内。用10mmol/LEGTA缓冲细胞内游离钙后,APD的变异系数明显减小。而废除基质网功能及应用钙通道阻滞剂nifedip-ine并不改变APD的变异程度。因刺激频率减慢造成复极和细胞松弛的不匹配,从而导致后收缩的出现以及APD的延长。在强化NCX逆向活性的条件下穹隆膜电位显著降低,而APD显著延长。结论:在动作电位的复极过程中NCX的逆向模式和顺向模式应该与机械收缩和松弛有完美的匹配。生理状态下的心脏一旦这种匹配失调,NCX会向错误的方向运载钙,从而造成基质网内钙超载,诱发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动作电位 NA^+/CA^2+交换 早期/延迟后除级 后收缩 心室肌细胞
下载PDF
房性心动过速2∶1下传伴早期复极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
17
作者 付德明 肖传实 +1 位作者 柴颖儒 王红宇 《心电学杂志》 2005年第2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房性心动过速 早期 误诊为 阵发性心房颤动 运动试验阳性 间歇性心悸 速效救心丸 心房扑动 心电图示 电话传输 监护中心 症状缓解 60岁 入院前 心室 高血压 冠心病 min 患者
下载PDF
早期复极和心源性猝死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婷 郭亚涛 +1 位作者 蒋希萌 夏琳 《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46-448,共3页
早复极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QRS波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表现为QRS波和ST段之间的锐利转折消失,而代之一段平滑移行曲线;或是在QRS波和ST段之间出现一个挫折或直立小波)以及ST段弓背向... 早复极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电图现象,指至少两个连续导联上QRS波终末部和ST段起始部交界处的J点抬高(表现为QRS波和ST段之间的锐利转折消失,而代之一段平滑移行曲线;或是在QRS波和ST段之间出现一个挫折或直立小波)以及ST段弓背向下抬高和高大T波;一些早期复极的患者几十年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变异。但最近的病例报告以及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早期复极可能在特发性室颤的发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定发病人群中的研究已经表明早期复极的心电图特征和心律失常死亡的风险增加有着较强的关联。本文对早期复极和心源性猝死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心源性猝死 特发性心室纤颤
下载PDF
早期复极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王飞翔 曹荣元 +6 位作者 董政 王罗卿 汪明琅 娄焕堃 王公章 孙黎明 王怡练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0年第5期610-612,共3页
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表现,早先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ER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了解ER的发生和特点,尽早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 早期复极(Early repolarization,ER)是心电复极异常的一种表现,早先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心电图表现。但近年来多项研究已经证明ER与某些恶性心律失常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认识和了解ER的发生和特点,尽早识别高危人群,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改善ER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针对早期复极归纳其研究成果并结合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恶性心律失常 心室颤动
下载PDF
静息心电图早期复极出现J波与QRS波切迹的长期预后队列研究
20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82-282,共1页
背景:静息心电图早期复极出现J波与QRS波切迹的长期预后存在争议。虽然它们在特发性心室颤动更普遍,其预测心血管死亡能力在不同研究中差异很大。目的:为了验证心电图J波与QRS波切迹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回顾性队列研究,退伍... 背景:静息心电图早期复极出现J波与QRS波切迹的长期预后存在争议。虽然它们在特发性心室颤动更普遍,其预测心血管死亡能力在不同研究中差异很大。目的:为了验证心电图J波与QRS波切迹与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有关。回顾性队列研究,退伍军人保健系统。患者年龄〈56岁,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的退伍军人,其中90.5%为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电图 QRS波 队列研究 长期预后 早期 切迹 J波 特发性心室颤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